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保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一百强企业名单2008-10-2413:0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湖北省电力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鄂城钢铁股份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车轿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国营武昌造船厂
武汉NEC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
东风客车底盘有限公司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
东风实业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黄石母公司)
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武汉凤凰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襄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清江卷烟厂
武汉晨鸣汉阳纸业有限公司
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襄樊卷烟厂
鄂钢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车桥有限公司十堰工厂
武汉华能发电有限公司
冶钢集团有限公司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本部
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
汉江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湖北省洋丰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汽轮发电机厂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老河口东风创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宜都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鄂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汉新发电有限公司
新元粮油(武汉)有限公司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
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武汉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营武汉船用机械厂
武汉蓝星电脑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广水卷烟厂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
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冶铁矿
武汉市一棉集团有限公司
鄂州市吴城钢铁有限公司
湖北中昌植物油有限公司
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
湖北汉元发电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
武汉江南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荆门石油化工总厂
湖北江山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楚源高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凯乐集团
宜昌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武钢集团汉口轧钢厂
丝宝精细化工(武汉)有限公司
武钢集团襄樊钢铁长材有限公司
华泰植物油(武汉)有限公司
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新丰化纤工业有限公司
湖北省长源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化肥分公司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银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
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
恩施州电力总公司
大冶市新冶特钢有限责任公司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
赤壁市蒲圻建材有限公司
湖北永鼎红旗电气有限公司
东风神宇车辆有限公司
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阳新鸿骏铝业有限公司
武汉神龙轿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发电分公司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风神襄樊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
襄樊三五四二纺织总厂
劲牌有限公司
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
武汉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
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荆州市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
武汉武钢集团汉阳钢厂
湖北神电汽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富思特新型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长征肉类有限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日报社印刷厂
湖北金叶玉阳化纤有限公司
武汉电缆集团铝合金导线有限公司
国营红阳机械厂
国营武汉长虹机械厂
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
湖北银泉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冶钢集团实业总公司中宏钢铁厂
湖北澳特尔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化纤开发有限公司
随州市华威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赤壁市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佛吉亚(全兴)坐椅有限公司
大冶市远成钢铁有限公司
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
湖北星齐汽车部件装备有限公司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 汉元帝叫什么
汉元帝刘奭
【人物简介】
汉元帝刘奭[1](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是西汉第11位皇帝。他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公元前67年5月(农历地节三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公元前48年1月(农历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5年,病死,谥号为孝元皇帝。公元4年,刘衎尊其庙号为“高宗”。后葬于渭陵。
刘奭年表:
公元前74年,汉元帝刘奭出生。
公元前67年,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48年,汉宣帝逝世,太子刘奭即位。
公元前46年,刘奭废除了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置海南珠崖郡。
公元前42年,刘奭派兵镇压了陕西羌人的叛乱。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逝世。
【在位年号】
初元(5)公元前48—公元前44
永光(5)公元前43—公元前39
建昭(5)公元前38—公元前34
竟宁(1)公元前33
【由盛而衰的分水岭】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柔仁好儒”的由来
史家对元帝的定评是“柔仁好儒”。这个评语应是褒多于贬,至少是褒贬参半。现在看来,“柔”字用得恰切。元帝确实是一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人。至于“仁”字则要大打折扣。所谓“好儒”是真的,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最终只因好的是“俗儒”而功亏一篑。
在元帝做太子时,就向宣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则训斥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所谓“霸道”就是先秦法家治国之道,所习之经十分广泛,包括《春秋》、《诗》、《尚书》、《礼》、《论语》等。元帝的经学功底,不仅远过乃父,就是在西汉一代所有帝王中,也可谓首屈一指。
纯任德教
在汉宣帝以前,基本上实行的是“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方略。到元帝时期,开始一反前代帝王之制,单崇儒家,纯任德教,治国完全以经学为指导,选官用人完全用儒家标准。为什么元帝摒弃主张严刑峻法的“霸术”,而改用“以柔治国”、强调“教化”的儒术呢?
元帝“纯任德教”除了他自身具有深厚的经学修养外,更重要的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即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投入田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接受政府假田,成为假田农民(国家佃农),有的成为流民,而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又都转嫁给编户齐民,即自耕农身上。再加上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天灾频繁,各地不断暴发反抗西汉统治的斗争。所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统治者只好放弃“霸术”,纯任德教,以期缓和社会矛盾。这种方略的改变,是由元帝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在实行“教化”的儒术方面,元帝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尊崇儒学。元帝即位当年,即采取尊奉孔子的措施。孔子第13世孙孔霸“上书求奉孔子祭祀”,元帝即下诏曰:“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食邑800户祀孔子焉。”这是以皇帝名义奉祀孔子的重大举措,孔霸被封为关内侯,赐食邑800户,号褒成君,给事中,加赐黄斤200斤,府第1所。孔霸去世,元帝两次穿素服去吊祭,赐给东园秘器钱帛,赠予列侯礼安葬,谥号“烈君”。初元二年(前47年),起用师傅萧望之,赐爵关内侯,食邑800户。夏侯胜卒后,“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万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尊崇帝师的社会效应,必然导致人心向儒,这自然大大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以儒家标准选官用人。元帝即位不久,即大幅度增加太学博士弟子数量,由宣帝时的200人,激增至千人。对这些博士弟子,每年按甲、乙、丙三科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授以相应的官职。因此,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籯(yíng,竹笼),不如一经。”儒学宗师夏侯胜也常常教导他的弟子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指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可见读儒经做官,已成为当时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在元帝用儒方针的指引下,朝廷大臣以经学相矜尚,儒生布满朝廷上下,他们或位至公卿,或为地方长官。郭沫若说:“元、成以后……明经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出现了‘州牧郡守,家世传业’的经术世家。”而大批儒生进入政界后,又必然会把儒家理念施之于政事。
以经义为本,治国施政。元帝即位后,摒弃了宣帝霸王之道相杂的政治,发布的各项政令以及诏书,多引经为据。质问大臣,则穷究“经义何以处之”;大臣执法,则要求其“顺经术意”;如果大臣奏议上的语言不符合经义,则必然遭到严厉的批评。元帝的好儒,并不是要官吏做表面文章,而是要付诸实施。
由于利禄的诱惑,传授、研习儒家经学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自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来,到了元帝时期,经学才真正昌盛起来。正是由于以儒家仁义之道为治国指导思想,才使得业以动荡的社会又暂时平静下来,西汉王朝才没有即刻崩溃,而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不过,汉元帝以儒治国也留下了负面影响。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元帝广用儒生之事说:“自是以后,汉无刚正之士,遂举社稷以奉人。”同时,以经取士固然为汉王朝选送了大批人才,但由此也决定了许多人读经即为做官,因而在入仕以后,往往不是尽忠守职而只图保持禄位,尸位素餐而已。能治者不能为官,为官者不能为治,士与吏截然两途,这不能不影响到西汉后期各级政权的效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元帝强调以经取士,使一些只知书本、而不省吏事的“书呆子”也被选进了各级政府机构。
偶幸“家人子”
五凤元年(前57年)正月,太子刘奭18岁,宣帝为他举行了冠礼,这标志他已成年了。五凤四年(前54年),他最爱的司马良娣病死了。临死前,她哽咽着对太子说:“我死非天命。是其他姬妾得不到太子宠爱,妒忌诅咒我,活活要了我的命!”太子刘奭对此十分相信,因而悲愤成疾,闷闷不乐,把所有姬妾都拒之门外。
王皇后对此焦虑不安,赶快报告给汉宣帝。宣帝听说太子迁怒于众位姬妾,也不好强拗其意,为了使儿子重新振作起来,便让王皇后从自己宫中挑选一些可令太子欢娱的宫女,以顺畅太子之心,王皇后左挑右选,找了五位“家人子”(无职号的低等宫女),排成一行,让太子刘奭自择中意之人。这时刘奭还沉湎于对司马良娣的哀思怅想中,瞧也不瞧面前这几位姑娘,又不耐烦皇后的一再催促,只想赶快应付了事,把手一挥,说:“这里边有一个人还可以吧。”这时有位叫王政君的姑娘,站得离太子最近,又穿着与别人不同的绛色袍服。王皇后以为太子看上的就是她,就令掖庭令把这幸运儿送入太子宫。皇太子和王政君初次相逢于内殿。也许是皇太子多时未与女人接触吧,现在偶然见到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含嗔带娇地向他走来,不免触动情欲,便一夜风流。没想到的是,王政君竟怀了孕。 次年,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王政君生下嫡皇孙。汉宣帝见帝国有了继承人,喜出望外,亲自给孩子起名叫刘骜。骜者,千里马也。可见老皇帝对这个孙子寄予多么大的厚望!从此,老皇帝常常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刘奭得遇王政君纯属偶然。但是,没有偶然就没有历史,这一幕对王政君一家和西汉王朝都事关重大。
威权旁落
本来汉宣帝临终前,已给元帝安排好了辅政大臣,第一位是外戚侍中、乐陵侯史高,另两位是太子太傅萧望之和太子少傅周堪,并提升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三人并领尚书事。信用外戚是西汉政治长期形成的传统,宣帝也不例外。史高是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侄孙,宣帝幼年时养在史家,与史高有亲密关系,因此宣帝命他握有中朝决策大权,地位最为重要。萧望之、周堪都是元帝的师傅,是当代名儒,深谙政事。萧望之又引进宗室明经达学之士刘更生(楚王刘交的后代,成帝时改名刘向)、侍中金敞共参朝政,史称“四人同心,谋议劝道,正义古制多所欲匡正”。“匡正”什么呢?就是匡正君主。在中国古代,儒家主张实行人治。孟子说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他们相信,只要统治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臣民垂范道德人格,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但是,君主握有生杀予夺绝对权力,而且再没有可以对其约束的机制,那么,“天子圣明”靠什么来保证呢?儒家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只能奢谈“正君心是大根本”,把政治问题径直变成了一个君主的道德修养问题。所以萧望之等人就寄希望于对皇帝的教育,引导元帝努力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的理想,以期改造一个国家或社会,扭转一个时期的社会风气。诚然,教育的功能不可低估,但绝不是万能的,萧望之等人太过于天真了!元帝即位不到一年,三人一体的辅政班子,就出现了裂痕。
史高以外戚之亲“领尚书事”,萧望之和周堪是他的副手。但开始时,汉元帝对自己的两位名儒师傅特别信任,萧望之等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史高的心理失去平衡,与萧望之的嫌隙日深,这便为宦官石显弄权提供了条件。
在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中,汉元帝始终依赖宦官,因为他认为宦官没有家室,形不成盘根错节的庞大集团。这就是元帝朝宦官石显之流得势的根本原因。加之,宦官石显善于顺风承旨,阿谀奉承,元帝可以称心如意,为所欲为。其实石显之流早有“外党”,和外戚史丹、许嘉勾结在一起,还拉拢了一批见风使舵的儒臣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人,结成朋党。还与长安豪侠万章交往甚密。本来身体多病的元帝原想自己不理政事,而要通过宦官石显来控制大权,结果大权旁落,授柄于人,迫使萧望之自杀,周堪、刘更生被贬为庶民。
元帝之所以大权旁落,不仅在于近幸的狡猾佞巧,更在于他自身政治水平的低能。司马光评述道:“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宦官石显的专权,实际上正是汉元帝纵容的结果。
【汉匈冲突的休止符】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西汉“单于天降”瓦当最后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的对立。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
平灭郅支
汉元帝刚即位的时候,匈奴郅支单于自以为与汉朝距离遥远,加之怨恨汉朝支持他的仇敌呼韩邪单于,就有与汉绝交之意,并且与康居王勾结起来,在都赖水(今恒逻斯河)畔兴建了一座郅支城(今江布尔),作为自己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郅支将势力向汉西域发展,直接威胁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昭三年(前36年),新一任西域太守对匈奴发动攻击,获得大胜。
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以后近40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中西交通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昭君出塞
郅支被杀之后,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元帝也愿意用婚姻的形式巩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以宫女王嫱配他为妻。
王嫱,字昭君,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昭君虽然仪容雅丽,举止端庄,但因未受皇帝封诰,所以在后宫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受重视。如同当时绝大多数宫女一样,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但当历史提供机会时,她主动请行,自愿远嫁匈奴。在临行前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元帝见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昭君这位胆识不凡的汉家宫女,为促进汉匈民族团结,自愿出塞履行政治联姻,成为名垂青史的杰出妇女。汉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意即边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从此,汉匈长期战争状态宣告结束,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长达150年的汉匈冲突,犹如一曲雄壮的交响乐,而昭君出塞则好似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昭君的事迹在正史记载中仅有几十个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记载却非常多,而且更富于传奇色彩。《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由于画工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误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离乡,远嫁异域。
另据东汉文学家蔡邕《琴操》记载,昭君嫁到匈奴后,心思不乐,作下了一首诗歌,后人称为《昭君怨》,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这首诗很可能是伪托之作。又传,昭君还写了一封信给元帝。信的内容如下:“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之,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怜之。”据说元帝得书,大为动情,转而恼恨画工从中作梗,穷究其欺君之罪。画工毛延寿等五人“同日弃市”,一时京城画工几乎绝迹。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写道:“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他一反以往归咎毛延寿欺君的正统观念,而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汉元帝。
汉代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金枝玉叶的宗室公主。但她们的为人行事,很快都随着历史的长河流逝了,唯独“良家子”出身的昭君却流芳千古,人们怀念不已。1963年,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首咏昭君的诗,镌刻在昭君墓前的石碑上:“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不仅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也肯定了汉元帝的历史眼光。
【元帝逝世】
王昭君出塞不久,汉元帝就病入膏肓。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元帝去世,在位15年,刘奭死后谥曰:“孝元”帝,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六月,皇太子刘骜即皇帝位,是为孝成帝。公元4年,刘衎尊其庙号为“高宗”。
【后妃子女】
皇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妃嫔
傅昭仪 定陶太后,生平都公主、定陶共王
冯昭仪 生中山孝王
卫婕妤,生平阳公主
司马良娣(汉元帝为太子时妃)
子
汉成帝 刘骜
定陶共王 刘康
中山孝王 刘兴
女
平都公主
平阳公主
【后人评价】
汉 班固
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汉书·元帝纪》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汉唐三君知子》
英明之君,见其子有材者,必爱而称之。汉高祖谓赵王如意类己,欲以易孝惠,以大臣谏而止。宣帝以淮阳王钦壮大,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数嗟叹曰:「真我子也!」常有意欲立为嗣,而用太子起於微细,且早失母,故弗忍。唐太宗以吴王恪英果类我,欲以代雉奴。其后如意为吕母所戕,恪为长孙无忌所害,钦陷张博之事,殆於不免。此三王行事无由表见。然孝惠之仁弱,几遭吕氏之覆宗;孝元之优柔不断,权移於阍寺,汉业遂衰;高宗之庸懦,受制凶后,为李氏祸尤惨。其不能继述固已灼然。高祖、宣帝、太宗盖本三子之材而言之,非专指其容貌也,可谓知子矣。彼明崇俨谓英王哲即中宗也。貌类太宗,张说谓太宗画像雅类忠王,即肃宗也。此惟取其形似也。若以材言之,中宗之视太宗,天壤相隔矣!汉成帝所幸妾曹宫产子,曰:「我儿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使其真是孝元,亦何足道?而况於婴孺之状邪!
3. 深圳市汉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汉元资产专业从事股票和期货配资业务,已经累计为数百位的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配资服务。
法定代表人:黎志勇
成立时间:2013-07-31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770008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沿河北路1002号瑞思国际大厦A座802
4. 深圳市汉元盛世控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汉元盛世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4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
法定代表人:黄悦
成立时间:2013-04-07
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708507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卓越世纪中心四号楼2607
5. 重庆汉元控股产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汉元控股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6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农业综合开发等。
法定代表人:程小丽
成立时间:2010-06-07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10700007125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乡企片区鼎泰公寓1单元16-3
6. 桂林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每股股票市值是多少钱
简单查查了,以我个人的拙见,这事值得商榷。
粉单市场里交易的股票,大多是因公司本身无法定期提出财务报告或重大事项报告,而被强制下市或下柜。因此,投资人通常称这种公司为“空头”或“空壳”公司,该类股票为“垃圾股票”。 上市没有特别要求,而且粉单市场没有连续公布财务等信息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粉单市场交易是不需要交费的。
简单查查了,以我个人的拙见,这事值得商榷。
7. 汉元帝提醒汉宣帝,应该实施仁政,为何汉宣帝却说他要败家
汉宣帝不是败家,汉宣帝是反对专任儒生,汉宣帝认为治国需要的是“王道”和“霸道”两者相辅相成,儒法并用才是治国之道。
汉宣帝本人的历史评价也非常高,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汉宣帝统治期间,打击外戚势力,政治清明,经济稳定发展,文化繁荣,降服西羌,平定匈奴,四夷来朝,综合国力最为强盛。而相对应的汉元帝就显得幼稚,汉元帝重用宦官,天真的以为宦官没有家室就不会结党营私,汉代严重的宦官专权问题跟汉元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8. 汉元帝让西汉国力达到鼎盛,那汉元帝得到的评价为何不好
因为汉元帝年轻时的鲁莽冲动,道听后宫传言,导致一代名臣李飞被误杀,后人对此褒贬不一。
9. 西汉王朝为什么会在汉元皇帝时由强盛走向衰败呢
公元前141年3月9日至公元前48年1月10日, 刘彻,刘弗陵,刘病已在任时,大汉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这以后,西汉由盛而衰,过程和原因是
汉元帝和他的儿子汉成帝刘骜,即为元成之世,是西汉帝国国势日趋衰落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元帝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姑息、纵容宦官、奸佞迫害贤臣,政治黑暗**。而成帝刘骜“湛于酒色”,宠任外戚―其母后王政君的王家乱政,自王政君的弟弟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最终又王家的庶出子王莽篡取了汉家江山。
败于哀、平
汉成帝无子而终。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元帝昭仪傅氏合力排挤王氏。迎立傅昭仪之子、成帝之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并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让汉朝逐渐衰弱。二十二岁的宠臣董贤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也无子,王氏权力再起,迎立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为帝。汉平帝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毒杀平帝,废黜其后继位的宣帝玄孙孺子婴,于公元9年初正式称帝,改汉为新,煌煌一时的西汉帝国终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