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夏南部山區土地二合一工程國家每畝下撥多少錢
寧夏山區二合一工程國家每畝下撥。幾千元補助。具體多少根據區域不同撥款數額不同。
⑵ 寧夏回族自治區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寧夏國土資源廳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緊緊圍繞自治區經濟發展建設,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2006年全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嚴把土地供應閘門,落實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開發整理復墾力度,規范土地資源管理。同時,在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的同時,切實推進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和規范工作,完善領導和工作機制,加強資源供應調控,促進了規模化、集約化開采。
此外,積極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精神,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在建設選址、用地規模等方面指導用地單位少走彎路,切實加快用地審批,滿足了國家、自治區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至2006年底,全區耕地面積已連續20年實現凈增長,2006年全年凈增耕地277.66畝,年末耕地面積達到了1100159.66畝,全區建設項目佔用耕地實現了占補平衡。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6年初全區基本農田面積1187386.41公頃,其中耕地1031442.68公頃;年內實際減少基本農田面積171.5公頃,其中建設佔用減少168.4公頃,生態退耕減少3.1公頃;年內實際補劃基本農田面積207.2公頃,其中農用地調整170.6公頃,整理復墾開發增加36.6公頃;年末基本農田面積1187422.11公頃,其中耕地1031458.06公頃。
2.建設用地
2006年全區共審批建設用地4243.2997公頃,其中農用地轉用1762.6763公頃(含耕地轉用1519.4030公頃);分批次建設用地3878.8142公頃,包括商服用地208.3207公頃、工礦倉儲用地291.8846公頃、公用設施用地80.9936公頃、公共建築用地312.3441公頃、住宅用地434.1049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364.4855公頃,包括交通運輸用地58.15公頃。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6年全區共完成土地整理項目12個,土地面積8376.81公頃,其中增加耕地2947.51公頃。完成土地開發項目1個,土地面積187.39公頃,即增加耕地187.39公頃。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開發程度高,但利用程度低,土地開發極具潛力,全區人口稀少,人均耕地達3.5畝,待開發的宜農荒地達1000多萬畝;土地價格低廉,開發成本較低,只須開渠引水,便可實現自流灌溉;不僅水稻優質高產,而且枸杞、釀葡萄等農特產品品質上乘,投資開發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全區礦產資源豐富。至2006年底,已發現各類有用礦產資源近50種,產地近千處。儲量豐富的有煤、石膏、石灰岩、硅石等。煤炭是寧夏的優勢礦產資源,全區含煤地層分布面積17000平方千米,占寧夏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煤炭預測儲量2027億噸,居全國第5位。已探明儲量314.58億噸,居全國第6位。寧夏煤種齊全,各種煤炭都有,焦性煤主要分布在賀蘭山、寧東兩個含煤區。
全區具有礦產資源種類不多而煤炭資源與非金屬資源比較豐富、產地相對集中、開發強度不高、開發潛力大、金屬礦產貧乏的特點。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6年全區投入地質勘查經費總計7536.8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80萬元,地方財政91萬元,企事業資金265.88萬元。年末勘察從業人員1485人。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6年共批准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50個,其中能源礦產企業24個,非能源礦產企業26個;批准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95個,其中能源礦產88個(88個全部為煤礦),其他礦產7個。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全區目前有礦山企業987個,其中大型礦山企業5個,中型礦山企業23個,小型礦山企業394個,小礦565個。主要問題在於缺少大中型礦山企業,礦山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好。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全區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把開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作為加強土地資產管理,培育、規范土地市場秩序以及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舉措,狠抓工作落實,規范操作程序和工作規程,完善監管措施,全區城鎮土地價格得到系統逐步完善,價格管理日益規范。
2.土地一級市場
2006年全區共出讓國有土地690宗,成交面積1637.6755公頃,成交價款210.562.28萬元,國家純收益88986.5萬元。其中協議出讓313宗,涉及土地面積1012.6315公頃,成交價款41658.33萬元,純收益33600.60萬元。拍賣出讓17宗,純收益3471.08萬元;掛牌出讓360宗,純收益51914.82萬元。
3.土地二級市場
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共2379宗,出租66宗,抵押3396宗。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培育礦業權市場體系,開展了賀蘭山北部礦區以滅火名義非法採煤行為整治工作、賀蘭山東部開采砂石資源整治工作和黃河河道吳忠、中衛段開采砂石資源整治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的部署,開展了非法開采亂采濫挖礦產資源整治工作和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開展了礦產資源勘察秩序治理整頓和探礦權審批發證檢查工作。
2006年依法受理探礦權登記申請45個,收繳探礦權使用費8.431萬元,收取探礦權價款1484萬元。采礦權登記發證365個,批准面積1249平方千米,采礦權使用費192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區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302件,涉及土地面積477.63公頃(包括耕地面積71.62公頃),立案297件,結案281件;拆除違法構建物7931.6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162.58公頃,包括耕地0.57公頃,罰沒款136.61萬元。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全區共發現礦產資源違法案件50件,其中主要是違法開采案件,佔49件。年內結案49件,未結案件1件。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6年,全區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了行政決策機制、行政執法責任制、政務公開制度、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等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年內共接到行政復議申請2件,本年審結2件,其他2件。明顯加強了信訪工作,重點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問題。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6年,全區國土資源系統從業人員523人,其中研究生27人,大本及大專生401人,高中及中專生74人;直屬事業單位65個,職工1129人。
七、問題與建議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執法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執法監察工作力度不夠;法制宣傳教育還不夠廣泛和深入,一些幹部群眾法制觀念淡薄,依法管地、依法用地、依法采礦的自覺性不夠。
(2)礦權市場建設發展不平衡。全區自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以來,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礦種單一,經濟價值低,缺乏競爭力,且非煤礦產品供大於求,新礦山增長緩慢,法律意識不強,在規定期限內同時參加投標和競拍的少,造成各地礦權招拍工作發展不平衡。
(3)礦產儲量管理和服務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要,為政府決策和為市場建設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准確性有待增強;一些地方、一些領導對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與資源儲量管理有關的各環節間相互協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1)尚需進一步加強用地計劃和預審管理,規范報批程序,簡化手續,提高服務效率,加強和自治區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合作,認真做好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的征地工作。
(2)規范發展市場,加大對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規范協議出讓土地行為,切實解決低價協議出讓土地問題。
(3)全面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提高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扎實推進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
⑶ 寧夏產權交易所的發展歷程
寧夏產權交易所成立於2005年,是從事企業產權交易和綜合配套服務的區域性專業機構。於2010年4月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的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第五屆理事大會中,寧交所當選為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常務理事單位。
於2010年5月18日,聯合國南南全球技術產權交易所寧夏工作站在寧交所正式掛牌成立。
於2010年5月18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寧夏分所在寧交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家專門從事環境能源交易的機構。
⑷ 產權交易機構有哪些
您好,國資委近期公布第2批9家央企資產轉讓產權交易機構名單。國資委表示,安徽省產權交易核心有限責任公司等9家產權交易機構已具備開展核心企業資產轉讓交易業務的條件,並予以公布。9家產權機構分別為:安徽省產權交易核心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產權交易核心、廣西北部灣產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西部產權交易所、甘肅省產權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青海省產權交易市場、寧夏科技資源與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新疆產權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具有事業法人資格的綜合性產權交易服務機構,是企業國有產權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的流轉平台,是集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交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市場,是涵蓋環境能源、技術產權、文化產權、知識產權、農村產權等領域的要素配置場所,是集聚、培育和發展產權經紀、投資咨詢、專業事務、技術集成等現代服務業的基地;是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的有效通道,是各類非公經濟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的主渠道,是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產權交易所:
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綜合性產權交易機構,是以企業產權交易為基礎,集各類權益交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市場平台。北交所成立於2004年2月14日,是由北京產權交易核心(1994年成立)和中關村技術產權交易所(2003年成立)合並重組而成的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首都要素市場的建設者和運營者,北交所已經形成「一托十」的集團化發展構架,在技術交易、林權交易、文化產權交易、金融資產交易、環境交易、礦業權交易、石油交易以及產權電子商務等領域設立了專業平台。北交所實行會員代理交易制,已聚攏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會員機構,可為客戶提供包括產權經紀、改制重組、破產清算、財務顧問、審計、評估、法律、拍賣和招投標等一系列專業化服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⑸ 寧夏產權交易所的信息化建設
寧夏產權交易市場(網站)由寧夏產權交易所主辦,為全區大型招商引資和投融資項目信息及交易平台,集信息發布、資料檢索、組織交易、在線競價等功能為一體,跨行業、跨區域,打通投資者與項目方的通道,為各類投、融資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產權交易活動提供專業、完善的服務。
⑹ 中國有幾個產權交易所
國內的產權交易所數量約300家左右。其中具有國有資產處置的交易機構76家。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產權交易所形成了省級/副省級、地市級、縣級三級市場。
北京產權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是國務院指定的中央企業資產權益進場交易場所。其他省級副省級也主要服務本地市場;地市級服務本地市,縣級服務本行政區域范圍。
產權交易所按照組織機構性質有兩類劃分方式:一類是事業法人(即行政事業單位),一類是企業法人(公司化運作)。根據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2011年對全國的56家產權交易機構的調查,其中26家為事業法人單位,32家為企業法人單位,有兩家既是事業法人又是企業法人。交易機構向企業法人轉變的趨勢比較明顯。在四大直轄市的交易所中,北京、重慶已經改制為企業法人,天津、上海仍屬於事業法人。
2009年12月22日,我國首家定位於為各類產權交易提供在線服務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金馬甲成功融資,設立「北京金馬甲產權網路交易有限公司」。金馬甲是由分布在全國33個省區市的產權交易機構和相關實力機構創立的機遇互聯網的資產和權益交易平台。目前已經覆蓋全國76個產權交易機構。處置對象設計行政事務、機動車、房產、運輸工具、機械設備、土地、股權、林權、版權、礦權、經營權、商標、專利技術、債權和項目融資等。
中國的產權交易所按地域分類:
北京 北京產權交易所 北京農村產權交易所
上海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天津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
重慶 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
河北 邢台市產權交易市場 張家口產權交易中心 邯鄲產權交易所 唐山產權交易中心 邢台市企業產權交易中心 滄州市產權交易中心 衡水市產權交易中心 承德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 保定產權交易市場 秦皇島市產權交易中心 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
山西 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 太原產權交易市場 大同產權交易市場 運城產權交易中心 長治市產權交易市場 臨汾市產權交易中心 晉中市產權交易中心 晉城市產權交易中心 山西省技術產權交易所 陽泉市產權交易市場
河南 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 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 鄭州市產權交易市場 三門峽市產權交易中心 新鄉市產權交易中心 洛陽市產權交易中心 鶴壁市產權交易市場 開封產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許昌亞太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周口產權交易中心 安陽市國信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河南中原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焦作市產權交易中心 南陽市產權交易中心 濮陽市華宇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駐馬店市產權交易中心
遼寧 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 大連產權交易所 鐵嶺市產權交易中心 盤錦國信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朝陽市產權交易市場 遼西產權交易中心 撫順市產權交易中心 鞍山市產權交易中心 本溪市產權交易中心 丹東市產權交易中心
吉林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 遼源市產權交易中心 通化市產權交易中心
黑龍江 黑龍江產權交易中心 佳木斯產權交易中心 大慶市產權交易中心 農墾龍信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齊齊哈爾產權交易中心
內蒙古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 內蒙古融通產權交易所 包頭產權交易所
江蘇 江蘇省產權交易所 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所 南京產權交易中心 無錫東華產權交易中心 常州產權交易所 蘇州產權交易所 南通市產權交易所 連雲港市產權交易所 淮安產權交易中心 泰州國聯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徐州產權交易所 鎮江產權交易中心 鹽城市產權交易所 揚州產權交易中心 無錫產權交易所 南通眾和產權交易所
山東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 青島產權交易所 煙台聯合產權交易中心 濟南產權交易所
安徽 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 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 蚌埠市產權交易中心 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 宣城市產權交易中心 淮北市產權交易中心 寧國市產權交易中心 銅陵產權交易中心 馬鞍山產權交易所
浙江 浙江產權交易所 台州中衡產權交易所 慈溪市產權交易中心 舟山信達產權交易所 寧波市產權交易中心 溫州信義產權交易所 義烏產權交易所 杭州產權交易所
福建 福建產權交易中心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 龍岩市產權交易所 福州產權交易中心 莆田市產權交易中心 福建高新技術產交所 南平市產權交易中心
湖北 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 襄樊市產權交易所 湖北產權荊門分中心 黃石嘉誠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湖北產權黃岡分中心 湖北產權荊州分中心 湖北產權十堰分中心 湖北產權咸寧分中心 湖北產權襄樊分中心 湖北產權宜昌分中心
湖南 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 株洲市產權交易中心 岳陽市產權交易中心 長沙市產權交易中心 衡陽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 永州產權交易中心
廣東 廣州產權交易所 珠海產權交易中心 恩平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 深圳產權交易中心 東莞產權交易中心 佛山市南海產權交易中心 汕頭市產權交易市場 東莞產權交易中心 深圳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 河源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 惠州市產權交易所 江門市產權交易中心 梅州市產權交易所 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 廣東產權順德交易所
廣西 廣西聯合產權交易所
江西 江西省產權交易所 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 江西省產權交易所九江辦事處 江西省產權交易所上饒辦事處 南昌市產權交易中心
四川 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 自貢產權交易所 廣元產權交易中心 樂山產權交易中心 德陽金橋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貴州 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
雲南 雲南產權交易所 昆明泛亞聯合產權交易所
海南 海南產權交易所 海南經濟特區產權交易中心
陝西 西部產權交易所 西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 西安產權交易中心
甘肅 甘肅產權交易所
寧夏 銀川市產權交易中心 寧夏產權交易所 寧夏科技資源與產權交易所
新疆 新疆產權交易所 昌吉產權交易中心
青海 青海省產權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