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銀行理財產品不能買
到底能不能買,看完後自行決定。
首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銀行理財產品保本問題,果真能保本嗎?以前,關於這些投資產品,一般是銀行發行,銀行或政府擔保,但最近這個規矩已經悄悄改變了,國家規定,銀行及信託產品地方政府和銀行,不得擔保,因為連地方政府發債券的許可權都沒有了,還哪裡可以搞這個擔保,那銀行跟你說的擔保又是怎麼回事呢?認真看協議,發現是某某企業擔保,明白了吧。
再說說保底收益率問題,再認真看看協議吧。
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就是一個信託產品,銀行的角色是中間代理拿傭金的,當你買了這個理財產品後,錢就進入了房地產公司,有不跌的房價做擔保,企業也願意擔保,看看現在高利貸事件就知道,這個信託理財的利息多低啊。中國房價之高,全世界都排前,資產泡沫總有崩盤的一天,而這一天離我們非常近了。房價跌,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借款,企業倒閉,理財產品自然也將崩盤,而中途你又不能提出和贖回,運氣好的,中途清盤多少還有點,到期贖回的,可能所剩無幾了。
中國經濟即將崩盤,你難道想為此買單?!
⑵ 中國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大量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⑶ 為什麼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呢

平台理財對於老年人有一定障礙。首先,平台理財的傳播有限,對老年人影響力很弱;其次,平台理財大多依靠網路和移動端(手機)進行交易,而網路的虛擬性對老年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第三,老年人對智能手機操作實在有限,很多僅打電話,最多看看火山,刷刷抖音,你要他開戶或交易,的確非常困難。第四,非銀行理財負面消息太多,令人有談虎色變,避而遠之的感覺。少年們,請不要以為老年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太老套。你可知道,當他們退休以後,這些錢都是他們含辛茹苦,省吃儉用,積累下來用來養老的血汗錢。一旦有任何閃失,晚年的生活該怎樣維持,一身的病痛靠誰來救治?人到老年,再也沒有主動性收入,抗風險能力也會極度下降,保守理財才是上上策,寧可少掙利息,也要保證本金的安全,這才是老年人成熟理性的投資理財觀。
⑷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買銀行理財產品呀
聰明加笨蛋等於倆聰明,你的錢加上大家的錢等於專業,當然是理財了,你out了吧,把分給我
⑸ 銀行為什麼拚命叫你買各種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在銀行存錢,業務員幾乎沒有提成,但是如果是保險業務和理財產品,那麼相對來說,提成更高,那麼業務員賺到的也多,那麼當然是願意推銷理財和保險業務產品了。
1、存款一定要小心
到銀行去存款別把存款存成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了。現在去大型銀行營業廳存款,一般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了,而且很多銀行也意識到了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對於銀行信譽的損害。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銀行營業廳裡面,還有一些人員打著銀行的旗號去推銷保險和理財產品,對於這些人員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你在存款的時候也確實心動了,想買這家銀行理財產品,而且銷售人員也說是他們自己發行的,不要偏聽銷售人員的話術,還可以到辨險識財上面查看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價報告,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2、銀行這樣做的原因
唯一的原因就是利益。
現在對於銀行來說,存貸款業務能夠賺到的錢並不算多,而且存款對於銀行業務員來說,可能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提成的。
但是如果是能夠推銷出去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提成會高不少,比如有些保險產品的傭金提成是很高的,可能會達到10%左右,也就是說,賣出去1萬元,能夠提成1000元。當然了,分紅型保險可能沒有這么高的傭金,但是可能傭金也會達到1%左右,也就是1萬元能夠提成100元。如果一天能夠拉到10萬保險,就是1000元的收入,如果能夠拉到100萬保險呢,那就是1天1萬的提成收入了。
⑹ 為何個人夠買理財產品需要風險評估
購買理財產品需要風險評估的原因是要調整客戶風險評估的等級不得大於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如下圖:

⑺ 房貸為什麼要買理財產品
如果要有房貸又要搭配買理財產品的話,這是銀行的一種門欄,我覺得對這種門欄搭配式的銷售可能對於銀行更加的有利,但是對消費者確實存在很大的現金,對於不正常的貸款,我覺得還是要消費者擦亮眼睛,選擇自己適合的銀行,對違規的也應該繼續向銀監會舉報。
⑻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呢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每個人或每個家庭以不同的方式理財,都希望錢可以生錢,達到資金達到保值和增值的效果,年輕人精力旺盛,抗風險能力較強,喜歡選擇股票或基金,而大多數老年人喜歡將錢存在銀行,年紀大了,更願意把白花花的銀子放到銀行里。雖然相比其它互聯網理財,銀行理財收益要低一些,但銀行理財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更適合老年人。在各種投資渠道中,銀行理財安全系數最高。這種傳統金融行業有國家做後盾,錢放在銀行里,不擔心虧本,也不擔心銀行倒閉,所以老年人更願意相信它。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很大程度上還是看中了銀行的背書,看中了銀行理財產品比較穩定的投資收益率,而安全性、收益率優勢,卻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參與。實際上,如果老年人通過正式渠道購買真正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風險與問題的概率並不高,但老年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更需要把銀行理財產品的條款看清楚,並做好相應的風險評估,做好充分准備後,再行考慮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其實老年人喜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這也不能全怪他們,畢竟他們接觸的網上理財產品太少了,而且思想又比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差。每到發退休金的日子就是銀行里老年人最多的日子。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平時要多幫助老年人,給他們講解一些理財的知識,告訴他們除了銀行之外,購買理財產品的渠道是很多的,要教會他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可以學會在網上購買一些理財產品,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⑼ 存款時為什麼銀行讓買理財產品
現在每家銀行的存款壓力都不小,銀行也是希望通過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來吸引更多的人來自家銀行辦理存款或者是相關銀行理財購買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