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对农有好处吗
土地股份制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对农民来说太有好处了。
B. 中国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1、扩大了企业自主权。社会主义企业实行股份制,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股份公司是筹集社会资金的有效途径。
3、股份制企业主要靠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进行生产活动。
4、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主管理企业的好形式。
5、股份制能够促进人才横向流动。有知识有业务能力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想到有前途的企业工作的愿望容易实现。
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的积极性。
(2)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好处扩展阅读
进展历程
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在1978年前后就开始萌芽了。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某些社办企业,为扩大生产能力,自发地采用了集资入股、股份合作、股金分红的办法,使企业规模越搞越大,企业经营充满活力。
农民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入股,形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就是股份制的雏形。在大多数人不知股票为何物的时候,在理论界和实业界还在争论市场经济和股份制应该姓“资”和姓“社”的时候,各种形式的股份制早已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了。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成立。
1984年7月20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即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的股份制企业。颇具戏剧性的是,及至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没有出现。
1997年,资本收益率只有3.29%的中国国有企业已经深陷危局,此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才得以全面推开。在1997年之后的十多年里,国企改革以股份制为方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走进了气象开阔的新天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历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厉以宁等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推动下,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坚持发展证券市场。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全面阐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在理论上一方面将所有制问题的研究深入到了微观层面,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避开了所有制这个与意识形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从而为所有制改革理论的研究拓展出了新的空间。
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该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在经营权主导改革和产权主导改革的讨论中,引领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动了所有制改革,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发轫,完善了市场经济的微观体系建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全面、深刻、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C. 什么是土地股份制 土地股份制的意义
配股方法则各地因地制宜,大体有三种:单股权(基本股权)两档次和多股权(基本股、承包权股、贡献股)多档次。 土地股份制的意义在于: 1、将土地价值资产量化为股权,均等地分配给每个农民,使农户成为土地所有者,完成农民集体的所有权量化的任务; 2、将农民所有的土地实体资产的经营权交给集体经济组织,使其成为土地的经营者,负责土地的经营活动,形成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和农户个体所有的新双层产权制度。
D. 土地政策改革的意义
土地政策改革的意义就是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土地政策改革就是农村的土地,可以进行流转,它可以让土地的使用率更高。
E. 土地股份制后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农民可以根据股份分红。但要防止自己对土地没有处置权。
F. 土地改革给人民带来的好处
我国30年前兴起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中国走出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缺乏的困境。
30年后的今天,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成为中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农民问题以及所凸显出的社会矛盾也在制约着农村有序地健康发展,土地产权制度不明确也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建国后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之后又以人民公社化把土地收归国有,家庭联产承包制“分田到户”合法化,给我国农村带来了一股春风,充满了活力,但30年后的今天土地仍归集体支配,农民拥有的是有限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发展活力。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民的利益难以保障。所以倡导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话题具有时代现实意义。
笔者曾多次撰文呼吁,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乡村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实际解决三农问题并不是难事,关键要看决策理念的正确性与否,要看决策者的决心。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要以人为本,制定出来的政策才具广泛性、可行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这次三中全会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明晰土地财产权,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延长土地经营权年限,允许农民土地流转,使土地收益更多地转向农民,也为农业集约经营创造条件,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这是社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对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时期发展内涵的补充,体现和丰富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农村改革以后并不是只针对土地,改革是全方位的完善,现在不是都说科技欣农吗,科技种菜,有机蔬菜啦,农村创业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你可以在网上找相关的资料看一下
我们一直在遵循着这样的一种逻辑:如果土地完全私有化,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自然竞争后就会出现土地严重兼并的情况,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出现的。耕者有其田也是中国人最宝贵的民主思想。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各种危机的出现。而我们在政治上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所以就选择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样固然保证了政治上的需要,但是同时也有可能把农民拴在了土地上,制约了一个自然人所应有的商品属性。前苏联也是搞的大农庄制度。后果大家都清楚,苏联的农业经济在经历了恢复性的发展以后,没有再上新台阶。
很多政策国家还在完善,以后土地能不能买还是个问题,
G. 股份制改造有何好处
股份制改革一般是指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股份制的方式让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各方面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争取发行股票上市以获取大批募股资金,谋求企业的更大发展。
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来看,股份制经济发展已相当成熟。及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将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H.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
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7、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8)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好处扩展阅读:
土地改革的目的
1、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2、土地改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的,土地改革是为了解除地主经济及宗法制度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问题,解除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障碍问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中国的土地改革,由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目的就不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其第一个目的,也是直接目的,是要解决农村中因土地占有过分悬殊而造成的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问题;土地改革的第二个目的,是要获得广大农民对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支持,以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即解决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领导权问题,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领导谁的问题。解决战胜资产阶级,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参考资料:土地改革-网络
I. 农村股份制有什么好处
农村股份制的好处:得到股份而上交土地可以解放农村的劳动力;集中土地可以搞大规模生产,提高效率;分到股份可以使农民积极性提高,配合政府工作。
一般来讲农村股份制是指农村土地股份制,因为原来一般农村很少有企业或者其它经营性工商业机构,最大的资产就是土地。
所以一般讲农村股份制,都是指的农村土地股份制,农村股份制是在不改变土地产权的前提下,以土地使用权或承包权为主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而获取物质利益的经营制度。 这样,就是按入股土地面积作为分红的依据。
(9)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好处扩展阅读:
农民手中的土地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完全根据农民意愿作价入股到合作化组织中,这意味着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性要素,而且可以是一种财产性要素。
土地股份制的推行,使农民的土地转变为农业产业资本,农民由此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农民入股合作组织,一方面保证了农民“离土不弃土”,解除了其务工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另一方面,农民享有股红分配的权益,增加了其收益来源,让农民拥有了根本的福利保障。
J. 土地改革的积极意义
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政策:1927 打土豪,分田地 ;
1931土地革命,农民土地所有制
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伪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影响: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障,调动了他们革命的积极性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①目的: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②影响:中共在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改变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承认了地主土地所有权、地主对农民的债权和租佃关系。但对地主的封建剥削又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这一措施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解放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抗日,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目的:调动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
政策:1946-5《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
影响: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认识: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不解决土地问题,就不可能把广大农民真正的发动起来,也不可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矛盾,分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改革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而制订的减租减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为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
建国后
(1)1950~1953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按劳分配
①目的: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④影响: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广大农民翻身解放,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1956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自愿互利原则)
1958后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规模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
①方针和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
②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③过程:互助组(社萌芽:土地私有、共同劳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土地归公、集体所有)
(3)1978 家庭联产承包制(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大规模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①主要形式: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②方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改革后新体制实行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
③性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实质: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村获得生产和分配土地自主权。(使用权)
⑤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凋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改革逐渐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它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