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
央行票据类——月月赢计划.投资期限: 15天-30天.参考年化收益率:1.7%或2.75%.范围:99%的央行票据和1%AAA级短期融资券.产品亮点:本金收益均有保证
中信银行“稳健财富计划”.“稳健财富计划”是中信银行针对当前资本市场特点推出的综合配置型自动持续理财计划。通过银行间债券、票据、优质信托资产等非股票类投资实现稳健收益。
中信理财“月计划”.本产品采用长短期资产匹配,降低债券持有期,突出复利投资的策略,同时满足高流动性高收益的要求,并能够规避市场加息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产品期限一个月,每日开放赎回,客户无须参与费、赎回费,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利益。
银行票据类——票据通计划中信理财票据通计划是中信银行委托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资金信托计划。信托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中信银行持有的票据资产或银行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投资期限:21天-162天.参考年化收益率:3%-3.8%
⑵ 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可靠吗有很多都保本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理财有风险 投资须谨慎!以下非银行理财产品,仅供参考:
五色土非银行。
“五色土”是指“可以实现的不动产五类物权”。已经稳健运营10年,历经考验。 具体说来,在房地产登记机关,将房地产直接抵押登记到投资人名下,抵押比例30%--50%(例如:100万投资理财,抵押的房地产价值在200万左右),从而获取稳定的利息收入。借款人一般是中小企业,通过五色土风险评级,防控风险。“五色土”已经成为上海最好的理财产品,30万起,年收益率8%;100万起,年收益率10%;300万起,年收益率10--12%;按季收息,期限一年。
AAA级五色土:安全性好(10年无风险),收益率高(年8--10%),变现快(一年到期)。
外地人、外籍人可来上海投资理财。
五色土最大风险是房价暴跌五成。
2001年11月06日,青岛五色土抵押贷款顾问有限公司在工商局注册成立;
2004年01月18日,上海五色土抵押贷款顾问有限公司在工商局注册成立;
2004年12月07日,五色土获得国家商标局“金融服务”注册商标;
2011年11月18日,五色土在上海第九届金融博览会上评为最佳抵押借贷服务机构。
2012年05月25日,五色土参展第七届浙江金融理财博览会,获客户好评。
⑶ 中信银行理财产品在售,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什么意思
有涨有跌 没有固定收益 类似基金做过吧?还有余额宝?都是净值型理财
⑷ 中信银行怎么样,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怎么样
中信银行介绍
中信银行是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股东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分行,设计的业务也很广泛,在1984年,经国务院和中国移民银行同意成立了银行部,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信银行的前身。
中信银行原称中信实业银行,创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为现名。中信银行为中国大陆第七大银行,其总资产为12000逾亿港元,共有16000多名员工及540余家分支机构。它是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
1984年底,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先生向中央专函要求在中信公司系统下成立一个银行,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先成立银行部,扩大经营外汇银行业务,为成立银行作好准备工作。
1985年4月,中信公司在原来财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银行部,进一步扩展了对外融资、外汇交易、发放贷款、国际结算、融资租赁和吸收存款等全面银行业务。在银行部建立的两年时间里,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业务进展较快,通过办理人民币及外汇存款、贷款、进出口开证、国际租赁、有价证券及外汇买卖、外币兑换等业务,积累了一定经验,已初步具备了成立银行的条件。
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怎么样?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过去银行理财是主要的投资手段,但是目前投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理财优势不再,投资者逐渐转向其它渠道。在此情况下,银行被迫加快创新及转型之路,银行理财行业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信理财之超快车计划2号(双月子计划)(白金专享版)于2012年9月13日成立,中信理财之超快车计划2号(双月子计划)(白金专享版)产品的测算年化收益率为4.5%。
中信理财之超快车计划2号28天子计划于2010年10月14日成立,28天子计划最高年化测算收益率1.9%。
截至2009年7月17日,中信理财之财富成长计划一期结束募集。根据《中信理财之财富成长计划一期产品说明》的有关规定,以上产品符合成立条件,于2009年7月18日正式成立。
2013年8月22日成立理财产品如下:
产品名称 结束募集日期 是否符合该产品说明成立条件 产品成立日期 理财资金投资标的 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稳健系列1号343期 2013年8月21日 符合 2013年8月22日 将按产品说明约定进行投资,具体投资情况将在产品到期公告披露 2012年6月14日成立理财产品如下:
产品名称 结束募集日期 是否符合该产品说明成立条件 产品成立日期 理财资金投资标的 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稳健系列2号1期 2012年6月13日 符合 2012年6月14日 将按产品说明约定进行投资,具体投资情况将在产品到期公告披露 通过小编的文章,相信大家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了。深圳市人人聚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安全、有担保、有抵押、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服务。通过深圳市人人聚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推荐,您可以将手中的富余资金出借给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担保的、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并获得利息回报。所以选择p2p投资理财,可以选择人人聚财也是不错的选择。
⑸ 中信银行双赢全球多资产赎回
双赢全球多资产产品是一款定开的理财产品,一般有1个月或几个月的最短持有期限,过了最短持有期限之后的赎回,是可以一次性赎回全部份额的。
⑹ 怎样查询中信银行理财产品净值
在: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公告里查找相关内容。
理财建议采用国际流行的三分法,即将准备用于投资理财的钱分成三份:
(1)买预期年化收益;
(2)买预期年化收益率11.5%以上的,信托类的投资理财产品;
(3)买银行系统的可保本的定投基金类的投资理财产品。
(4)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前提下,可将因投资不率20%以上。
⑺ 中信银行的理财蓝筹2号,谁知道净值多少
让人惊讶的中信银行理财产品真相—— “中信银行理财之蓝筹计划2号” 本人于2007年12月21日通过中信银行北京安贞支行购买了蓝筹2号产品,理财编号为P07C80101,该产品在其说明中明确规定“计划募集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而且在该条款后附说明中也明示(如果募集期内未达到计划募集总额,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募集计划并返还客户资金,并保留延长本产品募集期限的权利,可采取公告等形式告知客户;如募集期内提前达到计划募集金额,银行有权提前结束募集并提前成立产品和起息,届时将采取公告等形式告知客户)。另外在该产品“购买必读”中也详细说明此产品为“限量发行,先到先得”,基于以上事实,本人认为银行此款产品募集金额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在没有经得全体投资人同意之前无权私自对募集总额进行更改。 现请登陆中信银行官网按顺序点击——零售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公告——蓝筹计划2号,之后可以看到银行详细罗列了此产品每月的报表,但这些报表中始终没有提及其变更了募集金额,从08年12月开始才在其报表中增加了“期末资产组合情况”表,之中看到此产品实际运行金额却为34亿元左右,本产品从始至终被银行定义为“亏损”产品,现在问题出现了——此产品结束期的最终实际金额比当初的募集总额多出十几亿元,怎么能说净值“亏损”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来分配这些利润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请问超出合同金额的钱究竟来源于什么? 经过向中信银行询问,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有权依据自己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单方做出改变,包括随意扩大或缩小募集金额,投资范围等并不须进行公告及说明,但最终结果要由投资人承担”。现在我要问银行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和银行签订的合同还是否受合同法约束?现在合同条款被随意变更了,咨询律师说这种行为叫违约,中信银行称他“有权”,现请所有人来评判,了解一下事实真相,大家是否可以认同银行的说法? 如果现在募集金额扩大了,那么意味着,其一,显而易见,银行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提取了巨额管理费;其二,这是一款高风险产品,资金量的大幅增加无疑加大了产品运行的风险,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投资组合的灵活度将会直接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净值的不确定性。所谓的“亏损”难道都是天灾,而没有人祸吗?我想大家应该有权利问两个问题:1.银行究竟是做什么的?是帮我们理财的,还是来敛财的?为什么在这些专家们的手里,我们的钱会越理越少;2.在面对投资者的时候,银行的权利到底有多大?他们的义务又表现在哪里呢?难道他们的能力只表现在收入的排行榜上吗?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这些无辜的百姓,难道只是市场对我们太无情了吗?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呼吁千千万万的百姓,好好的想一想,如果只有银行才能“有权”,那么将来的理财市场将会是多么的可怕!我们共同呼吁百姓的话语权,知情权!
希望采纳
⑻ 中信银行的理财好坑人!
中信做理财真的很差劲,赎回申请后,开放日都过了4天了才赎回到理财账户。然后,瞬间钱就不见了,即没有回到卡上,在理财账户里也显示资产为零。在途、已结束理财项目都是空的!虽然知道钱不会丢掉,但是就是让人火大!打电话问询,告知在清算,清算完了才会回卡里,至于什么时候清算完、什么时候到账都没有准数!what a fuck!
算起来不算募集期的等待,光是赎回就要花一个多礼拜时间,这期间都是毫无利息的!或者说是在用我们客户的资金赚他们的钱,不要脸至极!我也不是只在中信一家做理财,但是相较之下,它家的用户体验是最差的!!
项目动辄100万、1000万起步,小户根本不放在眼里。
既然如此,那就江湖再见,永远不会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