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郑永刚海澜集团

郑永刚海澜集团

发布时间:2021-08-14 16:02:21

① 郑永刚的管理理念

品牌运营的变革目的也很清楚,即针对细分市场增加产品的分众性,以增加设计元素来提升品牌含金量和时尚感。杉杉看上去是将品牌运营理解为从大规模工业品到设计品的飞跃。“设计是灵魂,设计师是灵魂的载体,要让灵魂归位。我毫不怀疑,中国的设计师时代已经到来。”这是郑永刚当时喊出的口号——也是中国服装产业第一次提出自主创新的想法。
在“多品牌国际化”实践中,杉杉对品牌的理解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我们现在是在做品牌运营商,像耐克、路易·威登和伊藤忠商社那样,杉杉是做投资,以资本为纽带控制了很多时尚品牌,但每个品牌的运作我们交给具体的品牌公司来做,生产环节也被剥离。”郑永刚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那些跨国公司赚钱的路子。” 国际著名企业都把技术创新视为关键的竞争力。杉杉一贯重视技术创新,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郑永刚带领杉杉科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获得诸多技术创新荣誉:
CMS项目纳入“九五”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列为国家“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CMS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项目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CMS项目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及“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高容量硅炭复合嵌锂负极材料”项目列入“十五”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被评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人造石墨(FSN)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制造技术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GS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对企业来说,单靠一次创新难以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持续创新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就必须不断地实行制度创新!1989年郑永刚接任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时,这个厂是一个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郑永刚认为,当时这个企业的制度不适合劳力密集型的服装行业。为了增强全厂上下的凝聚力,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这次制度上的创新为创造杉杉和打造出杉杉这个名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来,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郑永刚感觉企业的发展又到了一个瓶颈时期,假如不进行制度创新,很难有大的发展。因此,1995年,杉杉实行股份制改造;1996年,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毫无疑问,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对当时的杉杉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制度创新,其影响十分深远。后来,杉杉发展成为了集团公司。
1999年,公司总部迁到上海以后,杉杉的发展更加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服装产业转为了以服装为基础、高科技为主导的大型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在这种形势下,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已是刻不容缓。于是,2004年12月成立了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对杉杉企业作了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上的重大改革。所以,今天的杉杉企业是以资本为纽带组合而成的多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由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名下的全资、控股、参股和无形资产委托管理的所有企业依法组成的企业共同体。 现在的杉杉企业是我国著名的民营企业,然而十几年前,它却是一家负债近800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救活了这家小厂,并带领其发展为现在服装年销售30个亿的产业集团的人,便是郑永刚。
郑永刚是位有个性的人。他不回避任何问题,越是有点楞角的问题,他越有精神;他也不会羞答答地谈自己的成功,这源于他的自信与勇气:“我去服装厂(杉杉前身)的时候,它已是个烂摊子。我勇敢地去跟领导谈要接下来。我的胆子很大,我太太就担心说,你行吗?我知道我行。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信,我从来没有认为同一件事别人能做到我不能做,除非是科研,这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其它事我都是从不服输的。”
“我这个人就是别人管我不行。我有很多想法。就像看书吧,我跟别人看书不一样。我看了很多介绍成功人士的书,像王永庆、李嘉诚。我看这些书从来不是想学习他们,我是一边看一边和他们交流。比如处理一件事,我会想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解决,效果可能更好;再就是我会去研究他们当时的历史背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处理。所以别人想领导我都难,而我要领导别人呢?我会给他机会。”郑永刚认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一靠创新二靠用人,他称他对服装不是内行,但对当一家服装企业的老总则是内行。他谈道:“我从不做具体的工作,我是用人,用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我的企业为什么会从一家资不抵债的小企业走到今天,成为国家500强,连续三届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增长最快的企业?它关健的一条就是考评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本人对企业的贡献是具有超前的意识,每一次我们上台阶都是靠创新。” 第一是集团的发展战略;第二是投资决策,这需要强大的专家团支撑;第三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或经营团队的引进;第四是机制创新,让人才安心做事;第五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创新。一个公司的决策人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同时要保持与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交流,这是对事业最大的保障。

② 清华美院的服装设计好还是东华大学的好

当然是东华的好了,东华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设有专门的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国内数一数二的。如果要选北京的学校,服装设计肯定推荐北京服装学院。清华美院的服装设计只是一个设计类专业而已。

你看一下资料,人家是专门搞这个的。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于1984年招收服装专业本科生,是全国最早建立服装类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由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造型设计系、表演系、艺术设计理论部、艺术设计基础部和实验总室组成。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表演三大学科,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表演与设计、表演(影视、话剧)、综合艺术等十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近2500人,硕士生近500人,博士生50余人。
1995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2年和2007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内唯一的服装类国家级重点学科;2005年,学院成为全国艺术硕士点首批30个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艺术设计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建院以来,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 注重艺术设计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坚持设计教育的国际化
多年来学院一直走“国际化”的教学路线,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与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学院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德国汉堡传媒学院、韩国建国大学、荷兰鹿特丹德库宁艺术学院、韩国启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等13所著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在本科生硕士生培养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土人才,走出了具有东华特色的国际合作之路。
学院1995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服装院校代表,参加国际服装技术学院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Fashion Technology institutes),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在这个国际教育的大平台中,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中外课程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实行了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教改新模式,请国外的教授、设计师前来学院举办讲座,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目前学院聘请的国际顾问教授包括有法国著名设计师伊曼纽尔—恩格罗(Emanuel Ungaro)、丹尼尔—崔部亚(Daniel Tribouillard)、索尼亚—里基尔(Sonia Rykiel)、奥里维埃—拉比杜斯(Oliver Lapis)、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詹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e)(已故)、米索尼(Missoni)意大利等等。这些国际服装设计界的著名的创意大师们给“创造力”教学带来了国际化的思维和全新的设计理念,不仅让学生们大声叫好,也让学院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二 注重艺术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坚持设计教育的社会化
学院多年来坚持设计教育的社会化,利用“产学研”紧密结合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娴熟技艺和市场开拓能力。
学院努力构建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大平台,连续十三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连续五年主办“长宁.东华时尚周”,为学生搭建与国际、国内服装艺术院校师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13年来,共主办了40多场专业展览,70余场时装发布,近30次全国性专业比赛,300余场国际性讲座。
学院积极倡导开放办学,努力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目前已经与服装业“双百强”前十名中的雅戈尔集团、荣织华集团、报喜鸟集团、海澜集团、波司登集团等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校内合作建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包括:
敦煌吐鲁番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韩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心
中韩服饰交流研究中心
敦煌服饰研究中心
东华—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中心
服装研究中心
服饰设计信息交流中心
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中心
服装人体工学研究所
服装CAD研究中心
环境艺术研究中心
国际视觉艺术创意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伊泰莲娜装饰造型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雅戈尔男装研究中心
学院聘请的兼职教授包括有李如成先生(雅戈尔集团总裁)、高德康先生((波士登集团总裁)、郑永刚先生((杉杉集团总裁)、吴志泽先生((报喜鸟集团总裁)陈经纬先生((中国经纬集团总裁)、德国汉堡传媒学院院长单凡教授、韩国建国大学柳浩昌教授等等。
这种开放型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给予了积极的反馈,近几年来,学院获得社会捐助的设备、藏品、资金近2000万元。这种状况促进了东华大学实践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学院的多数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或参与校内外企业科研项目合作,在服装企业兼职,或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教师丰富的时间经验为课堂理论教学带来了详实的案例,同时也为学生的课外实习提供了校外基地,教与学进入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 注重学科建设、坚持设计教育的学术化
东华大学正在向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奋斗。长期以来艺术设计学科面临着科研水平难以提高、科研与教学难以结合的问题。近年来学院围绕艺术设计的各个学科方向,加强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并以此促进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近几年的学科建设中,艺术设计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有:科技部863项目“服装企业CAD/PDM/ERP集成与电子商务”
欧盟合作项目“EURAS-IA-TEX欧亚服装数字化技术的研究”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上海服装设计及其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部中央专项资助项目“服装服饰博物馆建设”
国家艺术科学委员会十·五规划项目“上海近现代服饰历史研究”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古丝绸之路服饰艺术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艺术设计历史与美学研究”
教育部科研基金“上海近现代服饰史研究”
上海市社科基金“2010上海世博会服饰形象及相关国际惯例研究”等等。
出版的重要论著有: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计划《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英藏卷)》、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中国丝绸通史》、以及《近代中国女装实录》、《近代中国童装实录》、《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大漠联珠——环塔克拉玛干丝绸之路服饰文化考察报告》、《中国染织服饰史文献导读》、《历代帝王冕服研究》《环境艺术系统设计》。
面对未来,学院将紧跟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内容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强与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构筑多层面、多途径国际合作教育模式。面向服装产业和艺术设计领域,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增强特色、加强交叉、全面发展。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特色学院。

③ 成健简介 他与鲁迅的关系是

成健,文学硕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目前正行走在学术研究的边缘,从博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寻求我们的精神依存。(《城市快报》)

④ 郑永刚的介绍

郑永刚,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任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杉杉品牌创始人。1989年,郑永刚创立杉杉品牌,并率先在中国服装界提出并实施品牌战略,1996年带领企业成功上市并组建杉杉集团,1998年推进“多品牌,国际化”战略,以创新理念和变革精神推动了中国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1999年,将杉杉总部移师上海,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郑永刚带领杉杉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并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迅速与三星、索尼等并驾齐驱。同时,在金融服务、城市综合体、贸易物流、园区开发等领域也取得多项突破,成功带领杉杉企业自2002年来连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⑤ 郑永刚的资本之道

如果说高科技是杉杉在服装主业之外构筑的第二板块的话,那么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去拓展业务领域的资本运作就是第三板块。“这也会是我们较大的一个板块,以后会占到整个集团的25%~30%.”郑永刚说,“我们到了上海,就要利用上海的人才、信息来做更多的事情。”为了进行转型,1999年初,杉杉集团总部搬迁至上海浦东。随后,郑永刚投资板块逐渐显现。
现在,杉杉已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坚持产融结合战略,投资多家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都有成功涉足,并逐步稳健构筑以银行和保险业为支撑的金融体系群。
对外,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对内,各板块产业互动融合,为企业群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坚实基础。

⑥ 我想问一下,纺大的服装学院在哪一个校区呵呵,你应该会知道吧!谢谢哦。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位于南湖校区 南湖边上 光谷核心地带

⑦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办学特色

注重艺术设计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坚持设计教育的国际化

学院一直走“国际化”的教学路线,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与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芬兰和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著名服装、艺术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包括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及课程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紧密合作。涵盖学院共8个专业、专业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影视表演等。其中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合作开办的“中日合作”办学模式更是成功开创了国内服装人才本科学历教育的先河。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著名服装、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有志于从事服装和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构筑更加广阔和畅通的平台,以接受国际化教育,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学院1995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服装院校代表,参加国际服装技术学院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Fashion Technology institutes),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在这个国际教育的大平台中,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中外课程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实行了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教改新模式,请国外的教授、设计师前来学院举办讲座,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学院聘请的国际顾问教授包括有法国著名设计师伊曼纽尔—恩格罗(Emanuel Ungaro)、丹尼尔—崔部亚(Daniel Tribouillard)、索尼亚—里基尔(Sonia Rykiel)、奥里维埃—拉比杜斯(Oliver Lapis)、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詹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e)(已故)、米索尼(Missoni)意大利等等。这些国际服装设计界的著名的创意大师们给我们的“创造力”教学带来了国际化的思维和全新的设计理念。 注重艺术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坚持设计教育的社会化
学院多年来坚持设计教育的社会化,利用“产学研”紧密结合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娴熟技艺和市场开拓能力。
学院努力构建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大平台,连续十三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连续五年主办“长宁.东华时尚周”,为学生搭建与国际、国内服装艺术院校师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自1995年起,学院已坚持连续十六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连续九年主办“东华时尚周”,举办了众多专业展览、时装发布、专业比赛、国际性讲座,为世界各国服装教育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院积极倡导开放办学,努力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已经与服装业“双百强”前十名中的雅戈尔集团、荣织华集团、报喜鸟集团、海澜集团、波司登集团等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校内合作建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包括:
敦煌吐鲁番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韩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心
中韩服饰交流研究中心
敦煌服饰研究中心
东华—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中心
服装研究中心
服饰设计信息交流中心
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中心
服装人体工学研究所
服装CAD研究中心
环境艺术研究中心
国际视觉艺术创意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伊泰莲娜装饰造型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雅戈尔男装研究中心
东华-海南锦绣织贝黎锦研发设计中心
东华大学·三十秋校内针织研发中心
东华-德库宁国际设计中心
东华-意大利IED品牌营销与时尚中心 祥明·东华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学院聘请的兼职教授包括有李如成先生(雅戈尔集团总裁)、高德康先生((波士登集团总裁)、郑永刚先生((杉杉集团总裁)、吴志泽先生((报喜鸟集团总裁)陈经纬先生((中国经纬集团总裁)、德国汉堡传媒学院院长单凡教授、韩国建国大学柳浩昌教授等等。
这种开放型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给予了我们积极的反馈,近几年来,学院获得社会捐助的设备、藏品、资金近2000万元。这种状况促进了东华大学实践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学院的多数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或参与校内外企业科研项目合作,在服装企业兼职,或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教师丰富的时间经验为课堂理论教学带来了详实的案例,同时也为学生的课外实习提供了校外基地,教与学进入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⑧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的办学特色

设计教育国际化
注重“创造力”培养,坚持设计教育国际化
多年来学院一直走“国际化”的教学路线,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与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学院先后与:
-香港理工大学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
- 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
- 美国纽约时装学院
- 英国伦敦时装学院
-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 德国汉堡传媒学院
- 韩国建国大学
-荷兰鹿特丹德库宁艺术学院
- 韩国启明大学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11所著名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在本科生硕士生培养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土人才,走出了具有东华特色的国际合作之路。
学院1995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服装院校代表,参加国际服装技术学院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Fashion Technology institutes),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在这个国际教育的大平台中,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中外课程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实行了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教改新模式,请国外的教授、设计师前来学院举办讲座,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如今学院聘请的国际顾问教授包括有法国著名设计师伊曼纽尔—恩格罗(Emanuel Ungaro)、丹尼尔—崔部亚(Daniel Tribouillard)、索尼亚—里基尔(Sonia Rykiel)、奥里维埃—拉比杜斯(Oliver Lapis)、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詹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e)(已故)、米索尼(Missoni)意大利等等。这些国际服装设计界的著名的创意大师们给我们的“创造力”教学带来了国际化的思维和全新的设计理念,不仅让学生们大声叫好,也让学院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设计教育社会化
注重艺术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坚持设计教育的社会化
学院连续十三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连续五年主办“长宁.东华时尚周”,为学生搭建与国际、国内服装艺术院校师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13年来,共主办了40多场专业展览,70余场时装发布,近30次全国性专业比赛,300余场国际性讲座。
学院积极倡导开放办学,努力拓展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校际之间、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如今已经与服装业“双百强”前十名中的雅戈尔集团、荣织华集团、报喜鸟集团、海澜集团、波司登集团等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校内合作建立了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包括:
敦煌吐鲁番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
- 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 韩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心
- 中韩服饰交流研究中心
- 敦煌服饰研究中心
- 东华—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中心
- 服装研究中心
- 服饰设计信息交流中心
- 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中心
- 服装人体工学研究所
- 服装CAD研究中心
- 环境艺术研究中心
- 国际视觉艺术创意研究中心
- 东华大学—伊泰莲娜装饰造型研究中心
- 东华大学---雅戈尔男装研究中心
- 东华大学---高级时装设计进修班
学院兼职教授包括李如成先生(雅戈尔集团总裁)、高德康先生((波士登集团总裁)、郑永刚先生((杉杉集团总裁)、吴志泽先生((报喜鸟集团总裁)陈经纬先生((中国经纬集团总裁)、德国汉堡传媒学院院长单凡教授、韩国建国大学柳浩昌教授等等。
设计教育学术化
注重学科建设、坚持设计教育的学术化
东华大学正在向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奋斗。长期以来艺术设计学科面临着科研水平难以提高、科研与教学难以结合的问题。学院围绕艺术设计的各个学科方向,加强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并以此促进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当前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有: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上海服装设计及其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部中央专项资助项目“服装服饰博物馆建设”
国家艺术科学委员会十·五规划项目“上海近现代服饰历史研究”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古丝绸之路服饰艺术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艺术设计历史与美学研究”
教育部科研基金“上海近现代服饰史研究”
面对未来,学院将紧跟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内容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强与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构筑多层面、多途径国际合作教育模式。面向服装产业和艺术设计领域,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增强特色、加强交叉、全面发展。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特色学院。

阅读全文

与郑永刚海澜集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境外对境内融资租赁 浏览:370
股票杠杆要找赛岳恒 浏览:12
捷汇俄罗斯汇率 浏览:157
渤海交易所骗局046在那 浏览:640
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浏览:823
最近5年丁二烯价格走势图 浏览:440
东证期货合肥营业部 浏览:436
万鑫金融是诈骗公司吗 浏览:37
华谊集团燃料电池 浏览:313
金融机构与税务检查 浏览:303
增强金融机构吸引力 浏览:466
外汇管理局属于哪个单位管理 浏览:350
2014年5月美元对港币汇率 浏览:233
银行卡有风险买理财产品 浏览:960
银行金融机构部是分管什么的 浏览:350
深圳恒通金融贷款公司 浏览:745
润灵环球上市公司 浏览:22
新黄埔期货公司 浏览:243
杠杆的省力情况有几种 浏览:334
四川美玮邦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