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侨兴集团吴志坚老婆
她的配偶是谁. 是不可以告诉你的. 因为这是他她 的隐私. 这个每个人都有的隐私. 不能乱讲
⑵ 吴瑞林的创业历程
一个只念到小学五年级的辍学少年,一个昔日小裁缝,一个贩过米、卖过布、揽过工程的“倒爷”,如今却是中国声名赫赫的“电话大王”。1952年2月17日,吴瑞林出生在泉州安海灵源曾林村。父母以耕田为生,他是家里13个孩子中最小的。上到小学五年级,吴瑞林就辍学了。窘迫的生活迫使他早早走上社会,到石狮拜师学裁缝手艺。19岁那年,吴瑞林有了自己的裁缝铺。他的拿手活是做中山装,一天一夜做一套,可得工钱1.4元。赚钱虽少,但吴瑞林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为他的长远发展留下了空间。同时,他还买了许多经营方面的书籍,有空就翻翻。此后,吴瑞林不仅办起裁缝班,头脑灵活的他接着又投资兴建采石厂。22岁,吴瑞林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但一次意外的火灾把他烧回成穷光蛋,倔强的他开始寻找各种发财机会。那时的吴瑞林贩过手表,贩过布,包过工程,真可谓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被迫离乡。1980年,吴瑞林的事业终于有了新起色,他牵头兴办了“安海工业服装公司”。服装厂主要加工风衣及西装,客户以东北及港澳为主。凭借诚实的信誉和可靠的质量,吴瑞林挣到不少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商。可惜好景不长,1985年下半年,一位被视为合作得很好的台商交付了一批冬装定金后,吴瑞林便采购原材料,组织工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赶制。可整个冬天过去了,台商却杳无音信,数十万元的产品只能积压在仓库里。这单生意被骗后,服装厂摇摇欲坠。祸不单行,几个月后,国家开始严厉打击走私,没有了低价原料的支撑,服装厂被迫停产,吴瑞林欠下20万元的贷款和10多万元的工资,再次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吴瑞林被迫远走异乡。1986年的除夕夜,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悄悄离开故土,从泉州至厦门,再从厦门辗转至深圳。
深圳倒爷。在深圳,吴瑞林进入创业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他接触到产业前景无限的产品——电话。刚到深圳,吴瑞林先是在老乡工厂打工。“在电子厂里,我如鱼得水,作为车间主任、中层骨干,一个月可拿3000多元的工资,妻子也被安排在工厂打扫卫生。”不安分的吴瑞林又开始寻找新机遇。当看到工厂订单有限、车间不能满负荷工作后,他灵机一动,向厂长提出承包经营,“充分利用闲置设备,给工厂带来额外效益,厂长当然高兴”。令厂长始料未及的是,年终按合同结算时,除工厂获得大笔利润外,吴瑞林个人收入突破了39万元。39万,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不小的数额。这引起厂里一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期限3年的合约被撕毁。下岗,让他再一次陷入困窘。
电话大王。1989年,有了资金实力的吴瑞林开始创办自己的电话机厂,并赶上了好时机——香港电话机行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他做电话来料加工,一两个月就可回款几十万。两年后,吴瑞林掘到第一桶金,拥有250万元的资本积累。1992年8月,身家百万的吴瑞林决定将电话机厂移师当时中国电话机最大的生产基地——广东惠州,创办惠州侨兴电讯工业有限公司。当时TCL的电话机厂也在惠州,并牢牢占据一片市场。经营策略上,吴瑞林一反当时电话机销售主走邮电市场的常规做法,广铺销售网点。到1997年,侨兴在国内除西藏、台湾外共设立38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下辖306个经销点。
家族企业。吴瑞林有三个儿子,自创办侨兴电话厂开始,儿子们开始分别担当重任:大儿子吴志阳是中电通信董事长,二儿子吴志忠是侨兴电信董事长,三儿子吴志坚帮助大哥打理事务。吴瑞林不信任“外脑”,曾有过两次借用“外脑”失败的经历。第一次是1999年聘请曾就职于加拿大和美国两家电讯公司的朱刚担任集团执行总裁。但吴瑞林认为朱刚管理不善,导致公司亏损2000万元。第二次他请曾在韩国工作过10年的一位人士,用麦肯锡式的管理方式革新侨兴内部,最终也被认为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