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成本核算公式
這個也要區分行業吧,以下是一個礦山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根據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的概念,變動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變動成本 = 外購原材料費用 + 外購燃料和動力費用 + 利息支出
固定成本 = 工資和福利費 + 折舊費 + 推銷費 + 修理費 + 其他費用
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折舊費+維簡費+攤銷費+利息
一般計算項目的經營成本計算公式為:
經營成本 = 總成本 — 折舊費 — 攤銷費 — 利息支出
上式中,由於在計算項目計算期內逐年發生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時,將投資(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作為一次性支出在其發生的時間已計入現金流出,為避免重復計算,不能以折舊和攤銷方式計為現金流出。因此,在計算作為經常性支出的經營成本時不能再包括折舊與攤銷費,必須從總成本費用中扣除。同理,在估算礦山項目的經營成本時也要扣除礦山「維檢費」。另外,在計算全部投資現金流量時,是以全部投資為計算基礎,利息支出不作為現金流出,而在計算自有資金現金流量時則已經將利息支出單列。因此,在估算經營成本時也不包括利息支出,要從總成本費用中扣除。
Ⅱ 公司理財終值怎麼算呀
復利終值是指一項現金流量按復利計算的一段時期後的價值,其計算公式為:
n FV,PV(1,r)
n(1+r)通常稱為「復利終值系數」,記作(F/P,r,n),可直接查閱書後的附表「復利終值系數表」。
(2)復利現值(已知終值FV,求現值PV)
計算現值的過程通常稱為折現,是指將未來預期發生的現金流量按折現率調整為現在的現金流量的過程。
對於單一支付款項來說,現值和終值是互為逆運算的。現值的計算公式為 :
,n PV,FV(1,r)
-n其中,(1+r)通常稱為「復利現值系數」,記作(P/F,r,n),可直接查閱書後的附表「復利現值系數表」。 (3)普通年金終值(已知普通年金A,求終值FV)
n,,,r,(1)1 FV,A,,r,,
式中方括弧中的數值,通常稱作「年金終值系數」,記作(F/A,r,n ),可以直接查閱書後的附表「年金終值系數表」。
(4)普通年金現值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期期末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年金現值計算的一般公式為:
,n,,r,,1(1)PVA,,,r,,
式中方括弧內的數值稱作「年金現值系數」,記作(P/A,r,n),可直接查閱書後的附表「年金現值系數表」。 也可以寫作:
PV,A(P/A,r,n)
(5)預付年金終值的一般計算公式為:
n,1,,r,,(1)1 FVA,,1,,r,,
也可以寫成
,, FV,A(F/A,r,n,1),1
FV,A(F/A,r,n)(1,r)
(6 )預付年金的現值可以在普通年金現值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其計算公式為:
,(n,1),,r,,1(1)PA ,,V1,,r,,
Ⅲ 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成本計算公式:期末成本金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不同的行業計算成本的方法可能會不一樣;不輪做什麼方面的投資,成本的控制和核算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成本計算是按一定的成本對象,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歸集,以確定各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
生產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資,直接的費用。就是組成產成品的直接費用;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的費用(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等等)=買入價+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費用(銷售發生的費用不作為成本核算)。
(3)公司理財成本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由於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成本的具體計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模式。經過人們的長期實踐,形成了幾種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即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當地確定成本計算的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企業的規模、生產組織形式和技術特點不同,成本計算的對象也會不--樣。例如,有的企業只生產最終的產成品,而有的企業除生產最終的產成品外,還生產各種各樣的半成品。有的企業是採用大批量生產,而有的企業是採用小批量生產,甚至是單件生產等。
Ⅳ 關於公司理財的題目 可以寫出詳細的步驟嗎以及用到的公式,多謝啦
1)R0=rf+βu*(Rm-rf)=10%+1.13*5%=15.65%
2)VL=Vu+B*tc=1000+200*0.25=1050萬
Rs=R0+β(Rm-rf)*B/S*(1-tc)=15.65+1.13*5*200/1850*0.75=16.11%
3)你拿計算機搗一下就出來了還問
Ⅳ 公司理財上說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R=無風險利率+β*風險溢價。
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普通股資本成本(即權益資本成本)等於無風險利率加上風險溢價。
根據模型,必須估計無風險利率、股票的貝塔系數以及市場風險溢價。
1、無風險利率的估計。
a.通常認為,政府債券沒有違約風險,可以代表無風險利率。在具體操作時,選擇長期政府債券的利率比較適宜,最常見的做法是選用10年期的政府債券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的代表。
b.選擇上市交易的政府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而非票面利率)作為無風險收益率的代表。
c.選擇名義無風險利率(而非真實無風險利率)。
2、股票貝塔值的估計。
a.選擇有關預測期間的長度。原則:寧短勿長。
b.選擇收益計量的時間間隔。周/月收益率。
雖然貝塔值的驅動因素很多,但關鍵的因素只有三個: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收益的周期性。如果公司在這三方面沒有顯著改變,則可以用歷史的貝塔值估計股權成本。
3、市場風險溢價的估計。最常見的方法是進行歷史數據分析。
a.選擇時間跨度。應選擇較長的時間跨度。
b.權益市場平均收益率選擇算數平均數還是幾何平均數。算數平均數是在這段時間內年收益率的簡單平均數,而幾何平均數是同一時期內年收益率的復合平均數。多數人傾向於採用幾何平均法。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到您!
Ⅵ 理財產品計算公式
通常情況復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理制財產品的收益率、投入的資金以及實際理財天數來計算的。一般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理財收益=投入資金×日利率×實際理財天數。其中利率又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在計算理財收益時要適當地進行轉換。當然這個計算公式一般是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風險因素。以上就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計算的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年是按照360天計算的,而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還是按照365天計算。除此之外,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分清到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區別。
Ⅶ 成本價怎麼算 公式
一、成本價怎麼算公式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
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某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二、買入均價和成本價的區別是
1、含義不同:
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
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
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買入均價計算方式: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
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