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我国古代书籍《墨经》中,对杠杆有精辟论述,并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如图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对
(1)由图可见,桔槔是不等臂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C不正确,符合题意;
(2)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通过杠杆原理,与石头的重力相关,一般比木桶的重力要大,故B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3)往上提水时,因为有石头帮忙,人的力气比水和桶的总重力小,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② 桔槔的作用是什么
桔槔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在其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横杆的一端用一根直杆与汲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当不吸水时,石头位置较低;当要吸水时,人则用力将直杆与吸器往下压。与此同时,另一端石头的位置则上升。当吸器吸满后,就让另一端石头下降,石头原来所储存的位能因而转化,通过杠杆作用,就可能将吸器提升。这样,吸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这种提水工具,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桔槔延续了几千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这种简单的吸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③ 如图所示是古代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桔槔的物理模型属于______,桔槔的后端拴上石块(
由图知,桔槔在向上提水时,绕中间点转动,所以桔槔属于杠杆.在桔槔的后端拴上石块作为配重,这样可以节省人的动力.
故答案为:杠杆;节省人的动力.
④ 桔槔是一种怎样的提水装置
桔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提水装置。它是在井旁支一个木架,在木架上安装一根结实的木杆,木架将木杆分成短端和长端,短端系着木桶,长端坠个石块。当桶向上提水的时候,由于杠杆和坠石的作用,便比较省力了。
⑤ 春秋时期的提水器械是谁发明的
春秋时期发明的桔槔,是我国最早的提水器械。
《庄子》一书记载了一个寓言:孔子的学生子贡游历楚国后返回晋国时,见一农夫吃力地用瓦罐从井中汲水,然后抱着去浇地,“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劝他改用桔槔提水灌溉。农夫照办后,用力很小而收获非常大,可以“一日浸百畦”。这个寓言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桔槔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器械,结构虽然简单,却很巧妙。它是用两根长条的直木,一根竖立在井边或河边,另一根横放在竖立的直木顶端,用绳索结住。横木前端挂上水桶或陶瓶等汲水用具,后端坠上石块等重物。灌溉时,用手向上抬一下坠有重物的横木后端,前端便带着汲水用具坠入水中;待注满水后,再向下拉坠有重物的横木后端,于是盛满水的汲水用具就随着前端升出水面。使用桔槔提水既快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功效。以后,桔槔的构造又有所改进。从汉代画像石刻的桔槔取水图来看,竖立的直木已改为木架,操作起来就更便当了。
稍晚一些时候,利用轮轴制成的提水工具——辘轳和滑车,也相继出现。辘轳和滑车简单实用,比桔槔更为先进和省力,它们在我国使用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我国农村仍有一些地方在继续使用。
⑥ 古代汲水工具桔槔运用了杠杆原理,这种原理最有可能记载于下列哪一书中
答案B
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墨经》是《墨子》内容的一部分,里面有大量物理学知识,其中就包括杠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