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杆秤怎么看图解
1、秤杆上有两排刻度,就是分别对应大提和小提的。
(1)杠杆秤怎么读数扩展阅读:
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子秤的普及,则预示着杆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民族的符号。
❷ 杆秤怎么看,最好有图解
回答如下:
在杆秤的挂钩(货盘)上面,会有两个提绳,用以秤不同重量,相当于万用表的两上量程档。
靠近前面的那个提绳,是“大量程”,刻度在秤杆的上侧,由于称量大,刻度稍粗,通常以“0.5斤”为单位;靠近后部的提绳是“小量程”,刻度在秤杆的近人体的侧面,由于称重小,刻度较细,通常以“两”为单位。现在的秤也有以“公斤”为计量单位,不再用“斤”、“两”。
❸ 磅秤上的标尺怎么认
一、识别方法
1.首先应看看空秤,即空秤时游砣应在零位,标尺应该在示准器内(铸铁方框)上下摆动并停在中间位置。
2.然后上秤台站稳,加上50kg秤砣,再移动游砣寻找平衡点,即标尺上下摆动但不与上下框接触,看看标尺上的数字加上50kg就是所称重量。
二、具体步骤:
1.看清楚磅秤的砝码(秤砣)我现在用的是100型磅秤,最大称量是100公斤,秤砣有50.20.10.5千克等等。
❹ 杆秤怎么看斤两
以一把常用杆秤为例,其最大量程为20斤,秤杆的杆身上有两排刻度,靠称钩一端有两个提绳,秤砣重1斤。杆秤利用的是杆杠原理,离称钩近的提绳能称质量更大的物体,靠左边一点的提绳量程较小。
小提绳的量程,最大为5斤。1与2之间分10小格,所以最小单位是1两。
大提绳的量程,最大为20斤,5与10之间分10小格,所以最小单位5两
(4)杠杆秤怎么读数扩展阅读:
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另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个鱼贩的难处那得到启示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利用杠杆原理发明,后来他进行改造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表明,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把秤制统一改为10 两一斤。
❺ 市场上的杆秤怎么读数
先看总数 有5公斤的 10公斤的
一般前面提的那绳又分前后 如果在前 离秤盘近的是量程大的 离秤盘远的量程小
先确定是那个量程 然后大星是斤 小星是2两 再中间是1两
❻ 杆秤斤两怎么看
1、1个星(圆点)的距离就是1两,1个主刻度(10个星的距离,标志是4个星竖在一起)就是1斤,如果提的是第二个绳,1个星的距离就是2两,1个主刻度就是1公斤这个秤的最大量程为20斤,秤杆的杆身上有两排刻度,靠称钩一端有两个提绳,秤砣重1斤。
2、杆秤利用的是杆杠原理,离称钩近的提绳能称质量更大的物体,靠左边一点的提绳量程较小。
杆秤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纽等组成。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
据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另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个鱼贩的难处那得到启示,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利用杠杆原理发明,后来他进行改造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表明,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
杆秤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携带方便,他只由秤杆、秤砣、秤盘三个部分组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小生意人带上一杆杆秤或别在腰间或放于笼篓之间、货物之上,待买卖来时随手一握秤杆,挂好秤砣,栓好秤盘,架势搭上之后生意也就做成了。
杆秤是中国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衡量工具,他是根据杠杆原理所制造出来以方便人们买卖,映射出中国古代汉族劳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征。
❼ 杆秤怎么读数
杆秤
gǎnchèng
秤的一种、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秤锤,提绳等组成
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绳和秤盘(或秤钩)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围和秤量的大小分为戥子、盘称和钩秤3种。
杆秤由第一类杠杆组成,其重点在支点外端。称重时根据被称物的轻重,使砣与砣绳在秤杆上移动以保持平衡。根据平衡时砣绳所对应的秤杆上的星点,即可读出被称物的质量示值。杆秤的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轻小,携带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但准确度低。
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 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古代杆秤的发展,长期停留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直到20世纪,杆秤才由传统的绳纽结构,逐渐改变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1949年后,中国为了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1985~1987年,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木质杆改为金属杆,从而解决了木质杆的计量准确度受地区及天气影响的弊病,并适应了半机械化、标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但杆秤因其计量准确度低,已渐趋淘汰。
❽ 杆秤怎么看斤两
1、秤杆上有两排刻度,就是分别对应大提和小提的。如下图所示:
历史渊源
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据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另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个鱼贩的难处那得到启示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利用杠杆原理发明,后来他进行改造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
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表明,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把秤制统一改为10 两一斤。
❾ 杆子秤怎么认啊
通过杆上面的刻度即可读出斤两。
杆子秤有两种类型:斤两秤一般一个大星为一斤,中间有十个小星每个表示一两,第五颗一般又要比小星大一点比大星小一点,表示半斤;公斤秤一般一颗大星表示一公斤中间5颗小星,每颗表示2两。
杆子秤的历史:
1,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运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到了唐代,秤上又多了钱、分、厘等单位。七钱为一两,七分为一钱。秤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规矩,延续了一千多年。
2,钉秤这个行业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就已经出现,据记载,西塘的钉秤摊在晚清时候已有几处,当时钉秤的选材粗糙,手工秤的制作流程简单,称重的精确度比较低。民国时期改成了16两进制,解放后又改成了10两进制。
3,在60年代后,西塘手工秤店以郁诚的手艺和行商风格深得当地人称许。钉秤在80年代以后就和国际接轨,以千克为标准。木秤制作工艺精度要求高,不少技艺代表了人们对于古代度衡量的理解,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4,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秤开始普及,但手工秤由于携带方便,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手工秤适合于一些流动的商贩,现在购买手工秤的主要是一些农村的小商贩。随着西塘旅游的发展,游客购秤有所增加。许多人在乔迁和结婚时也会购置手工秤,以讨一好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