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个股东创始人占51%的股份,另外两个共占49%如何处理
保时捷公司首席执行官文德林·魏德金作出离职决定之后,大众收购保时捷一事上周四最终被监事会批准,未来几周内,一份双方联合的蓝图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保时捷即将成为大众汽车旗下的第十个品牌, 在这个全球最佳赢利品牌的助力下,大众正在加速接近其“全球老大”的终极目标。保时捷将保持独立德国当地时间7月23日,在斯图加特举行的特别会议上,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核准与保时捷共同创建一个在大众汽车领导下的汽车集团,双方合并正式启动。据来自大众(中国)的消息称,两大公司合并组建新汽车集团的联合概念蓝图将在未来几周内制定,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委员会将开始与保时捷新近提名的代表举行会谈,双方合作的原则协议谈判将明确规定进一步的程序和每一个具体交易步骤。与此同时,作为这两个公司合并的基本原则,按照新汽车集团的成立方式,首先由大众汽车集团逐步参股保时捷汽车集团,然后保时捷汽车控股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合并。据悉,保时捷将继续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存在,总部设在斯图加特。保时捷汽车公司劳资委员会主席乌维·于克确信:“在合并后的汽车集团中,保时捷将保持其独立性。保时捷必须还是保时捷!”对此,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丁·文德恩也积极表态,“像今天的奥迪一样,保时捷将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继续独立发展并保留它的特性。”并表示,计划中的大众汽车集团与保时捷的联合,将使两个本已强大的公司更加强大。目前,在大众汽车的持股比例中,由保时捷和皮耶希两大家族控股的保时捷公司持有约51%的股份,第二大股东德国下萨克森州则持有20.1%的股份,其他股份由小股东持有。据外电报道,卡塔尔投资局将收购大众汽车17%的股份,从而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大众汽车与保时捷的全面合并预计将在2011年中期完成,马丁·文德恩将继续领导合并后的新公司。窥视全球冠军宝座大众合并保时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双方优势互补且没有文化上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踌躇满志的大众吞并了具有超强盈利能力的保时捷,对于其称霸全球车坛的目标又迈近了一大步。事实上,被大众汽车合并,对于保时捷家族来说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事实上,尽管保时捷的规模仅是大众的五十分之一,但凭借着超强的盈利能力,保时捷家族一度打算吞并大众,不幸的是,在今年1月份保时捷增持大众股份至51%之后,保时捷背上了约100亿欧元的债务,成为反被大众吞并的导火索。保时捷的两个股东都是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直系子孙,一部分来自他的儿子,另一部分来自他的女儿,分别为保时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占股38%的皮耶希家族力主保时捷与大众合并,而占股62%的保时捷家族则持反对态度,只是迫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最终同意了合并方案。事实上,大众和保时捷有着颇为深远的渊源。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曾是大众的首席设计师,其设计的著名车型“甲壳虫”一直畅销至今。即便在目前,保时捷仍有30%的零部件由大众提供。大众汽车已经呈现出不错的走势。据外电24日消息,虽然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下降5%至310万辆,但在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销售总量下降18%),大众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已由去年的9%提升至12%。不过目前丰田还没有公布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排在第二的美国通用上半年的销量下滑了21.8%至350万辆。大众汽车仍排在通用之后。中国是大众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与丰田在中国的大幅下滑相比,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及两家合资企业累计销量达到652222辆,同比增长22.7%。按照大众的计划,2018年在中国年销量超过200万辆。大众汽车销售和营销总监德特勒夫·维蒂希表示,市场份额上升表明该集团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众计划在2018年之前超越丰田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厂商。
㈡ 创始人不投钱的话,怎么分股份
1、项目立项者:一般可以占10%,如果立项人是创始人,则这个股份就是可加权;
2、拥有决定此项目核心影响力作用的资源、人脉等,占10%-15%;
3、全盘操作项目的项目运营官,占5%-15%
4、项目总资金明确后,余下股份按投资额多少为比例;
5、一般都会保留5%-10%不等的团队奖励股权,这个空间可以独立留出来,也可以直接归到项目总操盘人的股份中。
如果能力不行、资源也没有、还没有资金,你就踏实地找份工作吧,别想着怎么创业融资了:你若值钱,一切都是你的,你若不值钱,一切都和你很远。
㈢ 网站创始人一般应该占多少股份
网站创始人,仅仅是个称呼而已
跟股份没有必然的联系
要看实际情况
看这个网站,能为大家带来多少收益
看这些收益,是形象为主,还是技术为主,还是资金重要
比如,有的人仅仅是建立了网站,但是后期毫无贡献
而网站的运营又重点依靠技术人员的努力和经验
那么这个创始人就占微乎其微的份额
因为别人没有他 一样可以做同样的事
比如有的网站,依靠的是名气或域名或者关联的因素发展
而技术可以随时更换并不受影响,收益也跟技术无关
那么这个网站创始人就可以拥有大部分股份
有的网站,在合作时已有很高价值,网站和创始人的价值是共享的
而又的网站,仅仅是有个壳子。。。后期大家努力才有价值
那么这个创始人,几乎就等于是0
创始人。。。这个词 一文不值。。。
看的是综合价值
㈣ 创始人和员工股权如何分配
公平性以及公平的体现比拥有很多的股份更有价值。在稀释投资者的股份之前,创始人应当占有公司全部股份的50%。每隔5个层次应当包括10%的公司股份,在每层之中的股东应当平均分配股份。
只给员工股权不给投票权是不合理的,只有想法是非常没有意义的,没有人是不会不努力工作的 ,如果他被视作创始人 。
具体思路:
首先计算出你公司当前的估值(可以是上次融资后的估值,或者是最近其他公司期望收购你的公司的出价,又或者是未来现金流表现在今天的贴现价值等),无论你用哪种方法算,该价格都应该是你愿意将公司出售的一个价格。所以公司估值是第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们假定其为2500万美元),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完全稀释股份(fully diluted shares)的数量,我们假设其就等于1千万已发行股份。
然后将你的新雇员分级。CEO和COO应该排除在外,因为他们这部分的股份奖励一般由董事会决定。一般的做法是分为4个级别:高级管理层(首席财务官,销售副总裁,首席营销官,首席技术官,人力资源副总裁等等),主管级别的管理层(工程师主管,设计主管等等),关键位置上的员工(如工程师,产品经理,营销经理等等),普通位置上的员工(比如接待处等)。
各个级别的乘数一般如下,不是硬性规定,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高级管理层:0.5x
主管级别:0.25x
关键员工:0.1x
普通员工:0.05x
㈤ 合伙创办公司,创始人股份如何分配
共同创始人之间,影响股权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经验和资历的丰富度。设想:十年从业经验、有过创业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创业。
对公司未来成长的贡献。设想:一个偏渠道运营、技术门槛不高的互联网公司,有商务推广背景的 A 和有技术背景的 B 共同创业。
获取资源的能力。设想:与大量业内优秀人才交好、熟悉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容易获得风投机构信任的 A,和一直埋头苦干、鲜少抬头看路的 B 共同创业。
对产品/用户/市场的精通和了解。设想:一个做互联网消费级产品的公司,有在腾讯四年的负责核心产品运营经验的 A,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项目管理经验的 B 共同创业。
热情、专注、坚定的程度。设想:疯狂地花时间去思考/研究/打磨/优化产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怀疑他也能坚持下去的 A,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动、执行力超强的 B 共同创业。
人格魅力、领导力。设想:A 和 B 共同创业,谁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动团队的士气、给大家持续注入愿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能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㈥ 合伙创业创始人应该拿多少股份合理
虽然你是创始人,你说你的个人贡献高于其他两位合伙人,但你们之间合伙时是怎么制定合伙协议的呢?合伙创业的目的是啥呢?如果有合伙协议,就要按着合伙协议来进行合伙,除非想改变这个游戏规则。其实合伙创业的最终目的就是想风险变小些,资金充足些,资源聚合更多些,决策时群策群力,众人一起努力,创业资源更加充裕,人员调配更加多样化,使企业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合伙创业最不想见到的问题就是,人多嘴杂,在合伙人背后说合伙人的不是,各有主张,决策意见难统一。大家分工合作,把最好的人才用到最需要的位置,好的管理人才放在管理位置,好的市场营销人才放在市场拓展方面,好的技术能手就放在技术攻关方面。这个就是合伙的意见。 如果自己觉得不公平,既然要合作,大家一定求一个公平。什么是公平呢?就是如果你是他能否接受你给他的条件或利益,这就叫要想公平。换个角度换个位置来。如果转换之后你都不愿意接受,那么你也不要强求人家接受,这应该是很明白的道理,但是往往大家不愿意这样思考问题,必然埋下隐患,待到爆发之日,你原来应该得到的恐怕也不能得到了,还是事先就替人家想想的好。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㈦ 为什么有些公司的创始人只有90%或者30%的股份
合伙人,投资人,股东等
㈧ 创始人和投资人的合作是怎么占股份的
无论盈利或亏损都要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和承担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总之一切都要在成立公司时的制度中约定明确创建公司,是根据前期每个人的出资额与准备注册公司的注册资金的比例来确定所占的股份比例,等到公司成立之后,就由出资高的做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谁出资的额度高就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