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松下电器这个企业在日本算是一个什么规模的公司!
松下和索尼经常被人们拿来作比较,应为他们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也一直是一对最大的"冤家“!记得刚上中学的时候买卡带机就知道最好的是索尼松下!现在在消费数码上,两家的竞争异常激烈!然而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发现!松下比索尼强很多!
JVC是松下的全资子公司(据说要和建伍重组)!ramas也是松下的一家子公司从事专门的音响业,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做全息音响的厂商1日本六成以上的KTV体育馆用的都是,历届的奥运会包括以后要举办的奥运会用的都是,中国的人们大会堂用的也是!telenice好像是这个名字,具体不记得了!这也是松下的一个超强子公司!被世界公认音质最好的黑胶片机就是他发明的,世界最大的几个唱片公司DJ机什么的都用他!产品几乎都销往欧洲,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六成以上,F1车队的通讯设备就用的是他!但在中国几乎看不到!松下还有许多超强的子公司从事防盗门地板等行业就不说了!松下是一个拥有很多高尖端的科技是其他譬如索尼等无法比的!日本军方前几年放弃采购多年的三菱笔记本转而采购松下!在国内许多人并不知道松下笔记本而很了解SONY VAIO!他的技术和松下是无法比的!松下VIERA等离子电视机长期占据着全球等离子电视机市场排名第一位。不断突破的显示极限,目前颠峰的86亿色显示色数,超出想象的视觉效果和清晰度,在业界地位显赫;松下的研发人员不断把新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上,加入的纯黑驱动系统,彻底革新了传统系统中影响黑色效果的因素,得以清晰呈现深邃丰富的黑暗场景;可以抑制外部光反射作用的新型屏幕,亮度和清晰度都大大提升,使观赏的视角因此变得更加宽阔;更令人惊叹的是,机身纤薄流畅的松下等离子电视机中装载了高保真的智能音效系统,释放出的震撼音效让人激动不已。松下的每个领域都有很尖端的技术,就不一一举例了。
日本每两年都会举办一个企业内部的会展 展出自己公司的科技成果!一般人和大部分记者都是不准进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特许记者才能进入!这个会展代表了日本各大企业最高水准,一般人是看不懂的!06索尼社长来到松下展台前看了半天,感叹道,我们索尼科技落后松下至少七年!
暂时就说这么多,我写此贴的母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松下不只是一个只会做一些消费数码家用电器的企业,而是一个真正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松下在中国的影响力还不如一些企业,这不是技术原因而是因为松下是一个只会做东西不太会卖东西的厂商,不太会把握中国消费者的心里,这一点应该向索尼和三星学习学习!
顺便说一下大名鼎鼎的单反王尼康是三菱旗下的。
『贰』 松下电器在世界排名第几
2008年末,Panasonic与日本另一电器大厂三洋电机传出并购消息。2008年12月19日,Panasonic以每股131日圆斥资8067亿日圆折合美金90亿美元收购三洋电机大股东高盛(Goldman Sachs)、大和证券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共同持有的4.3亿张三洋电机特别股,换算后为70.5%三洋电机股权。并购三洋电机后的Panasonic,成为日本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电机厂商(仅次于通用电气)。
『叁』 松下电器是大公司吗
松下电器和松下电工是一个集团两个子公司,都是用的松下的名字。
主要产品有灯具,地板,美容美发用的小家电,健康系列小家电,自动化控制的元器件等
『肆』 松下电器当初是靠买飞利浦的什么专利而发展起来的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今天,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奇迹。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公司之一,日本松下公司能有辉煌的今天,其背后包含着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当年艰辛的创业。
1952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了引进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先进技术,同飞利浦公司进行谈判,当时谈判双方的实力很悬殊,飞利浦公司作为世界驰名的大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财力与技术优势,在谈判中态度强硬,气势逼人。虽然松下幸之助经过很大的努力,把飞利浦公司所要求的占销售额6%的技术援助费压低到4.5%,但飞利浦公司将专利转让费定为55万美元,并且必须一次付清。而且所草拟的合同几乎完全偏向荷兰一方,如规定日方若违反合同,或在执行合同时出现泄漏的话,要求受某种处罚,甚至被没收机器等。而飞利浦公司的违约责任则含糊不清。因此,合同的条件对松下电器公司来说是相当苛刻的。
当时,松下电器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过5亿日元,而55万美元的专利费已几乎占到松下电器公司全部家底的一半。这样,松下幸之助就陷入了一种两难的选择:如果答应对方的谈判条件签署合同的话,那么将使松下电器公司陷入极大的风险之中,一旦出现意外,就有可能使松下电器公司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但如果不答应对方的谈判条件,使谈判破裂的话,那么公司将失去这次良好的合作机会,以后的发展就更加举步维艰。
松下幸之助不愧为“经营之神”,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冒险。飞利浦公司的研究机构力量十分雄厚,拥有3000名研究人员和先进的设备,一旦双方签订合同,松下电器公司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资源,而这一技术资源则是55万美元的代价所绝对买不到的,一时的妥协与退让,可以换来自己长期的需要与利益,虽然风险巨大,但冒险也是值得的。因此,松下幸之助决定同飞利浦公司签约。这样55万美元和巨大的风险代价,就成为松下公司日后迅猛发展的基础。
『伍』 松下公司现在的总裁是谁
日本松下总裁将辞职 部门资深经理接任
作者:他山石
--------------------------------------------------------------------------------
入库时间:2006年2月24日
据外电报道,日本松下公司总裁Kunio Nakamura将辞职,公司电视业务部门资深经理Fumio Ohtsubo将接任总裁职务 。
松下公司在本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说,66岁的Nakamura在1962年加盟松下公司,从1980年晚些时候起担任松下公司美国运作的领导。2000年在公司复杂的动乱中成为松下公司的总裁 ,当2002年公司出现了自建厂80年来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他通过降低运作成本和专注关键产品,领导公司逐步走向复苏。Nakamura将成为松下公司董事会主席。
Nakamura决定推出的产品获得了明显的利润,例如DVD录像机和平板电视已经被证实取得了成功,松下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在本财年第三财季, 松下公司的净利润达到493亿日元(合4.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4%达到2.4万亿日元(合200亿美元)。
松下公司本财年的利润从先前预期的1100亿日元调高到1300亿日元 (合10亿美元),预期销售收入将达到 8.84万亿日元(合750亿美元)。
60岁的资深经理Fumio Ohtsubo将接替总裁职务,新的总裁候选人Ohtsubo负责公司的DVD录像机、数字音乐播放器和其他 视听工具业务。松下公司新的人事变动在今年六月份股东会议批准后生效。
『陆』 松下幸之助是谁一生有何成就
松下幸之助,1894年11月27日出生在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一个没落的富裕家庭。1989年病逝。
松下幸之助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他没有显赫的学历,没有强健的体魄,没有辉煌的资历,没有雄厚的资本,没有得力的后援,他从一个3人的小作坊起步,仅靠自己的双手缔造了震惊世界的“松下帝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们怀着惊奇而崇敬的心情关注着“松下”,十分放心与信赖地使用着“松下”。现在,“松下帝国”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万员工、年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商。
在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倒闭,而他却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从他的一生可以看到日本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
松下幸之助13岁在一家名为五代的自行车店当学徒的时候,他一直想独立卖出一辆自行车,可是,当时自行车是百元上下的高价商品,相当于今天的汽车,即使有人想买,也轮不到松下这样的小徒弟一人去销售,顶多是让松下跟着伙计送车去罢了。
很幸运,有一天,一位客户的伙计打电话来:“送自行车给我们看看吧。我们老板在,现在赶快送来!”刚好其他伙计不在,松下的老板对他说:“对方很急,无论如何,你先把这个送过去吧。”松下听了,认为好机会来了,精神百倍地把自行车送到客户那里去。松下虽然不是经销老手,却很认真地游说。
那时因为松下只有13岁,人家把他当作可爱的小孩。老板看他拼命说明的模样,摸摸他的头说:“你很热心,是个好孩子。好吧,我决定买下来,不过要打九折。”
因为太兴奋了,所以,松下没拒绝就回答说:“我回去问老板!”
说完就跑回来告诉自己的老板:“对方愿意打九折买下来。”
老板却说:“打九折怎么行呢?算九五折好了。”
这时候,松下一心一意想第一次独立成交,很不愿意再跑一次去说九五折。他竟对自己的老板说:“请不要说九五折,就以九折卖给他吧。”说着哭出来了。
老板感到很意外:“你到底是哪方的店员呢?你怎么了?”
松下哭个不停。
过了一会儿,对方的伙计到店里说:“怎么等了这么久呢?还是不肯减价吗?”
老板说:“这个孩子回来叫我打九折卖给你们,说着就哭出来了。我现在正在问他,到底是谁家的店员呢。”
伙计听了,好像被松下的热心和纯情感动了,立刻回去告诉他的老板。
那位老板说:“他是一个可爱的学徒。看在他的份上,就按照九五折买下来。”
就这样,终于成交了。这就是松下第一次成功销售自行车的例子。
那位老板甚至对松下说:“只要你在五代,这期间我们买自行车,一定向五代买。”
1963年,松下电器在报纸上刊登大版广告,广告语是——“松下电器是乌龟”。这句别出心裁的广告语,有的人认为是形容松下电器像乌龟一样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有的人认为是形容松下电器像乌龟一样默默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实质上,这句广告词恰恰是松下电器公司“不创新,只改进”这一稳中求胜经济谋略的真实写照。
兔子确实比乌龟跑得快,但乌龟就一定会输给兔子吗?龟兔赛跑的故事尽人皆知!松下幸之助“稳中求胜”,创建了“松下帝国”,写出了一个新“龟兔赛跑”的寓言。
松下幸之助正是以“稳中求胜”的经济谋略创建了“松下帝国”。这一战略的使用,从表面看,发展似乎慢了一点。但是从长远看却并非如此。因为事物的发展有其反复性、曲折性和渐进性。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今天适应了市场,前进了一大步,但如果发展不稳,到明天又有可能由于盲目扩大生产,从内部弱化企业“体质”,降低其抗风险能力,最终倒退几大步。
如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可以减少前进中的反复性和曲折性,减少商战中的风险。这样前进速度似乎慢了些,但实际上却是快了,这正是稳中求胜战略的优越性所在,也是松下幸之助成功的奥秘。
松下幸之助成功之后,前往他那里讨经取宝的人当然是络绎不绝。
有一年,当经济界稍感紧张之时,一位和松下幸之助有生意往来的中小企业老板,就曾当面讨教:“松下先生,我的公司由于最近的不景气,工作也跟着减少,实在令人担心。”
松下幸之助回答他:“你的顾虑我很清楚,但在这种时候你绝对不能慌张。因为在长期的经营中,一定会偶尔陷于困境。而在这种时候,失败的人,都是一慌张就另谋他事。在不景气的时候,没有工作是必然的事。大多数经营者通常会采取降价以获取资金的方法,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总是血本无归。”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陷于困境的公司,多半是一遇不景气就慌张,然后是乱订货单进货,最后只能赔本卖出,公司损失惨重。相反,如果不那么慌张,能够冷静地思索:“停顿只不过是一时的现象,可以借此机会整顿公司,照顾平时怠慢了的顾客,着手修理早该修理的机器。”
松下认为,有这种处变不惊的气魄,公司绝不会有倒闭之虞,反而会乘此机会发展起来。
有一次,松下电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层管理人员,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计划招聘10人,报考的却有几百人。经过一周的考试和面试之后,通过电子计算机计分,选出了10位佼佼者。当松下幸之助将录取者一个个过目时,发现有一位成绩特别出色、面试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未在10人之列,这位青年叫神田三郎。于是,松下幸之助当即叫人复查考试情况。结果发现,神田三郎的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只因电子计算机出了故障,把分数和名次排错了,导致神田三郎落选。松下立即吩咐纠正错误,给神田三郎发录用通知书。第二天公司派人转告松下先生一个惊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没有被录取而跳楼自杀了。录用通知书送到时,他已死了。
听到这一消息,松下沉默了好长时间,一位助手在旁也自言自语:“多可惜,这么一位有才干的青年,我们没有录取他。”
“不,”松下摇摇头说,“幸亏我们公司没有录用他。意志如此不坚强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柒』 松下电器现在谁最大拥有股权谁最多
我对松下比较有研究!我看过十几本关于松下的著作。松下1918年建设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后来他1961年辞掉了他的总裁位置,因为他没有儿子,生了个儿子叫做幸一,但是2岁时候死了,1961年他辞掉总裁做顾问,他的女婿平田正治改姓松下,接任总裁位置。1973年山下俊彦(yamashita)担任总裁,这个山下君是松下提拔和推荐做总裁的,山下是松下从他同事的公司里面挖来的“问题员工”。呵呵....1977年总裁是谷井昭雄,1986年松下公司总裁是森下洋一,1991年这一年松下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业绩出现历史最低。1992年中村邦夫任总裁,有本书叫做《走出松下幸之助》,是美国人写得与中村社长长时间接触和交流的真实写照,写的很客观,有批评松下的言论,也有肯定松下的地方。1996年6月至今,大坪文雄任社长,他是松下AVC事业部部长。AVC目前算是松下的核心业务,也是利润最大的业务。松下现在中国去总裁换帅,在美国做美国区松下总裁长达17年的河野优代替原中国区总裁木原哲,调到中国做中国区总裁了。松下人事年表基本就是这样子了!关于其他松下方面的东西,有兴趣了解的话加我QQ935839393 谢谢
『捌』 日企松下要回来了!投资2.2亿在中国新建工厂,释放什么信号
其实原因也十分简单,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轻易言退,否则跟竞争对手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松下作为一家老牌家电企业,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所以哪怕被对手逼到了墙角,依然选择继续投资。其实不光是这家日企,根据调查,在华东地区有超过9成的日企都表示不会撤资。跟中国市场共同进步,这是正确的选择。
日企松下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创立之初是由3人组成的小作坊,其中之一是后来三洋的创始人井植岁男先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综合性电子技术企业集团,并在世界各国开展着事业活动。
松下电器跨越了地区和社会,在40多个国家开展着企业活动。其企业活动的范围不局限于生产,还开展包括服务和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着及时对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制造和以客户为本的商业活动。更为突出的是为了满足各个国家客户的需求,将过去设在日本的地区统一管理机构分别迁到北京、新加坡、新泽西、伦敦等地,在当地直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松下电器作为真正的国际企业,始终开展着立足于客户的全球性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松下电器将全球的品牌统一成为Panasonic,并以“A Better Life A Better World”为品牌口号,以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和“与地球环境共存”为理想,继续为提高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而日本松下的“回归”,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目前而言,我国经济是恢复最快、最好的“成员”之一。这样的大环境下,选择在中国建厂,或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成绩。
『玖』 当年松下为什么退出中国市场
2005年3月底,由日本东芝公司、南京普天通信和香港王氏国际三方合资建立的南京普天王芝公司,在扭亏无望的前提下,日本东芝日前在南京对外公布,撤离中国市场,东芝方面已将相关生产设备折价卖给中方,并退出在南京普天王芝的全部股份。
当初,东芝宣布退出国内手机市场这一事件,引起了业内对过去几年来一直处于国内手机市场二、三阵营的日系手机企业生存状态的关注。当时曾有业内人士断言,此事将引发日系手机企业“前赴后继”地淡出中国。当初的断言如今成为现实。事隔8个月后,同为日系手机代表的松下也黯然退场:
12月9日,松下公司宣布关闭其位于菲律宾和捷克的两家手机制造工厂,以及美国和英国的手机研发中心,并将裁员1400人。此举意味着松下手机退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2.5G移动通讯市场。
继东芝后,又一日系手机巨头倒下!同为日系手机代表的三菱,虽然并未正式退出国内手机市场,但两年来推出的新品寥寥,在市场上也少见其身影,与“退出”几乎无异。加上早在2003年便退出中国市场转而选择与爱立信合资成立索爱返攻国内市场的索尼;以及在国内CDMA市场上苟延喘息京瓷三洋,至此,日系手机在国内市场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NEC仍在孤军混战。
当我们回望过去几年日系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的表现时,作为日系手机的代表,松下手机的名字,一直跳跃在我们的记忆中。
曾经辉煌
在早期的中国手机市场2000年,松下手机以GD90、GD92、GD93让国内消费者认识了松下手机,其修长轻盈的外观设计另习惯了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品牌手记笨重厚实的国内消费者眼前一亮。随后在2002年底,携红透亚洲的周杰伦代言松下手机的旋风,松下推出了GD88,并作为首批支持中国移动彩信业务的手机之一,在国内手机市场中创下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同期的GD55与GD68也均有不俗的市场表现。其中GD55凭借小巧可爱的的外观设计在女性手机市场中颇有斩获;而GD68以时尚设计合适价格在青年一族中风靡一时。
在一贯挑剔的日本市场,松下手机以16.4%的市场份额,仅次于NEC的19.8%而高居市场占有率亚军。而在国际手机市场,松下手机也已经声名远扬。
然而在国产手机如日中天的2003年和洋品牌大举反扑的2004年,松下手机却未能再在国内手机市场创造任何辉煌。虽然在2005年,松下相继推出了X800,VS系列等手机,却并未拯救其市场份额。在赛诺公布的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最新排名显示,松下手机在GSM市场份额暴跌了40%,成为GSM市场份额下滑最快的外国品牌。直至今日松下手机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手机市场,松下手机,又一个倒下的来自太阳旗国家的通信巨头。
是什么让在日本本土手机市场风光无限的松下手机退出海外市场?松下手机退出海外市场是否意味着这个电子消费类巨头挥别通信行业?
退出的无奈
市场定位。一直以来,日本电子消费类厂商凭借其精致的外观设计、上乘的制造工艺在中国都以高端形式示人,一提到索尼、松下、东芝等日系品牌,大部分消费者脑中涌现的是高质量与高价格的印象。同样,松下手机在国内手机市场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场,如果定位中高端在早几年的国内手机市场还行的通,那随着近年来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味坚持中高端就显得有点“偏执”了。松下手机所坚持的中高端市场定位,与国内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形成巨大落差。据统计,95%的中国消费者选购手机的心理接受价格600~2000元之间,根据业界公认规则给中高端手机的定义是指价格在2500元以上的手机,松下手机大部分机型为中高端,这与95%的消费者的经济能力不匹配。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松下手机迟缓的价格反馈速度,让松下手机一直无法实现“一步到位”式的市场价格预期。而这也是松下手机屡屡调价但仍然失去市场先机的原因,松下手机的中高端定位使其深受此害。
产品策略。随着移动通讯市场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由之前的耐用通讯工具逐渐演变为时尚电子消费类产品。这对手机厂商提出了产品外观设计、产品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外形美观是消费者选择的手机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产品的多样化同样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在这二点上,松下手机都欠缺。中国消费者偏向于喜欢小巧型的手机,而手机延续了日系外手机观宽大、略显笨重的特点,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矛盾。即使是松下今年夏天推出的7款新品,也存在着外形雷同、单一,缺乏独特性的劣势。在产品款式多样化方面,到目前为止,松下在今年仅仅推出了11种机型。而同为日系松下的NEC在今年就推出了33款机型。但即使是新品,松下手机各个款式的区分度也不大。松下今年发布的7款机型VS2、VS3、VS7、SA6、SA7、MX6、MX7从外型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它们都具有笔直的线条,宽阔的折叠机身,并采用了松下特有的一键开启设计。外观设计沉闷、产品线缺乏是松下手机给业人人士最大的印象,忽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策略,让松下手机远离了消费者的目光。
运作模式。面对人口庞大、市场层次繁杂的中国市场,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了本地化,在产品开发、渠道操作、人才运用上都尽量实现本地化。松下手机却并非如此,其照搬海外其他市场的的市场战略定位和操作方式严重背离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实际情况,尽管这种定位和操作方式在日本和欧美市场都很成功。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人才的本地化。在同为日系厂商的老对手NEC请来曾在摩托罗拉浸淫长达9年的卢雷操盘中国业务之时,松下手机仍然由一批来自日本的并不熟悉中国手机市场的高层掌控着。人才的本地化,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准确把握国内手机市场动态。当NEC手机在深谙中国手机市场的卢雷的带领下,以全新面貌在市场上拼杀时,松下手机却因为不熟悉国内手机渠道、对市场判断错误等原因造成了库存大量积压,由此造成了对渠道和终端的损伤,直接影响了手机代理商对是松下手机运作模式的担心。运作模式不当带来的渠道与终端的不信任,是松下手机在国内经营中难以逾越的硬伤。
同时,另外一个因民族感情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同业不可小视。近年来,日本政府“军国主义”外交策略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中日之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出现了诸多摩擦。政治层面有小泉参拜战国神社,经济层面有双方争夺东海石油开发权,社会层面有珠海买春事件。中日之间众多不确定的政治经济因素,使民族情绪加速蔓延,“抵制日货”成为近年民间反日的主旋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日本工业经济象征的松下,自然难逃其咎。
难道,松下就真的放弃极具增长潜力、并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的通信市场?当我们仔细观察松下的种种布局之时,也许能找出一些答案。
退出背后的预谋
据悉,世界上第一部3G手机就是松下生产出来的。在世界3G应用最先进的日本,松下也几乎包揽了3G业务中从基站设备到终端的所有环节。同时,松下与全球知名的3G运营商NTT DoCoMo保持着长期深度的合作,无论终端、设备、还是解决方案,松下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2年,松下与NEC、华为联合开发3G移动终端技术;2003年,松下与UT斯达康合作开发3G基础设备;同年,松下又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加速3G等尖端移动科技在中国的落地。熟悉通信市场的人都知道,小灵通与电信、网通的关系非常微妙。电信和网通在未来至少会获得一张3G牌照。
此外,随着3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将占据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松下在2005年进一步加大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力度,中国运营商保持密切关系。其中有力的佐证是已经上市的X700、X800和新近上市的VS6、MX6和MX7等多款手机都获得了中国移动的认证,成为了运营商的定制手机。
至此,相信很多读者已经对之前笔者所提的答案已经略知一二。松下对国内3G市场的布局中所蕴含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在竞争激烈、利润率日趋降低的2G、2.5G市场,松下选择了全身而退。3G已经在中国市场已呼之欲出,在这个令各通信巨头垂涎不已的大蛋糕中,松下已早早布下棋子。
以退为进,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兵法策略。在当今的移动通信行业,松下将这个古老的兵法为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