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是新疆建设兵团,是属于国有企业,也是国内保险公司中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
B. 中华联合保险十大股东
1:其实一个公司的企业性质,要看它的注册资金来源,注册资金来源最大的一方或者叫绝对控股的一方是什么性质的,那么这个公司就是什么性质。
2: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是前身是由国家财政部、农业部专项拨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成立的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注意哦,是由国家财政部、农业部专项拨款,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这个时候中华保险就已经是国企了。
3:2013年,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东方资产对中华保险的注资重组,东方资产获得了控股权(1999年10月,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经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简称“东方资产”)在北京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0亿元,由财政部全额拨入,是国有独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所以虽然中华保险重组,但是它的最大股东及其他股东都是来源于国企,所以它仍然是一个国有性质的保险公司。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C. 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国有股份占多少
你说的肯定是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中华控股召开创立大会;5月30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从2亿元提高至15亿元。2006年6月正式成立。
根据2003年中华联合保险上报过的一个股改方案,股改之后的中华联合股份中,新疆建设兵团控股,占35%股权,而最早出资的财政部和农业部将不再持股;同时引入3家-4家外资保险公司或金融集团,但其所占总股本不超过25%;其余股权则分配给知名民营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
最后落实的是中华控股的主发起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资中心,其他发起人包括新疆华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新疆锦棉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新疆华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员工集资成立的投资公司,据说投资2.7亿,占18%的股比。
从大股东来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资中心、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这三家是100%的国有股,这三家国有股份占比应在50%以上。但具体多少不清楚。要看公司章程。
目前,中华保险正准备将资本金拟扩至90亿
知情人士透露,中华联合计划资本金从现在的15亿扩至90亿,而这比原先公司计划至少增资至30亿的目标多出整整60亿。
据悉,在90亿资本金中,20%来自参股的战略外资保险伙伴;20%来自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的财务投资;中华联合方面出资30%;余下的30%,目前由员工出资设立的中华联合投资公司加上一些自留资金占5%,另外25%则来自非行业其他股东。
实际上中华联合内部人控制现象很严重。
D. 中华保险股东重新排位
您好!还不错,中华保险全称为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保险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15日,是我国成立的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目前,中华保险主要股东有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旗下设有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请筹建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农险公司。
市场口碑和荣誉方面,中华保险公司连续十一年入围中国品牌500强;2015年,中华财险监管评级为A类,在亚洲保险业竞争力非寿险中国排行榜中位列第四;2016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对中华财险的国际信用评级正式确认为“A-级”,长期展望为稳定。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E.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 股东
简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15日,前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2002年9月,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2006年6月,改制设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丁建平
成立时间:2006-06-05
注册资本:153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50000040000546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8号院1号楼1层103A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F. 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东
2015年11月30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亿股股份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北金所”)挂牌,挂牌总价格103.2亿元人民币。上述股份分为5个标的分别挂牌:标的一30亿股股份,挂牌价格51.6亿元;标的二和三各10亿股股份,挂牌价格各17.2亿元;标的四和五各5亿股股份,挂牌价格各8.6亿元。
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是由国家财政部、农业部专项拨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成立,是我国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保险公司,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保险公司。公司旗下设有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寿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正在申请筹备中)。中华财险的注册资本金为146.4亿元人民币,居行业前列,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达到偿付能力充足Ⅱ类公司标准。2013年,中华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97.12亿元,居国内财险行业第五名。中华财险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1家总公司,25家分公司(含厦门),208家中支公司,1186家支公司,706家营销服务部,获批分公司营业总部1家,机构总计2126家,员工35000余人。
根据北金所公告,该项目将在11月30日至12月25日期间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挂牌期满后,如果征集到一个意向受让方,将采取协议方式成交,如果征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向受让方,将采取竞价方式成交。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G. 中华联合保险上市最新消息
从2006年的《中国保险年鉴》中发现,中华联合2006年负债达到94.63亿元,而其银行存款仅为70亿元,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净利润为-7.97亿元。
中华联合靠高负债维持多年的高增长模式,在2006年遭到严峻考验。
2007年,中华联合突然亏损64亿元,折合每股净资产-3.57元。截至2008年中期,该公司净资产为-66.2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表示,造成中华联合目前困局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扩张太快,承保控制不到位,过度价格竞争。
有业内人士这样概括了中华联合的快速扩张模式:在车险领域一味依赖高佣金和低手续费,没有控制好赔付率和成本费用,最终导致必须保持业务高速增长,以便用新收保费支付以前的赔付。
中华联合原董事长孙月生于2009年3月中旬被免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副主任张崇进随后出任中华联合董事、董事长。
为了解决公司最大的问题——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华联合曾于2007年开始引资工作,法国安盛一度成为潜在收购者,但有关谈判目前已经终止。
事实上,中华联合的巨额亏损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所有规模偏好经营导向的财险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中华联合历年年度总结中,反复强调的都是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是否盈利以及公司面临的风险。
在理财一周报获得的一份处罚通知中,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渝北营销服务部被监管部门重罚。罚单中称,“经查,你单位在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的业务经营中,存在以下行为:一、通过账外核算和虚挂应收保费方式擅自降低车险费率,金额合计1763万元;二、制作假赔案,虚假扩大真实赔案的损失金额合计491.68万元;三、虚列营业费用,套取资金85.68万元账外支付回扣和职工福利;四、违规注销保单662笔,冲销虚挂的应收保费129万元;五、垫支保费,10家单位转账或现金交的保费182.3万元垫支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有业内人士分析,为了快速扩张业务,这类公司通常支付较高的手续费以获取业务,特别是车险业务。这种不正当竞争的结果是,其总体费率可能高达35%~45%,同时理赔成本约为65%~75%,如果二者取平均值,则其综合成本就达到了110%,即每收取100元的保费,承保亏损为10元。
为了弥补亏损,理论上有三个方法:一是资金运用,通过资金运用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都非常大,除了极个别的年份,这条路难以走通。二是增资扩股。如果股东愿意,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来弥补承保亏损。对于大多数产险公司而言,其保费规模迅速膨胀,但资本补充的速度远远低于保费扩张的速度。显然,股东并不愿意完全用资本来弥补承保亏损。三是继续滚雪球,通过新增保费来弥补承保亏损,用规模扩张带来的现金流来维持资金链条。显然,在前两个方式很难走通的情况下,继续滚雪球的方式就成为快速扩张的公司弥补业务亏损的法宝了。
但这种方式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公司内外部的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公司业务停止增长。而一旦公司预期的增长出现停滞,则其资金链将可能会断裂,滚雪球的游戏无法继续。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支付高手续费的变相低价倾销行为本身是非常危险的。
是否救助面临两难
目前,管理层是否通过保险保障基金对中华联合实行救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这,则是一个两难选择。一旦提供救助,则将向市场传递“好孩子得不到鼓励,坏孩子继续受到溺爱”的信息。
更为关键的是,救助只能暂时缓解公司的财务困境,如果不改变其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救助后,仍然会走“扩张——亏损——再扩张——更大的亏损……”的老路。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表示,中华联合目前处于比较严重的亏损状态,但并没有破产,根据新保险法目前状况下保险保障基金不可能介入。
而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缺乏退出机制,结果没有一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如果没有人愿意重组中华联合,最终导致其破产,那么参保的客户损失谁来负责?
中华联合上海分公司媒体联络负责人石印对理财一周报表示,这个问题是总公司的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H. 中华联合保险 股东
2004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改革方案正式批复。根据批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发起设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控股公司发起设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在2004年中华联合降低了未决赔款的数额,但其负债居高不下,流动负债达到34.55亿元,长期负债为4.88亿元,总负债逼近其总资产44.44亿元,其银行存款为29.05亿元。
2005年中华联合继续高速成长,用其年度总结上的话来说,“2005年是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5.4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63.8%;市场份额占财险市场的8.54%,比上年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2005年,中华联合总负债达到63.06亿元,继续逼近其总资产67.95亿元,其银行存款为44.28亿元。
危机终爆发
2006年6月股改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公司正式诞生。在年度总结中,中华联合称“2006年,全系统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0.6亿元,同比增长43.82%,业务规模稳居全国财险市场第四位,市场份额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资产规模进一步增大,总资产达102.6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但记者从2006年的《中国保险年鉴》中发现,中华联合2006年负债达到94.63亿元,而其银行存款仅为70亿元,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净利润为-7.97亿元。
中华联合靠高负债维持多年的高增长模式,在2006年遭到严峻考验。
2007年,中华联合突然亏损64亿元,折合每股净资产-3.57元。截至2008年中期,该公司净资产为-66.2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表示,造成中华联合目前困局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扩张太快,承保控制不到位,过度价格竞争。
有业内人士这样概括了中华联合的快速扩张模式:在车险领域一味依赖高佣金和低手续费,没有控制好赔付率和成本费用,最终导致必须保持业务高速增长,以便用新收保费支付以前的赔付。
中华联合原董事长孙月生于2009年3月中旬被免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副主任张崇进随后出任中华联合董事、董事长。
为了解决公司最大的问题——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中华联合曾于2007年开始引资工作,法国安盛一度成为潜在收购者,但有关谈判目前已经终止。
事实上,中华联合的巨额亏损不仅仅是个案,而是所有规模偏好经营导向的财险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中华联合历年年度总结中,反复强调的都是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是否盈利以及公司面临的风险。
在理财一周报获得的一份处罚通知中,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渝北营销服务部被监管部门重罚。罚单中称,“经查,你单位在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的业务经营中,存在以下行为:一、通过账外核算和虚挂应收保费方式擅自降低车险费率,金额合计1763万元;二、制作假赔案,虚假扩大真实赔案的损失金额合计491.68万元;三、虚列营业费用,套取资金85.68万元账外支付回扣和职工福利;四、违规注销保单662笔,冲销虚挂的应收保费129万元;五、垫支保费,10家单位转账或现金交的保费182.3万元垫支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有业内人士分析,为了快速扩张业务,这类公司通常支付较高的手续费以获取业务,特别是车险业务。这种不正当竞争的结果是,其总体费率可能高达35%~45%,同时理赔成本约为65%~75%,如果二者取平均值,则其综合成本就达到了110%,即每收取100元的保费,承保亏损为10元。
为了弥补亏损,理论上有三个方法:一是资金运用,通过资金运用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都非常大,除了极个别的年份,这条路难以走通。二是增资扩股。如果股东愿意,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来弥补承保亏损。对于大多数产险公司而言,其保费规模迅速膨胀,但资本补充的速度远远低于保费扩张的速度。显然,股东并不愿意完全用资本来弥补承保亏损。三是继续滚雪球,通过新增保费来弥补承保亏损,用规模扩张带来的现金流来维持资金链条。显然,在前两个方式很难走通的情况下,继续滚雪球的方式就成为快速扩张的公司弥补业务亏损的法宝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