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企業成長力評價指標有哪些

企業成長力評價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6-11 04:47:48

❶ 財務發展能力分析的評價指標有哪些

發展能力是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

1、銷售 (營業)增長率
銷售 (營業) 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 (營業) 收入增長額同上年銷售 ( 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這里,企業銷售(營業) 收入, 是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銷售 (營業) 增長率表示與上年相比,企業銷售 (營業) 收入的增減變化情況, 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2、資本積累率
資本積累率是指企業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同年初所有者權益的比率, 它可以表示企業當年資本的積累能力, 是評價企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3、總資產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是企業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同年初資產總額的比率, 它可以衡量企業本期資產規模的增長情況, 評價企業經營規模總量上的擴張程度。

4、固定資產成新率
固定資產成新率是企業當期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同平均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

5、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

6、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表示企業資本連續三年的積累情況, 體現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

❷ 一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指標有哪些

總資產增長率
即期末總資產減去期初總資產之差除以期初總資產的比值。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是公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處於擴張時期公司的基本表現就是其規模的擴大。這種擴大一般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負債規模的擴大。對於前者,如果是由於公司發行股票而導致所有者權益大幅增加,投資者需關注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如果募集資金還處於貨幣形態或作為委託理財等使用,這樣的總資產增長率反映出的成長性將大打折扣;對於後者,公司往往是在資金緊缺時向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資金閑置的情況會比較少,但它受到資本結構的限制,當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時,負債規模的擴大空間有限。
固定資產增長率
即期末固定資產總額減去期初固定資產總額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資產總額的比值。對於生產性企業而言,固定資產的增長反映了公司產能的擴張,特別是供給存在缺口的行業,產能的擴張直接意味著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在分析固定資產增長時,投資者需分析增長部分固定資產的構成,對於增長的固定資產大部分還處於在建工程狀態,投資者需關注其預計竣工時間,待其竣工,必將對竣工當期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增長的固定資產在本年度較早月份已竣工,則其效應已基本反映在本期報表中,投資者希望其未來收益在此基礎上再有大幅增長已不太現實。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即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多數都是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比較單一的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如果一家公司能連續幾年保持3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家公司具備成長性。
主營利潤增長率
即本期主營業務利潤減去上期主營利潤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利潤的比值。一般來說,主營利潤穩定增長且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呈增長趨勢的公司正處在成長期。一些公司盡管年度內利潤總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營業務利潤卻未相應增加,甚至大幅下降,這樣的公司質量不高,投資這樣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這里可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也可能存在資產管理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
凈利潤增長率
即本年凈利潤減去上年凈利潤之差再除以上期凈利潤的比值。凈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最終結果。凈利潤的連續增長是公司成長性的基本特徵,如其增幅較大,表明公司經營業績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強。反之,凈利潤增幅小甚至出現負增長也就談不上具有成長性。

❸ 請問:反映企業價值和企業成長性的指標有哪些

反映企業價值:股東權益收益率、資產總額、每股收益等;

企業成長性:銷售量、利潤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等。

❹ 公司成長性看什麼指標

公司成長性以下這些指標:
公司成長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能力發展狀況。一家公司即使收益很好,但如成長性不好,也不會很好地吸引投資者。成長性比率是衡量公司發展速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比率分析法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比率,
這些指標主要有: 1、總資產增長率,即期末總資產減去期初總資產之差除以期初總資產的比值。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是公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處於擴張時期公司的基本表現就是其規模的擴大。這種擴大一般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負債規模的擴大。對於前者,如果是由於公司發行股票而導致所有者權益大幅增加,投資者需關注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如果募集資金還處於貨幣形態或作為委託理財等使用,這樣的總資產增長率反映出的成長性將大打折扣;對於後者,公司往往是在資金緊缺時向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資金閑置的情況會比較少,但它受到資本結構的限制,當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時,負債規模的擴大空間有限。
2、固定資產增長率,即期末固定資產總額減去期初固定資產總額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資產總額的比值。對於生產性企業而言,固定資產的增長反映了公司產能的擴張,特別是供給存在缺口的行業,像現在的電力、鋼鐵行業,產能的擴張直接意味著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像通寶能源、皖能電力、九龍電力等都是去年固定資產增長較大的公司,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在分析固定資產增長時,投資者需分析增長部分固定資產的構成,對於增長的固定資產大部分還處於在建工程狀態,投資者需關注其預計竣工時間,待其竣工,必將對竣工當期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增長的固定資產在本年度較早月份已竣工,則其效應已基本反映在本期報表中,投資者希望其未來收益在此基礎上再有大幅增長已不太現實。
3、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即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多數都是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比較單一的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如果一家公司能連續幾年保持3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家公司具備成長性。
4、主營利潤增長率,即本期主營業務利潤減去上期主營利潤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利潤的比值。一般來說,主營利潤穩定增長且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呈增長趨勢的公司正處在成長期。一些公司盡管年度內利潤總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營業務利潤卻未相應增加,甚至大幅下降,這樣的公司質量不高,投資這樣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這里可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也可能存在資產管理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 5、凈利潤增長率,即本年凈利潤減去上年凈利潤之差再除以上期凈利潤的比值。凈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最終結果。凈利潤的連續增長是公司成長性的基本特徵,如其增幅較大,表明公司經營業績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強。反之,凈利潤增幅小甚至出現負增長也就談不上具有成長性。

❺ 哪些指標可以評價出企業的成長性

經濟,競爭力,服務水平

❻ 企業營收成長能力指標主要包括哪幾個 怎麼解讀這些指標

我是個價值型的投資者,對財報有比較認真的研讀,個人認為:
主營業務增長率
凈利增長率
這兩個是最重要的成長性指標,第一個指標,主營業務增長率是說明公司在新的一年相對於上年賣出的產口或服務增加了多少,增長率越高越說明這個公司成長性越好,一般來說超過20%的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好公司了。第二個指標,凈利增長率是指公司凈利潤增長情況,如果一個公司主營業務增長率上漲了20%,而凈利增長只有10%或者更低,那你就要注意了,這個公司可能是以降價來增加收入的公司,成長性很值得懷疑。成長性還和公司竟爭力還有資本運作有關,涉及很多重要指票,如存貨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等等。希望你能成功。。。價值投資在中國太少,因為少才珍貴,才能長期賺錢。。。

❼ 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一、企業競爭力評價的原則: (1)指標體系的評價必須具有促使企業關注財務目標,重視財務實績,遵守財務紀律的功能。 (2)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與現有的會計統計制度相銜接,其計算依據資料在企業現有核算資料中 應該很容易取得。 (3)科學合理。各指標之間,在涵蓋的經濟內容上不重復,在解釋功能上要互相配合。 (4)簡便易行。 指標計算要力求簡單,指標的個數不能太多,指標的含義要准確明確。 二、 企業綜合評價應在立足財務目標和財務紀律的基礎上,考證企業的財務實績,具體包括10方面內容:①勞動投入與產出比率;②資產佔用與成果比率;③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④墊付資本與收益比率;⑤經濟規模變動;⑥經營效率;⑦財務實力;⑧償債能力;⑨貢獻水平;⑩遵紀守法。 1.勞動投入與產出比率。
勞動投入和勞動產出有多種表達方式。 經反復比較, 我們選擇了「支付工資總額」與「增加值」兩項指標,使勞動投入與產出比率成為反映生產效率的綜合指標。
工資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支付工資總額×100%
反映支付1元工資費用提供了多少元增加值。
2.資產佔用與成果比率。
為了使本指標具有較強的概括力並與其他指標在反映經濟內容上有適當的分工,我們選取了「資產平均余額」與「稅息前利潤」兩個指標。
資產報酬率=稅息前利潤/資產平均余額×100%
反映1元資產的創利水平。
3.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
經營所費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耗費和付出。從理論上講,可有多種指標表示。經比較,比較適宜作為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指標的是「產成品發出成本與期間費用總和」,簡稱「成本費用總額」。
經營所得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所取得的經營收益和現金收入。為使指標表達的含義正確,我們選擇了「營業利潤」。在會計上,營業利潤是基本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總和(已扣除期間費用)。
這樣,經營所費與所得比率指標的計算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100%
反映耗費1元錢所取得的報酬水平。
4.墊付資本與收益比率。
設置這一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反映預付資本的獲利(收益)能力。
墊付資本,有以下指標表示:①實收資本;②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之和;③所有者權益;④「所有者權益扣除公益金」。我們認為,確定墊付資本的規范表達指標,必須明確墊付資本在評價指標中的主要意義。按我們的設想,企業評價指標中包括的「墊付資本」,是指對企業稅後利潤有分享權的那部分資本,或者說是「股東之所以成為企業股東的原因即股東出資額」,「墊付資本收益率」,表示股東出資後企業一定時期能給予多少的報酬。因此,資本與收益比率指標中,墊付資本的正確表現形式應是「實收資本」。
墊付資本的收益,一般有以下幾種指標可資選用:①實現利潤;②稅後利潤;③計提盈餘公積金後的稅後利潤;④期初期末凈資產的差額;⑤分派的股利。為使本指標與相關指標在表達企業經濟活動的具體功能上有個合理分工,我們選擇了「稅後利潤」。
如此,墊付資本與收益比率的具體指標是:
資本收益率=稅後利潤/實收資本×100%
反映墊支1元資本而得到的報酬水平。
5.經濟規模變動
經濟規模變動,實踐中有多種表達方式,人們對此的界定很不明確。具體有:職工人數;全部資產總額;產品生產總量;銷售收入總額;實現利潤;工業凈產值或增加值;利稅總額等。
經比較,我們認為, 企業經濟規模變動以「銷售收入總額」表示最為合適。其一, 這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企業排序一般都按「銷售收入」進行;其二,在市場環境中,銷售收入表示社會承認企業擁有市場的份額,是企業有效的經濟規模;其三,銷售收入是企業最終的總量成果,是社會承認企業價值的綜合指標,是已經完全實現的生產價值。因此,選擇「銷售收入」作為衡量企業經濟規模變動的綜合指標,符合企業經濟規模衡量「總量性」、「最終性」、「有效性」、「客觀性」等基本要求,而其他指標卻不能完全具備這些特性。
銷售規模變動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100%
反映本期與上期相比,銷售規模擴大了(大於1)還是縮小了(小於1)。
6.經營效率.
企業經營效率,用何指標合適,我們作如下討論。
(1)以「周轉率」指標表示。這是一種通常的做法,具體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全部資產周轉率等。但已如上述分析,由於我們上面已設計了資產報酬率指標,而資產報酬率指標已包含了總資產周轉率指標。因此,在我們的指標體系中,已不宜以「周轉率」表示企業的經營效率。否則,會使評價指標之間反映內容產生重復。
(2)以「生產率」指標表示。具體包括全員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生產工人勞動生率等。因我們指標體系中已有「 工資增加值率 」這一「生產率」的衍生指標,故經營效率不宜再選用「生產率」指標了。
(3)以「產銷平衡率」指標表示。一般方式為: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100%,反映一定時期企業生產成果為社會承認的程度,比較客觀地反映著企業經營效率,而且沒有與我們設計的指標體系中其他指標在表達意義上產生重復,因此是表現企業經營效率的理想指標。
7.財務實力。
財力實力是企業財務實際能力,是企業經營能力和發展能力的綜合表現。在討論中,一些同志提出了如下指標來表示企業的財務實力。
(1)自有資金規模。認為自有資金規模大,占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大,財務上就有實力。
(2)長期資金規模。長期資金=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認為這部分資金可供企業長期使用,其占資產比例大小,將反映企業財務實力的強弱。
(3)有效資本規模。 有效資本=所有者權益-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待處理財產損失。認為只有這部分資本才真正代表了企業自負盈虧的能力,其大小及占總資產比例高低,是衡量企業有無財務實力的綜合指標。
(4)對外投資規模。 認為現代企業財務實力不僅僅表現在賬面上可支配資金的多少,更主要表現在對外擴張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上。
(5)對外籌資規模。 認為一個企業對外籌資規模不斷擴大,表明企業信用良好,社會各界對其雄厚的財務實力深信不疑。更為客觀、全面。
(6)實收資本規模。 認為實收資本規模大,占資產總額比例大,表示企業財務實力強。
(7)貨幣資金總額。 認為企業擁有一定規模的貨幣資金,可以保證短期內不受支付能力不足的困擾,是企業具有財務實力的基礎。
(8)高盈利產品收入比率或出口創匯收入比例。 經驗表明,這兩個指標高,企業財務狀況就不會惡化,長遠看不會有支付能力方面的顧慮。
(9)技術開發費比率。 一個企業技術開發費占營業收入比例高低,綜合地反映了企業的經濟發展後勁,也表現著企業當前財務實力。凡是技術開發費比率高的企業,都是前景看好,財務上很有實力的企業。
(10)自我積累率。 計算公式為:本期提取的盈餘公積÷工業增加值×100%。認為這一比率高,肯定會增強企業的財務實力;反之,表明企業財力捉襟見肘,難於實現經濟的發展擴充。
(11)基金充足率。 「盈餘公累積計÷實收資本×100%」。認為這是企業資本充裕和財力通暢的一個綜合指標。按《公司法》,這個指標值達50%,表明企業財務實力最強,低於25%則表明企業財務實力較弱。
(12)還貸能力。 還貸能力是「本期實際還貸數」與「本期應還貸數」之比。比值≥1,表明企業財務有實力;比值小於1並越小,表明企業財務缺乏實力或實力越來越弱。
(13)資本增值能力或凈資產規模。凈資產是資產減負債的余額。這個數額越大,說明企業經濟處於發展階段,財務實力越來越雄厚;反之,就會削弱企業的財務實力,最終使企業陷於萎縮經營的困境。
經過比較分析,按本文提出的選擇具體指標原則,我們認為,以「凈資產規模及增長狀況」指標反映企業財務實力比較恰當。其餘各項指標,或與我們設計的指標體系中其他指標在表達意義上有所重復,或表示方式過於間接,或並不能完全准確反映企業財務實力,因此,被我們捨去。
凈資產增長率=期末凈資產/期初凈資產×100%
大於100%,表明企業財務實力加強;小於100%,表示企業財務實力削弱。 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是傳統企業評價中兩大基本領域。在長期的評價實踐中,已如上面介紹,人們已探索出了很多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不過,在我們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不能毫無保留地照搬目前企業評價中的各項償債能力指標,只能根據評價目標對現有的償債能力指標作出取捨。經比較,我們以「流動比率」表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以「資產負債率」表示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通過這兩個指標,試圖較為綜合地反映一個企業的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資產負債率=期末負債/期末資產×100%或
年度負債平均水平/年度資產平均余額×100%
兩個指標都屬狀態指標,其數值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處於一定的彈性區間才為適宜。例如,流動比率一般認為數值在160%至250%之間為宜, 資產負債率則保持30%-60%為相對合理。但按國際通行標准,流動比率應為200%,資產負債率標準是30%。
9.貢獻水平。
現代企業無論就自身而言還是外界要求,都不再是純經濟營利組織。現代企業可以犧牲自己的經營業績,但不能忽視社會正義,不能違反社會公德,同時不能不盡社會責任,對社會要有所貢獻。企業綜合評價必須包括這方面的內容,從而產生了「貢獻水平」指標。
所謂「貢獻水平」,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對整個社會和政府所作的貢獻。具體有兩大指標:
(1)社會貢獻率 =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資產平均余額×100%
=(企業增加值-折舊)/資產平均余額×100%
(2)社會積累率=上交稅利/企業社會貢獻總額×100%
以上兩個指標從社會角度對企業經營質量作出判斷。
10.遵紀守法。
把遵紀守法情況納入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是可以定量計算的具體指標,而且最好以一個綜合指標來概括反映。我們立足目前的財會、統計制度,同時為方便指標計算,設計了「罰項支出比率」指標,試圖為定量衡量並綜合反映現階段我國企業遵紀守法情況找出一條捷徑。
罰項支出比率=罰項支出總額/企業收入總額×100%
罰項支出總額:包括企業支付的各種罰金、罰款、罰息、滯納金、賠償費、訴訟費等,這些支出的發生與企業遵紀守法狀況直接相關。這些數據在目前會計記錄中非常容易取得,但對外報表卻未予披露。為此,我們建議,今後企業損益表附註必須增加這方面的資料。
企業收入總額:是營業收入與營業外收入之和。
顯然,罰項支出比率越高,企業遵紀守法狀況越差。公開企業這一比率,有助於督促企業守法經營、規范分配。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基本上確立了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大致。為便於理解和推廣應用,我們把上述12項指標歸結六個方面:
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償債能力評價(1) 流動比率
(2) 資產負債率

2.獲利能力評價(3) 成本費用利潤率
(4) 資產報酬率
(5) 資本收益率

3.經濟效率評價(6) 工資增加值率
(7) 產銷平衡率

4.發展能力評價(8) 銷售增長率
(9) 凈資產增長率

5.貢獻能力評價(10)社會貢獻率
(11)社會積累率

6.遵紀守法評價(12)罰項支出比率

❽ 分析公司成長性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稅後利潤增長率、股東權益比率、毛利率、主營業務增長率。

❾ 有關企業的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股東權益增長率與凈利潤增長率的比較,若某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高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增強

一、銷售增長率

1、什麼是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增長額與上年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反映銷售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額

=(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2、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4)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Image:銷售增長率計算.gif)×100%

98年銷售額16944.28萬元,99年18294.2萬元,2000年19248.58萬元,

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

3、銷售增長率與資金需求關系的討論

(1)銷售百分比法確定融資需求

= 1 \* GB3 計算敏感項目的銷售百分比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66.67%

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6.17%

= 2 \* GB3 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本年銷售額3000萬元,計劃新增銷售額1000元,計劃銷售凈利率為4.5%,股利支付率為30%)

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1000×66.67%-1000×6.17%-3000×(1+33.33%)×4.5%×(1-30%)

=666.7-61.7-126

=479萬元

(2)銷售增長與外部融資的關系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銷售每增長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

由於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基期銷售額×增長率×(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基期銷售額×(1+增長率) ×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因此,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

=外部融資需求÷(基期銷售額×增長率)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66.67%-6.17%-[(1+33.33%)÷33.33%]×4.5%×(1-30%)

=47.9%(=479÷1000)

如果銷售增長500萬元(增長率為16.7%),

外部融資額=500×[66.67%-6.17%-(116.7%÷16.7%)×4.5%×(1-30%)]

=500×38.43%=192.15(萬元)

外部融資需求不僅取決於銷售的增長,還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銷售凈利率.

(3)內含增長率

內含增長率是不從外部融資,僅靠內部積累所能達到的增長率.

銷售額增加引起的資金需求增長.有兩種途徑來滿足:一是內部保留盈餘的增加;二是外部融資(包括借款和股權融資,不包括負債的自然增長)。如果不能或不打算從外部融資,則只能靠內部積累,從而限制了銷售的增長。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稱為「內含增長率」。

設外部融資為零。

0=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0=66.67%-6.17%-[(1+增長率)÷增長率]×4.5%×(1-30%)

增長率=5.493%

驗算:

新增銷售額=3000×5.493%=164.79萬元

外部融資額=164.79×(66.67%-6.17%)-3164.79×4.5%×70%=0

在內含增長率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資產不斷增加,其資金來源於負債自然增加和留存收益的增加.而負債自然增加的比率和留存收益增加的比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4)可持續增長率

①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

由於企業要以發展求生存,銷售增長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企業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資金增長。在銷售增長時企業往往需要補充資金,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增加通常會引起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銷售增長得越多,需要的資金越多。

從資金來源上看,企業增長的實現方式有三種;一是完全依靠內部資金增長。有些小企業無法取得借款,有些大企業不願意借款,它們主要是靠內部積累實現增長。完全依靠內部來源支持的增長率.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含增長率」。內部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往往會限制企業的發展,無法充分利用擴大企業財富的機會。二是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增長。從 外部來源籌資,包括增加債務和股東投資,也可以提高增長率。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實現增長是不能持久的。增加負債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籌資能力下降,最終 會使借款能力完全喪失;增加股東投入資本,不僅會分散控制權,而且會稀釋每股盈餘,除非追加投資有更高的回報率,否則不能增加股東財富。三是平衡增長。平衡增長,就是保持目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比例增加借款,以此支持銷售增長。這種增長率,一般不會消耗企業的財務資源,是一種可持續的增長速度。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如下;

1.公司目前的資本結構是一個目標結構.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是一個目標股利政策,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3.不願意或者不打算發售新股,增加債務是其惟一的外部籌資來源;

4.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將維持當前水平.並且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

5.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將維持當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設條件成立時,銷售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相等。

雖然企業各年的財務比率總會有些變化,但上述假設基本上符合大多數公司的情況。大多數公司不能隨時增發新股。據國外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出售一次新股。我國上市公司增發新股亦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並且至少要間隔一定年限。改變經營效率(體現於資產周轉車和銷售凈利率)和財務政策(體現於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率),對於一個理智的公司來說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當然,對於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經營和財務政策的企業除外。

平衡增長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關系如圖1所示。

Image:平衡增長分析.gif

可持續增長的思想,不是說企業的增長不可以高於或低於可持續增長率。問題在於管理人員必須事先預計並且加以解決在公司超過可持續增長率之上的增長所導致的 財務問題。超過部分的資金只有兩個解決辦法:提高資產收益率,或者改變財務政策。提高經營效率並非總是可行的,改變財務政策是有風險和極限的.因此超常增 長只能是短期的。盡管企業的增長時快時慢.但從長期來看總是受到可持續增長率的制約。

②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

限制銷售增長的是資產,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資金來源(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的情況下(即企業平衡增長),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股東權益的增長率。因此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推導如下:

(由於總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由於資產負債率不變,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收益留存比率÷期初股東權益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收益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周轉率×本期銷售凈利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應注意,「權益乘數」是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的,而不要用期末權益計算。

[例]A公司1995至1998年的主要財務數據如表所示。(單位:萬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銷售收入 1000 1100 1430 1352.46

凈利潤 50 55 71.5 67.62

留存收益 30 33 42.9 40.57

股東權益 330 363 405.9 446.47

總資產 390 429 557.7 527.46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 55/330=16.67% 71.5/363=19.70% 67.62/405.9=16.66%

收益留存比率 60% 60% 60%

可持續增長率 10%(16.67%×60%) 11.82% 10%

實際增長率 10% 30.00% -5.42%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6.67%×60%=10%

實際增長率(1996年)=(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1100—1000)/1000=10%

其他年份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也可以全部用期末數和本期發生額計算,而不使用期初數。其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企業增長所需資金的來源有增加負債和增加股東權益兩個來源。

所以:資產增加額=股東權益增加額+負債增加額 (1)

假設:資產周轉率不變即資產隨銷售正比例增加

則有: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2)

假設:銷售凈利率不變,

則有:股東權益增加額=留存收益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3)

假設:財務結構不變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比例增加

則有:負債增加額=期末負債×(股東權益增加額÷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4)

將(2)、(3)、(4)代入(1):

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令A=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A

銷售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A/(1-A)

因此,

可持續增長率=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使用上例的數據.根據本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見下表: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銷售收入 1000 1100 1430 1352.46

凈利潤 50 55 71.5 67.62

留存收益 30 33 42.9 40.57

股東權益 330 363 405.9 446.47

總資產 390 429 557.7 527.46

期末總資產周轉率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銷售凈利率 5% 5% 5% 5%

期末權益乘數 1.1818 1.1818 1.3740 1.1814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 15.15% 15.15% 17.62% 15.15%

收益留存比率 60% 60% 60% 60%

可持續增長率 10%* 10% 11.82% 10%

實際增長率 10% 10% 30.00% -5.42%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5.15%×60%/(1-15.15%×60%)=10%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個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是一致的。

3.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

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兩個概念。可持續增長率是企業當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決定的內在增長能力,而實際增長率是本年銷售額比上年銷售額的增長百分比。它們之間有一定聯系。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則實際增長率等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6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1995年相同,1996年的實際增長率(10%)與根據1995年有關財務比率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10%)相同。這種增長狀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的產品能為市場歷接受。

2)如果其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增加,則實際增長率就會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7年權益乘數提高(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上升到30%,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由此可見,超常增長是「改變」財務比率的結果,而不是持續當前狀態的結果。企業不可能每年提高這4個財務比率,也就不可能使超常增長繼續下去。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比上年下降,則實際銷售增長率就會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8年權益乘數下降(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下降到-5.42%,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即使該年的財務比率恢復到1995和1996年的歷史正常水平,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超常增長之後.低潮必然接踵而來.對此事先要有所准備。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種現實,繼續勉強沖刺,現金周轉的危機很快就會來臨。

可持續增長率的高低,取決於公式中的4項 財務比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資產凈利率,它體現了企業運用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決定於企業的綜合實力。至於採用「薄利多銷」還是「厚利少 銷」的方針,則是政策選擇問題。收益留存率和權益乘數的高低是財務政策選擇問題,取決於決策人對收益與風險的權衡。企業的實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決定了企 業的增長速度。因此,實際上一個理智的企業在增長率問題上並沒有多少迴旋餘地,尤其是從長期來看更是如此。一些企業由於發展過快陷入危機甚至破產,另一些 企業由於增長太慢遇到困難甚至被其他企業收購,這說明不當的增長速度足以毀掉一個企業。

再舉一個例子:

ABC公司19*1年有關的財務數據如下:

項目 金額 占銷售額的百分比

流動資產

長期資產

資產合計

短期借款

應付帳款

長期負債

實收資本

留存收益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 1400

2600

4000

600

400

1000

1200

800

4000 35%

65%

無穩定關系

10%

無穩定關系

無穩定關系

無穩定關系

銷售額 4000 100%

凈利 200 5%

現金股利 60

要求:假設該公司實收資本一直保持不變,計算回答以下互不關聯的4個問題

(1)假設19*2年計劃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需要補充多少外部融資(保持目前的股利支付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不變)?

銷售增長率為25%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 [(1+增長率)/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比率)

=100%-10%-1.25÷0.25×5%×70%=72.5%

外部融資=1000*72.5%=725(萬元)

(2)假設19*2年不能增加借款,也不能發行新股,預計其可實現的銷售增長率(保持其它財務比率不變)。

0=100%-10%-[(1+增長率)/增長率]*5%*70%

增長率=4.05%

(3)保持目前的全部財務比率,明年可實現的銷售額是多少?

可持續增長率=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收益留存比率

=200/(1200+800-200*70%)*70%=7.53%

=200/2000*70%/(1-7%)=7.53%

銷售額=4000*(1+7.53%)=4301.2(萬元)

(4)若股利支付率為零,銷售凈利率提高6%,目標銷售額為4500萬元,需要籌集補充多少外部融資(保持其它財務比率不變)?

銷售增長率為12.5%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 [(1+增長率)/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比率)

=100%-10%-1.125÷0.125×5%×70%=36%

外部融資=500*36%=180(萬元)

二、資產增長率

三、資本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閱讀全文

與企業成長力評價指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年5月16日美元匯率 瀏覽:90
豐田金融資金來源 瀏覽:970
華林證券債券承銷 瀏覽:702
中國銀行中銀智薈理財產品說明書 瀏覽:514
陸家嘴金融服務廣場屬於 瀏覽:563
正規原油貴金屬現貨投資 瀏覽:243
做金融的互聯網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130
紹興華融證券 瀏覽:32
融資租賃年利率怎麼算 瀏覽:22
銀行理財經理年度思想工作總結 瀏覽:36
訂單融資的起源 瀏覽:177
聯想收購ibm的融資安排 瀏覽:155
黃金期貨合約au1712 瀏覽:608
委託個人投資理財是否合法 瀏覽:562
國外匯款到國內中國銀行代碼 瀏覽:888
在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講話 瀏覽:173
中國順客隆股東 瀏覽:186
sjs交易所 瀏覽:865
附近的海通證券交易所 瀏覽:934
資產負債率與融資約束的關系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