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个人理财案件分析:为张先生制定理财计划(包括:一,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二,理财目标分析三,家庭理财建议
【目前状况】
一家三口,有16周岁孩子读高一。家庭月收入188000元,太太有保险,张先生没有保险。现有存款35万元,基金60000元,自有住房60平,现价72万元。
【理财目标】
1.给孩子准备教育基金。
2.一人有社保,但没有商业保险。
3.换套100平左右的房子。
【理财分析】
家庭正处在财产积累期,这一时期是家庭收入稳定期。从家庭资产负债上可看出,家庭月收入除去开支有不少结余。
从现在起,每月必须将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强制储蓄,同时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合理运用结余资本则是第二步,将每个月的结余资金投资于货币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投资风险低,但是通常情况下,收益高于银行零存整取的利息率收益。
拿出年收入10%买商业险
由于一人有社保,没购买其它保险,保障程度低。应购买商业保险增加风险保障,可防范未来的家庭风险。运用保险“双十原则”,即用年收入的10%购买10倍保额的保险。
根据这项原则,每年可追加18000元保费,即每月1500元保费,通过购买保险组合,如主险年金险,附加意外险、意外重大疾病险等,这样保费相对划算,同时也可以满足家庭保障需求。
为孩子购买返还型教育险或基金定投
目前国内一般高中的教育金开支在每年3000元至5000元。大学教育是教育投资的大项。如果是公立大学本科,一般每年的学费大致在5000元至6000元,另外算上生活费等其他费用,教育金开销至少在每年2万元。
按照读到硕士来算,保守预计3年后至读完硕士每年开支需要30000元。(参照6%的通货膨胀率,不考虑收入成长率)。根据目前家庭实际情况,现在如果每年能够拿出20000元,来提前准备小孩教育金的话,可通过提前为孩子购买一份返还型教育险,或实行基金定投,即每月定投1700元进行合理安排。按照投资收益率6%(保守估计,跑赢通胀)计算,大概3年后可以提供的教育金为6万元,孩子读大学期间坚持定投准备以后的教育金。
10年后,换新房,费用控制在150万元以内,按照投资收益率6%(保守估计,跑赢通胀及房价增长率),到时现有住房可折价称房款60%,故到时需另有60万左右的购房款,现在每月需投资3600元。假如到时不卖掉现有住房,另外买套100平的住房,那应每月投资10000元。
综上所述,要实现所有理财规划,每月坚持定存或定投6800元(如十年后另购房需投13200元),方能完成理财目标。
Ⅱ 理财产品有纠纷怎么办
想要维权,必须证明自己当初被误导了,一切都需要证据。
录音录像。因为很少有人在买理财产品时会特意录音,一般情况下是拿不出这种证据的,事实上,由于大多数误导发生在银行,所以多半会被监控录像拍到,声音则有可能一起录下,遗憾的是,如果没有立案的话,银行一般会拒绝提供监控录像。然而,一旦拥有这种证据,形势立刻就会逆转,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是非常合适的。
其他记录。如果实在没有录音,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保留了购买产品时的相关文件,比如宣传页或利益演示之类,或许可以通过当初留下的笔迹证明销售人员描述过的一些内容,但这种证据同样难以找到。
是否被代签字?某些金融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签名而已,还需要客户签署表示了解风险或其他内容的文件,比如保险产品会要求客户亲笔在合同中书写“了解收益是不确定的”这样一段文字,而误导你的销售人员很有可能并未让你书写,那么情况一定是你被代签字了。这时可以主张自己并未被销售人员提示过风险,当代签字被确认之后,事情就好办了。这个道理适用于其他“该有的东西却没有”这类情况。
电话回访也有录音。买了保险产品除了要额外写一段话,在犹豫期内保险公司还会进行电话回访,从而了解你是否真的知道相关风险,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回访电话都是敷衍了事,对方说什么都是“嗯”的回答,由于回访电话都有录音,反而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但有一种情况另当别论,即回访电话本身就有违规问题,比如并没有明确告知风险。
Ⅲ 委托理财案件有哪些纠纷类型,案由及法律适
您好,法院在立案时以“委托理财纠纷”暂定案由,在具体审理委托理财案件过程中,进一步区分不同权利义务约定,以界定其法律关系并确定案由。具体而言:
1.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开设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委托受托人从事投资管理的;或者委托人直接将资金交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或实际上借用他人名义从事投资管理的,应认定双方成立委托理财合同,并以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2.委托监管合同案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其分支机构接受委托理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或资产委托人的委托,承诺对委托资产的交易账户进行监督管理的,应认定成立委托监管合同关系,并以委托监管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在委托理财合同案件和委托监管合同案件中,在法律适用方面宜遵循如下思路:首先,应主要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商事基本法律作为法律适用依据。其次,从《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金融法律、法规中寻找有关证券、期货等交易规则,作为处理案件之依据。再次,从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制订的相关金融行政规章中援引有关营业资质、禁止性交易行为等规定作为判案的参照依据。目前这类参照依据主要包括:中国证监会证监机构字[2001] 265号《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3]107号《关于证券公司从事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3 年中国证监会第17号《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最后,对于具体案件中出现的新型疑难法律问题,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综合运用委托理财案件审理原则、民商法基本原则、原理和法律解释学的方法予以分析和处理。
3.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将资产交由受托人进行投资管理,受托人无论盈亏均保证委托人获得固定本息回报,超额投资收益均归受托人所有的(即约定保证本息固定回报条款),属于“名为委托理财、实为借贷关系”的情形,应认定双方成立借款合同关系,以借款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4.合伙协议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应认定双方成立以委托理财合同为表现形式的合伙关系,以合伙协议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
5.信托合同纠纷案件。在委托理财合同实践中,若合同约定委托人将其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并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委托资产与委托人资产和受托人的固有资产相互分离,以使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获得收益,且受托人具备法定资质的信托投资机构等《信托法》所规定的信托行为构成要件的,应认定成立信托合同关系,以信托合同纠纷确定案由,并适用《信托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Ⅳ 成功的个人投资理财案例有哪些
巴菲特,去学习吧
Ⅳ 民事纠纷案,在银行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法院在强制执行时可以采取冻结吗
可以。
在银行所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属于投资型理财产品,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保险类理财产品是否可以执行,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其属于经营型产品,债券、股票、基金具有相同的营利目的,可以被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5)私人理财产品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它们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执行人。
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Ⅵ 外快理财这种涉案金额过大的理财产品被警方立案侦查最后一班的钱能追回吗
我觉得如果是合法的理财产品,就不存在立案的问题,如果是已经立案那么钱追回来的可能性50%吧。
Ⅶ 我老公牵扯到一个刑事案件我银行买理财的钱会被国家冻结妈
如果是经济案件,但是不牵扯你,你们的共同财产属于他的那部分会被冻结。
如果犯罪所得你也是受益者,你们的财产都会被冻结。
Ⅷ 买银行理财产品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本金血本无归的案例
1、有;去年11月底,几十名投资者突然发现,他们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购买的一种理财产品,到期后竟然血本无归,涉案金额上亿元。目前这一事件取得了重要进展,客户已经拿回了全部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