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公司团队股权怎么分配
股权分配方法/步骤:
1.确定股权回购制度
分配股权之初就要确定股权回购制度,比如约定共同创业不足三个月而离开,股权无效,共同创业一年,进行有价回购,具体细节需针对公司的架构决定等。
2.设定股权池
设定一个合理的股权池,对于公司人才的吸引,后期的融资操作,对于贡献较大的员工进行奖励回馈,也具有重大作用。
3.融资股权稀释
如果团队比较幸运,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获得融资,在融资方案最终敲定之前,一定要将相关股权稀释、融资文件给独立专业的律师审定,确保不被坑。
4.尽量由一人保持绝对的控股权
保持绝对的控股权,掌舵团队的绝对发展方向,对于团队执行力的提高、商业模式的明确,以及团队治理、融资具有重要作用,这个比例一般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权。
注: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股权分配结构也不尽相同。
附:
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
2. 创业团队如何分配股权
在一个初创公司团队里,计算一个公平的股权分配总会有许多可变因素。这些关键因素不仅要考虑到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角色,还要考虑他们工作会得到的补偿,以及公司的投资人和那些在公司幕后出谋划策、有创业想法的人。
谁的想法?
按照笔者的观点,应该给创意发起人股权。和其他所有的事情持平,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有两位联合创始人,那么就是50/50进行分配(如果超过两位创始人也应当平等分配),或者采用66/33进行股权分配,可以基于公司最初的创意、启动最初的开发工作、以及组织最初的创业团队这三点。
谁为你的公司提供了资金?
如果有人为你的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那么他应该得到股权。因为归根结底,兑现资金的企业创始人扮演的角色和种子轮投资人没有任何区别。和其他所有的事情持平,这意味着一个50/50的股权分配可能需要有所调整。如果说一个公司创始人在原始资本中投入了10万美元,这笔钱可能会占到一家种子阶段公司估值的 20%。那么,一个公平的股权分配应该接近60/40,这样对提供资金的公司创始人才会有利。不妨可以试着这样计算:把最初50/50的股权分配稀释 20%,这样在财务上股权分配就是40/40,然后把这20%分配给最初提供资金的公司创始人。
这个人的角色重要性到什么程度?
公司关键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比非关键的高层人员得到更多的股权股份。因此,举个例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官,应该比一个办公室经理或是一个图形设计师得到的股份要多。在这里,笔者将会把公司的全部作为一个例子,然后按照员工级别进行区分。那么股权分配应该按照这样做,五个公司“首席”级别的高管每人得到10%的股权,十个副总裁级别的高管每人得到2.5%的股权,剩下来25个主管/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每人得到1%的股权。这样加起来正好100%股权。你必须要了解,所有的这些不可能在一天完成让渡,你应该按照员工群体的规模,适当地做股权缓冲,这样从短期来看,每个人都会得到更高的股权股份。
这个人拿薪水吗?
那些不拿薪水的人,也应该得到股权分配。对笔者而言,这和资金支持企业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延迟领取每年10万美元的薪水,就相当于是一家全新初创公司20%的股权了。和我们刚才用在现金投资人的例子一样,要么是一个50/50的股权分配,要么就是接近60/40的股权分配。
要记住,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考量,这些也都需要引起企业创始人的重视,比如那些起作用的专利,还有供应投资人,以及其他给初创公司带来价值的人。那么,当一个创始人把东西摆到台面上来的时候,必须要确保有一个全盘的考量,这个考量必须要把公司全体人员都包括在内。还有需要提醒的是,把股权这份蛋糕分完以后,仅仅是完成了一半工作。你还要确保公司有一个股权受领机制,并且要把时间安排好,一般而言,这个时间表是四年,每年25%的比例。起始时间就是从某位创始人离开公司的第一年末算起。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一些创始人离开公司以后手上一直还有公司股权,不劳而获。你应该建立起一个机制,把这种类型的股权重新拿回来。
3. 5人团队创业,如何分配股份与分红
为什么一定要持有50%的股份了,启动资金是之前的一部分话语权,不过你要看后期的管理,毕竟你要的是赚钱。
还没赚钱就想到另外四个人联合,如果这样作为老板的你也是一个失败者。更别提赚钱了。
建议股份。一:你持有36%。另外四个持有16%。(四个就是64%)
二:你持有20%。另外四个持有10%。(剩下的40%年底平分)
三:按出资比列分股份。不过这个不科学,因为你们要团结起来先赚钱,做大了才能有钱赚!
我建议你选择第二种。这样才不会有很大的分歧,因为都是持股,所以不要考虑工资开销这块。前期就是要艰苦的抗住亏损!
4. 创业团队如何做好股权分配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于股权的分配比较迷茫,一个好的股权结构、机制对于创业团队的未来融资、发展决策的决定,甚至于创业的成功与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左永刚。诚然,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例如互联网服务业和产品开发类)股权分配结构也不尽相同,作为正在进行此项工作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注意事项:
确定股权回购制度:很多创业合伙人在加入团队之初就会获得公司股权,但是还没做到两个月就离开,并且带着股权离开,这该怎么办?在分配股权之初就要确定股权回购制度,比如确定共同创业不足三个月而离开,股权无效,公共创业一年,进行有价回购。具体细节需针对公司的构架决定。
设定股权池:设立一个合理的股权池,对于公司人才的吸引,后期的融资操作,对于贡献较大的员工进行奖励回馈,也具有重大作用。
设定期权池:期权池是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实现预留的一部分股份,用于激励员工(包括创始人自己、高管、骨干、普通员工),是初创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最普遍采取的形式,在欧美国家是认为驱动初创业发展必要的关键要素之一。硅谷的管理是预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为期权池,较大的期权池对于员工和VC具有更大的吸引力。VC一般要求期权池在它进入前设立,并要求在它进入后达到一定比例。由于每轮融资都会稀释期权池的股权比例,因此一般在每次融资时均调整(扩大)弃权池,以不断吸引新的人才。
融资股权稀释:如果团队比较幸运,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获得融资,在资本方案最终被敲定之前,一定要将相关股权稀释、融资文件给独立专业的律师审定,确保不被坑。
尽量一人控股:保持绝对的控股权,掌握团队的绝对发展方向,对于团队执行力的提高、商业模式的确定,以及团队治理、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比例一般是60%以上的股权。
5. 创业初期团队的股份分配:出资股与技术股的比例
创业初期团队的股份分配:技术股25% 营销股15% 60%就是资金股;
出资股:
指发行公司的经营稳定,获利能力强,股息高的股票。对于信用社中的投资股。投资股是由社员中具有一定条件和实力的在资格股金外投资形成的股份,额度由投资人自行确定。社员持有的投资股可凭投资份额取得投资分红,并承担风险。投资人根据投资股权多少确定投票权,以强化对农村信用社的约束、监督机制。
技术股:
所谓技术股在法律理论上的概念是股东用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作价出资入股而形成的股份。中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入股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政府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入股的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在实践中也存在以鼓励技术贡献、开发新产品推动技术进步为目的以技术投入折成的股份。
6. 创业初期的核心团队股份如何分配才比较合理
2、如果都没拿钱,那么建议你现在不要做股权分配,顶多可以给予分红奖励。股权一旦让出去,即使有一天他开小差,你也拿他没折; 3、如果未来计划融资,建议你还是要多保留一些股份,否则资方一旦介入稀释你的股份,你基本就丧失了对公司的掌控权。 最后提醒一句,哥们儿关系再好,千万不要分封股份,尤其在创业初期,没有经过时间验证,你看不出来谁会一直跟你走下去,也看不出来谁将对公司的贡献最大,谁将会祸害公司。
7. 创业期间,资金和团队各能占多少股份
根据公司法规定精神,成立公司必须签订合伙合作合同,这是公司以后所有活动的法律依据。公司创业期间,资金和团队各能占多少股份,也要以合同为依据。你想创办一个公司,总共需要100万的资金。如果有人能出资100万,出资人和我们执行团队各应占多少股份,应该双方协商、寻找都能接受的方案,就是比较合适的,依我看三七开比较合适。
8. 团队核心成员变动股权如何分配
你应该好好看看《公司法》和股份制公司的章程规定,不管什么原因持股人主动(被动)离职,股份都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且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不存在谁去分配和怎样分配的问题,股份是人家出资认购的哪有什么自动放弃股份一说(干股由于有附加条件,除外),离职人原有的股份如果本人不愿意转让就还是他本人持有的,并且照样享受分红、配送、表决等股东的权利,如果本人愿意有偿转让股份,接受方转让方谈好价格就可以转让了,转让是签个股份转让协议在单位财务备案就行了。
9. 初创团队如何股权分配
还有呢比如说那些以产品为主导的商业模式,那他对于产品的规划以及未来的供应链的打造,这些会比较重要,所以说在股权架构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如何可以整合上下游的资源。而另外一些平台型商业模式呢对于生态的构建非常关注,那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股权架构未来的可调整性,还有一些共创的特性。
作者:Carina ,纽交所上市金融集团创业教育负责人,英国托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罗辑思维得到脑图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本来时间(jiuyaor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