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衢州工业与人民币汇率变动

衢州工业与人民币汇率变动

发布时间:2021-08-14 14:09:35

A.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有什么

从人民币稳定升值后的现实结果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基本没有变化,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稳定升值带动我国出口减少,但在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人民币稳定升值带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由过去量的增加带动对外贸易发展向质的提高带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向,而这恰好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目标吻合,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当前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因此,如果坚持目前的外贸政策,那么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其未来一定幅度的继续升值是可以接受的

B.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201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达0.91%。在即期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2.71%。 央行对于当前的人民币走弱乐见其成,因为结束单边上涨行情,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的正常体现。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通道。

人民币自汇改以来首次大幅贬值,市场贬值预期较为强烈 2014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达0.91%。在即期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达2.71%。回顾2013年整年即期汇率仅上涨2.83%,2014年第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已达到2013年整年升值幅度的95%以上。这是自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贬值,一举打破了20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

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持续升值,至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35%。在2014年1月以前,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一直高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显著高于央行。自2014年1月之后,市场即期汇率低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反映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较为强烈,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稳定态度。 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窄幅震荡扩大为宽幅。 2014年3月15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内波动幅度从3月17日开始由原来的1%扩大至2%,这是继2007年和2012年以后的第三次扩大日内波动幅度区间。此前的2007年5月,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

易价波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在近5年后的2012年4月,央行再次将波动幅度扩大到1%。2014年3月17日之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增加,3月17日当日人民币贬值0.45%,3月30日继续贬值0.5%,而后3月24日人民币升值0.58%,创2011年10月10日以来的单日最大升幅,而后汇率继续保持下滑趋势。人民币汇率由窄幅震荡扩大为宽幅,市场作用下的双向波动趋势明显,并将成为常态。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虽然在第一季度表现较为疲软,但总体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央行对于当前的人民币走弱乐见其成,结束单边上涨行情,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已经接近均衡汇率水平的正常体现,可以减少央行为干预人民币过快升值造成的被动货币投放,为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独立和自由。长期而言,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升值通道。

C.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浙江省外贸的影响

浙江是资源小省,却是贸易大省。据杭州海关统计,去年浙江省累计实现外贸总额1391.5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外贸增速5年来保持在20%以上,外贸总额为全国第4位。其中,年出口1009亿美元,增长31.4%,年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进口382.5亿美元,增长25.1%。去年浙江省贸易顺差达到了创纪录的62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5%,快于外贸的总体增速,进出口结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

尽管浙江外贸已步入最快发展期,但浙江出口产品仍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国际市场原材料涨价、国内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趋紧、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对浙江省外贸形成冲击。

外贸企业寻求“突围”

汇率风险,犹如无形的压缩圈,企业若不尽早突围,其利润率会越压越小。尤其是对于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无疑会造成其资产缩水。这一视角看,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现实问题。

目前看来,浙江一般外贸企业,特别是占大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基本上在10%以内,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其影响较大。杭州的一些外向型企业,曾试图采取出口产品提价来规避汇率风险,但外商不接受。于是企业加紧了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出了一系列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以取代老产品。因为新产品价格,可由企业说了算,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以维护企业经营、出口良好运行。笔者接触过不少外贸企业的老总,他们说避险的根本路径,是走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加快技术更新,加大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力度,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倘能这样,这是“升值”逼出来的好事。

可见,应对汇率风险,根本的是靠企业自身的突围,即走出一条科技转型之路,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走差异化、自主品牌之路。唯如此,才能在“升值”时代创出新天地。

D.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如何

以“8·11汇改”为分水岭,人民币汇率彻底告别单边升值模式,有弹性的双向浮动成为新常内态。未来,容人民币将在双向波动中,长期保持趋势性稳定,并坚守调节中国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


人民币有望加大双向波动力度。8·11汇改以来,人民币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贬值,但也有部分阶段小幅升值,并非单边走势。

未来还是希望升值。

E.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将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请具体阐述其作用机理

1.1 汇率的相关概念
1.1.1 汇率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不同的两种货币的呼唤比率,又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汇率同时还是不同国家制定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要依据。汇率的影响因素很多,比较主要的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化。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例如:北京时间2014年4月26日,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00港币兑换79.42元人民币,另一种表示方法是1元人民币=1.259港币)。
1.1.2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的另一种称谓是双国汇率,它表示的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直接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率。这种汇率主要是跟随外汇市场的供需变化而变动。名义汇率的形成受一国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影响。国家施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其他税收政策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名义汇率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实际汇率是和名义汇率相对的,它是按照外国与本国价格水平调整名义汇率后的汇率。一般来说,实际汇率包含以下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本文前面提到的经过调整价格水平后的名义汇率,可以用如下关系式表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的价格/外国同商品的价格;第二层意思说的是将政府实行的贸易政策对汇率的影响程度进行考虑,综合影响汇率变动的多方面因素。
从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实际汇率更能全面反映国内国际经济的运行状况。而名义汇率则不能像实际汇率那样反映较为全面客观的经济情况。
1.1.3 有效汇率
有效汇率通常表示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购买力及其相关变动情况。根据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可以把有效汇率区分为以下两种,其中名义有效汇率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实际有效汇率则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1.2 汇率的标价方法
1.2.1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的另一种称谓是应付标价法,它是用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来计算相应的本国货币。简单来说就是购买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所需支付的本国货币。目前,在主要的国际外汇市场中,使用这种直接标价法的国家较多。举个例子来说,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7.9,也就是1欧元兑换7.9元人民币。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实际运用这种标价方法时,主要依据其规定单位内对换的外币的多少来分析本币的贬值与升值。当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的本币数额比前一个时期增加时,就会出现相应的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这种变化就是外汇汇率的上升,反之则其相应的变化与上述相反。
1.2.2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的另一种称谓是应收标价法。应收标价法的主要标准是用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础,折合其相对应的外国货币。这种汇率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有欧元、英镑、澳元等使用。比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为0.9705,也即1欧元兑0.9705美元。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间接标价法在使用过程中,控制本国货币的数额一定,而相应的外国货币的数额随本币币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相较于前一个时期减少时,则说明外币的币值上升,相应的本币币值下降,也就是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当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够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一个时期增加时,就会出现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的情况,也就是外汇汇率上升。可以说,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2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1 汇率变动对外贸的短期影响
汇率变动影响对外贸易主要是基于以下原理: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和贸易量从而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收支情况。
2.1.1 本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某国货币的贬值会使兑换成外币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之后,提高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可以增加出口,促进商品打入国外市场。同时,本币贬值还会对收入、物价水平以及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当某一国的货币在国内的价值上升时,其中国内的相关原材料价格就会下降,这样也就相当于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因此,其产品出口时价格也会降低。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是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本币贬值时,同等单位兑换成的外币也会出现下降,而且本国产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也会降低,这就相当于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较于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就会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本国产品的对外出口。本币贬值也会导致同等单位的外国货币升值,从而进口的国外商品价格会上升。这不利于进口贸易的增加,国外产品价格的提高会减弱国外产品对国内消费者的吸引力,所以本币贬值不利于进口。第二,假如一国货币的内在价值保持不变,则用本币来表示的原材料价格也会保持稳定不变,这样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就会保持稳定。现在,考虑汇率的变化对其商品出口的影响。若本币出现贬值,则用外币来表示的商品其出口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低,这样出口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价格低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国内出口企业扩大对外出口。假如一国货币在本国内出现贬值,那么用本币表示的原材料价格就会出现上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提高了国内企业产品的最终价格。
2.1.2 本币贬值对进口的影响
一国商品的进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汇率的变动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此外经济结构、实际国民收入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甚至在特定的某一时期,比如某国的国民经济对外需求快速发展阶段,其进口贸易的发展可以几乎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进口需求的刚性,本文在这里只是简单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口造成的短期影响,根据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国际贸易资料,可以简单的归纳出如下观点:通常情况下,一国本币出现贬值,那么用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就会出现上升,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本国进口商品的,会增加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负担。
2.1.3 本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从实际的经验来看,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为例,主要依靠国内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若国内货币发生贬值,则相应的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就会随之上升,这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就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产生后,国家出台4万亿的资金进行救市,在资金宽裕的情况下,国内货币出现贬值,基础原材料出现大幅度上涨,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最终传到给出口产品,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若是本国货币发生对外贬值,那么势必会催升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表示价格,这两种作用的相互叠加就会导致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实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1.4 本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相关货币升值贬值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在对进口商品的影响方面,不再进行深入讨论。简要给出以下结论:按照一般的规律,本币汇率若升值,则国内消费者和企业就会得到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的利润。
2.2 汇率变动对对外贸易的长期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汇率主要是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涉及到两国商品的价格变化和货币汇率的变化时,不能仅仅根据汇率因素来制定贸易政策。汇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般是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实现的。这种影响在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中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现阶段关于汇率的变动对对外贸易的长期影响,学术理论界还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但是整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不难发现,主要的理论可以分为如下两类:第一是中性论,第二是非中性论。中性论的核心观点是说在一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发展过程汇总,其汇率的变化对其影响几乎没有多大作用,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非中性论的核心观点把汇率的影响作用看的比较重要。一国汇率的变动除了在短期造成对外贸易的影响之外,从长期来看,汇率的变化也是影响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因素。这种观点的理由是: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可以造成一国进出口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其价格的变化最终会体现在商品的竞争力上。这种理论受到很多出口替代型国家的重视,一些国家为了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主动让其国内货币贬值。
因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实际国际社会中都可以找到相关实例,因此,不能说哪一种观点绝对正确,哪一种观点绝对错误。但是通过分析其中的主要理论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内加以评判的。汇率的变化对一国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其发挥作用力的都不是汇率本身。汇率变动从长期来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会发挥其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当然这些条件也会随着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但是就目前而言,以下几个因素还是比较重要的。①一国出口产业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在扩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发挥其竞争优势。汇率的变动对出口产业造成的短期有利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这就需要出口企业不断提升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积极保持这种竞争优势。②一国的出口产品的工业体系必须完善,因为不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某些领域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不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③在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较稳定,一般对汇率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一般不会对出口产品造成影响。④有效的知识更新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出口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主要是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产品或服务的先进技术和与市场需求的完美结合是保证一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3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重要影响
3.1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一般地,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必然会引起以外币为表现形式的物价上升,这就严重影响了该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利于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国在进口其他国家的商品时,由于进口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该国发展进口贸易,扩大商品进口规模。因此,一国本币的升值不仅会带动该国进口贸易的发展,还会抑制本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这就进一步扩大了贸易逆差,不利于国家改善贸易收支,从而影响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熟,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则使得通货膨胀情况日益严重,进口需求不断增长。此外,人民币贬值又逐步加大了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贸易收支不平衡状况尚未好转,就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影响,贸易收支呈现出逆差,并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扭转。3.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3.2.1 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贸易的构成情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贸易结构泛指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大小,而狭义的贸易结构则主要指对外贸易中商品的结构情况。
从资源配置上来说: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则商品的相对价格改变,会引起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方向变动,而稀缺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方向变动,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3.2.2 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方式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具体体现:
从生产成本上分析。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所以货币汇率变动对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品产生的影响相对小些;而劳动力是不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的,所以汇率变动会引起本国劳动力价格的同向变动,从而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变动,使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在其外贸方式结构中的比重发生变化。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增强,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的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跨国公司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汇率变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其研究结果深刻揭示了二者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跨国公司因其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影响着国外投资的决策和方向。而一国汇率的贬值必然会导致其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很多跨国公司此时都倾向于选择该国作为其发展基地,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汇率的变动势必会影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发展情况。另外,一个国家的汇率贬值可以极大地带动该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其对外贸易的结构。同时,如果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时,也会加快企业的人员流动,出现裁员等问题,引发一系列民生问题。
3.2.3 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分布的影响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施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逐渐加快。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贸易结构也更加呈现出多元化,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在对外贸易对象的区域分布上不是很均衡,主要以欧美日韩为主,进出口额在上述地区也主要是出口大于进口,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在新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不断推进,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在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以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为主的工业生产模式,一方面能够提供廉价的工业制成品,但另一方面工业附加值较低,企业效益不高。从我国的进口产品结构来看,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光学、医疗、照相、器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以欧美日的居多,人民币若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企业的进口,简单来说,人民币升值,国内的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去购买国际市场的优质商品和服务。
4 结论
从上述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尽管如此,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出口仍然以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也主要是以价格的优势打开市场。而相关企业也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没有获取相应的高额附加值。这种大量出口的初级工业制成品,虽然可以提高总体的贸易量,但主要是一种低端贸易产品的大量增长,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我国的贸易情况。
5 对我国现阶段的启示
新价格数据显示,目前的人民币已大约达到合理估值水平。鉴于我国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平均物价水平已接近与美国相比所应处于的水平。使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略有不同,但人民币已不再大幅低估的结论看来很有说服力。人民币升值帮助降低了美中之间的巨额贸易失衡,并减轻了竞争力受到威胁的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压力。我国外汇政策历来是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经过10年刻意贬值以推动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之后,我国政府终于在2005年屈从于国际压力,开始允许人民币实际价值上升。自那时以来,人民币已升值约30%,升值进程仅在金融大危机之后才一度停了下来。
人民币不可阻挡的升势也致使“套利交易”大行其道,使得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中国内地市场。这是一柄双刃剑。它为金融体系提供了资金来源,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与企业部门,正需要更多信贷资金来掩盖压力。但它也加剧了内部信贷泡沫,令其达到无法持续的地步,并迫使我国政府加大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以便压低汇率。我国外汇储备的升高在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一种量化宽松的作用,因为这导致我国购买了发达市场国家的政府债券。这可能也推高了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因为我国很可能已开始推动新增储备多元化,以摆脱以往美元在储备中一家独大的局面。最后,储备的巨大变化再度引发了美国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担忧,即便实现途径是资本流动而不是贸易顺差增加。

F.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行业的影响

(一)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五)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内就业机会因此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该国出口受阻;进口因汇率刺激而大量增加,造成该国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萎缩,则资源就会从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部门。

(六)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国的汇率变动只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自由兑换货币汇率的变动对国际经济则产生比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响。

G.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的影响

浙江外贸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业和机械加工业? 调查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需求量影响; 原材料有多少是来自进口;汇率上升对净利润的抵销

H.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影响。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二是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三是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给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作用较为突出:

第一,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第二,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第三,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五,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I. 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

我这有篇更全面完整的: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 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972)。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同时,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自采用新人民币后,1955年至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脱离。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于是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

3.第三阶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7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采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 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外自我封闭,对内高度集权,直至80年代初,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且大体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计划所冻结,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二、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 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事实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在每一时点上,市场汇率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其间,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199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 日再次调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0日又调至1美元=3.20元人民币。

从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7221 元人民币。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并由此前的4.7221调至当日的5.2221元人民币。

从改革开放以后至1991年4月9日的十余年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别实施过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与公布牌价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以及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体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按市场情况调整,且呈大幅贬值趋势,这与同期人民币对内实际价值大幅贬值以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基本上相适应的;三是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上,做过多种有益的尝试,如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小幅逐步调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调整的方式,这些为以后实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市场汇率的机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在我国显得越来越大。

3.第三阶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其基本特点是,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4.第四阶段(1994~2005)。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 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政府承诺:在2000年之前,将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

事实上,1994年我国已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并已削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如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安排已完全废除,而绝大多数经常项目交易的用汇和资金转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后仍保留的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1日,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将不再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并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国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郭树清指出,根据中美1998年签订的有关协议,中国承诺将扩大人民币弹性。因此,如果现在中国选择钉住其它币种或采取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度,不但会违背承诺,还是一种后退。增加汇率弹性是现实的选择。中国现阶段仍将以稳定汇率为主,同时用足每日3‰的汇率浮动区间,使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今后将采取措施,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结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5〕第 16 号文——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一次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此次人民币短期升值来看,这将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同时,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并能淡化人民币兑美元的国际矛盾。从长远战略来看,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近条件。
希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衢州工业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资产证券化金融服务 浏览:25
北京银行金融公司招聘 浏览:349
控股股东减持可转债注意事项 浏览:169
芜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浏览:8
伦敦交易所开户 浏览:448
重庆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成立 浏览:81
民间借贷属于什么融资 浏览:599
金融公司与二级经销商协议模板 浏览:970
快鸽按揭融资 浏览:84
兴业证券审批通过何时配股 浏览:558
2018酒店投融资分析 浏览:922
银行行长在股东大会上的报告 浏览:731
中恒集团有子公司吗 浏览:260
牡丹江国华集团 浏览:318
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列表 浏览:494
众筹融资对交易所的影响 浏览:68
牧原股份目标翻倍 浏览:944
中银全球配置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是什么 浏览:812
2019年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 浏览: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时间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