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攻略 > 卖理财产品不知情

卖理财产品不知情

发布时间:2021-10-07 22:14:50

1.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风险理财亏了怎么办

保本理财产品会亏本,按理财产品的风险核心定义,保本型理财产品依然有风险。 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如下图:

2. 银行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介绍购买了理财产品,属不属于诈骗犯

买了理财产品都要签协议的,法律上推定协议签了自然都会看清楚条款,签了说不知情,法律上说不过去,法院不会采信的。没有签协议银行擅自用你的资金买了理财产品,属于盗用,属于偷盗行为。

3. 中国农业银行产品认购交易是什么 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存了理财产品怎么办

楼主你好,首先请您不要着急,工作人员在未告知的情况下给您存了理财,您可以投诉他的,不过我来给您介绍下农业银行的理财,农行的理财资金主要投放于大型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企业,优质国债和企业债卷,同业拆借等方面,收益高风险低(2年来未出现一例亏损),如果您的钱闲置不用的话,短期来看,存理财是很不错的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4. 买理财产品,由于工作人员没听清导致操作失误,卡上钱会被多划出吗补充在我不知情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看清自己投资的项目和期限,如果出现问题是可以反馈的,如果符合合同内容是正常的

5.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们收入的不断提高,现在理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想理财的人虽然多,但是真正精通或者甚至是略懂的人却没多少。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把钱交给银行,觉得银行比较稳定,总不会赔钱的。

2.有时候银行可能会把代理销售的产品当成银行自己开发的产品来销售。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这种理财产品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那么多,所以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以免踩进了陷阱。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骗人的。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进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里,这样如果将来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财挣大钱,不要被套路!

6.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柜台就设在银行营业厅内,但是它跟普通储蓄业务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跟储蓄业务分属银行的不同体系。所以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储蓄,是可能会产生亏损的。
而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经常向咱们无知的普通投资人推销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产品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悲剧了。

那么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外,有时候还会代销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有很多小伙伴就上了套,本着赚取收益的目的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销售人员混淆了概念,买成了保险。
保险没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获取保险金是不确定的。而且银行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的保险,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买份保险,最好也别选择银行。
套路二
有些时候银行会把代收产品当成自发的产品卖,可能还会向客户隐瞒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不是银行的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三
销售人员介绍的预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计算陷阱都没有那么简单。收益套路是无穷尽,只能自己注意一点,以免踩进了陷阱。
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套路,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合同,这样如果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7. 银行员工私卖理财产品构成刑事犯罪吗

有可能构成职务侵占或者挪用资金罪
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一般是指银行员工未经本行、上级行审批或授权,未向监管机构备案,没有遵从正规的销售流程和相关规定,私下向客户出售所谓的“理财产品”的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第一是飞单。飞单并不是法律概念,在银行业,飞单是指未经上级行授权或批准,员工借助银行平台,擅自销售第三方发行的金融产品,第三方与银行之间不存在委托销售合约关系。应当注意到,员工擅自销售的第三方金融产品是真实的金融产品,仅是没有通过银行官方销售。2012年底,华夏银行某支行濮某私自销售“中鼎”系列产品即是典型的飞单事件。
第二是私售银行停售的理财产品。银行或第三方曾经发行并销售过某理财产品,后来停止销售。个别员工借助银行平台,假冒银行名义,向客户出售已经停售的理财产品,没有将募集到的资金划入银行专户,而是将资金出借给用资人使用。这种私售,可能是私售本行停售的理财产品,也可能是私售第三方停售的理财产品。
第三是私售虚假理财产品。银行员工编造银行或第三方发行的理财产品,制作虚假理财产品协议书等文件,伪造银行印章或盗盖银行真实印章,诱骗客户购买虚假理财产品,将募集的资金出借给用资人使用。员工私售虚假理财产品,一般具有诈骗客户资金性质。

8. 当时在建设银行卖理财产品,当时和业务员说要保本的刚发现是不保的,已经4个月了我该怎么办

口说无凭,不要相信业务员的口头忽悠,已经购买了只能按理财产品协议书执行,理财产品无论如何不到期是不能提前终止的,只能静观其变。接受教训,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解理财产品协议书的条款,购买需谨慎。

9. 买了理财产品以后怎么出手,不知道怎么卖。是通过app还是怎么

现在一般都是通过app卖的,在app上买的理财产品想卖的时候直接把钱取出来就行了如果是股票话那就等它开盘了用电脑卖现在股票都是24小时都开盘的随时都能卖不过要把握价格的好低

10. 为什么有人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最后却发现买的是保险呢

看了以前很多存款变保险的案例,我总结出3个原因,一个是“贪“ ,一个“信”,一个是“骗”。

先说下第一个原因:贪

这些年有很多存款变保单的案例,但是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这难道全都是银行在坑蒙拐骗?难道用户一点都不知情?

我觉得不是,因为存款和保单有着明显的的区别,现在存款基本都是卡存,额度大点的有存单,但是保险肯定是要签订保险合同的,而且投保过程会有投保须知、健康告知、免责条款、合同条款等,难道存款人一点都不知道?

下面是保险合同:


在很多老人看来,他们认为就算买的是保险也应该没有风险,甚至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保险就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所以他们都没有什么防范心理。

再来看下第三个原因:骗

蒙这个原因应该是很多人存款变保险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缺乏判断,没法区分银行存款还是保险,这样就给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有乘之机。

目前很多银行工作人员都有各种任务考核,比如基金,保险等,还有银行工作人员售卖保险的奖金要比存款高很多,所以他们推销也积极。

而保险是不怎么好卖的,甚至有很多人很反感保险,哪怎么办呢?那就只能骗了!

比如银行工作人员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存款送保险,存款还免费给你送保险、这是多好的事情,所以很多用户想都不想,直接在保险合同上签字按手印,这样以来就表示你已经购买了保险。

当然银行工作人员还有其他手段诱导存款用户购买保险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去银行存款,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阅读和查看各种合同和文件,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存款变保险。

阅读全文

与卖理财产品不知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民币况美金汇率 浏览:946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服务中心在哪里 浏览:777
招商证券账户忘记了 浏览:271
建发股份app软件 浏览:608
专利信托在我国可运用的领域1 浏览:166
县级企金融机构单位处室 浏览:922
上海重信金融重庆分公司 浏览:194
小额股票质押融资借不到钱 浏览:215
平安银行贷款中介 浏览:806
中信证券研究所网址 浏览:310
黄金叶烟标 浏览:626
大众金融服务费标准 浏览:490
9月8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624
大同黄金那里有回收的 浏览:415
如何营销理财客户买基金 浏览:214
金融机构的主体包括 浏览:825
牛市不买融资股票 浏览:558
中介公司佣金基本提成多少钱 浏览:942
锐拓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网址 浏览:535
富森外汇套路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