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们收入的不断提高,现在理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想理财的人虽然多,但是真正精通或者甚至是略懂的人却没多少。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把钱交给银行,觉得银行比较稳定,总不会赔钱的。

2.有时候银行可能会把代理销售的产品当成银行自己开发的产品来销售。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这种理财产品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那么多,所以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以免踩进了陷阱。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骗人的。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进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里,这样如果将来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希望大家都可以理财挣大钱,不要被套路!
Ⅱ 银行绝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买房贷款多久好
最近,有个粉丝咨询说,他准备申请公积金贷款,他问我贷25万到底是选择30年的等额本金还是15年以下的比较好,我直接让他选择贷款最长的期限也就是30年。
如果按照公积金等额本金30年来计算,根据网上的房贷计算器计算,按3.25%的公积金贷款利率计算的话,首均还款1372元,刚好符合他现在的收入情况。假如只是15年的话,那他要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没必要。
房贷是一种优质负债,合理使用金融杠杆能让自己拥有一套房子,播播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怎样可以利用好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贷款还可以这样玩?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女子为了买房卖身,这件事间接反映了房价让人承压过多的无奈心情,另外一方面,她没有合理规划收入和房贷之间的关系,一味让自己生活太累是要崩溃的,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过得宽裕点。
在我看来,房贷还是要量力而行,比方说,你的月供不要超过收入的50%,整体家庭的负债不要超过40%。如果负债超过一半的月收入,那么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开支、赡养父母费用、个人旅行支出、正常饮食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房贷是属于最划算的贷款,因此能贷越久越好,能贷到都是赚到了。
大多人只考虑了年限越长要给银行的利息多,很多中老年人都让小辈赶紧还钱,欠了钱在传统的观念里不算好事。想提前还贷的人主要害怕未来要用的资金还多,所以他先苦后甜,这样做是个人的观念问题。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呢?你的钱也在不断的贬值中!你10年前买猪肉价格大约在4元钱一斤,我问了一下老妈最近的市场行情,猪肉竟然要20元一斤了。这样算的话物价已经是原先的5倍了,那么,你再过10年、20年、30年呢?这简直细思极恐!
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下降中,你的房贷还是那么多,那么你就明白了,能贷到越多反而越划算。
借鸡生蛋,用理财来赚够银行利息
公积金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为3.25%,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为4.9%,再算上银行的一些折扣的话,执行利率大约在4.165%左右。
房贷的利率真的很低,很多聪明人都会借鸡生蛋,用手上的余钱去做好理财,这样来赚取到你房贷的利息,如果你是比较会理财的人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你可以把余钱放P2P理财做等额本息的理财,这个产品最好能维持在有年化收益在10%左右。
如果你是买P2P活期产品,最好能维持在7%左右的年化收益。
比如你的月供是3000元,你最好要有10倍的存款保留,比如你手头要留下3万左右,这点钱是你存起来付这年的房贷的钱,用P2P等额本息,每月平台会给你返还部分利息和本金。
如果是一款年化10%的P2P,那么一年后就有3000元的利息,只是一年就赚够了一个月的月供。
你买的理财产品能满足并高于房贷利率,这样你就没必要提前还贷了,这样算起来你就是划算的。现在虽然很多理财产品降息,仍然有很多产品可以达到8%-10%左右的年化收益,因此会理财的人不必考虑提前还贷。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
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如果你前期的资金够多,你就可以用等额本金的方式。如果你前期的资金比较少,那我建议你用等额本息的方式。
只要我们结余的钱投资的收益要比银行贷款的利率要高的话,这样我们就没必要提前还贷。前段时间房地产大热的时候,我有看到群里很多人都没有赚够首付就买了,很多人直接套了信用卡的钱或找一些“首付贷”的产品,后来国家明令禁止了“首付贷”,我不是特别支持这样偏激的方式。
谈谈我的看法,你买房至少要赚够首付、存够钱,然后你再根据个人情况考虑贷款多久。如果你是个不会理财的人,那么你还是选择15-20年的期限,你就先苦后甜早点还完就好。要是你比较会理财,而且你的理财收益能超过房贷的利率,那你就好好理财,期限就直接贷最长的30年。
最好的方式是你自己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根据现在的现状来选择。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2-1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Ⅲ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前为什么要评估啊
就是看个人的抗风险能力
银行不是随便什么理财产品都卖给每个人的,而是看银行给个人的一个评级,这个评级够了才可以买这个理财产品
Ⅳ 为什么银行职员自己几乎不买银行卖的理财产品
虽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柜台就设在银行营业厅内,但是它跟普通储蓄业务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跟储蓄业务分属银行的不同体系。所以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储蓄,是可能会产生亏损的。
而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经常向咱们无知的普通投资人推销高风险的投资产品,这产品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悲剧了。
那么银行理财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外,有时候还会代销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有很多小伙伴就上了套,本着赚取收益的目的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销售人员混淆了概念,买成了保险。
保险没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获取保险金是不确定的。而且银行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的保险,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买份保险,最好也别选择银行。
套路二
有些时候银行会把代收产品当成自发的产品卖,可能还会向客户隐瞒风险。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不是银行的产品。而风险也不是银行承担的。
套路三
销售人员介绍的预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并不是到期后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计算陷阱都没有那么简单。收益套路是无穷尽,只能自己注意一点,以免踩进了陷阱。
凡是口头承诺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数都是套路,最好能让销售人员把所有的承诺都写合同,这样如果有纠纷,也能算个保障。
Ⅳ 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工作人员说是保本的,但是和银行签的合同上写着又是不保本的,这不是互相矛盾吗应该
你应该相信合同,合同怎么写,就意味着法律怎么执行。
Ⅵ 银行理财产品一定安全吗
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安全要看的是资金安全还是本金安全。
资金安全主要看的是理财产品到期后能不能按期兑付,即会不会违约。如果不能按期兑付,就算收益再高也没什么用。从这方面来说,银行理财即便不再保本,但资金还是安全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过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过违约的情况。当然,如果只是银行代销的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还是有可能出现违约的。
而本金安全,就主要是看买了理财产品之后会不会亏钱。从理论上来看,银行的保本理财具有保本承诺,所以一般本金是不会出现亏损的。在银行理财不再承诺保本之后,显然就存在了亏损的可能,所以投资者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不过从实际来看,即使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也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的本金就不安全了。
为什么不再保本并不意味着银行理财不安全了?
首先,很多银行理财即便不承诺保本,但本身风险也是比较低的,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数银行理财都是偏向稳健的,其投资的资产多为可产生稳定收益的资产,虽然这些银行理财收益率不是很高,但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有些不承诺保本的银行理财,甚至几乎就不会出现亏损,比如现金管理类产品。
或许,各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起来之后,会有一批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但这类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会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或者以净值化产品的形式出现,比较好辨识,如果不想本金冒太大亏损风险,不买这类银行理财便是。所以只要对收益率没有太高的要求,买银行理财,本金还是相对安全的,只是少了一个保本承诺而已。
其次,虽然绝大多数银行保本理财以后都会消失,但还有一种保本理财可能还能继续存在,那就是结构性存款。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但并没有把结构性存款纳入进去,或许是把结构性存款定性成了存款,因为在央行的存款统计数据中,也是把结构性存款归为存款的一种。不过,从产品的设计上看,结构性存款更像是理财产品,而不是存款,所以结构性存款更多被看成是一种银行理财。
而结构性存款不仅能保本,而且还能保障最低收益率。既然不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即便其他银行保本理财都消失了,结构性存款可能也会继续存在。
Ⅶ 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什么,才不会被骗
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六大注意事项:
1、票据、债券和货币才是真正风险低
近期,由于管理严格,银行理财产品在变少,发售的多为预期收益率不太高、主要投向票据、债券和货币市场的。虽不承诺保本,但适合绝大多数投资者。
需要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和其他渠道的相关产品差别很小。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上,真正能称为“无风险”的,其实就这三种投向。
2、小心选择结构性产品
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区间,可分为保本型、保证最低收益型和非保本型,这类产品往往都有一个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最低预期收益率则各不相同。

(7)买理财前银行不会说出的秘密扩展阅读:
主要趋势:
其一,同业理财产品的逐步拓展,将原有外资机构和中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银银”合作模式映射到国内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理财模式。
其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产品的稳健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参与了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而是在于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
其三,动态管理类产品的逐步增多,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灵活多变和高流动性是该类产品的主要优势。然而,该类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值得关注。
其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荣,通过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投资组合构建来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其五,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艺术品和饮品(酒与茶)已逐步进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视野,未来的低碳概念、不动产和自然资源的投资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Ⅷ 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该问理财经理哪些问题
1、这款理财是不是银行代销的?
银行出售的理财一般有两大类,银行自营的和代销的。
自营的就是银行自家的孩子,安全性比较高。代销的,银行可不负责管他们,产品安不安全,靠不靠谱,都由它自己的发行机构来负责。但无论是自营还是代销的,至少都还算是合规的。
但是这里需要特别注意,有的非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可能是客户经理飞单所为。所谓飞单,就是客户经理为了自己的私利(或许有别的理由)私自地向购买者推荐非本行的产品的行为。有些客户看到是在银行买的,也是银行正式的客户经理推荐的,想就没想就买了签了合同。其实这种协议不是和银行签署的,也不会有银行的公章。这样的理财往往收益很高,但是风险也极高,一旦出了问题,甚至会血本无归。
2、这款产品是挂钩型的产品吗?
挂钩型产品即内嵌衍生品的银行理财,一般现在的利息都会在1-8%,有些甚至到20%,但是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梦,要明白没有免费的午餐,除非你对挂钩的标的:一般是沪深300指数或者黄金等特别有判断,而且搞得清楚里面的结构,对一般的投资者,千万不要看到8%就买,那个8%历史上没什么人拿到过,一般这类产品最终还没有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好,因为这其中要赚钱的人太多了。国内有些银行理财产品里的衍生品都是问外资银行/券商批发的,他们势必还要再赚一笔。
3、这款产品里的投资方向有股票吗?
一般有的话,风险类别会在3及以上。4或5的银行理财或者投资方向有明确表示有股票的不建议买。银行理财里1-2风险等级的产品是可以买的。1级一般是保本的,2级一般是不保本的,但是银行是用它的信誉来兜底的,在近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相信是保本保息的。
4、这款理财的利息怎么样?
一般是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但是我们还要了解投的本金不同,利息会不会有差别?
比如同一款产品,你买5万的,利息是多少?买10万的,利息会不会更高?或者10万本金,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毕竟咱们投的钱多,肯定就希望能拿到更好的收益,不要被银行给忽悠了。
5、 这款理财保本保息吗?
银行的理财并不都是保本保息的,而很多人买银行理财,其实看重的恰恰就是它风险低、收益比较稳定的特点,所以对于那些风险比较高的理财产品,就需要慎重选择。
出于这样的考虑,要是遇到银行的理财经理和你说“虽然这是非保本的产品,但实际上都可以做到保本。”千万不能傻乎乎的就相信。
6、什么时候开始算利息?
这个一般是指理财产品募集期的问题,例如募集期一个月,你开始就买了,那么中间这么长的时间,银行是不算利息给你的。不过,这我们还要了解什么时候要把钱转进来确保能够买到且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成本等待?因为有些产品很火爆,到募集期最后一天,恐怕也买不上。
7、我一共能拿到多少利息?
这里就是考验理财经理或客服到底有没有搞清楚怎么计算利息的了。这里面要分3段计算,募集期到起息日是一段、起息日到到期日是一段、到期日到到账日又是一段,每段都按什么利息计算,都是要搞清楚的。
同时再按照实际占用资金的天数算一下我的年化收益率到底是多少?这样就是你这笔钱这段时间真正产生的效益了。
8、什么时候能拿回本金和收益?
一般产品到期,还需要几天到账的,每个银行不一样,有些银行专门选节假日或周五到期,然后说要1-3个工作日才到账,这样会浪费好几天的时间成本,尤其碰到春节国庆等。到期日到到账日之间是不计算利息的。募集期到起息日一般会计活期利息。而且有些产品本金和利息是不一起到账的,也要问清楚。这些可都是时间成本,都会摊薄收益。
9、 购买之后能不能提前取出来?
现在银行的理财有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区别。开放式的是能够在固定的日期或者期限内来提取的。
不过要是我们买了封闭式理财,是不能提前取出的,这个时候就要问清楚提前取出有没有违约费之类的。
有的理财产品违约成本还是挺高的,如果你不能保证之后手里资金的周转,那么事前就不要买这样的理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