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业绩造假的上市公司

业绩造假的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18 14:06:43

⑴ 曾涉嫌造假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多了去了,以下是比较著名的。

2011-内蒙古公司瑞金矿业(0246.HK: 行情)于5月日停牌.此前有报导称,该公司向港交所和中国政府当局提交的会计账目差异很大.该公司股票目前一直在停牌状态.
2011-2月公布的一份法院文件显示,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寻求冻结中国森林(0930.HK: 行情)行政总裁李寒春的资产.而中国森林则接受会计不合规调查.据路透获得的法院文件,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已向高等法院申请冻结李寒春最多达3.98亿港元的资产.在会计事务所毕马威发现中国森林2010年会计年度可能出现违规之後,该公司股票自1月26日起一直停牌.
2010-中国纺织品公司洪良国际0946.HK2009年12月登陆港交所,而仅仅三个月後,即告停牌.香港证监会控诉其招股说明书"明显夸大"财务状况.香港证监会已经冻结了与洪良国际IPO融资额相等的资产.投资者资产尚未返还,相关方仍就证监会追回资金的方式在法院上辩诉.
2010--深圳证交所申斥绿大地(002200.SZ: 行情)和管理层严重浮报2009年和2010年利润.
2010--5月黄光裕因贿赂,内幕交易和非法交易获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黄光裕是国美电器的创始人,数度盘踞中国富豪榜首位.
2006--中国电器制造商广东科龙电器和多位前高管因会计造假和其他违规行为受罚.该公司称,被发现在2002-2004年间虚报12亿元人民币营收以及1.2042亿元利润.前董事会主席顾雏军因财务造假和挪用公款判刑10年监禁.
2004--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巨亏5.50亿美元,震惊市场,成为1995年霸菱银行倒台之後新加坡最大的一起企业丑闻.新加坡一法院随後判处该丑闻核心人物--中航油前总经理陈久霖超过四年的监禁.
2004年--香港廉政公署(ICAC)指控,原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0751.HK: 行情)董事长兼常务董事黄宏生挪用公司逾600万美元的资金.随後,黄宏生因侵吞公司资金和认股期权诈骗被判入狱六年.创维是中国第三大电视机制造商.
2003年--中国排名第11位的富豪周正毅被拘捕,因其与中国银行(3988.HK: 行情)(601988.SS: 行情)借入一笔20亿元人民币贷款遭到调查.周正毅手中掌控着两家在港上市的公司.内线人士表示,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等上海市政府高官在帮助周正毅获得一些市级重大项目的核准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项目均牵涉丑闻.2008年,上海法院判处周毅正入狱16年,因其犯有五项罪名,其中包括挪用资金、行贿和伪造增值税收据.该丑闻一度令中国金融市场承压,且随着对周正毅案件相关上海市政府官员、和贷款机构进行调查,引发一波大规模逮捕潮.陈良宇于2008年因受贿和滥用职权被判入狱18年.
2003年--中国富豪杨斌因商业犯罪被判刑18年,其罪行包括合同诈骗、伪造金融工具、行贿、非法占有且使用农田.杨斌曾是中国第二大富豪,据测算拥有9亿美元的财富.他所创立的欧亚农业于2004年从香港证交所摘牌.
2002-中国一法院以虚假会计行为判处郑州百文多位前任高管监禁缓刑.这家在上海上市的零售商曾在1998至2000年期间公布合计逾1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2001-中国监管机构发现三九企业集团及其附属企业不正当挪用了在深交所上市的三九医药资金,规模达逾3亿美元.
2001-中国证监会披露中国生物医学企业广夏(银川)实业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公布两笔虚假获利,规模各为1.78亿人民币和5.67亿人民币.该公司曾被广泛奉为蓝筹股.中国财政部稍後撤销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照,因其签字认可广夏的虚假获利.

⑵ 上市公司一般会做假虚报业绩吗。如果被查出有什么后果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做假虚报业绩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不真实全面的披露信息的嫌疑。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案件的追诉标准做了规定。
其中明确指出,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绝的情况下,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立法,让高管对财务造假承担法律责任。这样,既可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也能促使整个社会诚信度的提高。

⑶ 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在财报上造假

答:其造假的目的是为了上市的需要。一旦上市。业绩变脸,就是造假的必然结果。再有上市后的造假,是为了再融资的需要。谁会为一家亏损的公司去投资?因此,公司会在业绩上造假。

⑷ 小散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业绩造假求解答

上市公司造假
的手段是自然十分高明,但是,假的真不了,只要用心去分析、判研,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1、毛利分析法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基本操作就是测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你发现上市公司的毛利高得惊人,就有必要对这样的公司提出质疑。
实际上,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真正高利润的企业寥寥无几,高利的背后往往是陷阱。
利用这种方法分析造假应对该上市公司的所在行业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赢利能力。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很直观的甄别方法。如果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那可能就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在造偎。对现金流量表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很多造假线索。如果发现某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值税、所得税远远小于其利润的税负,那此公司就极有可能在造假。
3、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就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他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样,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就会急剧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但是上市公司也会注意到自己的收账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必然会引起小散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必然会把应收账款向其他收款、预付账款进行转移。
4、税项分析法
有一名小型上市公司的小散通过对该公司欠税情况的分析,发现其虚构了数亿元的收入。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家小公司,实力自然不比大的上市公司,但欠税竟然达几千万元。小散据此判断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自然也是虚构的了。据此推论,收入和利润也是虚的。
而此小散根据公式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一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该上市公司的期末应交所得榄余额,发现与其实际余额相差甚远,果然实际税负非常低。此后不久,该公司的造假便被揭露,股价自然也是一落千丈。而这位小散因其细心,提早发现了问题,将股票尽数抛出,而逃过一劫。
5、资产质量分析法
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不良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这就要求小散要能分辨得出来。如果子公司长期业绩平平,那么就该怀疑长期投资在减值;而在建工程一直都挂在账上,这很有可能就是不良资产,尤其是那些工期太长及早已过时的设备。
有些公司还会经常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这种做法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消化掉虚构的收入。
6、资产重组与关联分析法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也是现在造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过就算其手段再高明,也不是不可以发现的。在现在很多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交易是不公允的,如果有这样的交易往往就涉及欺诈。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主业关联交易量比重很大,那么它的业绩往往有很大的水分。即便是重组和关联创造的投资收益也不是那么可靠的,如果往来账在不断增加,则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主要都是来自关联企业,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经过了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7、子公司分析法
上市公司有两种经常用的造假方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
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造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人母公司时,业绩妤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8、审计意见分析法
有一个值得广大股民和小散关注的问题,就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蕴涵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会计师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会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在措辞时往往避重就轻,非常委婉,用说明段和解释段内容暗示该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比如一些措辞就非常值得关注:应收款项金额巨大,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某家公司尤其是境外公司,这些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些虚假的收入。

⑸ 罕见!这家上市公司连续7年财务造假,为何10年间不曾被发现

原因如下:1、审计师丧失职业道德视而不见甚至合谋造假;2、审计程序教条化、程式化;3、制度存在缺陷和漏洞。

上述违法事实,有青海中信国安提供的2009年预售策略会议纪要、预售合同、客户方提供的结算函、青海中信国安销售部公路运输客户资料流水账、中信国安及青海中信国安出具的情况说明、青海中信国安提供的明细账、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将分别给予处罚。

⑹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主要手段有哪些

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

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我国证券市场是政府主导型市场。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配股,导致很多企业为了利益进行财务包装。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基于自利可能有操纵利润、虚报业绩的动机,作为财产所有者的股东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委托独立的审计人员对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进行审查、鉴证和报告。

但目前注册会计师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阅读全文

与业绩造假的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黄埔期货公司 浏览:243
杠杆的省力情况有几种 浏览:334
四川美玮邦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844
鹤岗萝北融资 浏览:334
规定金融资产达300万 浏览:281
慈善信托展望 浏览:204
债权融资计划案例解析 浏览:905
金融企业服务农村 浏览:718
操盘芝加哥外盘期货交易笔记 浏览:818
最近出事的21家金融机构 浏览:680
5加纳对换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628
比特币合约5x杠杆怎么计算 浏览:913
7月21汽油价格 浏览:734
去融资公司贷款让先给费用 浏览:684
国药控股融资租赁副总 浏览:350
常见的理财产品类型有哪些 浏览:489
贷款购车金融公司黄了怎么办 浏览:578
员工佣金如何入账 浏览:14
客人佣金收税 浏览:162
期货公司资金挪用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