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意大利有什么资源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存在着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的劣势。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大理石、汞、硫磺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国营财团掌握着经济命脉,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约占1/3,经营范围涉及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部门。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在制革、制鞋、纺织、家俱、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劳动力安排富于伸缩性和产品出口的比例大等优点。以家庭式微型企业为主的“地下经济”十分繁荣,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❷ 意大利目前经济状况如何
意大利目前经济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已经摆脱了前阵低糜状态,以下是有关意大利的经济情况,希望对你有用
经济方面:
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意大利存在着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的劣势。但意大利注意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矿产资源仅有水力、地热、天然气、大理石、汞、硫磺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和铝矾土等。工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意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国营财团掌握着经济命脉,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约占1/3,经营范围涉及钢铁、造船、机械、石油、化工、军火等部门。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在制革、制鞋、纺织、家俱、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劳动力安排富于伸缩性和产品出口的比例大等优点。以家庭式微型企业为主的“地下经济”十分繁荣,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入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业营业额达150万亿里拉(约合714亿多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净收入约53万亿里拉(约合252亿多美元)。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外贸连年顺差,是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贸易顺差国。进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为主,出口以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皮鞋、金银首饰等轻工产品为主。国外市场主要在欧洲,进出口主要对象为欧盟和美国。
❸ 世界经济区域的划分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趋向
第一个问题属于经济地理学的领域。
1.经济区划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这四个主要方面对国土进行战略性的划分。
2.你所说的世界经济区域划分又区别于一个国家的区划。其中地域关联是关键因素。
第二个问题
1.近三十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是曲折的,缓慢增长的。无论是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欧债危机都把世界带入到浓浓的阴影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很多都陷入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情形也不容乐观,中国的泡沫经济能否安全着陆还是个问题。
2.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推出了两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潮流。不能说从区域一体化到全球一体化,因为这两股力量是齐头并进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这种客观的趋势是每个民族国家难以把握的,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效应:正效应或负效应。当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获得的正效应小于负效应时,该国就会对经济全球化采取抵制或消极的态度,转而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事务中拥有超常的发言权,美国政府经常滥用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事务与其国内外政治倾向挂钩,粗暴地阻挠一些国家走向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些国家只好通过可参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来提高本国经济的开放度,谋求开放条件下的发展。例如,像缅甸这样的国家,如果没有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很难设想它离经济全球化会有多大的距离。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一个个原来不够开放的国家都逐步走向开放,这对于将来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是有力的推进因素。
写的有点累。。以上只是我查阅相关教材学习到的东西,在这里与你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楼主。望采纳!PS:我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些概念还不太清楚,望楼主可以再去查阅相关经济地理的书籍。
❹ 给IPEX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IPEX是Italian Power Exchange的缩写形式,
Italian Power Exchange
翻译成中文是:意大利电力交易所
[例句]The Italian Power Exchange (or IPEX, or Gestore del Mercato Elettrico or GME in Italian) is the electricity futures market for Italy. It was established by the Italian legislature on 16 March 1999 and issued general rules on 8 May 2001.
意大利电力交易所(意大利的IPEX,或者是德尔莫图埃尔特特里科或意大利的GME)是意大利的电力期货市场。它于1999年3月16日由意大利立法机构建立,并于2001年5月8日颁布了一般规则。
❺ 低碳生活论文2000字
建议把下面的加上自己的话,结合就可以了!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也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在未来十年内增加500亿欧元(约合630亿美元) 发展 低碳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挑战,保持欧盟的 经济 竞争力。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这项立法建议,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年资金投入将从目前的30亿欧元增加到8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已联合 企业 界和研究人员制定了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计划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等六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低碳技术。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3 日本政府主导建立低碳社会。 日本是资源稀缺国家,历来重视节能减排。近年日本政府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计划的同时,主导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低碳社会是日本发展的目标”,即著名的“福田蓝图”,它包括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中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福田蓝图”标志着日本低碳战略的形成。2008年9月,日本政府通过《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为实现“福田蓝图”确定了数值目标及日程。特别是在2020年前实现回收二氧化碳并进行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的应用,为实现“低碳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4月,日本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绿色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外,还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 自然 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其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还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这份政策草案如能获得通过并实施,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约合710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约合12000亿美元),相关就业岗位也将大大增加。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受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影响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一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为保证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即排放贸易机制(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本国以外取得减排额,缓解国内减排压力,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发展 中国 家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获得减排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温室气体减排权成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在“总量控制与交易”体制下,对有关机构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进行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各自独立的三个体系: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澳洲新南威尔士(NSW)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均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亦即将可证实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用于交易。市场主要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前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后者在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之间展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并将所获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出售给有减排要求的发达国家政府或机构。 (一)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占主导地位。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126.6%。尽管2008年受全球 金融 危机冲击,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一级市场交易额下降,但二级市场依然活跃;基于配额的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交易额达到1263.5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1亿美元增长100.5%,超过2005年交易额的10倍。从全球碳交易量来看,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2008年年均增长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达到4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07年的2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61.4%,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全球碳交易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一直占主导地位。2008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额为919.1亿美元,交易量为3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87.3%、50.1%,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72.7%、64.2%。清洁发展机制仅次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其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占全球的26%和30.3%。从市场规模上看,清洁发展机制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清洁发展机制的增速不可小视,2008年,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154.5%、84.5%,远超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和全球碳交易的平均水平。 在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是目前比较有效和成功的方法。减排成本的巨大差异,使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同时,也促使其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在出口,因而是一种双赢的机制。中国是目前清洁发展机制下项目交易的主要供给方,2008年占全球的比重高达84%,印度和巴西位列第二和第三,占全球比重分别为4%、3%。 (二)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兴起,全球统一市场和规则尚待形成和制定。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近1.2万个 工业 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伦敦能源经纪协会(LEBA)和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等8个交易中心,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2008-2012年)和第三阶段(2013-2020年)的安排中,欧盟继续逐步加大减排力度,并将减排限制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如航空业)。此外,欧盟还打算在第三阶段时,在配额分配中引入拍卖机制,以提高碳交易的效率。 美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但已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东部及中大西洋10个州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加州全球变暖行动倡议等区域碳市场,进行配额交易和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量交易。早在2000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推出2012年后美国碳交易期货产品,并已开始交易。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规定要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政府为发电厂及工厂等设定碳排放量上限。其中85%的限额由政府免费配给,余下的15%限额由各公司购入。只要排放量低于上限,就可以转售限额,借此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美国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以该法案为基础形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排放份额,对于额外的排放,则通过该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认证来补偿。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执政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减排措施与建立碳交易体系计划,暂定2011年推行。 亚洲地区碳交易起步较晚。新加坡贸易交易所于2008年7月初成立,计划推出核证减排量交易。香港交易所已经开始研发排放权相关产品,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日本环境省曾表示日本正在制定一个类似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但推出时间未定。 随着低碳经济政策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发展自己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欧盟于2009年1月提议建立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将其作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案内容之一。显而易见,欧盟要主导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虽然欧盟承诺扩大其排放交易体系,吸收其他发达国家加入,但要形成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尚需时日。 (三)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影响全球碳交易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谈判结果,即达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减排协定,以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此结果将对欧盟、美国等国家的气候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政策正是未来全球碳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厘行动计划”并启动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迄今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2012年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表现消极,对发展中国家一直呼吁的发达国家提供环保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也不愿列入谈判议题,相反却试图给发展中国家制定难以接受的减排目标。鉴于目前的谈判形势,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高官认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恐难达成新的减排协定。 但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日益重视,让人们对全球碳市场发展的前景仍充满了期望。在2009年低碳博览会上,由国际排放交易协会(IETA)发布的《温室气体市场民意调查》显示,碳市场各利益相关方都期待全球碳市场的蓬勃发展。
❻ 您好!请问哪位知道现在意大利督凯提的电力电容器大概多少钱每kVar吗
意大利督凯提电容器高压的在200元/千乏左右。
❼ 意大利合资的红申集团全称是不是红申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不是电力局三产企业急回复!
是的,红申集团全称是红申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红申有限公司是股份制企业。
❽ 意大利国家电力怎么发展智能电网
意大利的智能电网是什么?
一是发电阶段,需要基于各类电源的电网条件和需求特点,最优化各类电源的运行;
二是输电和配电阶段,需要通过状态反馈机制,保证电力的可靠性、电能质量、电网安全;
三是用电阶段,消费者之间需要通过监控和交互设施进行互动。
与此相对应,意大利国家电力的智能电网在配电侧和用户侧的五大发展重点:
首先它抢占了先机
在欧洲,智能电表的基本定义是把最终用户和能源供应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远传等技术及时自动地使双方了解能源的消耗情况,并及时生成相关费用等信息的新一代计量表具。意大利是欧洲最先推行智能电表的国家,智能电表覆盖率在2014年已超过85%,远高于欧盟约30%的平均水平,也居世界各国之首。
对于智能电表基础设施,意大利国家电力在配电侧重点关注低压监测和中断管理、保护发电侧和系统收入的欺诈侦测以及能源平衡管理、系统的柔性负荷管理。
在用户侧,意大利国家电力则强调基于实际消费的可靠计量账单的实现、弹性的电费结构、远程合同管理、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信息等。
在市场方面,意大利国家电力强调计量数据的有效性和数据解决方案,并通过电表数据提供有效的需求管理和增值服务。
目前,意大利国家电力已为超过3000万的意大利用户安装了智能电表,并在罗马尼亚和巴西开展智能电表的安装,为当地电网负荷监测和精准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2019年,意大利国家电力计划再安装3000万只智能电表。
创新储能及分布式技术:应对高比例
2013年3月,意大利发布2020年《国家能源战略》法案,其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占到20%左右,其中电力消费占比达34~38%。该愿景使意大利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渗透率很高,预计2017年连接到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电网的分布式能源达31吉瓦。因此,意大利国家电力非常重视提高配电侧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智能集成和管理技术,以及智能电网组件应用,如强调对电网结构的优化、分布式能源资源的电网规划与管理、电压调整等,强调为输电系统运营商提供分布式能源的观测和预测信息,以及紧急情况下对分布式能源的控制等。
由于接入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电网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中压领域比例达60%,因此,意大利国家电力非常关注将传统中压电网升级为现代智能电网的各类终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如在中压电网增加检测点、检测线路或电压情况、电流谐波失真信息,以及改造现有中压电网开关设备——环网柜、空气绝缘开关等。
分布式能源的使用需要储能设施的配合。意大利国家电力非常重视开发综合新的储能和光伏系统,通过和储能领域的优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储能和光伏系统应用于具有较高商业潜力的国家。例如在南非,意大利国家电力于2015年在南非建设合计输出功率为83兆瓦的光伏电站“Pulida”,投入运营后的年发电量预计在150吉瓦时以上,相当于南非约4.8万户普通家庭的用电量。同时,还基于特斯拉电池的创新光伏组件,为约翰内斯堡地区的家庭能源管理自动化提供解决方案。
在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2015年财报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还强调了其对住宅储能技术的高度重视。住宅储能系统是指能够使用户储存自己生产的能源,比如通过光伏系统,用户能将电能储存到电池当中备用。当前,全球并网的住宅类光伏储能系统安装量突飞猛进,据IHS Technology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住宅类光伏储能市场将比2014年增长十倍,良好的市场发展让意大利国家电力对于这种储能技术格外重视。
另外,2015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和特斯拉达成协议,对意大利国家电力的太阳能电厂和风电厂集成的特斯拉固定性储能系统进行测试,最初试点是安装一台功率输出1.5兆瓦、储能3兆瓦时的特斯拉电池系统。通过协议的规定,特斯拉能源系统将和意大利国家电力的业务进行深度整合,目的是增加意大利国家电力绿色电力的生产,为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提供更加先进优质的服务,还能推动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绿色交通:发展多厂商快充
电动交通在碳减排、降低噪声污染等方面拥有众多优势,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意大利国家电力是意大利第一个宣布开展电动车示范运营项目并进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自2011年起,意大利国家电力就开展了各种项目,以加强对电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技术重点在充电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电动汽车到电网的服务,以及系统中负荷的灵活响应。意大利国家电力重视快速充电、互动操作以及开放式的多厂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通过加强计量数据的有效性和快速响应的解决方案,实现为多厂商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以增强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智能电网:技术创新
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方面,意大利国家电力一直致力于采取多种措施创新能源分配机制。同时,意大利国家电力还不断提供更多的项目支持,吸引更多的初创公司与其合作,保持其在技术上的创新性。
意大利国家电力不断加大智能电网方面的投资,2014年投资了大约25亿欧元,2015~2019年将继续增加54亿欧元的投资,以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提供更多的智能解决方案。
❾ 意大利 CESI是什么公司
CESI始建于1956年,是全球电力行业领先的检测、咨询、工程和环境服务机构,同时也是STL(国际短路试验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
❿ 意大利正常家用电压是多少
意大利正常家用电压为220V/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