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极东北航道比传统航道短多少
有一条新闻可以参考一下。
中国商船进入北极东北航道始于2013年8月15日。当时,中远集团公司旗下的永盛轮从中国江苏的太仓港满载出发,经北极东北航道,于9月10日顺利抵达荷兰鹿特丹港,航程为7931海里,比走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航程约2800海里,减少了大约10天的航运时间,共节约燃油约270吨。2015年7月22日,永盛轮从中国江苏的江阴港满载出发,经北极东北航道,于8月17日抵达瑞典的瓦尔贝利港,全程用时约26天。完成了西行航次后,紧接着,永盛轮选择从德国的汉堡港装货并满载起航,再走北极东北航道,沿原路返回中国,于10月3日平安抵达中国天津港。永盛轮的第二次北极之行,往返航次总共历时72天,比走常规航线缩短了航程约5700海里,减少了大约20天的航行时间,共节约燃油540吨。
㈡ 永盛轮尝试由北极东北航道前往欧洲,运送的商品主要有哪些
新华网上海8月8日电(记者贾远琨)记者从中远集团下属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中远集团“永盛”轮8日从大连港出发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
此次航行全程约2936海里,需穿过白令海峡向西航行,经过楚科奇海、德朗海峡、东西伯利亚海、新西伯利亚群岛北部、拉普捷夫海、Vilkitsky海峡、喀拉海、新地岛北部、巴伦支海,到达挪威北角附近,最终前往欧洲各港口的航道。
除北极东北航道外,还有北极西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从海上运输效率的角度,北极航道较传统的航线可减少12-15天航程,所以航海界也把北极航道称为“黄金水道”。
北极“黄金水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我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据悉,执行首航任务的“永盛”轮,隶属于中远航运,预计北京时间8月25日抵达白令海峡,9月11日抵达目的地港--鹿特丹。“永盛”轮总载重量19461吨,船长155.95米,船宽23.70米,设计船速14节,为一艘多用途船。
中远集团通过首航将积累极区航行、冰区航行经验,储备前沿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操纵技术,储备极区航行人才,发展极区航行船舶,努力尝试促进全球航运业复苏。中远航运作为此次航行任务的主要执行方,将以“打造全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特种船公司,成为大型工程项目设备运输的领导者”为战略目标,深耕特种船细分市场。
㈢ 关注世界.北京时间2013年9月10日,中远集团永盛轮靠泊荷兰鹿特丹港,顺利成北极东北航道首航任务.如果
读图可知,(1)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是:甲非洲,乙台湾岛,丙北冰洋.(2)永盛轮由鹿特丹返回大连的传统航线是经过大西洋---地中海---马六甲海峡.
(3)永盛轮沿传统航线返航,在各港口停靠后看到下列现象:C----①白种人为主,居民多讲阿拉伯语;B---②牛在市场自由行走,随意吃东西;A---③佛塔林立,华人、华侨众多;D----④许多国家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非;台湾;北冰;(2);(3)
区域 | A | B | C | D |
序号 | ③ | ② | ① | ④ |
㈣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气候变暖带来了北冰洋融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对俄罗斯这样的北极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引发海洋冰川的消融和永久冻土的融化,而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如引发管道,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倾斜下陷,因此中俄对北极航道开发的技术难度系数也在加大。然而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就能够解决的,中俄就北极生态环保问题也展开了科考合作。较之中国来说俄罗斯有更为丰富的北极科考经验,反之,中国可以为两国的科考合作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从而两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享科考成果。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使中俄旅游合作备受关注,前景广阔。在此领域展开合作的可行性是基于俄罗斯北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作为俄北极圈内拥有唯一一个众所周知的不冻良港摩尔曼斯克,该地作为观看“北极光”最好的地方之一广受欢迎;位于基洛夫斯克市的“北极阿尔卑斯植物园”是世界最北的植物园,也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纳里扬马尔也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就现今的中俄旅游状况来说,大多是以边境游为主。如2012年,亚太经济合作峰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功举办,其成为滨海边疆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随后滨海边疆区与中国东北地区旅游合作呈稳定发展的态势。而北极航道的开发,使中俄的旅游合作可以向北纵深发展,不仅仅只停留在中俄边境地带。此外,中国中远集团旗下的“永盛轮”在2013年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紧接着于2015年又完成了“再航北极、双向通行”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2017年,中远集团海运特运公司的5艘船舶也不辱使命,全部顺利通过了北极东北航道。这都为中国日后大规模商业航行以及中俄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在即,以北极航道为主体的交通网络也在向内陆铺开,中俄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合作成为两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人类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陆地领土和近海向极地、深远海等新疆域延伸。俄罗斯制定了“冰上丝绸之路”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在此战略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更为庞大的空间布局和长远的战略规划,无论是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理解,北极航道都将是“冰上丝绸之路”的实施基础和重要载体。具备庞大运输潜力的北极航道也被各国看好,正在逐渐成为一条“新纽带”和“高速路”,因其两端连接着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这一格局的变化必将带来世界海上贸易重心的北向迁移[10],中俄双方在深化北极地区能源合作的同时,也应扩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科技以及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和“冰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对接不仅为中俄在北极航道开发背景下展开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更是搭建了良好的资金融通平台。总之,未来这条连接东亚和西欧之间距离最短的“黄金水道”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营后,中俄增进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来源:商业经济
㈤ 辽宁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进展如何
沈阳5月10日消息,“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辽宁一方面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另一方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构建纵贯南北的国际运输走廊。”在10日辽宁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冯万斌说。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大力推进以港口为核心的大枢纽建设,着力打造内连外通、设施完备的交通运输大通道,为辽宁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下一步,辽宁将对沿海港口进行整合,打造一体化港口经营平台,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商贸、物流、金融等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冯万斌说。
以上内容来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