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的的朱的
朱的(1930年11月17日—2010年9月6日),又名朱镇琳,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口铺村笃庆堂人,是一名优秀的老游击战士、革命老军人,
改革开放以来,朱的先生以独到的眼光,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先后创建了韩江建筑队、韩江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和韩江电力有限公司,果敢率领公司在珠三角地区开辟建筑行业市场,将事业扩展到内地和港澳地区。在他的带领下,朱氏家族30年间创办了新南方集团、珠江投资集团、合生创展、珠光集团,成为地产界的“航空母舰”。更令人钦佩和敬重的是,他在事业扶摇直上之时,肩负社会责任,主动回报社会,全力造福乡邦,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据不完全统计,他率领家族企业先后无偿捐资社会公益事业多达数十亿元,资助家乡经济发展项目50多项金额超5亿多元。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真善美”。朱的先生将他的生命与热心公益事业融为一体,始终把奉献慈善事业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善美”的真谛,谱写了大爱人生的华章。
“真”是的先生心怀桑梓的写照。他率领家族企业铺桥筑路,兴办实业,把回报家乡当成一种作为丰顺儿女应有的责任,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先后捐资300万元修通了阝留 隍至赤凤段的水泥公路,捐资70多万元修建口铺至居林村道、丰有村道等7条水泥公路;先后捐建了丰顺县会展中心,修建了部分县、镇办公设施;2009年,捐资3600万元支持东阝留 大堤建设;投资兴建了凤凰水系四、五级电站,创办了建筑总部企业,每年为家乡丰顺带来8000多万元的税收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家乡经济的更快发展。
“善”是朱的先生热衷公益的概括。他率领家族企业慷慨解囊,扶贫济困。为让家乡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除在家乡大力兴建敬老院外,2007年以来,坚持每年为近7000名家乡老人赠送春节慰问金,慰问金额累计达300多万元;2010年8月,捐资2亿元成立了丰顺县紫琳慈善基金会,用于阝留 隍等镇贫困家庭60周岁以上老人趸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丰顺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为了解决疾病患者的痛苦,捐资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免费为丰顺县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在1997年阝留 隍堤围出险时,捐资帮助当地政府及时修复堤围,解除险情;在2006年和2007年留隍等地发生罕见水灾时,先后共捐赠了800多万元资金及大米等物资一批;在1998年长江、嫩江等地引发大洪灾时,捐资170多万元支持灾区抗洪救灾;在2003年 “非典”期间,捐资1500万元支持各地抗击疫情;2005年,向惠州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共计1.3亿元,等等。2007年他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慈善家”的光荣称号。
“美”是朱的先生情系教育的体现。他率领家族企业出钱出力,助学建校。1996年,捐资60万元新建东阝留 中心小学;1997年,捐资40多万元新建清溪小学;1998年,捐资1200万元新建东阝留 中学;2002年,捐资400万元建设丰顺中学综合办公大楼;2008年,捐资1200万元新建阝留 隍镇中心小学;2005年至2009年,先后捐资1100万元和500万元,分别作为丰顺县朱的刘惠英教育助学基金和丰顺县阝留 隍镇朱的刘惠英慈善教育基金,已资助614名特困大学生、1394名高中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资助金额达577.15万元;2009年,捐资600万元资助阝留 隍镇困难老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资助家乡教育事业外,2002年,捐资兴建中山大学外语大楼,为华师大附中捐赠助学金100多万元;2003年,向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向华南理工大学捐款100万元,向华师附中番禺小学捐赠50万元;2004年,向天津市宝坻区捐赠200万元作助学基金;2005—2009年,先后斥资十多亿元,创办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捐资8000多万元兴建梅州东山中学剑英校区和剑英图书馆;捐资500多万元作梅州市兴宁一中教育资金等等。同时,他也热心于革命教育事业, 率领家族成员缅怀先烈,继承传统。1998年,在原边纵四支独立队开展革命活动的盐坪村,捐资新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追思亭”,以此纪念在解放战争中凤凰山一带为革命牺牲的潮州、澄海、饶平、丰顺边纵四支队的39位烈士;随后,又捐资200万元支持丰顺县修建华夏女杰李坚真纪念馆;2006年,向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08年,向广州军区的子弟兵捐赠“邓老凉茶”10000箱、慰问金100万元。
在8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朱的先生始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人和善,生活简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处世低调,乐善好施。在他弥留之际,还遗托家属将其个人名下的现金、存款、股票的80%折合人民币9600万元作为丰顺县紫琳慈善基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子,让人为之动容。
朱的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持之以恒播洒人间大爱,济贫恤孤,安老扶幼,情系蓝盾,关爱杏林,铺设路桥,慷慨赈济,热心教育的博爱精神和高贵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敬仰和铭记。
(作者姚森隆 系原中共丰顺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广州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
2. 没经验做什么生意好开连锁加盟店坐等赚!
股票投资风险巨大,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也大;而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更使得房地产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有了闲钱的投资者一直在寻找成熟而风险较小的投资行业,不少人就把目光投向了特许加盟——开连锁加盟店,不需要什么从业经验,资金可多可少,二三万元也可以当上小老板。没经验做什么生意好?有调查资料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成功率则高达80%—90%,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开始选择特许加盟这种方式圆自己的创业梦。 目前,连锁加盟有四种形式:直营、委托加盟、特许加盟和自愿加盟。没经验做什么生意好?特许经营是连锁总店将自己拥有的已经做得比较成功的业务,开连锁加盟店,包括总店的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商名、经营管理方法、运作技巧等形成一整套可重复操作的样板经营程序,许可他人去经营,加盟者即使没有同类业务的经验,也能通过这套程序,经过短期培训,直接拥有和经营该类业务。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特许经营企业至少有2000多个,加盟店数不少于10万个左右,已成为世界上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开连锁加盟店,据了解,雪丽阿姨、小尾羊、一致药店、麦路嘉、东方眼镜店、上岛咖啡、邓老凉茶等企业都是凭连锁加盟迅速发展起来的。 正大华鞋业花花公子东门海雅专柜代理商陈先生: 卡帝乐鳄鱼、花花公子……近几年,在天虹、万佳、海雅等百货公司都能看到正大华鞋业旗下的这些代理品牌,其中有些专柜就是陈先生几个朋友的,开业后生意火爆,陈先生自己也经常光临。开连锁加盟店,“生意那么好,一定能赚钱!”凭着直觉,陈先生开始在去年年底与正大华总部联系,商谈加盟事宜。没经验做什么生意好?总部免费提供选址分析、店面视觉形象设计、品牌广告画、广告灯箱片、开业宣传推广、导购员培训等服务,他那个40平方米的专柜只需交2万元保证金、10万元首批购货金就行,另外,在装修上还花了三四万。 陈先生一语道出自己的成功原因:“开连锁加盟店,几个朋友都是做这种生意的,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加盟,还是没错的。” 一致药店水贝二路分店店主罗先生: 8年前,想圆一番创业梦的罗先生在与朋友闲聊时得知,通过特许连锁加入到一个品牌的经营体系,能相对轻松地拥有自己的门店。没经验做什么生意好?“嗯,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当即下了决心,开始留意合适的连锁品牌。开连锁加盟店,当时,深圳的特许加盟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较少,罗先生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筹码”押在一致药店上。 在交纳6万元保证金,3万元无形资产金之后,罗先生位于水贝二路、面积约80平方米的门店开业了,罗先生谈起自己眼光的独到,不无得意:“开连锁加盟店,投资创业选对‘大树’是最重要的。” 特许方将特许经营权授予加盟方时所收取的一次性费用,包括加盟方使用特许方的商标、专有技术等所支付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不会退还,要区别于抵押金。没经验做什么生意好?依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加盟费从几千、几万到几百万不等。开连锁加盟店,加盟费体现了加盟方加入特许系统所得到的各种好处的价值,一经缴纳意味着被加盟者可以使用特许者的品牌及无形资产。 为确保被特许者履行合同,特许方可要求加盟方交付一定的保证金,开连锁加盟店,合同期满后,加盟方没有违约行为时,特许方务必退还给加盟方,这笔金额也视不同企业而有所不同。 区域性广告宣传。开连锁加盟店,在区域内发展特许经营时,区域宣传费用由所在区域分摊。
3. 邓老凉茶股票上市了吗
邓老凉茶股票
目前没有上市
A股市场查询不到
4. 凉茶的由来
凉茶最早就是起源于岭南地区的,因为岭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潮湿,水质偏于燥热,而且夏季的炎热时间比较长,使历史上的岭南地区成为疠瘴之地,再加上广东人喜欢食煎炒燥热之品,习惯夜睡,由于气候炎热潮湿,饮食不当,睡眠不足,很容易令人生“热气”,即北方人所说的“上火”,先民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试着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煲水饮用,以消除“热气”。这种青草药水饮用确实有效果,遂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的长期实践配伍,并各师各法创造出多式多样的“凉茶”。随后,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医药人员开设了销售凉茶的药店、摊挡、作坊制售凉茶,由于其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能,具有保健止渴的作用,而且不论盛夏隆冬,四时可服,因而长期成为穗港及整个岭南地区各界人士喜爱的普遍饮料,历久不衰。至于凉茶起创于什么时候,查遍现有的资料却?有确切的日期记载,但据资料报道,广州王老吉凉茶就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故凉茶的起源历史悠久。
求采纳
5. 广东凉茶由来
民间有云:“广东三件宝:烧鹅、荔枝、凉茶铺”。关于流传已久的“凉茶”一词,如果你是广东人,你别说你没饮过凉茶。可能有些人要问了:“凉茶是从哪儿来的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
据传,在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感受到岭南地区气候湿热,瘴病流行,于是他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湿病医药,留下了针对岭南气候特征的大量医学专著;岭南老百姓根据葛洪的医学理论,结合人们在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以药性寒凉、解暑消毒的中草药,熬水来喝,形成了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凉茶。
到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广州有位叫王泽邦(小名阿吉)的医生,他为人看病时,发觉许多人都因天气热导致上火而得病。于是,他与儿子到白云山采回草药,精心研究,选定一条凉茶药方,并在店里煲给病人饮用,效果很灵。有一年,南洋群岛发生了流行性感冒,病人很多。阿吉知道后,献出了自己的凉茶药方,使许多病人恢复健康。人们为了纪念阿吉,便把这种凉茶称为“王老吉”。这就是最早的凉茶品牌“王老吉”的由来。
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的广东凉茶中,除了王老吉凉茶,著名的还有夏桑菊茶、邓老凉茶、白云山凉茶、大声公凉茶、廿四味凉茶、石歧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等。这些凉茶多数是百年老字号或祖传验方,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功效博得老百姓钟爱。特别是2003年由于“非典”,中医药价值神奇显现,作为集中医药之大成的广东凉茶顺势成了“国饮”,迅速向省外扩张,占据了国内市场的最大份额。如今,随着千千万万的“老广”漂洋过海,广东凉茶开始了它的五大洲之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流行至今,饮誉海内外。
凉茶真的是个‘宝’,春天可去湿,夏天能解暑,秋天可降火,冬天防感冒。有病它治病,没病时可保健,而且成本低,比起现在的药品要便宜得多。凉茶是广东的一道独特风景。广州人喜饮凉茶,一碗先苦后甘的凉茶入口,顿时生津止渴、消暑去湿清热。许多人家平日会不时叮嘱孩子到街上凉茶铺饮碗凉茶,或者买一些凉茶包放在家中保平安,甚至有华侨回乡探亲,也要买些凉茶包带出国门,让久居海外的亲友也能喝上家乡地道的凉茶。面对客人,广东人往往自诩为“喝着凉茶长大的”。
广东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代代流传、相习成俗,与粤剧、粤语等,一起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时至今天,凉茶仍然是广州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特别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