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代鞋王百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Belle百丽是百丽国际推出的一款品牌。BeLLE百丽追求不同的生活体验及生活经历;都市环境不断在变,时装潮流不断在变,生活内容不断在变,女人在一生中的角色不断在变。BeLLE百丽在变化中展现出内在与外在的完美气质。2017年7月27日下午16点,百丽国际退市。
2016年6至8月,集团在内地关闭了276家门店,上升到平均每天关店3家。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在国内还剩13062家为鞋类店铺!
2014年、2015年、2016年百丽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4.74亿元、484.52亿元、470.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1亿元、34.85亿元、27.13亿元。短短时间,净利润暴跌了55%。
由此可见,零售店铺的疯狂扩张限制了百丽的发展,一方面疯狂扩张导致线下市场饱和,供给过剩;一方面疯狂开店需要大量的资金,增加了成本费用。入不敷出,公司得不到资金周转,甚至停滞发展,最终让百丽日渐没落。
㈡ 百丽公司简介
一、百丽集团,20世纪70年代创于香港,90年代由香港著名鞋款设计师、资深实业家邓耀先生引入内地,并针对内地市场重新包装定位,获得极大成功。BELLE取义法语“美丽的女人”,主打时尚真皮女鞋,兼产男鞋,主要顾客群为“年龄20-40岁,中等收入”的都市白领阶层。
二、BELLE风格多样,以“舒适、简约、职业、成熟”为主流,亦不乏新潮、时尚、前卫。并以大众化的价格、优质的产品及诚信的服务确立了自己鲜明的品牌形象,短短几年内迅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拥戴。据对全国重点商场零售市场的监测统计,BELLE自2000年以来连续3年夺得中国真皮女鞋销售冠军。
三、百丽国际的鞋类业务遭受大幅下滑,从2014财年第四季度以来同店销售额录得连续13个季度负增长。今年二月百丽国际发布了2016年业绩盈利预警,预计2016/2017年全年利润下滑15% - 25%。
四、由高瓴资本集团(Hillhouse Capital Group)牵头、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参与组成的财团,宣布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建议,建议收购总价531亿港元。至此,2007年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鞋王百丽国际的上半场落幕,开启了二次创业升级转型的征程。为转型发展赢得关键窗口期。
(2)苏州云鹏集团王百丽扩展阅读
一、2008按销售额计国内皮鞋市场排名前10名中,有6个品牌属于本集团,分别是Belle百丽(第一),Teenmix天美意(第二),Tata他她(第四),Staccato思加图(第六),Senda森达(第七)、BASTO百思图(第九)。核心品牌“Belle百丽”连续13年一直位居中国女装鞋销售榜首,为中国鞋类最知名的品牌之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殊荣。
二、BELLE取义法语“美丽的女人”,主打时尚真皮女鞋,兼产男鞋,主要顾客群为“年龄20-40岁,中等收入”的都市白领阶层。BELLE风格多样,以“舒适、简约、职业、成熟”为主流,亦不乏新潮、时尚、前卫。并以大众化的价格、优质的产品及诚信的服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拥戴。
三、如果百丽国际能和新的资本做好融合,利用高瓴和鼎晖运营、数字转型的丰富经验,重新挖掘新的价值,不失为双赢的结果。最起码,产业升级的大潮中它获得了尝试的机会和助力,迎来了转型的窗口期。可以预见到的是,一个知名品牌,经过多年风雨,仍然有振兴的希望,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㈢ 百丽宣布退市是受到了什么影响
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点,“一代鞋王”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时移势易,由于鞋履市场的不景气加上电商转型失败等多重因素,最终让这位昔日的王者日渐没落。
2014年、2015年、2016年百丽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4.74亿元、484.52亿元、470.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1亿元、34.85亿元、27.13亿元。短短时间,净利润暴跌了55%。
百丽的退市,贱卖!只是众多单渠道商家的缩影!达芙妮更是市值暴跌90%。像百丽、达芙妮陷入深渊的公司还有很多!
兴于开店也败于开店。
由此可见,零售店铺的疯狂扩张限制了百丽的发展,一方面疯狂扩张导致线下市场饱和,供给过剩;一方面疯狂开店需要大量的资金,增加了成本费用。入不敷出,公司得不到资金周转,甚至停滞发展,最终让百丽日渐没落。
㈣ 百丽宣布退市是受到了什么影响
7月27日,百丽正式宣布退市!
对于中国的女孩子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买女鞋,十有八九会买到百丽和它旗下的品牌。
也难怪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盛百椒曾豪气地说: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就在新零售模式,开始风靡整个中国商业圈的时候,一个让人不胜唏嘘的消息来了!
北京时间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点,“一代鞋王”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
时移势易,由于鞋履市场的不景气加上电商转型失败等多重因素,最终让这位昔日的王者日渐没落。
创始人,CEO套现百亿离场
早在4月末,百丽国际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约人所计划的私有化价格为6.3港元/股,公司总估值为531亿港元。这与市值巅峰时的1500亿港元相比,市值缩水近2/3!
最终,中国最大的鞋业企业百丽国际(港股代码1880)在7月27日收盘完成了私有化。
百丽的两位创始人,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均没有参加此次收购,宣布出售全部的百丽股份。
而根据最新资料显示,邓耀和盛百椒总共占据25.74%的百丽股份,也就意味着最终以套现百亿而离场,百丽从此不再是“百丽”!
此次百丽高达531亿港元的收购金额,也刷新了港交所的最高纪录。
从小学徒到香港十大富豪
创始人做了一辈子的鞋
百丽国际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同样受到了来自马云所带领的淘宝天猫的巨大冲击。
曾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目前83岁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邓耀并没有参与此次私有化,他卖出所持有的百丽国际全部股权,把自己创立了几十年,经营一辈子的企业卖了出去。
邓耀出生于1934年的香港的一户普通人家,20来岁的时候进入香港皮鞋厂做学徒工。十年之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型皮鞋工厂。
如果从邓耀当小学徒到2017年7月27日百丽国际完成私有化,卖出全部股份,邓耀做了能有60多年,也就是一辈子的鞋。
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之后,邓耀看到了并把握住了内地的大机会。邓耀在1980年左右,先是提供设计给内地工厂,制成后再购回香港售卖。
当时,他是除国货公司以外,惟一跟内地工厂买鞋的香港人,而Belle(百丽)这个品牌,也在1979年于香港面世,名字取自法语Belle(美人)。
资料图
鞋王百丽国际的陨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规律!
据华尔街见闻,在5月16日的发布会上,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过往百丽未能转型成功,自己仍然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的变化没有做出很好的预判,欠缺目前应对市场更加复杂情况的能力,进而导致了如此局面,“没有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盛百椒直言不讳表示,自己已经65岁了,能力及价值观上难以再为公司带来大贡献。
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将再工作两、三年,希望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公司顺利转型过度,若是私有化不成功,公司未来也要以长远发展为主,不再纠结短期利益,也不再发布季度同店业绩数据。
“最近两年,每次开业绩会都难受,正是因为有责任感,所以感觉无法交代”。
业界有人评价称,“鞋王”的唏嘘落幕,意味着以百货商场为核心的时代正式结束了!百丽的成功兴于百货商场的盛起,百丽的失败也源于对百货商场的无限执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玩法。
没有提前进行电商布局,也没有想对应对电商冲击之策,太过于相信渠道为王,让百丽吞下了苦果,千亿企业瞬间崩塌!
㈤ 为什么一代鞋王百丽宣布退市
原因:
1、近年来,一股影响全球的实体店关店潮波及中国,并以摧枯拉朽之势蔓延,加之国内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整个实体零售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女鞋行业尤甚,包括千网络、达芙妮、星期六等传统女鞋品牌均不约而同地遭遇“滑铁卢”。
2、伴随着电子商务而来的不同渠道竞争,给了百丽销售最为核心的百货公司渠道致命的一击。从2011年底开始,百丽营收增幅就持续下滑。2015年,上市9年首次利润下滑,2017年初,净利增长达到最低点,至此,百丽走到了转型的拐点。
3、早在2017年5月16日,盛百椒便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了私有化的原因:“转型有代价,目前局面不改善,公司今后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此前,他多次表示,百丽转型难有多项因素,其中就包括受上市地位限制和人才缺乏,造成“船大难调头”。
(5)苏州云鹏集团王百丽扩展阅读:
业内也有分析指出,如此巨大的体量,令百丽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运营资源,对科技、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盛百椒此前曾坦言,“由于上市地位,每个季度需要披露运营数据,这使得管理层不得不追逐一些短期的盈利目标,而私有化则可以为公司的转型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百丽引入高瓴等投资方的确是最现实的选择。
百丽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2016年度,尽管公司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700家,但运动、服饰类自营零售网点增加了543家,整体仍保持稳定,2017年2月28日,百丽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084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