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索尼董事会有哪些人或集团
<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
霍华德・斯金格 (Sir Howard Stringer)
中钵 良治(新任)
井原 胜美(新任)
冈田 明重 董事长(董事代表)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董事长(董事代表)三井住友银行
河野 博文* JFE 钢铁公司 资深副总裁
小林 阳太郎* 董事长,富士公司
橘・福岛・咲江* 董事代表,日本地区常务董事 Korn/Ferry国际
董事会成员,Korn/Ferry 国际(美国)
宫内 义彦* 董事,执行官代表,首席执行官,ORIX公司
山内 悦嗣* 董事,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Peter Bonfield* (新任) 董事会成员,Telefonaktiebolaget LM 爱立信
住田 笛雄*(新任) 住田会计事务所长
Göran Lindahl
<董事会主席及董事会副主席>
董事会主席 小林 阳太郎
董事会副主席: 河野 博文
<委员会主席及成员>
提名委员会
小林 阳太郎(主席)、 河野 博文、 冈田明重、 霍华德.斯金格(Sir Howard Stringer)、 中钵良治
薪酬委员会
冈田 明重(主席)、 宫内 义彦、 Göran Lindahl
监察委员会
山内 悦嗣(主席)、橘・福岛・咲江, 住田 笛雄
<公司执行官>
代表执行官 (* 兼董事会成员)
霍华德・斯金格(Sir Howard Stringer)* 董事长兼CEO
中钵 良治* 总裁兼电子业务CEO
井原 胜美* 执行副总裁,家庭电子网络分公司总裁
公司执行官
大根田 伸行 EVP 兼 CFO
木村 敬治 EVP 兼 技术策略负责人,信息技术和通信
网络分公司总裁
Nicole Seligman EVP 兼 法律总顾问
中川 裕(新任) EVP、个人音视频网络分公司总裁
此外,索尼公司驻中国总代表高篠静雄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原索尼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任公司首席顾问,原索尼集团总裁兼代表执行官安藤国威任公司顾问。
② 索尼有几个公司或有股份的公司
1945年10月 – 井深大在东京 日本桥地区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初期员工7人
1946年5月 – 盛田昭夫加入,公司改组为东京通信工业公司,资本额19万日币
1947年2月 – 迁移至现址品川区御殿山
1955年8月 – 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58年1月 – 因应国际化脚步,公司名称更名为索尼
1959年– 大贺典雄正式加入索尼
1960年2月 – 成立美国分公司
1960年12月 – 成立瑞士分公司
1960年 – 出井伸之加入索尼
1961年 盛田昭夫成立Sony Design Center,由年轻的大贺典雄主持
1961年6月 – 在美国发行ADR
1962年12月 – 成立香港分公司
1966年 – 荷兰Phillips签署免费交叉授权协议
1966年 – 成立Sony Plaza生活商店
1968年3月 – 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合资成立CBS/Sony音乐公司
1968年5月 – 成立英国分公司
1969年 – 安藤国威加入SONY
1970年6月 – 成立德国分公司
1970年9月 – 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73年2月 – 成立法国分公司
1975年5月 - 全面发展Betamax
1979年8月 – 与美国保诚人寿保险公司合资各50%成立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Co. Ltd
1982年 – 主导CCD技术开发者-岩间和夫逝世
1986年11月 – 于德国成立Sony Euro 欧洲区总部
1988年1月 – 并购美国CBS唱片部门,CBS / SONY更名为Sony Music
1988年1月 – 发布与任天堂合作,开发共同开发SFC|超级任天堂 用 CD 主机。
1988年12月 – 放弃Betamax录像带规格加入了VHS规格结束了长达14年的录像带规格战
1989年11月 – 并购美国哥伦比亚三星制片电影公司,进军好莱钨市场
1991年4月 – 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成100%控股,更名Sony Life Insurance(生命保险)
1992年 5月 – 与任天堂合作破局
1993年11月 – 成立SCE-新力电脑娱乐进军家庭娱乐游戏市场
1995年4月 – 发布由大贺典雄指定出井伸之接任社长
1995年5月 – 发布(数位、梦想、小孩)标语
1995年11月 – 成立SCN-索尼通讯网络进军因特网内容服务市场
1996年10月 – 成立中国分公司
1997年3月 – 霍华德·斯金格加入SONY
1997年12月 – 创办人井深大逝世,享年89岁
1998年 – 发布全球形象口号
1999年10月 – 创办人盛田昭夫逝世,享年78岁
2000年4月 – 发布财报,集团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创立以来达到最高峰
2000年6月 – 出井伸之接任董事长兼执行长CEO、安藤国威接任社长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Bank
2001年4月 – 成立Sony EMCS Corporation(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 Service)
2001年10月 – 与瑞典索尼爱立信行动通讯公司
2001年11月 – 大贺典雄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会场中,突发性脑溢血倒在指挥台上
2002年10月 – 并购爱华,成为旗下品牌之一
2002年11月 – 提出“无所不在的价值网络”为消费者建立Sony about you观点
2003年4月 – 财报发布季损10亿美元巨额亏损,引发Sony Shock(索尼震撼),股价2天重挫25%,日本股市受到波及
2003年12月 – 发布“Transformation 60”(TR60、转型60)改革计划
2003年12月 – 发布QRIO机器人为SONY亲善大使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损保保险业务
2004年4月 – 成立Sony Financial Holdings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银行、保险、人寿,三大金融业务
2004年4月 – 与韩国三星电子共同合资成立S-LCD Corporation
2004年5月 – 成立Sony Connect在线音乐服务
2004年8月 – 旗下Sony Music(索尼唱片)与全球第5大唱片公司BMG Music(博德曼唱片)合并,成立新力博德曼
2004年12月 – 旗下索尼影视娱乐并购米高梅电影公司,跃身全球第一大电影公司
2004年12月 – 发布与韩国三星电子达成授权技术共同分享协议
2005年3月 – 发布经营权重大变革,创立59年以来,首位外籍霍华德?斯金格接任董事长兼执行长CEO、中钵良治接任社长
2005年4月 – 发布以美金3亿500万美元,赞助FIFA国际足球联盟
2005年6月22日 – 霍华德·斯金格正式接任董事长兼执行长CEO
2005年8月23日 - 前总裁安藤国威获颁台湾行政院的二等功勋勋章,表扬他在总裁任内对台湾的友好与经济贡献
2005年9月22日 - 发布代号“日本计划”(Project Nippon)的改革计划
2006年1月1日 - 赞助台湾台北101大楼跨年倒数活动,
登上全球最高大楼创举
2006年1月7日 -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消费性电子展(CES)发布以发展四大娱乐领域业务重点的(Entertaining the Future)计划
2006年1月19日 - 发布自2006年4月1日起全面接管Konica Minolta影像事业部门
SONY在东亚地区的发展
台湾,香港
1967年 台湾声宝(SAMPO)电器公司所代理,成立台湾新力股份有限公司(Sony Instries Taiwan Co., Limited)
2000年 4月 日本Sony总部收回代理权,并重新改组成立台湾新力国际为Sony在台湾的法人代表,声宝退出经营权,整合所有SONY在台湾的关系企业资源,并将消费性电子部门独立新力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4月 新力索尼于台北市西门町徒步区设立Sony Digital Square第一间直营店。
2001年4月 日本So-net在台湾设立台湾索尼通讯网络(So-net Taiwan)。
2002年1月 香港新力电脑娱乐发布PS2在台湾销售
2002年12月 新力索尼发布与台湾索尼通讯网络合作设立Dreamix直营店
2002年12月 新力索尼发布Clié在台湾销售
2003年4月 新力索尼发布VAIO在台湾销售
2004年4月7日 新力索尼在台北101设立 Sony Style Taipei 第二间直营店。
2004年4月 举行首次“SonyFair 04影音嘉年华”
2004年6月 台湾索尼通讯网络发布在ADSL用户量成长,成为台湾第三大网络服务供应商
2004年7月 美国SOE与GAMANIA合资,在台湾设立SOE台湾办事处。
2004年10月 台湾索尼通讯网络发布Dreamix直营体系更名So-net Plaza转型复合式概念店
2004年12月 新力索尼发布由艺人金城武代言台湾区VAIO全系列笔记型电脑
2005年4月 新力索尼发布并回台湾新力国际成为旗下消费性电子行销总部
2005年4月 举行“SonyFair 2005影音嘉年华”
2005年5月 香港新力电脑娱乐发布PSP在台湾销售
2005年8月23日 前总裁安藤国威获颁台湾行政院的二等功勋勋章,表扬他在总裁任内对台湾的友好与经济贡献
2005年12月 LocationFree媒体网络传输技术在台湾上线
2006年1月1日 - 赞助台湾台北101大楼跨年倒数活动,
登上全球最高大楼创举
2006年4月 扩大举行“SonyFair@Taiwan 2006影音嘉年华”与“飙新力艺巨星演唱会”
2006年11月1日 - 香港新力电脑娱乐发布PS3台湾、香港于2006年11月17日与美国同步上市
2006年11月17日 - 香港新力电脑娱乐在台湾台北西门町“Sony Digital Square”举行首卖会,首批300台销售一空
Sony Taiwan Limted - 台湾新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SEMT / Sony Electronics Markting Taiwan 新力索尼股份有限公司(已变更为 台湾新力国际消费性电子行销总部)
So-net Taiwan / Sony Network Taiwan Limted - 台湾索尼通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SCEH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Taipei Branch- 香港商[新力电脑娱乐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
Sony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瑞典商索尼爱立信行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SonyBMG - 新力博德曼音乐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AXN-TAIWAN ONE, LLC - 美商超跃有限公司
SOE / Sony Online - 美商亚洲新力在线游戏股份有限公司
Sony Music Publishing–新加坡商新索国际版权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大陆
1978年 1978年开始开展中国业务,先后在北京(1980年)、上海(1985年)、广州(1994年)和成都(1995年)等地设立了代表办事处。
1982年 开始在北京和上海授权生产专业磁带录像机。
80年代中期 在厦门和江西省的OEM工厂开始生产电视机。
1993年9月 与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Sony出资70%)。1994年2月开始运营。主要生产和销售摄像机(Hi8,D8,DV)、光学拾音头、8毫米摄像机部件。
1995年10月
Sony与北京邮电学院科技开发公司/北京京芝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公司三家公司合资成立“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11月开始运营。主要从事移动电话、磁带录像机和DVCAM格式专业用摄像机的生产和营销。
1995年11月 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1月开始运营。主要从事光学拾音头的生产和销售。
1995年12月 与上海广电集团和上海真空电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Sony占70%的股份)。1996年12月开始运营。主要从事贵翔平面特丽珑彩电、投影电视等的生产和销售。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
1996年10月 独资区域性管理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
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成立。产品包括聚合锂离子电池等。
2000年10月 青少年体验型科技馆索尼探梦在北京开业。
2001年 索尼音乐娱乐(国际)与上海协和集团、上海锦文投资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初开始运营。
2001年10月 EMCS中国成立。
2002年8月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作为EMCS中国的一部分,软件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在上海成立,主要设计适合中国市场的AV类产品软件。
2002年11月 作为索尼(中国)旗下的一个机构,索尼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亚太)中心在大连成立。索尼国际采购中心在深圳成立,主要业务是为EMCS日本采购零部件。
2003年 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第二工厂开始为中国市场生产AV/IT产品。
2003年6月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注资成都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电视多媒体设备制造商之一。
2004年4月 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2月开始运营,生产DVD播放器。
2004年6月 上海公司搬迁至新天地办公。
上海技术中心成立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现有的软件研发中心搬迁至新址,面积扩大至3,400平方米。除软件研发之外,AV/IT硬件和零件设计,一部分质检及其他研发相关职能一一建立。
索尼影视国际电视公司和中国电影集团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国首家中美影视制作合资公司-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
2005年 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高篠静雄先生就任索尼公司驻中国总代表。
2005年2月 索尼中国设计工程集团成立,高篠静雄先生担任该机构总裁至9月。
2005年8月 “Creative Center(创造中心)” 在上海成立。作为索尼全球创意源泉之一,上海创造中心将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喜好及生活方式量身设计各类新品。
2005年12月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并购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
2006年1月 原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第二工场变更为索尼数字产品无锡有限公司。
2006年3月 高篠静雄先生正式兼任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年10月 索尼探梦搬迁新址并重新开业(新址位于北京朝阳公园内)
2007年1月 永田晴康先生正式担任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③ 杰克逊有SONY一半的股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真相,我给楼主好好介绍一下(不是复制的噢!):
杰克逊贷款2亿美金,买下Sony公司50%的股份,同时收购白人最引以为豪的披头士和猫王的音乐版权。
可是不久后,Sony公司后悔卖出了这些版权,就想让迈还不起这2亿美元而放弃收购。于是,Sony公司就故意不给迈的那张专辑Invicible做任何宣传,而且不发行好的单曲,目的就是想让迈专辑卖不好赚不到钱无力还债。结果,Invicible在几乎零宣传的情况下,仅凭着迈“流行天王”的影响力 还是卖出了1200万张,也是很不错的了。
后来,迈又开了演唱会大捞了一笔,导致Sony的阴谋失败。加上纯洁的迈这时也看出了Sony的阴谋,于是紧接着Sony和迈的关系开始恶化,于是出现了那场沸沸扬扬的纠纷。
就介绍这么多了,详细情况比较复杂,楼主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
当然,如今猫王披头士还有Sony一半的版权,是归在了迈的名下。所以,就算迈去世以后欠了大笔债务,靠着这些版权也足以还清还有富裕。
④ 迈克杰克逊生前拥有多少索尼股份
50% 索尼音乐股份
⑤ 索尼股份是日本人占得多,还是美国人占得多最大的股东是谁
NHK : 截止于2011年3月31日的已审计帐目...日本 Sony 的10大股东...第1位...是 Moxley and Company...它是美国预讬证卷的公司...也是代表美国 JPMorgan Chase Bank, N.A. (= 小摩)的股票受讬人...股份可能是小摩自已...也可能是小摩的主要客户~...单凭10大股东的结构...里面10间公司...几乎都是商业银行...信讬公司...退休基金...投资公司...全都是 Trustee 或 Agent~....根本看不出背后的真正股东...是神马人...或是哪国政府的投资...这些跨国大财团...不会轻易揭开...大股东的面纱~...总的来说...仍然是以日本本土的...个人 / 自然人股东所持的总股数...占大多数...大约是 286,552,249株 / 1,004,636,664株 = 28.5%...己经不包括日本本土的公司 / 法人股东...28.5%的股权...大约是首6位~首7位大股东所持股数的总和.......
⑥ 索尼股份结构,井伸大家族占多少股份
索尼爱立信早就没有了,现在都以索尼命名。索尼的手机使用还可以,处理器什么的其实区别不大。但是索尼的屏连旗舰都是tft,这有点不能接受。其他的相机,音乐都不错,但是系统更新较慢。水货与行货价格差距比较大,而且降价比较快,但是机子数量不够,而且价位也并未覆盖。三星机子数量比较大,但是价位低的话配置也就一般。如果同样是旗舰的话,三星有s3和s4,而索尼只有l36h,相比三星还是差一些
⑦ 索尼公司是谁创办的
已故索尼公司创始人兼首席顾问 井深 大先生 (1908 - 1997) 已故的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先生出生于1908年,193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科学工程学院,早在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就以"动态霓虹灯"获得巴黎万国博览会优秀发明奖。1946年5月,他同盛田昭夫先生以19万日元共同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简称"东通工",1958年更名为索尼公司),出任公司高级总经理和代表董事。作为一名重视创造力、独特性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他为公司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 井深先生同盛田昭夫先生的合作被誉为"两人三足、天衣无缝",正是这种近乎完美的协作和他们对于心中美好梦想的追求使得Sony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杰出代表,同时为全球的消费者带来诸如特丽珑、Walkman随身听、8mm摄录放一体机等创造全新生活方式、"触动心弦"的产品。 已故索尼公司创始人、名誉董事长 盛田昭夫 先生 (1921-1999) 公司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盛田昭夫先生于1999年10月3日不幸去世。自他和1997年12月19日去世的公司创始人及总顾问井深大1946年创建公司以来,盛田先生始终是公司所有管理领域的领导人,包括新产品的创意、市场营销、海外运营和人力资源等。 在1966年,盛田昭夫写过一本名为《学校成绩别在意》的书,书中强调企业应注重个人能力而非学术背景。这种观念对日本传统的雇佣积习提出质疑并在日本激起强烈反响。(本人最欣赏这样的理念) 二战后,1945年5月,井深大作为索尼创始人之一召集7位技术骨干创办了“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不久后加入,他是井深大的好朋友,当时他们只有19万日元的资产; 一年后,二人一起将“东京通信研究所”改组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公司高级总经理和代表董事由井深大出任; 公司成立的第五年也就是1950年,索尼经过艰苦的攻关克服了各种困难,模仿着生产出亚洲第一台磁带录音机“G型机” 1955年,索尼推出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1958年1月,盛田先生将公司的名称由“东京通讯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更名为“SONY股份有限公司”,盛田昭夫开始力推SONY品牌; 盛田将公司的品牌当作生命,为"让Sony享誉全球"而勤奋工作,他的努力终于使Sony今日的品牌魅力成为现实。 1958年12月,索尼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1960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TV-8-301; 1961年,索尼在美国发行200万股普通股票,成为二战后第一家家在美国公开发行股票的日本公司,同年,盛田昭夫成立索尼设计中心,由大贺典雄主持; 1962年,索尼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1963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录像机 1968年,索尼推出采用经数年研发的特丽珑显像管的彩色电视机KV-1310,同年CBS与索尼合资成立了CBS/SONY唱片公司,由大贺典雄负责,后来这家公司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唱片公司; 1972年,索尼开发了“U-matic”系统。使转轮式变为了带舱式,这样可节约更多的空间,也更容易使用。 1975年,索尼推出家用Betamax录像机; 到目前为止索尼共改过7次标志,最上面的是“东通工”时的标志,有点儿“奥特曼”的感觉,第二个是1955年索尼公司在正式更名前就已经使用了的索尼标志,和现在的标志相差十万八千里,好丑哦!再下面的一个是1957年“东通工”改名为“SONY股份有限公司”之前真正为索尼公司准备的索尼标志,从这时开始的标志开始初具雏形。后来1961年又改了一次,这一次的标志是索尼历史上最粗壮的一次,1962年又改,1969年又改,直到上图中最后一个1973年改后一直沿用至今~ 1979年6月,全世界第一部立体声磁带随身听Walkman TPS-L2问世,Walkman品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起初,SONY是想给它取名为"Stereo Walky",但东芝已经先行一步为其便携式收音机注册了这个商标,无奈之下,时任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立刻想到了"WALKMAN"。 同年盛田昭夫访华,受到邓小平接见; 1980年12月,索尼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北京办事处成立; 1981年,索尼发明了3.5英寸软盘驱动器,直至目前仍是PC的标配; 1982年,索尼推出了1/2英寸广播用摄录放一体机Betacam,在大贺典雄的推动下,它还与飞利浦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张CD唱片,同年大贺典雄就任索尼董事长兼CEO; 1984年,索尼推出Discman便携式CD Walkman D-50; 1988年和1989年,索尼以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CBS唱片公司(现为索尼音乐娱乐有限公司)和哥伦比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现为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的并购。 1989年索尼发布高分辨率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CCD-TR55。 1992年,索尼发布开发已久的MD系统,此系统是根据MO磁光盘存储系统开发而来,同时推出MD Walkman MZ-1,此时的MD系统还很不成熟,体积大,音质差,而并不引人注意。 1994年12月,索尼推出32位家用游戏机Playstation(PS),同时开发出世界第一台高亮度、绿色发光二极管等离子平面显示器(Plasmatron) 1995年,出井伸之接替大贺典雄任索尼董事长及CEO,同年索尼发布了等离子电视技术,与其他企业携手推出DVD技术,还推出了家用数字摄录放一体机Digital Handycam产品线及Cybershot数码相机产品线; 1996年,索尼开始与Intel合作生产VAIO台式和笔记本电脑,并推出纯平特丽珑电机,同年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索尼推出DVD播放机,出井伸之聘请霍华德·斯特林格作为索尼美国公司负责人,并改变索尼企业形象,树立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形象; 1998年,索尼推出AIBO机器狗作为电子宠物,同时发布记忆棒; 1999年,索尼再次与飞利浦联手,共同推出SACD(超级音频CD); 2000年,索尼推出第二代家用游戏机PS2; 2001年,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成立,在第二年3月推出首批合作产品; 2003年10月,出井伸之开始推行“Transformation60”基础性改革计划,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向海外转移生产线、建立合资公司以及重组金融业务等; 去年8月,成立索尼BMG音乐娱乐公司,9月,以索尼为首的投资集团以50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同年索尼还将电话和DV的生产整合进VAIO个人电脑部门; 今年3月7日,索尼公司宣布董事长兼CEO出井伸之和总裁安藤国威将于6月22日后去职,转任公司高级顾问和顾问,他们的职位分别由英国人霍华德·斯特林格和中钵良治接任。 此时正是索尼关键时期
⑧ 索尼爱立信的股权结构
爱立信百分之50,SONY百分之50
⑨ 索尼公司的两大合资方是
现在是同一个牌子了
以前人们习惯性地给索尼爱立信简称索爱,但是索尼爱立信官方并没有注册过索爱这个品牌、、
国内广东有一家做MP3和手机的公司也叫索爱,但商标是中文的索爱两个字,而不是Sony Ericsson、、这家公司跟索尼爱立信没有半点关系、、其实是打了一个冒用索尼爱立信商标的擦边球、、
索尼爱立信是由sony和爱立信公司各出资控股50%的合资公司,去年sony已经收购了爱立信手中的50%股份,索尼爱立信事实上已经跟爱立信没关系了,成为了sony的全资子公司,以后不会再有Sony Ericsson的产品了,都是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