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操纵美证券市场的北大高材生早在2014年就被调查,为何到现在才被全球通缉
这种现象在证券行业非常常见,所以当时毛煜春被调查后就回国了。之所以现在被全球通缉是因为现在针对这块监管得比之前更严格了,也算是一种“秋后算账”的做法。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因为美国司法部和商品期货委员会的一份处罚决定,老牌华尔街量化交易投行Tower Research Capital同意以创纪录的67,493,849美元支付罚金和受害者补偿以和解前职员虚假挂单扰乱期货市场的指控。
在美国司法部的声明中,涉事的三名交易员通过数千次虚假挂单的手法干扰了标普500指数期货、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和道琼斯指数期货电子合约的交易并从中获利。除了仍被通缉的Bruce Mao外,另外两名印度裔交易员Kamaldeep Gandhi和Krishna Mohan已经分别就欺诈和虚假挂单与检察官达成了认罪协议,将于明年二月中上旬宣判。
很多人可能就会纳闷为什么早就对毛煜春展开了调查,为什么到了现在才对其进行处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一些股市、证券、国债、汇市和期货市场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后来越来越泛滥,甚至交易员们已经公开谈论虚假挂单的事情了。
鉴于此种现象,监管机构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从而对一些涉及到虚假挂单的案件进行相关的处罚,尤其是针对某个时间段的案件进行着重处罚,毛煜春涉及的案件刚好就在这个时间,所以就被全球通缉了。
② 20世纪初,美国金融欺诈盛行,证券发行者利用各州的竞争,逃避证券法律管理,这是1929股市崩溃原因
这次美国经济危机之前,美国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其实主要是由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带动的,美国的房地产交易投机过度.其现象可以用我们方便理解的一个比方来形容:
都说股票赚钱,我们全民去炒股票,钱都投进去了还不过瘾,还想借钱生钱,就把手上的股票抵押了融资继续买入股票,而有的银行连你的抵押都不要就给你融资.
如此一来,风险就大量的积累下来了.
一旦哪一天,疯狂的炒股热潮有了退烧的迹象,股票也跌了,很多人也因还不上借款而割肉离场,又有很多人因还不上钱,抵押的财产被银行收了去,还有很多银行因为没有留取足够的抵押品,在贷款人无力还债的时候只好认赔.连锁反应下来,个人破产,信贷机构破产,经济萧条,通货膨胀.
美国政治界经济界其实都是一帮政客,他们对管理国家经济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他们对自己国家的病患一点都不察觉,采取的快速连续升息政策其实正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此措施使得大量的贷款无法归还,引发连锁的坏帐反应,使美国不少金融公司以多米诺骨牌状的倒下。
美国政府是想抑制一下过于旺盛的投资,压缩信贷规模,以及控制被拉高了的物价,所以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政策,其中升息是一条,其他的还有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发行票据吸纳货币市场上的资金等等。
现在他们已经把事情搞砸了,搞大了,是世界级别的经济危机了。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中国的经济可以自给自足,可以靠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不倒退。但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现在正是历史上青壮劳动力最多的时候,如果出口受阻,仅仅靠内需生产,怎么养得起这么多人口?
担心是必要的。
美国利率下降以后,美元的升值能力降低,国际资本就会从美元撤出,转为利率更高的欧元、英镑,甚至是人民币。以及从美国金融市场抽资转投资于欧、亚,甚至非洲。
在美元贬值的状态下,由于它是国际结算货币,那国际商品价格就要上涨,进而形成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美国可以自己印刷美元,永远不会买不起东西,只是不断的印不断的贬值罢了。而世界其他国家就受不了了,物价飞涨,加上商品出口减少,生产下降,...一系列的负面作用都出来了。世界各国一起帮美国救市的原因就是谁都承受不起自己手上的美元严重贬值,全世界都被美国绑架了.
危机持续的时间要看美国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了,由于布什政府是政治强人、经济小人,所以估计要恢复得等奥巴马上台以后了,民主党还是搞经济有一套的,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搞的不错,当年给小布什留了146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被小布什第二年就搞成了赤字,以后一直都是赤字,最近一个年度甚至要高达4900亿美元。估计约得等上等一年多吧
③ 美国是怎么处罚造假者的
看看美国是怎么处罚造假者
美国的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不仅安然公司宣告破产,与其联合造假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瞬间倒闭。
美国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法案》规定: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宫、首席财务官等主要高管必须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一旦财务报表被证实存在违规不实之处,将按证券欺诈被判处最高达25年的刑期。
对犯有证券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④ 请大家介绍一下中外的财务造假大案,如世通、华源造假、环球电信造假等情况,要详细的说明
一、“安然事件”及“安达信事务所倒闭”
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国大型能源公司,其排名曾居美国上市公司第七位。2001年12月,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同时它也拉开了美国大公司造假丑闻曝光的序幕。调查发现,该公司长期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掩盖巨额债务并虚报盈余。当年,安然已连续5年被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这个拥有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却在几周内破产。
安然破产还顺带“撂倒”了为其做假账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6年10月23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作出判决,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因犯有欺诈、共谋、内部交易等一系列罪行被判处24年又4个月徒刑。
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案
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2002年7月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世通公司证实,该公司从2001年到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把总额达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记账到资本开支上,从而使本来出现亏损的经营业绩表现为赢利。
到2002年3月底,世界通信公司公布的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是安然公司的两倍。世通公司造假,成为震惊美国的又一大财务欺诈案件。为消除美国股市的信任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提交有本人签名的财务报告,如有不实之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个人负法律责任。
三、银广夏造假案
2001年中国股市上的银广夏公司造假问题在媒体披露后,股价连续15个跌停,从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亿元的流通市值无形蒸发。
财政部、证监会调查表明,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同时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认定银广夏公司存在连续4年虚报利润等违规事实。
财政部对该案所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进行了处罚:吊销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
四、华源集团财务丑闻案
财政部2006年11月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称,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个别子公司甚至伪造文件骗取银行资金。
经财政部调查,该公司存有集团本部2003年未充分抵销内部交易、多计利润2.41亿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以空头支票冲减应收账款,虚增利润8782万元,其下属子公司2003年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1.77亿元;上海华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2004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巨额无形资产,并用不实债权置换上述虚假资产,以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而发生亏损等事实。
⑤ 看看美国是怎么处罚造假者
看看美国是怎么处罚造假者
美国的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不仅安然公司宣告破产,与其联合造假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瞬间倒闭。美国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法案》规定: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宫、首席财务官等主要高管必须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一旦财务报表被证实存在违规不实之处,将按证券欺诈被判处最高达25年的刑期。对犯有证券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⑥ 一天损失1.23万亿!美国科技巨头遭重创,暴跌原因是啥
一天损失1.23万亿万的美国科技巨头没有谁,正是世界手机产品的霸主,苹果!就在前几日,美国科技股票遭遇大跌,这其中正包括苹果这个美国科技巨头,据统计,苹果公司市值最高一天亏损1.23万亿,损失的市值超过苹果公司市场总市值的9%,可谓真的是损失极其惨重,而不仅仅是苹果,美国一大堆科技公司的市值都在损失,包括芯片领域的巨头高通以及其他的科技公司,可谓是惨状一大堆,而之所以会造成美国科技公司市值大规模暴跌的原因没有别的,正是因为美国政府针对华为5G和华为芯片所颁发的一系列禁令所导致。这个惨痛现状对于美国来说正是应了那句古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是,这影响到的公司并不仅仅是华为,毕竟现在是全球一体化,华为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通信和芯片公司,全球范围内与华为展开合作的公司数不胜数,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科技巨头,比如高通,因为高通不再合作的无信誉行为,这导致我国国内许多厂商不再与高通合作,转而寻找联发科。但是,这对于与华为没有直接合作的苹果公司也有影响,因为华为芯片生产设备被禁止使用,导致华为手机不能搭载国产芯片,而苹果作为华为的最大竞争对手,既然我国的华为被制裁了,那么苹果在我国国民的心中必定会受到强大的抵制,因此其销量必然会下降,再加上前不久的下架微信风波,更导致苹果的市值亏损。因此对于苹果市值亏损1.23万亿的行为,并不值得同情,只能说是美国政府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一种连锁反应。
⑦ 麦考林如果真的违反美国证券法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33 Act下面对于fraud的责任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是是Section 11, Section 12, 以及rule 10b-5. 我不知道具体案情,草草搜了一下,新闻说是相当于"《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以及《招股说明书》中包含或允许包含重大错误或误导声明".前者是registration statement 后者是prospectus
section 11 针对的就是registration statement的fraud
section 12a1是any violation of section 5的责任,section 5就是美国证券法核心制度之一的gun-jumping制度
section 12a2是prospectus造假的责任
10b-5是任何销售股票过程中的隐瞒欺诈行为的责任
所以section 11, 12a2和10b-5应该都会触及到,具体每个条款下设计的处罚方式和尺度不尽相同,不过remedies大体说就是要么rescissionary right (撤销合同) 要么就是damage 赔偿损失
⑧ 关于美国世通公司2002年所发生的事情,描述世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何犯下世界上最大的财务报表欺诈
伴随手中世通股票价格高企,首席执行官Bernard Ebbers成为商界富豪,他用这些股票向银行融资以从事个人投资(木材、游艇,等等)。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从那时起,公司的股价开始走低,Ebbers不断经受来自贷款银行的压力,要他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头寸亏空。2001年中,Ebbers请求公司董事会向他的个人生意提供贷款以及担保,总金额超过4亿美金,未果,他本人亦于2002年4月被公司解职。
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2年5月,在公司财务总监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审计官David Myers和总会计师Buford “Buddy” Yates 的参与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他们主要采用两种手段进行财务欺诈:
少记“线路成本”(与其他电信公司网络互连所产生的费用),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假造“企业未分配收入”科目虚增收入。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38.52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舞弊亏空手法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在审阅了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后,苏利文认为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高,体现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也不符世通先前向投资大众提供的盈利预测。为此,首席财务官苏利文下令主计长迈耶斯和会计部主任耶特斯将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线路成本分别调减(贷记)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并按相同金额借记已计提的递延税款、坏账准备和预提费用等准备金科目,以保持借贷平衡。这类造假手法使世通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分别虚增了8.28亿美元和4.07亿美元。
2001年第三季度,为了使该季度对外报告的利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期,苏利文勒令无线通信部门将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与线路成本相互冲销。此举虚增了2001年第三季度的税前利润。
上述会计处理既无原始凭证和分析资料支持,也缺乏签字授权和正当理由。迈耶斯、耶特斯、贝蒂(管理报告部主任)和诺曼德(子公司会计主管)虽然知道这些账务处理缺乏正当理由,也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但最终还是屈从于苏利文的压力,参与造假。
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2001年4月,苏利文在审阅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商量对策时均意识到,继续沿用2000年度的造假花招,以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将难以掩盖利润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此,他们决定将已记入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为了将这类造假伎俩付诸实施,苏利文授意迈耶斯和耶特斯,要求总账会计部给各地分支机构分管固定资产记录的会计人员下达指令,在季度结账后,根据指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例如,2001年4月,诺曼德致电世通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要求他以“预付容量”的名义,对200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补做一笔调整分录,借记固定资产7.71亿美元,贷记线路成本7.71亿美元。而当固定资产会计部主任索要原始凭证和做账依据时,诺曼德坦率地告诉他,这些指令来自高层,是苏利文和迈耶斯亲自指示的。
2001年的四个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由苏利文、迈耶斯和耶特斯策划,由诺曼德和贝蒂按照上述方法负责具体实施的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这对五个季度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固定资产被虚增了38.52亿美元,线路成本被低估了38.52亿美元,税前利润也被相应虚增了38.52亿美元。挤去水分后,世通的盈利趋势与其竞争对手AT&T大致同向。
通过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项目——线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与第一类造假手法一样,第二类造假手法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任何原始凭证作支持,应有的授权签字也同样缺失。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法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其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世通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在间接法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对不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进行调整得出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高估利润必然会夸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此外,按照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世通在线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
武断分摊收购成本,蓄意低估商誉世通可谓劣迹斑斑。除了在线路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世通还利用收购兼并进行会计操纵。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是美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其做法是: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世通和思科(Cisco)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曾多次采用这种手法粉饰其会计报表而受到SEC的谴责。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著名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各行各业纷纷通过合并、收购和剥离(Spin-offs)进行再造。一些收购方,尤其是那些以股票作为收购货币的公司,已经将这样的大环境作为从事另一种‘创造性’会计的机遇。我将之称为‘合并魔术’”。在利维特列举的五大粉饰手法(创造性并购会计、巨额冲销、饼干盒式准备、重要性、收入确认)中,世通利用了其中的前两种手法。
世通利用创造性并购会计,武断地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究开发支出。1998年9月14日,世通以370亿美元的代价(其中股票约330亿美元,其余为现金)收购了微波通信公司(MCI)。尽管世通未披露收购日MCI公司的净资产,但相关年报资料显示:MCI公司1998年末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净资产分别为138.8亿美元、109.3亿美元和29.5亿美元,1998年末世通的商誉余额为440.76亿美元,比1997年末的133.36亿美元增加了307.4亿美元。可见商誉的大幅增加与收购MCI有关。
收购MCI时,世通原计划将370亿美元收购价格中的60~70亿美元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确认为当期损失,以降低商誉的确认额。此计划受到SEC的干预。SEC认为这是世通利用未完工研发支出的手法进行盈余操纵。迫于SEC的压力,世通最终只好将这部分的分摊额确定为31亿美元,并在1998年度一次性确认为损失。然而,世通并不能提供这31亿美元“未完工研发专案”支出的相关证据,也无法说明拟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的金额为何从60~70亿美元锐减至31亿美元。这一武断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导致商誉被严重低估。
随意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经营业绩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收购MCI时,世通将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此举使收购MCI的商誉虚增了34亿美元。按照MCI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的平均折旧年限约为4.36年,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使世通在收购MCI后的未来4年内,每年可减少约7.8亿美元的折旧。
而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则分40年摊销,每年约为0.85亿美元。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世通在1999至2001年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进行巨额冲销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准则的出台,使世通如获至宝。
在2001年度财务报告中,世通发出了2002年度业绩将大幅下降的预警,拟在2002年第二季度计提150~20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世通的高层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142号准则不再要求对商誉及其他没有明确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世通每年可减少13亿美元的摊销费用。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减值准备,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两个著名的评估机构,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世通商誉所做的价值评估,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确实令人瞠目。
2003年3月,世通对外宣布,预计第一季度可恢复盈利1亿多美元。这一预计是建立在拟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的。可见,利用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洗大澡”,大幅降低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世通财务舞弊手法透视
⑨ 美股上市公司主动披露财务造假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可以用美国近期发生的一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件,看看同样行为可能面临哪些刑事责任。
1.在2017年初,对赛拉东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现,该公司2016年度财务数据存在造假。在审计人员对账册中相关交易提出疑问时,该公司首席运营官William Eric Meek、首席财务官Bobby Lee Peavler均予以否认。尽管如此,赛拉东公司仍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相关交易和财务数据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在2016年度该公司所拥有的卡车资产大幅折旧贬值的情况下,首席运营官Meek、首席财务官Peavler以及其他负责人为了使得该公司业绩和财务报表更加靓丽抢眼,参与了一系列虚构交易等财务造假行为,包括利用下属公司将已经贬值的卡车以虚高的开票价格出售给经销商、蓄意安排第三方卡车经销商在2016年9月30日财务季度结束前支付2500万元,并在财务季度结束三天后又将该2500万美元归还给该卡车经销商等。
赛拉东公司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等公司高管参与的财务造假行为,触犯了一系列美国法律,其中包括:1)虚构交易伪造财务数据,构成证券欺诈行为,触犯美国法典第18章第1348条;2)作为上市证券发行人,明知并蓄意伪造财务账册、报表,触犯美国法典第15章第78m(b)(2)(A)及(b)(5)条。对于这两个条款的违反,均可构成刑事责任,例如对前一条款的违反,行为人的每一项违法行为均可被处以刑事罚金,同时自然人还可被处以25年以下监禁;对于后一条款的违反,自然人的每一违法行为可被处以500万美元罚金,并被处以20年以下监禁,法人的每一违法行为则可被处以2500万美元罚金。
2.美股当中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务造假案非安然公司造假莫属。安然公司在破产之前曾是世界上最大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500强第7名,还被连续6年评价为“最具创新精神公司”。
在财务造假的信息被披露后,安然公司的股票暴跌,一天之内股价下跌75%,两天后又进一步缩水到不足鼎盛时期的0.3%,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整个美股市场信心受挫,美股跌至新低。
而在美国证监会和司法机构进行调查后,决定给予安然公司最严厉的处罚。不仅如此,与安然公司相关的其他机构都受到了灭顶之灾。
安然公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5亿美元,公司股票停止交易,公司破产。包括公司CEO在内的几十人被提起刑事诉讼,而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赔偿金。
而帮助安然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直接宣告破产。包括美洲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等三大投行被判向安然事件的受害者赔偿共计约50亿美元之多。
⑩ 美国股市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怎样处理的
美国股市对于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是非常严厉的,处理力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市场想象之外。根据2002年美国就出台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规定:对编制违法违规财务报告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500万美元罚款或者20年监禁。篡改文件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0年监禁。证券欺诈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5年监禁。
以上这些就是美国股市对于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的处罚以及处理结果;
美国股市是非常成熟的制度,上市公司造假付出的成本太大,宁愿选择退市也不愿意造假,这就是美国股市为什么上市公司质量又保障的真正原因。如果A股能学到美股股市的惩罚制度的话,相信咱们的A股上市公司也有保障,这样才能让股票健康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