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外匯儲備變動很大

外匯儲備變動很大

發布時間:2021-09-05 22:36:44

『壹』 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會貶值啊

一定時期,一個國家掌握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是固定的,而此時對方國家的貨幣總量也是一定的,因此本國持匯在對方國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也是一定的,這時對方國家貨幣總量的價值取決於當前該國可流通商品或財富的價值總量,因此本國持匯可以支配的社會財富總量也就固定下來。當外匯發行國大量發行本國紙幣,以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時,沒有按照原本國貨幣在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獲得等比的新增貨幣,於是本國持匯在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就會下降,而該國可流通商品或財富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本國持匯可以支配的社會財富總量就會下降,這時貨幣發行國產生匯兌收益,而持匯國就會產生匯兌損失,這種損失會隨著對方貨幣流通的擴散而逐漸產生損失效果。其原理就像我們手中握有的100元大鈔,摸樣沒變,但購買力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下降。建國六十多年來,因為囤積外匯,出口企業的生產出口商品的成本不得彌補,以通貨膨脹虛增,出口數量越大,本國持匯占外匯發行國貨幣總量的基數越大,對內形成財富出口虧空,對外持匯產生巨額的匯兌虧損,搞垮了國企不算,也摧毀了我國獨立自主的銀行體系,使企業和銀行全部依賴吞噬股民的財富彌補本國發生的匯兌損失,以維持企業和銀行的艱難運行。

『貳』 外匯儲備增長或減少的原因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據最新(2009年4月底)數據統計,目前大陸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二,俄羅斯居三,中國台灣居四。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的發展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的代價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編輯本段]外匯儲備管理原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中國的外匯儲備
中國的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1.幣種構成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的報道,據估計,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
2.外匯儲備結構原因
之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3.儲備成本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4.流動性風險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5.非常規使用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這次注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范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6.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止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有學者認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隨後,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達到創紀錄的19056億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之美元、歐元、人民幣匯率的波動,2008年10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降至1.89萬億美元以下,為自2003年年底以來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已達19460.30億。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國已超過日本,持有美國國債達5850億美元,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
有學者認為,不應再用中國外匯儲備來買美國國債,因美國未來的形勢不明,應盡快實現分散投資。中國的外匯儲備還可能在協助解決金融危機上扮演更多新角色,更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外匯儲備不能再以每年3000億元的速度增長。

『叄』 外匯儲備大幅「縮水」意味著什麼

投資策略: 關於「熱錢」是否撤離中國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去年以來熱錢流入中國數量巨大。 持「熱錢」正在逐步撤離中國的人士認為,按照世界銀行的殘差法計算,今年6月份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不及同期貿易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FDI)之和,海外資本撤離中國跡象明顯。反對者則認為,僅憑殘差法來估計熱錢流入的規模和數量比較粗略,不能反映外資動向的全貌;他們認為,央行定期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我國外匯資產余額更能揭示當期外匯儲備的增長變動,而且截至到目前,熱錢凈流入的趨勢並沒有改變。至於哪種方法更為科學合理,理論界沒有明確的定論。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一位官員的講話給這一爭論又提供了明確的註解。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一位官員日前在「中國進出口企業第七屆年會」上透露, 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出現2003年12月份以來的首次下降,預計為1.89萬億美元以下。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為19,056億美元,而10月份貿易順差與FDI之和為419.6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10月份當月我國的外資凈流出達到了空前的576億美元。 外資不僅從中國資本市場撤離,而且也撤離其它亞洲新興市場。彭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外匯儲備總共「縮水」約1190億美元;其中,印度的減少數額最大,為389億美元;巴基斯坦則以18%的外儲降幅位列第一;韓國10月份外匯儲備則創有史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比9月份減少11.4%,即減少了274億美元至2122.5億美元,其中約有180億美元被用於向韓國金融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這也是韓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七個月減少。除此之外,10月份印度尼西亞外匯儲備「縮水」10.5%,新加坡減少3.9%,中國香港的降幅則為3.5%,而馬來西亞外儲則在過去兩個月中大幅下滑224億美元至1002億美元。如果把撤離中國的數量統計在內,10月份,外資從亞洲新興市場凈流出達到驚人的1800億美元。 7月下旬以來美元持續升值和新興市場盈利預期的下降是熱錢撤離的重要原因。資本市場歷來是國際熱錢最經常出沒的主要領域,熱錢作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之間快速流動以尋求最高短期回報的資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短期性和炒作性,一旦失去了短期內獲利的機會,熱錢的出逃就成為可能,希望把熱錢冷卻處理,作為長期資本來利用本身就是一廂情願。 9月份以後,隨著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以及美國四大獨立投資銀行的全軍覆沒,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並向縱深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全球實體經濟。在國際金融環境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外資撤離亞洲新興市場有了更多和更為充分的理由。一方面,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大幅調整,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減弱;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包括花旗集團等在內的許多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巨額虧損,頭寸緊張,需要撤回資金來補充資本金並彌補壞帳缺口。 從流動性管理和外匯管理的角度來講,我們雖然不歡迎國際熱錢和游資;但是,對於跨境資本的大幅度頻繁流動,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監管,不能任由其來去自由,否則必將對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一般被視為新興市場國家抵禦游資沖擊和金融風暴的最後屏障,雖然我國有著世界排名第一位的外匯儲備,但是面對外匯儲備在短期內的大幅「縮水」,我們仍然必須慎重對待。 今年以來國家對於外資監管的主要政策動向: ● 7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頒布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 ● 8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出台了新修訂的《外匯管理條例》,目標是為了防止「熱錢」湧入; ● 12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決定將一般企業出口貨款預收匯比例從10%上調到25%,進口貨款延期付匯比例從10%調整到25%;目的是為了減少外資流出,增加創匯能力。 ● 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外資非正常撤離中國相關利益方跨國追究與訴訟工作指引》,對於非正常撤離中國的外資,將跨國追究與訴訟,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肆』 外匯儲備意味著什麼

外匯儲備可以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國內經濟平穩。

外匯儲備是每一國家的貨幣當局所持有並且是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也就是各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的中的外匯資產,表示了一個國家政府所持有的能夠兌換外幣的債權能力的大小。

從當前及以後一段時期國際經濟形勢來看,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經濟關系錯綜復雜,造成我國外部風險挑戰增多,並且,今後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增長或進一步放緩,結合海外一些國家經濟面臨的復雜形勢,均增加了國際市場資本出現不穩定和不確定性風險。

長期看,國內經濟的趨勢是向好的,這不僅給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奠定了平穩的基礎,也加強了我國經濟抵禦海外市場帶來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

(4)外匯儲備變動很大擴展閱讀

積極影響

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資信。外匯儲備是體現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標志著我國對外支付能力和調節國際收支實力的增強,為我國舉借外債以及債務的還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證,對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信譽,吸引外資,爭取國際競爭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使我國中央銀行有效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幣匯率。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保證我國能夠從容應對突發金融風險,滿足有效干預外匯市場、維護本幣匯率穩定的需求。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的良好表現再次證明,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於穩定人民幣幣值、維護投資者信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伍』 什麼是外匯儲備為什麼過多不好

1、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外匯儲備過多的不利:
在中國,最主要的外匯儲備無外乎就是外貿收入,這個是最主要的,就外貿來說,外貿收入越多外匯收入就越多,外匯儲備也越多,按道理說這應該是好事兒阿,大家一般都會這么理解,但這個要結合中國的一個國情,在國內,居民和企業是不允許持有外匯的,過去很長時間都是這樣,最近好像政策有所調整,但實質跟過去基本沒什麼兩樣,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個人和企業拿著外匯是沒有用的,國內也沒有地方花,而且剛講過國家政策也是不允許的,企業必須把這些外貿收入得來的外匯賣給國家,形成了國家的外匯儲備,企業賣外匯給國家,國家要付錢給企業呀,不然企業不是白幹了?國家付給企業的人民幣從哪裡來?央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印的唄,也就是說企業賣給國家多少外匯,國家就要付相應的人民幣給企業,即央行就要印等量的錢出來,這時候一個問題就來了,國家的貨幣政策本來是獨立的,根據國內經濟狀況來決定的,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匯收入成為國家的外匯儲備,央行也引出來越來越多的人民幣,就可能造成市場上人民幣過量,錢多了就會造成各種商品價格上漲,cpi上漲,房價漲,菜價漲,蒜你狠,豆你玩就來了,這些現象一部分原因就是流通的貨幣太多了,而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匯收入變過來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巨量的外匯收入會造成人民幣超量流通,會擾亂國內經濟秩序,這主要是國內現行的結售匯制度造成的;
外商投資也應是外匯一部分,老外來中國拿的是美元,到中國內要換成人民幣,這些投資的、旅遊的各種各樣的老外來到中國後他們的美元都會變成人民幣,那些美元都變成外匯儲備的一部分,老外看中國經濟好,很多人想來中國投資,甚至很多人是來中國炒房子,炒各種能升值的東西,金融股票債券也是一部分投資對象,因為來的這些投機的錢數量也是非常巨大的,相當於央行也要相應引出來那麼多的人民幣,這樣人民幣就更可能超量,所以這些年國內房價上漲,各種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一部分也要「歸功」於這些投機的熱錢;
至於外匯過多的不好的方面還有一個就是國家有了那麼多外匯,那是錢阿,錢是要花的,要投資的,不然就沒有用,但中國積累了那麼多的外匯儲備,在國內是沒地方花的,要花要投資只能去中國以外的地方,當企業有進口需求時,比如國內要進口鐵礦石,進口國外的設備,要付外匯比如美元給國外的客戶,但企業是沒有外匯的,因為他賣東西收回來的錢——那些外匯已經賣給國家了,當他現在需要外匯去買國外的東西時,他要跟國家換外匯回來再付款給國外,因此外匯的一部分又迴流企業用來進口了,這僅僅占我們的外匯的一小部分而已,還有大量外匯結余在那裡呢,這些錢要去投資啊,問題就在這里,要投資,就是要盈利的,但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對這么巨量的外匯儲備投資再恰當不過了,國內人民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不能隨隨便便就虧了吧。但問題就在這里,我們沒有地方投資,沒有什麼比較安全收益回報好的項目投資,中國目前持有1萬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但那個收益率好像也就2%-3%那樣,大概是那個數吧,現在國內的通貨膨脹都多少了,所以那個投資收益是很低的;另外國內在這一塊的人才也不那麼多,所以就看到很多在國外投資的項目一下子虧了多少億,幾十億,幾百億,美元的報道了,關於這些看看有關中金公司,匯金,美國黑石相關的報道應該有一些。
所以基於這些來說,外匯儲備夠用就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吧,畢竟你拿那麼多美元,美元卻在不斷貶值的阿,基本大家都在貶值,日元最近幾個月半年的時間貶值了好像20%左右了吧,大家都競相貶值的時候,你持有越多的外匯,財富縮水也越厲害

『陸』 中國外匯儲備變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分析稱,主要有四大因素:專

一是企業和居屬民持匯意願增強。一直以來主要由央行集中持有官方外匯儲備,現在正轉由央行和民間共同持有。外匯儲備的減少部分體現了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之間資產負債表的置換,符合「藏匯於民」的改革方向;

二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8月11日,中國宣布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升溫,購匯量大增。為此,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也影響了外匯儲備規模;

三是過去一年裡,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但並非是真實的損失;

四是外匯儲備的投資損益。由於外匯儲備中含有債券、股票等資產,每個月的投資損益也會引起外匯儲備量的變動。

『柒』 外匯儲備過多的弊端是什麼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總體規模在2月底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龐大外儲在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反襯著國內經濟失衡的持續。知情人士日前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至200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超過了1.5萬億美元,截至1月底時為8452億美元。該數據還未獲得央行的權威證實。按照慣例,第一季度外匯儲備數字將在4月中旬公布。而根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該國截至2月底的外匯儲備為8501億美元,1月底時為8517億美元。
外匯儲備高雖然可以起到穩定穩定金融的作用,但是其負作用(危害)十分明顯:
1、853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國家為了儲備這些外匯,向市場投放了7萬億元的人民幣,這7萬億元人民幣不可避免的引起通貨膨脹,導致醫療費用、基本生活費、房價等等基本生活費用的提高,影響了一般民眾的生活水平,雖然人民銀行要回籠市場過度投放的人民幣,但是相對於7萬億元的人民幣投放量也只是杯水車薪。
2、我國外匯儲備80%是美元儲備貨幣,由於主要投向為美國國債和美國的不動產,因此外匯儲備受美元變動影響較大,其規避風險能力較差。
3、為減少通貨膨脹壓力,國家要回龍一部分市場資金,這不僅可能帶來通貨緊縮的壓力,而且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那麼我們美元的儲備就要貶值,8500億美元如果貶值1%,那我們就損失了85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500億元,可以造若干艘航空母艦了。

『捌』 國家外匯儲備太多有什麼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影響:
1、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近年來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由於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拋出本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貨幣供應量被放大,不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進行對沖操作的工具還比較有限,對沖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那麼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加。
2、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繼續維持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有礙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良好型社會的目標的實現,而且會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後勁,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巨額外匯儲備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且使我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的兩難境地:要減輕外匯占款造成的過多基礎貨幣發行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加大回籠現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這些操作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松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松,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我國有可能陷入「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預期—資金流入—外匯儲備繼續增長—進一步的升值和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此外,不斷高漲的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惡化國際收支失衡,不利於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就是把這些資源儲存起來,而放棄和犧牲利用他們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就形成了一種損失,這種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越多,機會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匯率波動較為頻繁,高額外匯儲備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
5、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大規模投放在貨幣乘數作用機制下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擴張,使市場流動性急劇膨脹。商業銀行的存差規模日益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都與這一因素有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流動性過剩還會引發企業利潤下滑、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消極後果。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玖』 造成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是什麼

據報道,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85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70億美元,升幅為0.5%,為連續第八個月出現回升。

分析人士表示,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於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上漲,各因素共同作用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回升。

『拾』 外匯儲備增加,為什麼本國貨幣升值壓力增大呢

外匯儲備越多,人民幣幣值穩定提升,如外匯儲備減少,則應下降。
原因:
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逆差,則外匯收入小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小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
國際收支狀況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

閱讀全文

與外匯儲備變動很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ms寄國外黃金首飾 瀏覽:615
四大行控股股東 瀏覽:191
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 瀏覽:382
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瀏覽:876
天能化工上市公司 瀏覽:441
多個投融資平台上線 瀏覽:305
大股東增持影響重組嗎 瀏覽:841
債轉股有助於去杠桿 瀏覽:717
黃金外匯的價格影響因素 瀏覽:516
佛山南海區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855
金融祥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3
湖北煤的價格走勢 瀏覽:996
雲南國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277
金融機構管理風險的流程 瀏覽:959
安信信託10轉 瀏覽:863
對投資理財的新想法 瀏覽:351
寧波銀行理財經理和個貸經理 瀏覽:385
i期貨貼水 瀏覽:407
Q0冠號100元99年價格 瀏覽:573
鐵礦石期貨歷史數據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