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般是由股份最高的人来担任吗我指的是一般情况
不是的,股份最高的叫大股东。董事长可以另请
B. 上市公司董事长最年轻的是多少岁
172位女董事长手握2.1万亿A股市值,最年轻的竟然才24岁。
43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逾百亿元,其中格力电器、保利地产这两家公司市值超千亿。格力电器最新A股市值3111亿元,是家用电器行业市值第二大上市公司,仅次于美的集团。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堪称A股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布斯》2017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中,董明珠排行第一。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董明珠再发声,她认为80后养家不易,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
C. 上市公司董事长是怎样分得公司的股份的
公司股权激励。一般董事长都是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有原始股。后来来的董事长就有股权激励,股权奖励等。这样有了公司股份,董事长才会尽职尽责
D. 上市公司董事长63岁迎娶38岁妻子,该男主有何背景
这个紫金矿业的董事长陈景河娶了个小25岁的妻子,且不说这两个人结婚是否是掺杂着一些金钱利益。就说陈景河这个人从他以前的经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商界的传奇,这样的男人是极其有魅力的。
如今随着一些人才这个崛起,会发现社会上老少配也多了很多。很多人在看到老少配都会怀疑,女人看上一些比自己大上很多的男人,估计都是金钱占据大多数吧。而且陈景河和前妻的感情貌似不错,在前妻离世之后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悼念前妻。就说明这个人在感情上还是比较专心的,而且事业上也很有上进心,除了年龄之外似乎也无可挑剔,毕竟是别人过日子。
E. 广东鸿粤集团老板是谁是那人
作为广东鸿粤汽车销售集团的始创人和投资人,陈相宇先生从1997年鸿粤集团成立以来一直担任集团董事长,带领着集团及下属公司的专业团队,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使鸿粤集团成长为一个拥有17个世界知名品牌、4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汽车销售集团,成为广东汽车销售行业的领头羊。
陈相宇先生拥有25年的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投资和经营管理经验。现时,他还担任广州汽车协会副会长、广州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白云区工商业联合会及广州市白云区总商会副会长、广州市贵州商会副会长、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白云区政协委员。
F. 广东万和集团董事长是谁
卢楚其-万和集团董事长介绍
卢楚其,顺德容桂桂洲人,优秀企业家
人物小结:万和集团总裁,热水器十大品牌企业领导人
卢楚其简介:
“其哥”38岁白手起家
卢楚其是顺德容桂桂洲人,1950年2月出生。1968年老三届高中毕业(卢楚其说,他其实只读到高中一年级便辍学了)。他是家里的老大,上山下乡是妹妹去的,当时下面的两个弟弟还小,身为大儿子的他躲过了,今天说起来,他还觉得是占了便宜。
下海之初便遭重挫
卢楚其从小喜欢无线电,1969年开始在国营工厂学电工,当时修理电器是一把好手,“只要看一眼电视屏幕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技术可谓炉火纯青,颇得厂里的“头头”青睐。1988年,一无所有的卢楚其决定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做些事情——下海。“我38岁下海自己创业,人家已经是大老板了,我还是一张白纸。” 但卢楚其说,他并不觉得晚,不论什么时候,创业永远不会太迟。
初下海的卢楚其经营电器配套,是万家乐的一个普通供货商。虽然是一直在做配件,但雄心勃勃的卢楚其一早就想自己做产品,不断地在寻找商业机会。他发现市面上出售的一种除臭器,外形、功能都不错,精于机械的卢楚其很快就仿造出来了,但没多久,尚不明白专利侵权为何物的卢楚其就站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艰难创业之初便遭此重创,卢楚其说,这是他最惨最痛苦的一段经历。
凭一台热水器翻身
1991年,万家乐和神州在热水器行业的争斗如火如荼,卢楚其从日本买了一台水控全自动热水器(只要打开水龙头就能自动点火自动出水),当时国内都是半自动热水器(先按住按钮点火,火着了才能打开水龙头出水)。为了探究自动出水的原因,卢楚其将这台热水器拆散进行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弄懂了技术原理。
卢楚其的转机便来自于这款超薄式水控热水器,这是全国首台一通水就点火的自动热水器。卢楚其说,1993年,当他成功制出这台热水器时,他知道凭借这个,他能够打一个翻身仗了,“我会出人头地的!”
果然,从1993年8月28日至1994年8月28日,万和在12个月内每个月产销量都翻一番,突破了1.5亿元,一举进入热水器行业的前三强。
在卢楚其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洞烛机先”。大概可以理解为万和在15年前,以全国第一台超薄热水器,一着领先,并挟身为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在燃气热水器行业内做大。2001年,一路发展良好的万和甚至有意收购万家乐,一时之间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到最后虽未成为现实,但着实将万和品牌推广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把热水器做大做强
全力打造主业的同时,擅长资本运营的卢楚其让万和致力于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1995年,万和成为中国民生银行的首届股东。2002年7月,万和集团成功收购三板上市公司海国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9.03%的股份,成为“海国实”的第一大股东。2003年10月,万和又试图收购上市公司“粤美雅”,虽然最终因故退出,但显示了万和四处寻找猎物的决心。
万和发展的速度是让人咋舌的。2002年,全年营业额60.8亿元,今年将达到11亿元,而在2001年前,万和的营业额连5亿元都不够。
卢楚其说,万和不会放弃热水器主业,而且会倾斜更多的资源把主业做大做强,但是万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本要寻求出路,他要不断地寻找投资机会。“现在,万和连房地产都在搞。”卢楚其说。近期,万和又将眼光盯住了市场总需求量达2400亿元的汽车配件市场。卢楚其向记者透露,从“粤美雅”撤出的原班人马,将另行组建一个全新的汽车配件厂,厂址设在广东。新厂投资1.2亿元,三方投资者包括万和、战略伙伴和职业经理人,前者占40%股份,后两者各占30%股份。
卢楚其仍旧看好家电业,他说将专注于燃气用具业务,做专做强。但是家电企业同质化严重,无差异化利润空间有限,尽管在汽车配件行业,“我们现在拥有的不是核心竞争力,但是也有竞争力,只是要逐步提升为核心竞争力。”
卢楚其说,万和将把握各行业的大趋势,不断地寻找机会。他的目标是万和的营业额在3年内超过30个亿。他认为,一旦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今年冲了10个亿,那么从10亿到50亿就没问题。当然,想超过50个亿会比较难些。
不遗余力吸引眼球
万和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上从来是不遗余力的,这家企业似乎永远在风口浪尖上折腾。第一台全自动燃气热水器;一年内在行业内从名不见经传到三甲;发起成立民生银行;一次次掀起降价风暴;“两万”之争、“收购”万家乐;收购海国投,收购粤美雅;入行汽车配件……诞生10年以来,万和高频率地出现在媒体经济新闻的头条,给人留下的印象颇为张扬。然而,掌控这家个性十足企业的卢楚其本人,在自信的同时,却显得很谦虚。
卢楚其坦承,1995年—1996年,企业的规模在4个亿左右时,有些骄傲自满。“当然不是表现出来的,但潜意识里就有这样的情绪,以为自己做得很不错了。当时只盯着对手万家乐。”卢楚其说,创业至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万和跟很多大企业相比,差距太大了。“想想格兰仕,在1994年前后,还和万和差不多,但是现在,已经远远地把我们甩在后面了。”言语之间,透着钦佩。
“顺德的企业家,水平高的有很多。他们很聪明,走得也很稳,大多低调,不想张扬,踏踏实实实实做自己的事。控制风险的意识很强。”卢楚其说自己也有很强的风险意识。企业做得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有些企业家,投资失败,影响到家庭生活,非常不明智。在万和,家族费用与企业费用的开支是分开的。企业的投资由管理层共同决策,而家族的生活费用,由卢楚其本人亲自打理,“我买了些基金,凭我交了这么多‘学费’换回来的经验,绝对有信心控制风险,保证投资增值。我会绝对保障家族成员能够安全、快乐地生活。”
公司员工叫他“其哥”
万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家族企业,卢楚其多次宣称,家族制是万和最好的企业制度。万和的员工称卢楚其为“其哥”或“其总”,因为公司有3个卢总,分别是万和集团总裁卢楚其、常务副总裁卢楚隆和副总裁卢楚鹏。他们是亲兄弟,连同徒弟叶远璋一同创办了万和,叶现在也是万和的副总裁之一。
万和实行的是一种“核心控股,外部参股”的模式,以解决家族制难题。万和由卢氏三兄弟和徒弟叶远璋一起创办。大哥卢楚其在划分四个原始股东股权分配时是充分显示了远见卓识,如果依照出资比例,卢楚其的股份将高达67%,已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不利于万和的长远发展;如果平均分配,又明显有失公平,因为卢楚其对万和的贡献最大。最后,卢楚其决定减少自己的持股,卢楚隆、卢楚鹏、叶远璋三人的股权在7%-20%之间,而卢楚其个人持股40%,仅占相对多数,保证了自己在犯大的决策性错误时能受到其余三人的合法制约。
在完成家族成员核心控股层之间的股权界定之后,“外部参股”也顺利推行,到目前为止,万和核心控股层已经与职业经理人或合作方合股组建了多个事业部。在新组建的厨具事业部中,由万和担保5个职业经理人向银行贷款300万元,占有厨具事业部30%的股权,其余的70%股权由核心控股方占有;而新成立的生活电器事业部和万和控股的中山利澳,原始股东和外来股东的股权比例为51:49,资产经营部职业经理人胡有生个人占有30%股权,核心控股方占有70%股权。
不需后代打理万和
“对于后代的教育,舍得花钱,敢投资,这一点,万和的管理层已经达成了共识。”卢楚其非常重视下一辈的教育问题。“不要给方框,倾向于让他们自己发展。职业规划方面,也由他们决定,但也会有些引导,比如我就希望他们本科读理工科,对于制造业有踏踏实实的了解,其他则自己发挥。”
卢楚其说,对于后代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朴素、勤俭”,而且他们都言传身教。并且,从小让他们理财,在资本市场都有投资运作经验。
“万和不需要他们来搞。合情合法合理的职业经理人机制的逐渐成熟,可以放心地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当然,若有某个家族后辈成员有此意愿,又有能力,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入企业,而不是继承人的角色。也不可能让他一来就坐到我这个董事长的座位上,至少要打磨一下,冶炼一下。
G. 上市公司主席和董事长的关系
董事长一般是最大的股东,控制着公司主席所在的企业领导阶层。
董事会作为一个会议体行使权力,每位董事都是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来以董事的身份管理公司的。
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执行之间可能会有的脱节问题。一般由董事长兼任CEO,同时有一个董事会的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的权力。
由于中国公司法中仍有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的规定、并且同时有个经理的概念,以及家长制的文化传统、单位要有一把手等传统概念的存在。
导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作为一个会议体来行使决策权利的概念并不清晰,同时也带来董事长和总经理到底谁是中国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一问题也十分不清晰。
(7)广东省上市公司董事长扩展阅读:
董事长工作职责: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公司的最高领导者。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
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CEO的权力都来源于他,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CEO等最高权力,他掌握行政权力。
董事长可以随时解除任何人的职务,除了董事和监事,因为董事和监事不是公司雇员,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还带领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战策,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公司最高执行权掌握在两个人手里变的司空见惯,有时候CEO对总裁有很大的优势,有时候又是总裁乾纲独断。
1999年左右,比尔盖茨曾经任命一位新的微软公司总裁,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长兼CEO的职务,许多媒体报道说是盖茨辞去总裁职务,但实际上盖茨只是把微软公司的总裁和CEO两个职务清晰的分离开来,并把日常执行权授予总裁,这谈不上什么辞职可言。
H. 请问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籍贯在哪里可以找到
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信息可以在其年报里找到,但不一定有籍贯的信息,籍贯的信息不是强制公开的。
I. 董事长 这个称号是只有上市公司才有的名称吗 还是说只要开了公司的老板都可以称呼为董事长
也不知道被追问2遍的哥们在说什么,请问你认识中国哪怕一位董事长吗?如果不认识你怎么说“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有董事长,而且他没有掌握行政权力”?
这位楼主显然不知道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大致讲讲哈~这个问题需要从治理需求、法律、我国实际情况说明。
1、公司治理需求和法律规定
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在中国,只要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都一定有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公司设董事会,就一定有董事长,如果不设董事会就一定有执行董事,所以,你可以简单地认为董事长=执行董事。在我们国家董事长这个职务是法定的,从有《公司法》起,法律就要求公司必须有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在老《公司法》中,甚至要求法定代表人(俗称法人,就是不必授权就可以代表公司签字的人)必须是董事长,董事长在股东会不能主持时可以指定一位副董事长主持,可以说老法给了董事长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在新《公司法》中有所松动,但董事长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董事会不是公司常设机构,也就是不像总经理办公室似的你去了就有人,总经理不在秘书也一定在,董事们都分散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地方,那么董事会闭会期间,董事长是有一定权力,这个权力是董事会授权的。无论新法、老法,董事长都是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集人和主持人,那么自然不能说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董事长,是个公司(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须有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
公司是有钱的老板们投资的公司,是一个具有法律人格的主体,就是法人,那么公司怎么做事,从法律上讲和投资的股东们没有直接关系,但股东们可以通过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公司做什么事,而怎么做事,其实是经理带着一干高管层去操作的。在实际操作中,高管层可能会侵害公司利益,那么侵害公司利益等同于侵害股东利益,所以股东们就需要监督高管层。那么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很复杂,要求公司必须设董事会,也必须设监事会(小规模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而设执行董事职位,不设监事会而设监事),上市公司的话还必须要有独立董事。管他呢,很复杂,董事会的责任就是帮着股东看着高管做事的,那么董事长就是召集董事做事的,从公司治理角度,公司确实需要董事会这类机构来帮股东们监督高管。
2、我国现状
我们国家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属于家族治理模式,但具体点说属于大股东治理模式,也就是说股东们谁都不相信,还是相信自己。那就演变为股东自己来经营(担任高管)或者自己来监督(担任董事)或者自己经营+监督(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这其实就是自己投资自己干,那么董事长、总经理这些职位又都是法定的,是个公司就要有,那就都由股东一个人兼了呗,情况就是这么形成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缺少诚信的具体表现。
3、猜测楼主问题的意图和部分特殊情况
楼主可能只是想知道一般公司的一把手怎么称呼,公司必然有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所以一把手是董事长的概率非常高,根据上述我国现状,一把手是总经理的概率也非常高。但凡事都有特例,我前面说的都是概率非常高,可不是必然。有些特殊情况:1、投资最多的人不一定是总经理,比如某老板投资高一种新型药,可丫不懂技术,只能聘请一位技术很牛的人给他当经理,负责经营,这种情况下,老板顶多当个董事长,总经理他就没这本事了;2、投资最多的人不一定是董事长,董事长毕竟不是直接管理者,而董事长又承担了很多责任,投资者看得开的话,完全可以自己只担任总经理,将董事、董事长这种闲职分给德高望重的人,比如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地方政府官员或其子弟(以前房地产公司很多都这么做,当董事、董事长成了很有面子的事)等等;3、投资最多的人可能董事长、总经理都不是,比如某老板有钱,但并不适合当股东,如军人、政府官员,那么他把钱给了儿子,儿子做公司股东、董事长、总经理,但实际经营全是老板在经营,儿子整天游手好闲(这种例子不难见到吧,郭美美等各种美美,董事、理事、经理、副经理什么乱七八糟职务都能当上,也不是她自己投的资),那么从外部来看,经营这家公司的人其实在这家公司什么职务都不是。
当然,特殊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楼主想一概而论地说“老板最高称呼、我们称呼为总经理”或“开了公司的老板都可以称呼为董事长”这都是不对的,“一般公司”确实如此,但我上面举的例子其实也并不罕见,甚至在我们国家的一定时期还很常见。所以楼主拿这问题当个兴趣探讨,那加个“一般来说”就都对,可如果楼主按照这个规律去称呼对方老板,那可能就会惹对方不高兴,社会上避免这种错误,在哪都叫“总”嘛~所以说,不必苛求称呼正确与否。
最后,我认为“坐在田上数星星”说得还比较中肯,也实在;“平海13少”的回答看起来官方,但追问之下的回答让我觉得他的回答更像从哪复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