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说竞争和信用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
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了资本构成的变化
上一节,我们在资本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比较抽象地考察了资本积累。这一节,则把资本构成这个重要因素加进来,考察它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变化。
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即分工和机器这些造成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奠定下来,积累就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反过来又成为积累的最强有用的杠杆,二者互相促进。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因为工人用来劳动的生产资料量,如机器、工具、设备和原料等等,随着他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第683页;第319页)也就是表现为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又会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就是表现为,资本价值的不变部分靠牺牲它的可变部分而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其作用会表现在商品价格构成的变化上,即表现为由劳动资料转来的价值部分比重的增大,由可变资本组成的价格部分比重减少。因此,通过各国或一国不同时期的商品价值的比较分析,就可以证实这一规律的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一般是由积累引起的。因此,商品价格构成的变化归根结底与资本积累增进有关。
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只能近似地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增加;另一方面,又会使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它的实物量相比,相对减少。例如,从前一个工人,在一个12小时的工作日中,能把10斤棉花纺成纱。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同样时间内,他可以把100斤棉花纺成纱。但同时棉花的价值也下降了,从前10斤棉花价值10元,现在100斤棉花价值20元。这个工人所消费的棉花量增长了9倍,而其价值却只增长一倍。可见,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它的实物量并不是按同比例增加的,而其增加要慢得多。因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差额,虽然会随着它们转化成的生产资料量和劳动力的量之间的差额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大的程度要小得多。
在积累增进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虽然使可变资本部分的相对量减少,但是它的绝对量仍可增加。当然这要以总资本更快增长为前提。
资本积累和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互相促进的结果,引起资本构成的加速提高
在第四篇中,马克思已经阐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大规模的协作为前提。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要进行大规模的协作,我们知道需要有最低限额的单个资本。因此,“单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前提。”(第685页;第320页)关于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马克思在十一章有一段话可供参考。“历史地说,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是同农民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不管是否具有行会形式)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对农民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来说,资本主义协作好象不是协作的一个特殊历史形式,而协作本身倒好象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固有的并表示其特征的历史形式。”(第371—372页;第200页)这种积累马克思称为原始积累,因为它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历史结果,而是这种生产的历史基础。在下一章将对这种积累进行研究,这里只把它当作既定的起点。我们看到,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造成了发展生产力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增加资本积累的要素。因此,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同时是增加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增长又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可见,资本积累和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两种经济因素互相推动的复合关系,引起资本构成的不断提高,从而使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越来越小。
资本的积聚
积累是资本增大的基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则是资本增大的形式。积聚指的是由积累造成的资本在单个资本家手里的集中和增大。“每一个资本,都是生产资料的或大或小的积聚,并且相应地指挥着一支或大或小的劳动军。”(第685页;第321页)积累扩大了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家手中的积聚,从而也就扩大了生产规模和协作、分工以及使用机器这些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基础。因此资本的积聚也会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社会总资本的增长是许多单个资本增长的结果。但是,单个资本在增长的同时,也会发生分裂,分为几个独立执行职能的资本。从而资本家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在这方面,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分产起着重大的作用。”(第686页;第321页)这种分裂又削弱了资本在单个资本家手中的积聚。因此,这种和积累等同的积聚,有两个特征:
第一,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
第二,分散,伴随积累的积聚不仅分散在许多彼此独立而竞争的资本家身上,而且其增长还受新资本的形成和旧资本分裂的阻碍。
资本的集中
集中同积聚不同,它是已经形成的各资本积聚的个体独立性的消灭,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合并为少数大资本。因此,集中不象积聚那样以资本积累为前提,而是以现有资本在分配上的变化为前提,因此,资本的集中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或积累量的限制。当然,没有积聚,也就没有集中。就是说,没有单个资本家手中资本的积聚,谈不上资本家间剥夺或合并而引起的集中。但集中同积聚不仅作为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有重大差别,甚至有实质性的差别。集中反映的是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即用资本家互相剥夺的方法来增大资本;积聚反映的却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即资本家用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以增加积累的办法来增大资本。因此,集中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量而由积累引起的积聚却是社会资本增大的基础。
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竞争和信用
我们知道,竞争是促进资本集中的重要杠杆。首先,在竞争中,较大的资本战胜较小的资本。其次,由于经营某种行业所需资本最低额的提高,小资本被排挤到大工业还没有被全占领的生产领域。在那里,众多的小资本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结果一部分资本集中为大资本,一部分归于消灭。随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信用制度,很快成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武器,成了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
积累和集中互相促进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资本集中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趋势。因为:第一,竞争和信用这两个集中的有力杠杆,随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积累的增进,不仅使集中的材料——单个资本增加,而且生产的扩大只有靠集中才能建立的大工业企业,创造出社会需要和技术手段。
因此,集中的趋势随积累的增进而更加强烈。积累促进了集中。由于财富在众多个别资本家手中的积累是竞争和信用发展的基础,从而也是集中运动进行的基础,因此,集中运动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进行的相对广度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由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即能否为资本的集中迅速提供其他必要的条件,例如,能否使被吞并的资本迅速投入扩大生产,能否使股份公司迅速形成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集中运动的程度。虽然如此,但集中的进展决不取决于由积累造成的社会资本的实际增长量。“这正是集中和积聚特别不同的地方”。(第687页;第323页)在一个生产部门中,如果全部资本融合为一个资本,集中便达到了极限。在社会范围内也是如此。
“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第688页;第323页)不论靠积累扩大生产规模,还是靠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其经济作用完全一样。生产规模的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起点。但是,集中引起的资本增大比积累要快得多。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第688页;第324页)集中在加强和加速积累作用的同时,又扩大和加速了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从而促进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集中不仅补充了积累的作用,而且成了加速资本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因为集中迅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大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今天,当谈到社会积累的增进时,已经把集中的作用包括在内了。
在积累进程中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和绝对减少
在正常的积累进程中,追加资本往往充当工业改良的手段,使追加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因此,同量的追加资本吸收的工人会越来越少。同时,原资本在积累的进程中,会在技术更完善的形式上再生产出来。就是说,其技术构成也会提高,从而引起对劳动需求的绝对减少。而且,经历这种更新过程的资本越是由于集中运动而大量积聚,其技术构成的提高就越迅速,对劳动需求的绝对减少也就越厉害。总之,在积累的进程中,由于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追加资本同自己的量相比,会越来越少地吸收工人。而原资本也会越来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的工人。
资本集中的手段——竞争和信用
在资本集中的过程,竞争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大企业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在竞争中迅速打败小企业,或通过清偿债务等方式并吞小企业,壮大自身的资本。
信用也是促进资本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信用即借贷行为的总称。一方面通过货款形式加强了大资本的竞争力量,打垮和合并中小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股份公司,
促使中小资本联合起来,使个别资本迅速扩大。资本集中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互相促进,共同使单个资本不断扩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两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显著区别。
B. 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
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指的是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只有支付少量的金额就或可能专完成大笔金额属的交易,如保证金交易(缴纳少量保证金即可进行大笔的交易),期货交易(支付少量保证金完成大笔交易)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杠杆作用.
C. 融资融券与杠杆的关系是怎样的
(1) 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以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 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 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融资融券与杠杆的关系
1.融资融券业务对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实现了杠杆交易和卖空机制。
2.融资融券的杠杆比例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在市场整体风险不大时可适当放大杠杆比例,反之则可收紧。
3.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交易特点,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如同普通交易一样,要面临判断失误、遭受亏损的风险。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在投资者自有投资规模上提供了一定比例的交易杠杆,亏损将进一步放大。
D. 法定的融资融券杠杆率是多少
法定的融资融券杠杆率是1:1,开户需要50万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交易异常情况采取暂停交易等监管措施。
比如,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或该证券上市可流通量)的25%时,证券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
融资融券交易的信息披露是参与融资融券的相关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场业务规则,以规定的方式向市场公布其相关融资融券交易信息的行为。
由于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杆机制带来收益、风险的放大效应,因此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组织和监管融资融券交易、保护市场参与人利益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资本信用杠杆扩展阅读:
融资融券交易,与普通证券交易相比,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证金要求不同。
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须提交100%的保证金,即买入证券须事先存入足额的资金,卖出证券须事先持有足额的证券。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则不同,投资者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进行保证金一定倍数的买卖(买多卖空),在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涨而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时,
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并在高位卖出证券后归还借款;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手头没有证券时,则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并在低位买入证券归还。
2、法律关系不同。
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只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其与证券公司之间不仅存在委托买卖的关系,还存在资金或证券的借贷关系,因此还要事先以现金或证券的形式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并将融资买入的证券和融券卖出所得资金交付证券公司一并作为担保物。投资者在偿还借贷的资金、证券及利息、费用,并扣除自己的保证金后有剩余的,即为投资收益(盈利)。
E. 请问融资融券的杠杆原理是什么意思呀
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借钱买证券和借证券卖证券。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须支付全额价格,但融资融券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交易。
例如,如果交纳10%的保证金,意味着可以用同样多的金额进行十倍的操作。投资者通过向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扩大交易筹码,可以利用较少资本来获取较大的利润,这就是信用交易的杠杆效应。
在证券融资融券交易中,包括证券公司向客户的融资、融券和证券公司获得资金、证券的转融通两个环节。这种转融通的授信有集中和分散之分。在集中授信模式下,其由专门的机构例如证券金融公司提供;在分散模式下,转融通由金融市场中有资金或证券的任何人提供。
(5)资本信用杠杆扩展阅读:
对于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现在可以有基金等多种方式,所以融资的放开和银行资金的入市也会分两步走。在股市低迷时期,对于基金这类需要资金调节的机构来说,不仅能解燃眉之急,也会带来相当不错的投资收益。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市场交投的活跃,利用场内存量资金放大效应也是刺激A股市场活跃的一种方式。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吴春龙和陈祥生认为,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加股票市场的流通性。
融资融券业务除了可以为券商带来数量不菲的佣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产品创新机会,并为自营业务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
F. 什么叫做杠杆资本
你好,资金杠杆(Leverage或Gearing),这都是当时的企业过度举债投资于高风险的事业或活动,遇到投资获利不如预期时,杠杆作用的乘数效果,加速企业的亏损以及资金的缺口,到影响整体的经济环境。
G. 银行资本杠杆率公式是什么样的
银行杠杆比率公式:杠杆比率:(资本资产比率/自有资本率)=核心资本/资产。
H. 资本杠杆和财务杠杆是不是一个概念
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指的是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只有支付少量的金额就或可能版完成大笔金额的权交易,如保证金交易(缴纳少量保证金即可进行大笔的交易),期货交易(支付少量保证金完成大笔交易)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杠杆作用。而资本杠杆率是指这其中的份额比率。
财务杠杆又叫筹资杠杆或融资杠杆,它是指由于固定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
I. 融资融券与杠杆的关系是怎样的
融资融券业来务对资本市场自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实现了杠杆交易和卖空机制。
融资融券的杠杆比例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在市场整体风险不大时可适当放大杠杆比例,反之则可收紧。
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交易特点,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时,如同普通交易一样,要面临判断失误、遭受亏损的风险。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在投资者自有投资规模上提供了一定比例的交易杠杆,亏损将进一步放大。
举例:投资者以100万元普通买入一只股票,该股票从10元/股下跌到8元/股,投资者的损失是20万元,亏损20%;如果投资者以100万元作为保证金、以50%的保证金比例融资200万元买入同一只股票,该股票从10元/股下跌到8元/股,投资者的损失是40万元,亏损40%。
投资者要清醒认识到融资融券杠杆交易的高收益高风险特征。
J. 什么叫做融资杠杆
融资杠杆指的是来某一源企业在拟收购其他企业调整结构以及重组资产的时候,用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作为抵押,从银行集和一部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而且,一般来说,融资杠杆借入的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左右,剩下的一部分作为自有资金。另外,通过融资杠杆的方法进行收购并重组的公司,其总负债率往往在85%以上,其中,绝大部分的负债是向银行进行借贷的。
(10)资本信用杠杆扩展阅读:
在融资杠杆中,融资保证金比例可以用来控制投资人投资初始资金的放大倍数,投资人在进行融资或者融券交易的时候,所支付的保证金都会满足保证金比例,当保证金金额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越高的保证金比例,证券公司向投资人融资或者融券的规模也就越少,因此,财务的杠杆效应也会变得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