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1999年12月31日是世界末日的說法!
有的,我看過一本書,說是人類怎麼怎麼了,上帝要懲罰人類,在1999年12月31日出現大災難,最終人類滅完,但這只是不切實際的說法,這本書好像是為了告戒人類不要在浪費不要再互相猜忌,不要虛偽的目的吧.並不是事實.但我不記得是什麼書了,(也許也是一篇文章.)
⑵ 外匯儲備與我國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請教了 各位 需要詳細的答案 謝了
在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下,中央銀行外匯儲備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同時增加,即當央行買進外匯支付人民幣時,央行外匯儲備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增加;當央行賣出外匯收入人民幣時,央行外匯儲備減少,基礎貨幣投放同時減少。因此,我國外匯儲備是通過外匯人民幣占款與中央銀行基礎貨幣聯系在一起的。
根據現代貨幣供應理論,貨幣供應量與基礎貨幣的關系為:
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X基礎貨幣
其中,基礎貨幣=外匯儲備+(對中央政府債權+對金融機構貸款)
⑶ 2001年12月31日的外匯儲備量是流量嗎
不是,指外匯總產值
⑷ 2002年12月31日的人口數量是存量嗎是對還是錯
對 錯 錯對 錯錯對
⑸ 怎樣計算外匯儲備量拜託各位了 3Q
貨幣一種金融資產,所謂金融資產就是與實物資產的某種權利聯系在一起資產表現形式。而資產的實物表現形式我們稱為實物資產。我們可以將金融資產看成對實物資產具有追索權的憑證。比如說你將1KG黃金存入銀行,銀行給你開具相應票據,那麼這1KG黃金就是實物資產,銀行票據就是金融資產。顯然這里的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同時存在,但他們的意義是有差別的,實物資產指的是實物本身,而金融資產指的是對實物資產的某種權利的追索權,任何對金融資產的交易不會增加實物資產,而只是轉讓了實物資產的相應權利。而資本與資產的區別是資本專指個體擁有所有權的資產,而不包括只擁有使用權而不擁有所有權的資產(這部分資產就是負債)。如果上面那1KG黃金是你自己的那他就是你的實物資本,而相應的票據就是你的金融資本,如果那1KG是別人借給你的,那他就是你的僅僅是你的實物資產而非資本,相應的票據就是金融資產而非金融資本。 那麼回頭來分析你的問題,貨物出口換取外匯對於企業而言就是實物資產變成金融資產,只要金融資產沒有出現貶值就沒有資本增減的問題。而中國政府用RMB換取外匯,只是一種金融資產換取另一種金融資產,只要兩種金融資產間的兌換關系不出現變化也不存在資本增減的問題。這里變化的只是RMB現金的發行量,而現金的發行量與儲蓄是正比例關系,而出口是儲蓄的一種表現形式,凈出口必然導致現金增發。外匯儲備在國內使用也不會導致資本增加,因為二次兌換增加了金融資產,而不增加實物資產,必然導致金融資產貶值,就好像你只存了1KG黃金到銀行,而銀行卻開出了2張1KG黃金的票據,如果銀行具有某種強制力仍然讓他們流通(銀行當然不具備這種強制力,但在討論貨幣時,政府恰恰有這種強制力),那麼這兩張票據在市場上就只能換到0.5KG黃金/每張。在這個例子里,金融資產是通過貶值來達到與實物資產匹配的,因此它只具有數字上的膨脹作用而沒有任何實際的資本增加的作用。
⑹ 中國的外匯儲備量是多少
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8189億美元
⑺ 判斷題,2003年12月31日的外匯儲備量是流量( )
郭敦顒回答:
這題表達的意思可能是「判斷題,2003年12月31日的外匯儲備量還是外匯流量?( )」
即便是如此,還需進一步分析這問題,如果判斷是(外匯儲備量),那麼更正確嚴格的時間點(時刻)是2003年12月31日24時;如果判斷是(外匯流量)那麼更正確嚴格的時間是2003年12月31日零點到24點(應按銀行統一的交易時間而定)。
所以這題又是一道模糊題。如果強要判斷,那麼任一判斷都對,又都不對,這視情況而定。
⑻ 2012年中國的外匯儲備量(我要准確的數字)
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量為33115.89億美元
⑼ 什麼時間公布12月外匯儲備數據
郭敦顒
這題表達的意思可能是「判斷題,2003年12月31日的外匯儲備量還是外匯流量?( )」
即便是如此,還需進一步分析這問題,如果判斷是(外匯儲備量),那麼更正確嚴格的時間點(時刻)是2003年12月31日24時;如果判斷是(外匯流量)那麼更正確嚴格的時間是2003年12月31日零點到24點(應按銀行統一的交易時間而定)。
所以這題又是一道模糊題。如果強要判斷,那麼任一判斷都對,又都不對,這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