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史玉柱和准油股份

史玉柱和准油股份

发布时间:2021-05-21 21:50:20

Ⅰ 巨人集团史玉柱占多少股份

此次巨人网络上市,直接造就了21个亿万富翁、186个百万和千万富翁。就是说在里面工作的人员都带有巨人集团的股份 那些股票的价值在百万 千万 亿万 以上 那只是身价就是说卖了以后可以换怎么多钱 不是现有资金

Ⅱ 史玉柱破产了

破产过,后来又凭自己的实力成功了。他曾白手起家,凭软件成为巨富,却又因好大喜功,一夜之间公司倒闭破产,负债高达2.5亿,成为中国“首负”。之后他痛定思痛、绝地奋起,终于摆脱了困境。

拓展资料:

史玉柱绝对是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史玉柱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迅速飞腾,然后因巨人大厦而迅速坠落。经过几年的蛰伏之后,史玉柱依靠“脑 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人生呈现一个精彩的“N”形转折,被誉为当代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他是中国商界最著名的东山再起者。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如果经商也是一场游戏,史玉柱玩了一场大翻盘,表现可圈可点。

他的名片上只有一个头衔———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但在一串错综复杂而又布局缜密的公司链条背后,却始终闪动着史玉柱的身影。近几年,他又大张旗鼓地玩起网游,而且玩得风生水起,以28亿美元的身价位列2008《福布斯》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中的第7位

1962年生,安徽怀远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在深圳以巨人汉卡起步,1993年,史玉柱因珠海“重奖”科技人员而闻名全国,成为改革开放知识分子创业的“典型”。

1994年,意气风发的巨人集团开始凭借脑黄金“狂飙突进”,同时,史玉柱做出了营建77层巨人大厦的决策,1997年,因巨人大厦史玉柱成为“最著名的失败者”,1998年,脱胎换骨的史玉柱携脑白金卷土重来。

2004年,重返IT行业,以一款《征途》点燃了网游产业发展的第二把火,史玉柱也借巨人网络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的“东风”,跻身中国IT业富豪之列。2008年9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8 年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史玉柱以28亿美元个人净资产排名第7位,他也是该排行榜上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互联网富豪。

Ⅲ 中国民生银行和史玉柱什么关系

截止2018年11月,史玉柱是中国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是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的董事。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月12日。主要大股东包括新希望集团,东方集团,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史玉柱等。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公司董事:郑万春、史玉柱、吴迪、宋春风、翁振杰、刘纪鹏、李汉成、解植春、彭雪峰、刘宁宇、田溯宁(部分董事的任职资格尚待银行业监管机构核准)。

(3)史玉柱和准油股份扩展阅读:

史玉柱人物经历

1962年9月15日,史玉柱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城关镇进山路30号。

1994年年初,巨人大厦动工,计划3年完工。同年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史玉柱的身价突破500亿元。

2016年12月30日,史玉柱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

Ⅳ 脑白金的策划人是史玉柱还是何学林

史玉柱东山再起的策划内幕
——访幕后策划何学林

“巨人”又重新站起来了。“脑白金”仿佛一夜之间,再次在中国缔造了一场保健品神话,使巨人就像当初戏剧般倒掉一样,又戏剧般地东山再起。
籍着脑白金,史玉柱不但还清了巨额债务,而且又一次成为亿万富翁,并再度走上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
实际上,这是“有计划、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结果。而何学林,就是史玉柱东山再起的幕后策划者。
记者是在北京时下正热销的《十年一剑——何学林的大策划》、《巨人史玉柱怎样站起来——脑白金的战略与策略》等书中知道何学林其人的。日前,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个高级写字楼的策划工作室里,何学林向记者讲述了他策划史玉柱东山再起的内幕。
据何学林介绍,1997年,他正任一财团资本资产运作总经理。当巨人集团陷入危机时,他对其进行了战略策划,“有一本书的分量”。这份策划报告在一家杂志公开发表之后,迅即引起轰动,史玉柱、何伯权及一些上市公司的老总纷纷找到何,要求共举大事。
1997年10月,应史玉柱之邀,何学林飞赴珠海,密商挽救巨人之道。

反弹琵琶,策划收购巨人集团

1997年初,当何学林得知巨人集团陷入危机的消息时,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策划收购巨人集团。
何学林的理由是,1997年,巨人兵败如山倒,遭遇“滑铁卢”,其祸根是1992—1993年犯下的战略错误,经过几年的积累,终于在1997年全面爆发。因此,史玉柱要想东山再起并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根本上纠正这种战略失误。战略错误纠正之后,解决资金问题才会有实质意义。而当战略错误纠正之后,资金问题就成了首要问题。
而当时,巨人濒临破产倒闭的绝境,能够抵押的资产早已被抵押、查封和拍卖,任何想通过资产抵押贷款的渠道都已被堵死。而且,对当时已是“臭名昭著”的巨人集团来说,任何一般性的参股经营也已成为不可能。但是,“巨人”两个字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当时中国企业的品牌中无人能及。因此,被收购在当时是巨人集团的最好选择。
何学林为史玉柱设计的是“零成本”收购方案,即收购方不需要掏一分钱,但条件是“整体接收”,接受巨人集团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承担所有债权债务。收购方占51%以上的股份,史玉柱占49%以下的股份。收购之后,由收购方投入启动资金,将断裂的资金链焊接起来,重新启动新巨人。收购方用“零成本”收购的,主要是“巨人”品牌的无形资产、史玉柱的失败教训和史玉柱这个人本身。通过收购,巨人集团原先积累的无形资产一下子被嫁接到了收购者身上。而且,巨人的倒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收购巨人这一行动本身,也会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
何学林认为,这是一个双赢之举:通过收购巨人集团,史玉柱可以获得发展资金,发展起来之后,可以按股分红,如果想单打独斗,再另起炉灶也不迟;收购方则一下子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又可以拯救巨人品牌,使之起死回生。

一厢情愿,史玉柱错失良机

然而,在收购问题上,史玉柱两次坐失良机。
史玉柱不愿意巨人集团被整体收购,他打算将巨人大厦从巨人集团剥离出来寻求合作,出让股份。
史玉柱的算盘是,巨人大厦盘活了,整个巨人集团也就保住了。而且他出让的只是一个项目的股权,整个集团还是他的。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是注定要失败的。”何学林指出,“现在不是你选择别人的时候,而是别人选择你。所以你必须考虑合作方的需求点在什么地方,然后想方设法去满足他,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如意算盘来设计。合作者感兴趣的是整体收购巨人集团,而不是合作跟你搞巨人大厦。因为70层的大厦在珠海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终端市场。当时,房地产热早已降温,大量楼盘积压,大厦即使盖起来,也卖不出去。”

作者:cehuazg2009-3-17 15:42 回复此发言

--------------------------------------------------------------------------------

2 史玉柱东山再起的策划内幕
果然,巨人大厦股权出让计划无果而终。
与此同时,当合作方有意将巨人集团整体收购时,由于史玉柱要价太高,使巨人再一次与机会擦肩而过。
1997年7月,广东今日集团(现乐百氏集团)老总何伯权得知何学林策划收购巨人的方案之后,立即找到他,商讨收购事宜。
当时,何学林力主何伯权收购巨人,他认为与今日集团花1000万元买马俊仁的所谓“生命核能”秘方,和后来的花1200万元请麦肯锡做洋顾问相比,这个收购方案可以称得上是更加实在的、“可以创造商界经典和传奇的策划大手笔”,史玉柱与何伯权的联姻更是“奇缘佳话”。
然而,史玉柱对巨人品牌的无形资产开出了若干个亿的天价。何伯权也不免有些犹豫:今日集团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花这么大的代价收购巨人,是否有此必要?
结果,整体收购一事又不了了之。
与何伯权失之交臂,使巨人集团错失了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最后一次机会。至此,挽救巨人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辉煌一时的巨人集团终于轰轰烈烈地倒下了。
这时的史玉柱,面前只剩下一条路:自己动手,从头再来。

背水一战,潜心修炼“脑白金”

在具体的经营战略上,巨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东山再起怎么起?干什么?怎么干?
当时,巨人集团的主营业务有三大块:电脑、房产、保健品。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突破口?或者,是否另辟蹊径,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何学林给出的“药方”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进军保健品,做脑黄金。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此为突破口,进入良性循环。
史玉柱也愣了:“进入保健品行业是我的一大失误,你怎么反叫我做保健品?这不是让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
何学林答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你进入保健品行业是弃主业而入新行,犯了经营战略错误,但你已经在这个行业付出了上亿元的学费,成了这个行业的行家,而电脑高科技日新月异,如果再回到电脑上来,将是再一次地弃主业而入新行,一错再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错就错,反反得正。”
何学林认为,当时巨人脑黄金的市场销售还是不错的,鼎盛时期每月回款额高达几千万,如果再创昔日辉煌,只需几个月,便可全部还清所有债务。
最终,史玉柱采纳了何学林的建议,向保健品行业发出倾力一击。
于是,喜欢模仿革命领袖和战时行为方式的史玉柱收拾“残部”,开始了新的“长征”。他切断与巨人集团的一切联系,从珠江三角洲转战长江三角洲,隐姓埋名,卧薪尝胆,开辟新的“根据地”。他将“脑黄金”的名字改成了“脑白金”,并从一个朋友处获得50万元资助,在上海注册了健特公司,在珠海注册了康奇公司和士安公司。
为了掩人耳目,躲避债权人和媒体的追击,史玉柱这次彻底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把自己神秘地隐藏了起来。在这些公司当中,史玉柱都不是法人代表。包括史玉柱的大本营上海健特公司,法人代表也是由他的一名部下担任,史玉柱本人的公开身份则是“策划总监”,而双方私下签定秘密协议,史玉柱才是事实上的老板。
“脑白金”出来之后,通过大规模、密集性的广告攻势,迅速填补了国内保健品行业低迷期过后的市场空当,风靡全国。到2000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员工数千人,并在全国建立了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集团。
史玉柱,这位在落难时千夫所指、几乎被送进监狱、攀登珠峰时又差点葬身雪山的“著名失败者”,3年之后竟然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借”钱还债,“形象广告”换前程

Ⅳ 马云和史玉柱

史玉柱,富豪榜上这样显示的,他的收入最大的来源是投资几家银行,赚了上百亿,而且可以随时提现,其次是网游和保健品上的盈利,马云,身家也在大涨,但是阿里巴巴的股份,他自己的很少,只有10%左右。。

Ⅵ 有谁知道阿里巴巴的十八个人,与史玉柱四人最初创业时的股份分配情况

史玉柱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在股份问题上吃过亏,所以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也就是你说的那四个人其实没有股份的,也就是说一直到上市前都是史玉柱一人大,上市后给的期权,每个人可能有上亿元左右,但是平时她们的工资都很高,这就是史玉柱管理的特别之处,用高工资来代替股份。马云的话非常特别,整个企业史上都找不大几个,应为马云早的风险投资太多了;而且还是上市公司,马云的个人股份还不到白分之十,更不要说其他的十五位了,不要说股份多少了连职位都很小,但是很多的书籍中都说他们的关系很好,但实际上的情况是怎么没有人知道,所以阿里巴巴虽然很大,但是马云的个人资产非常有限,那么可能有人很i说那他的名誉很好啊,但是如果你好好的想想你就会知道了,其实这就叫事件营销,很多人不是应为阿里巴巴而知道马云,真好相反是通过马云知道阿里巴巴的,这就是他的高处,就想一个偶像派歌手,想让你着迷再把东西卖给你,其实卸完妆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觉的史玉柱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Ⅶ 马云和史玉柱到底谁更牛

与史同学相比,马同学这次在IPO后,占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足5%,这与史的68%相比,是很大的反差,造成这种主要原因是阿里的融资,在八年的时间里,阿里先后融资超过5次,天使投资人、软银、Investor AB、高盛、富达投资(Fidelity Capital)、新加坡政府离型纸科技发展基金、雅虎、日本亚洲投资、Granite Global 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这都是站在阿里后面的资本力量。马同学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们大家表演了一出《诛仙》里的“诛仙古剑阵”,高手无为而治,借资本之力才能打造最大的力量,马同学舍小股份成就大阿里,但马同学也很聪明,每次融资都通过文件将表决权紧紧控制住所有权力,虽有大股东,但小马依然掌握全部主动,资本不介入管理,只帮忙不添乱。而另一方面,马同学对硅油纸团队很看中,无论是高管还是60%以上的员工都拥有股权与期权,这一点上看,马同学组织的是一个阿里集团军。总结一下,马同学的剑诀是:团队第一、资本第二、个人第三

史玉柱的成功是个人力量的体现,从一个负3亿的失败再到一次近500亿的成功,期间的历程唯有他知晓,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对失败并不宽容的国度里,失败往往意味着一切都完了,但史玉柱却是一个例外,就像会使小李飞刀一样:复出后几乎伴随南京网站制作的全是成功:脑白金与征途,都令所有的张目结舌,成了小史飞刀,例无虚发了。按巨人的招股书,2007年上半年,巨人的营收总额达到了6.87亿元人民币,同期净利润为5.12亿元人民币,就这两个数字的确说明了太多问题:1、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确TM的大,就算是这么晚做网游,都还能搞得这么牛,这不能不说是市场的魔力;2、网络游戏这么赚钱,6个月净利润率达到74%,这种赚钱的事情,全天下难找,要是他后期再推出的《万王之王》也火上一把的话,如此带来的规模效应说不定会将净利润率带到80%以上的高点。

马云的成功是资本力量的体现,起步于火热的1999年,经历了至少三波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起起伏伏,用自家创的商业模式--全球首创的马式B2B剑法,硬是在高手如林的全球互联网行业站得了一席之地。如同IT时代周刊总编曹健评价的一样,阿里巴巴核心不是网络,而是商人,可以说南京网页制作公司互联网就是阿里的一把剑,而剑的魂是人,剑的价值也来自于人。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本次全球发售将是2007年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公司IPO,也是自2003年8月Google上市后最大的互联网IPO,招股说明书显示,2005年,阿里巴巴公司税前利润额为1.034亿元,2006年税前利润额为2.914亿元,2007上半年,阿里巴巴公司总收入为9.58亿元,税前利润约4亿元,净利润2.95亿元。虽说在利润总额上比不上史同学新创的半年就达5亿,但马同学的未来将更加的有前途,因为阿里是一个生意的平台,只会越来越好,利润只会越来越高。

近期中国从事互联网大行业的创业者都将是兴奋的,前面有金山的上市,后面还跟着巨人史玉柱在纽交所的上市,过了一个周末,阿里马云又在联交所成功上市,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偶像级的公司上市无疑带给了大伙对自己事业无比的信心与激情。天道酬勤,只要执着加上正式的生意,你就能成功,仿佛2000年经历的那场网络创业风暴又回到了我们心里。

一个独善其身,一个兼济天下;一个专注产品,一个架构平台;一个败中致胜反新意,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他们的不同,而同样注重市场,注重用户,注重销售,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我们眼中,两位大侠都成功了,而且都成功的非常有个性,非常经典,这也验证了一句老话:条条大路通隔离纸罗马。我们没有必要将哪条道路奉为圣旨,将谁奉若神明。创业之路千百条,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再配之以正确的方法,务实的团队,加上勤奋与执着,不成功很难。

而大家看一下,在上市之后,史同学还占有公司68%的股份,这种修为怕是连当时的丁磊也赶不上,以个人为核心,始终不分散股权与控制权,缺钱了从市场上去要,而不是去通过降低股权进行融资,这一点上,他的刀法到了最高境界了,这也许是他当年南京网站制作公司分散股权给团队,导致内乱后得到的教导。事在人为,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网络游戏南京网页制作行业里这么多的高手大佬,却让艺高人胆大的史同学后发制人,这不能不说是巨人的奇迹。总结一下史同学的刀法:用户第一、团队第二、资本第三。

Ⅷ 史玉柱 持有几家银行的股份

只有民生银行一家,持有8亿多股份。

Ⅸ 史玉柱现在持有有什么公司股票2009年6月止

一、民生银行。
二、衡水老白干。
三、巨人集团。
四、健特科技
五、五一
六、民生银行
七、华夏银行
八、新华联
九、金宇集团
十、厦门钨业
十一、广东明珠
顺便说一下,史自己持股,公司持股等详细算下来,史玉柱大约持有上百家公司的股份。

Ⅹ 求史玉柱入主民生银行始末,他现在持股多少 成本是多少

入主谈不上,他只是10大流通股股东,大概有11.5亿股,占比3.3%而已,
至于他的成本,你可以忽略不计了,如果纯按资金投入算,估计目前成本不足3元。不用怀疑,做久了你就知道了,比如作为一个散户,经过3年左右持股以及高抛低吸,我2万多股农行,成本不足1块5。

你选的那个都是瞎掰,散户最相信什么狗屁原始股,都是扯淡,史玉柱绝大部分民生股份都是二级市场或者大宗交易增持的

阅读全文

与史玉柱和准油股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乐股票 浏览:877
贵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392
贾跃亭参加股东大会 浏览:873
买银行理财产品多久生效 浏览:191
通达信红绿二重天主图指标公式 浏览:968
将军柱黄金柱 浏览:929
杠杆说服力 浏览:194
淘客怎么自动申请佣金 浏览:398
大智慧输出所属行业指标 浏览:499
配套融资11月2日 浏览:822
宝亚金融服务 浏览:979
淘宝联盟佣金链接怎么生成 浏览:335
申银万国佣金多少 浏览:661
2016年5月16日美元汇率 浏览:90
丰田金融资金来源 浏览:970
华林证券债券承销 浏览:702
中国银行中银智荟理财产品说明书 浏览:514
陆家嘴金融服务广场属于 浏览:563
正规原油贵金属现货投资 浏览:243
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公司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