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建设银行的领导们,建设银行上市发行的原始股都到哪里去了,建设银行基层员工为什么没得到
建设银行是国有银行,钱全是国家的,个人没有入股,自然建设银行员工没有原始股。
❷ 中国有四大行,分别是哪四大
中国四大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55号。
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工行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排名第10。
2、中国农业银行。
成立于1951年,总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69号。
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前7位,于2010年上市,总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
3、中国银行。
于1912年2月5日,经孙中山先生批准,正式成立,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
是香港、澳门地区的发钞行,业务范围广泛,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旗下有中银国际、中银投资、中银基金、中银保险等金融机构。是国内唯一一家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
4、中国建设银行。
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金融大街25号。
于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第22名,同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第5名,是一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
(2)建行入股中天集团扩展阅读:
全球权威杂志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 杂志公布了2018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中国四大银行首次位列1000大银行前四名。按照排名顺序,前四名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机构遍及中国内地及57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有中银国际、中银投资、中银基金、中银保险、中银航空租赁、中银消费金融、中银金融商务、中银香港等控股金融机构。
❸ 中国建设银行存款 入股投资问题
说“绝对没有风险”是肯定不可能的,你过马路还有可能出车祸呢,绝对没有风险——假。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你存钱就存钱,别被忽悠买成保险去了。
❹ 中央汇金入股建行股份是多少
中央汇金入股建行股份是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4316143.66万股,占 57.26%
❺ 美资入股建行,为什么建行不选择与美资交换股份呢
本人也认为进行股份交换有助于建行的金融治理和金融创新,提高建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可以防止外国银行获得了建行增值的利益后大量抛售建行的股票,也有助于约束外国银行切实帮助建行改善公司的治理,交换股份以后,建行可以通过派驻人员实地考察外国银行是怎么样管理公司的.交换股份在法律上是可行的,实际上有很多的例子,像雅虎前一阵子与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强强联合".
❻ 中国建设银行是那个国家入股的
建设银行由中国、美国、新加坡三个国家出资。
2004年9月,建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由汇金公司、中国建投、宝钢集团、国家电网和长江电力共同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1942.3025亿元。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年9月,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完成了所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的首次交割。交割完成后,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建设银行9.0%和5.1%的股份
❼ 我在建设银行开了股票帐尸不知道是什么证券
你在建设银行开了股票帐户是不可能的,可能是你的股票帐户的资金是建设银行托管的。现在的股票资金都是放在第三方,券商处是控制不住你的资金的。
❽ 美林是怎么得到建行股份的
以协议的方式
以协议商定的价格
为什么要卖给国外公司:卖给国外的公司未必不是好事
因为当时卖的时候是超过净资产价格的,而且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引进的,不能随便卖的,卖给外国公司有很多原因,相当复杂,其实真实的原因很难说清楚,中国当时需要美圆、需要2国金融相互渗透,这样依存越高,战争越难开打,另外如果股票价格涨了说贱卖了是卖国,如果跌了,我们是否就可以说是爱国?投资的结果有2面性
为什么当时不讨论这桩买卖?
2005年,建设银行在“A+H”上市之前,陆续与美国银行与淡马锡建立战略性关系,目的是通过国际战略资本的引入,将该行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战略合作的基础,依然是资本的引入。2005年6月17日,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订立一份投资协议及一份战略性协助协议,根据该等协议,美国银行同意于全球发售中购入建行部分股份,并在建行若干业务范畴向其提供战略性协助。
之后不久的2005年8月29日,作为建行大股东的汇金公司又与美国银行订立股份及期权收购协议。
按协议,一方面,美国银行向汇金公司购入建设银行股份174.82亿股(相等于全球发售前建行在外流通股份的9.0%),该等股份将于全球发售完成后转换为H股。
另一方面,汇金公司向美国银行授出一项认购期权,赋予美国银行向汇金公司购入总数相等于截至全球发售结束日期止建行已发行及在外流通股份19.9% 的建设银行H股(已扣减美国银行截至当日止已拥有的任何股份)的权利。这部分认购期权须待惯常条件(包括取得任何必需的同意)达成后方可行使,且在送达一封列明期权行使所涉股份数目的通知书后方会生效,且毋须获中国监管机构的额外批准。
换言之,作为建行最大战略投资者的美国银行,在最初通过支付25亿美元现金购入9.0%建行股权之后,还获得了最高入股该行19.9%上限的权利。按双方当初的协议,这笔认购期权可于全球发售结束日期后随时全部或部分行使,并于2011年3月1日到期。
但接下来的事实是,美国银行除了按约定在当年10月27日建行上市日,继续购入少量H股之后,在之后近3年中并未行使任何期权,直到近期,其名下建行股份仍维持在191.33亿股。
按双方最初的协议,美国银行接受了汇金方面提出的行权价格随时间变化“水涨船高”的建议。双方约定,2007年8月29日之前美国银行的行权价均为全球发售项下的每股发售价,这日之后增加至招股价的103.00%;2008年8月29日或之后再度加至招股价的107.12%;2009年8月29日或之后再度加至招股价的112.48%;2010年8月29日或之后则加至118.10%。
按2.35港币的建行招股价,上述比例分别对应每股2.42港币、2.52港币、2.64港币和2.78港币的行权价。
除此之外,双方在协议中还约定,最终的行权价将不低于当时建行每股账面值的1.2倍。
一位曾参与当初双方谈判的某海外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双方做此约定的基础,是考虑建行的股价后市的上涨幅度,即,上市日至2007年8月29日上涨3%,之后三年的涨幅分别为4%、5%和5%。但建行上市后的受追捧程度显然远远超越了谈判者的预期。
按曾参与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谈判的投行人士说法,如今看来相当“实惠”的行权价格,这在双方最初的谈判中应是有所预料的。但最终选择这样的形式,实际上还是来自美国银行作为其主要战略投资者的定位,可理解为“学费的价格”。
按建行招股书中的披露,双方曾签订一份独家协议,美国银行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管理等7个领域向建行提供战略性协助,并为此向后者派驻约50名人员。
对照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处于相对次要位置的淡马锡,上述人士更认为,上述丰厚许多的协助职能也是美国银行最终独家获得入股之外的认股期权的重要原因。
然而时光流转,近一年间美国本土引发的次按风暴,也让美国银行未能豁免。按该行2008年1月发布的数据,其次按减记已高达52.8亿美元,并拖累2007年盈利急跌95%。而之前的2007年12月,其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en Lewis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部分变现建行股份“自救”的冲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资大行分析师告诉记者,之所以美国银行的减持计划在迄今的数个月中,仍无显著的迹象,取决于两个方面——原有股份的锁定尴尬和认购期权的巨利诱惑。
按最初双方的协议,美国银行最初与汇金签署协议时及建行H股上市时购入的股份,将被锁定至上市三年后的2008年10月27日。而因行使认购期权而向汇金公司购入任何H股,更被锁定至2011年8月29日。
“业内都能猜到美国银行的算盘,可以在10月锁定期满后按市价卖出原有的股份,已解其本土业务的燃眉之急;同时加快行权,翻手再以低于市价很多的价格买入,”一位欧洲对冲基金的买方研究员告诉记者,“尽管后者要锁到2011年,但面对超级丰厚的收益,即便从市场拆借资金,也是非常划算的。”
美林2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更将此戏称做“扔在桌上的钱”,报告称,“即便美国银行维持现有的持股比例,将相当的60亿股在年内卖掉,也将稳赚30亿美金”。
另一中资背景的大型投行,则对后市美国银行的操作存有期待。该行在一份销售邮件中分析,“美国银行是否会减持建行股份的关键在于其对建行的战略定位,是否满意于10%的持股状态,或希望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达到20%的持股水平。若美国银行利用认购期权进行股份替换,按照目前建行股价6.65港元和行权价2.42港元计算,将套现约103.8亿美元”。
同时,该行亦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银行的认购成本将上升,因而认为在8月29日之前,美国银行有可能逐步增加期权的行使。
然而,尽管种种迹象显示,此番美国银行的行使认购期权将加大其10月底抛股的可能性,但海外大行普遍对此表示乐观。美林将这样的消息定义为,创造买入机会的短期弱点。瑞银发布的报告也维持了类似的观点
❾ 建行员工需要入股父母的企业怎么办
按照现在大部分国企的要求,员工是不能在任何企业有持股的,关于你这个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别人代你持股,签个代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