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特建发集团李冰

特建发集团李冰

发布时间:2021-08-16 12:16:50

Ⅰ 我特么又不是李冰

ddd on zuo no dai

Ⅱ 李冰为什么要修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在今天的四川省灌县附近,是一个把灌溉与防洪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一古老工程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家李冰。

岷江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的岷山,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岷江进入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西边往往江水泛滥,东边却常常发生旱灾。因此,征服岷江,变水害为水利,便成为当时人们的迫切愿望。

李冰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被任命为蜀守,他亲眼看到水旱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听到人民的强烈呼声,感到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解决人民的苦难,发展生产。为此,李冰决定治理岷江。到任不久,他就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首先,李冰带着他的儿子二郎,还请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农,沿岷江两岸考察,摸清了水情、地质等情况,听取了群众意见,制订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吸收了前人治理岷江的经验,决定在玉垒山开个大口子,引一股江水到东边去,这样可以西边分洪、东边浇地。然后采取中流筑堰的办法,在宝瓶口上游的岷江中心筑一道分水堰,使江水流到这里便分成两股,达到分洪的目的。

Ⅲ 请问李冰是谁

李冰,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在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

Ⅳ 厦门建发集团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

厦门建发集团是国有企业。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里公司类型显示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而且其经营范围显示的是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授权,运营、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因此厦门建发集团属于国有企业。

作为一家根植于厦门特区的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建发集团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热心参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双拥共建、马拉松赛等公益事业,认真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其履行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总冠名赞助2005—201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建发房产慈善基金”总投入超过3120万元、向汶川、青海地震灾区捐款超过2000万元、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教育、体育事业、投入数百万元支持部队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数百万元扶助贫困、弱势群体等。

(4)特建发集团李冰扩展阅读

厦门建发集团企业历程

1、初创阶段(1980-1984年):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而诞生。

作为地方政府属下的一家外向型投资发展公司,此时的建发公司既有政府的职能又有公司职权,是厦门特区对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的最重要窗口,代表厦门经济特区和厦门市政府对外宣传接待、洽谈、参股组建新型的中外合资公司,吸引外资,改造原有的国营老企业。

2、转型阶段(1985-1988年):由行政性公司向经营型企业转变并初具规模。

1984年,厦门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公司继续承担着市政府引进外资和接待的任务,四年间,共为特区引进投资245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45项,协议总资金51.71亿元人民币。同时建发公司也随之从初创阶段企政合一的地方行政事业型公司逐步转换成为以投资和贸易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

3、改革创新阶段(1988年--1995年):实施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清理整顿投资项目,创建具有实力的经营实体。

此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均稳步增长,公司经营的几项主要行业在此阶段呈迅速发展趋势,并在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开始涉足资本经营。1998年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上市,不仅使集团公司具备了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功能,也使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

4、核心行业形成阶段(2001年-2003年):实施集团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集团核心产业突显,业务、实业和品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阶段公司努力实现第二个三年规划(2001-2003年)制订的战略目标,通过整合,公司的贸易和物流、房地产开发和旅游酒店三大核心行业已经突显,所有的贸易和物流企业归入建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管理,并设立了建发房地产集团和旅游集团。

5、核心行业快速成长阶段(2004年-2006年):实施集团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集团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集团的管理架构更加清晰,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集团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6、展望未来

目前,公司正按照新的三年规划确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做专、做强、做大核心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贯彻实施人才梯队战略,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和改革管理中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部分,使集团能在经济实力、人才素质、管理体制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再跃上一个新台阶。

Ⅳ 李冰为什么修建都江堰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5)特建发集团李冰扩展阅读: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都江堰

Ⅵ 李冰的相关信息

李冰博士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旅美、旅加华侨。九十年代中期曾任中国武警部队总教官,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民日报《海外版》山东电视台《天南地北山东人》等权威媒体采访报道。1997年因争得世界杰出人才的特殊身份而移民美国,次年也是以同样杰出人才的身份取得加拿大永久居民。李冰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国际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博士学位。现居住美国洛杉矶,是唯一在美国“SUCCESS ”杂志上做封面人物的华人。现任职于美国全国商会国际投资委员会执行主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世界体育联盟主席等职务。近期在国内投资筹建《国际儿童全科医院》及《中国女子大学》并与万达集团合作建立万达广场等项目。

Ⅶ 李冰怎么修建的都江堰

四川巴蜀大地众多的江河中,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它就是发源于松潘高原岷山南麓的岷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这条江水穿过崇山峻岭,千回百转,从灌县城西进入成都平原后,河面骤然开阔,河流显得平坦,流速渐慢。从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和卵石,逐年沉积,淤塞了河床。古时,每逢汛期,山洪咆哮,如野马奔驰、猛虎下山,人畜房舍付之东流,生息于岷江两岸的人民深受其害。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河东流。每年的夏季洪水季节,西边往往江水泛滥,东边却常常发生旱灾。相传大禹曾率领部落人民疏导过它。到了春秋时代,蜀王杜宇对这个流域也曾开沟挖渠,排积引水,但都没有驯服它。真正驯服江水、化害为利、为人造福的功臣,要算秦代的李冰和他的儿子了。

在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治水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世界奇观。都江堰是一纵横千里的水利工程,它的渠首工程,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工程设施。现在成为到四川的旅游者必看的景点之一。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2250多年来,都江堰滋润着川西平原。因有都江堰分洪减灾,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着1000多万亩良田。而“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格言,也一直延用到今天。

为了寻查水患的由来,李冰父子翻山越岭,迈着艰难的步子察看岷江地势,掌握了岷江出高山峡谷后河面宽广、流速骤减的特点,发现了可以修渠的有利位置,因势利导巧妙地在这里布置了都江堰的渠首工程。由于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常造成东旱西涝,李冰决定凿穿玉垒山,把水引向东边。于是就组织了上万民工,凿石开山,打响了都江堰工程的第一炮。因为山石坚硬,开始工程进度很慢。李冰听取民工的建议,先在岩石上开些沟槽,放上柴草,点火燃烧,再往烧热的岩石上浇水,岩石终于开裂。接着就用简陋的铁钎凿向微微开裂的岩石,这样就加快了开凿速度,铁棒磨成针,终于把玉垒山开出了一个20多米的口子。因这段渠道像个瓶口,所以称它为“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后人称它为“离堆”。

为了使岷江水能够东流,除了开凿宝瓶口以外,李冰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为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

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开始采用在江心抛石筑堰的办法,但是筑起的石堰接连几次都被洪水冲垮了,没有成功。李冰毫不灰心。他看到岷山盛产竹子,并且受到当地人用竹子盖房、编竹笼盛东西的启示,于是就让竹工用竹子加工成长两丈、宽二尺的大竹笼,再把它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头形状像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西面是岷江正流,叫外江;东面是人工渠道,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水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型水网,灌溉了成都平原千里良田。

为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溢洪道,古时称为“待郎堰”,又叫“中减水”,位置在鱼嘴分水堤和离堆之间。飞沙堰宽200米,是控制进入内江水流量的关键工程之一。夏季洪水时,因宝瓶口宽度限制,堵住洪峰,使宝瓶口前的水位升高,加上左岸张扉岩的支引,使飞沙堰处洪水产生强烈的反冲和顶托,迫使洪水直冲飞沙堰,江水夹带的泥沙也随洪水排往外江。因其作用既能排洪又能飞沙,故名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也用竹笼装鹅卵石筑成,堰顶筑到适当高度。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汇,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旋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沉积。

鱼嘴分水堤,是李冰根据岷江河流的自然特点,利用水势地形修筑的无坝引水堤,分水堤为半月形堤坝,全长500多米。堤身左侧称“内金刚堤”,右侧称“外金刚堤”,使内江引水渠构成从左向右的弧形弯道,迫使岷江表层水自右向左进入内江,底层水夹带泥沙奔向正流,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其作用主要是引水避沙。鱼嘴又是控制水量的重要设施,汛期六分水由鱼嘴分水堤排往外江,四分水分入内江。枯水期则正好相反。

宝瓶口是节制内江水量的关口。经过多年的实际观察,人们掌握了宝瓶口水位的变化与灌溉用水需求的规律,于是,李冰命人在水边刻凿了三个石人,并刻上说明“干毋及足,涨毋及肩,年中水量,以此为度”。意思是说,水少时,水面不要降到石人脚,因为碰到脚时所引之水下游就不够用了;水多时,水面也不要碰到肩,因为引水超过了肩,下游就有可能要发大水了。因此,一年中水量应维持在这两者之间。随着经验的积累,后人在宝瓶口左边的山石上,加划了几十件分划。当水到达11划时,内江灌溉区用水充足,超过19划时,就要向外江排水。因此,宝瓶口上的石人和几十件分划,是我们文明古国最早的水位标尺。用现在的话来说,宝瓶口实际上还是个水文观测点。宝瓶口引水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阅读全文

与特建发集团李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鑫金融是诈骗公司吗 浏览:37
华谊集团燃料电池 浏览:313
金融机构与税务检查 浏览:303
增强金融机构吸引力 浏览:466
外汇管理局属于哪个单位管理 浏览:350
2014年5月美元对港币汇率 浏览:233
银行卡有风险买理财产品 浏览:960
银行金融机构部是分管什么的 浏览:350
深圳恒通金融贷款公司 浏览:745
润灵环球上市公司 浏览:22
新黄埔期货公司 浏览:243
杠杆的省力情况有几种 浏览:334
四川美玮邦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844
鹤岗萝北融资 浏览:334
规定金融资产达300万 浏览:281
慈善信托展望 浏览:204
债权融资计划案例解析 浏览:905
金融企业服务农村 浏览:718
操盘芝加哥外盘期货交易笔记 浏览:818
最近出事的21家金融机构 浏览: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