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豪車國內價格比國外價格高出幾倍
一是稅收比較高,而是運費,三是配件,四經銷商需要賺錢,提一部分價。五是,是這些車都是裸車,專門給中國定做的,你需要自己選擇裝修的,隨便裝裝都要幾十萬,所以一般豪車都要比國外貴三倍以上。
⑵ 中國進口汽車價格為什麼比國外貴那麼多
為什麼中國進口車價格是國外的2倍?原因都在這里
現在大家買的車一般都是國產車或者合資品牌的車,一般買進口車的小夥伴們不多,能買的起的都是有錢人。而喜歡鑽研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中國的進口車在全世界范圍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貴,比如頂配的保時捷卡宴在中國要賣兩百零幾萬,而同樣是進口車,美國才6、70萬,差距之大讓人咋舌,其它很多車雖沒有這么大的差距不過「腰斬」那是家常便飯,看來中國的車主真是慘啊,拿著比外國低幾倍的工資,想買進口車還要花更多的錢。但我們看問題還要看它的本質,為什麼中國車那麼貴,我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
ps第一,差價在哪裡?誰把這些錢坑走啦?自從中國加入世貿之後,進口關稅就降下來了,這些錢不是政府坑走的。當然也不是外國人坑走的,因為外國人還沒壞到這種程度(除了日本)。是誰呢?很簡單誰賣的就是誰:總經銷商和剩下的所有的經銷商。這些經銷商封閉式的品牌炒作,促使國人誤認為這是非常高貴的牌子。事實上並非如此,比如說在英國你在大街上開一輛勞斯萊斯幻影或是賓利慕尚,基本上是零回頭率。但在中國,這是有錢的象徵,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經銷商則是在坑自己的同胞啊,真是悲哀。
第二,有人就願意買,有人就樂意被坑。這一類人是有錢人。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之前,那個時代沒有地主沒有奸商,中國人都一樣窮。改革開放之後,一部分富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富,有做生意的,又開工廠的,還有挖煤的。而其他人仍然很窮。為了表現自己有錢有身份有地位與眾不同。總的說來就是炫耀。就算你有輛蘭博基尼LP700,你能用到它的多少功能?你能高速公路上飆到350么?你能在市區百公里加速只用2.7秒么?都不能。但你能讓人回頭看你,你能讓車怒吼咆哮製造焦點,你能讓別人知道你很有錢,你會獲得滿足的虛榮心。這些才是蘭博基尼這一類車的作用,真真正正用的著的作用。
對於街遇超級進口豪車大家的心裡到底是如何想的呢?
1 羨慕。這類人以年輕人熱愛超跑豪車的人(其實也是年輕人)和拜金的人為主,他們會說,哇!好酷好有錢哪!
2 恨,這類比較仇富。這類人絕對不在少數。
3 不認識,沒感覺。這類人最多,以中老年人和兒童為主。
對於坐在進口車里的人是個什麼感覺呢?
不知大家又沒有見過那種把排氣管改裝成特別響的小踏板摩托車,起這種車的人往往都是燃著黃毛或是留著藝術家頭型的小痞子。這種車從身邊過去,噪音大的簡直令人崩潰,連狗都嫌。可他們仍然覺得自己風光無限:都在看我,我多有吸引了。實際上人們對之嗤之以鼻。 望採納
⑶ 又一款進口豪車價格跳水!車長5.3米,配3.0T+8AT,一口氣降17萬
作為國內汽車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豪華D級車之一,長軸距版的奧迪A8L自從2004年被引入國內以來便受到了諸多富豪們的青睞,尤其是當年售價近300萬的W12版本,更是令A8L在同級別車型里傲視群體,其風頭甚至一度蓋過了賓士S級和寶馬7系。不過從第四代車型上市開始,A8L的市場佔有率便開始出現了下滑。
總結:作為曾經的D級車標桿,奧迪A8L在一口氣降17萬之後,它的性價比幾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款車除了全系標配3.0T+8AT+全時四驅+空氣懸架的硬體組合以外,它的諸多舒享配置和智能配置也是相當厚道,怎奈何如今賓士S級和寶馬7系的鋒芒太強,A8L也只能逐漸黯淡了下來,不過總的來說這款車對於高端商務人士來說還是值得推薦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究竟什麼是豪車,價格高就是豪車嗎
隨著國內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傾向於選擇價格更高,品質也更好的豪華車型,但是在消費者當中,大家對於「豪車」的定義卻出現了一定的偏差,以至於出現了諸如「奧迪不是豪華品牌」,「雷克薩斯是偽豪車」以及「凱迪拉克賣得太便宜了自損身價」之類的說法。那麼究竟多少錢的車算得上是豪車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那麼究竟多少錢的車才能算是豪車呢?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對於一些要求「很嚴格」的消費者來說,可能要100萬才能算得上豪車,而對於一些普通消費者來說,一輛30多萬的3系就已經算是豪車了。
實際上,我們不能完全「以價格來論英雄」,一台豪車之所以被稱之為豪車,是因為它的品牌所賦予它的實力,而這個品牌也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驗才能走到今天並作為一個豪華品牌被世人所認可。
⑸ 國外白菜價的豪車,到國內為什麼售價那麼貴
需要打稅。從國外進口的東西都是需要付出很高的稅款。而且中國人物以稀為貴,將豪車的價格炒得很高。
⑹ 100萬豪車其實就值30萬 中美汽車差價為何如此巨大
對於中美汽車的售價差距之大,並非第一次談到這個問題,如中國售388萬的法拉利458Italia,美國147.5萬搞掂,售價差距263%,
奧迪R8
上述圖表中3.0升以上進口車進入中國,在經銷商還沒有銷售之前,其成本就已經是到岸價格的兩倍了。這些在中國成為財富和身份的象徵、動輒售價上百萬的豪華車在美國的價格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換算,大部分價格僅為3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這在中國僅僅是一輛中級普通轎車的價格。進口汽車價格高,主要原因是高稅率。表面上看,中國關稅是25%,並不是很高,但是進口汽車還要交納17%的增值稅,最高為40%的消費稅,再加上關稅,汽車進口到岸綜合稅率(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為47.7%143.7%,其中排氣量3.0升到4.0升區間的的綜合稅率為95.4%,排氣量4.0升以上的綜合稅率為143.7%。所以完稅價=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完稅價雖已高的離譜,但是還是不能完全解釋進口車中國價格為美國價格的3倍左右這個事實,因為還有一倍左右的差價無法解釋。
這就必須用市場競爭和價格歧視來解釋了。盡管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但是如果將市場參與者分為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市場並非完全競爭的市場。
實際上這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價格歧視的問題。所謂價格歧視,是指廠商向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消費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
實施價格歧視一般要滿足三個條件:市場競爭不完善、各個市場需求彈性不同以及市場分割。
豪華車市場恰恰滿足這幾個條件,市場競爭不完善上面已經論述,市場分割更是不用多說,值得一提的是需求彈性。
簡單的說,需求彈性可以理解為商品需求是否對價格敏感。如果消費者需求對價格非常敏感,一旦價格略有變動,需求就大幅增加或減少,這種情況稱之為需求彈性較大;反之,對價格不敏感,則說明需求彈性較低。
當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需求彈性較低的時候,廠商提高價格,而銷量並不會減少或不會減少太多,因而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廠商一般會選擇更高的售價。分析一下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購買者就可以發現,中國恰恰滿足需求彈性較低、實施價格歧視的條件。
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購買者除了少數企業主和民營企業家之外,主要的購買群體為黨政軍機關和事業單位以及國企央企等公費消費群體,這些群體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對價格並不敏感,這也給國外品牌的汽車廠商提供了實施高價格的條件。
⑺ 為什麼中國購豪車貴過國外
有以下2點:
第一、中國國內的汽車企業大部分為國有壟斷性企業,企業平均利潤率在30~35%左右,而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中企業靠自由競爭、靠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左右。國內汽車企業的高利潤,助推了汽車的高價格。
第二、中美兩國汽車巨大價差跟中國特殊的稅收政策有關。比如國內汽車廠家在生產環節要上繳17%的增值稅和5%的消費稅。車輛上市銷售後,購車者還必須支付約9%的購置稅,車價怎樣能不高?而在美國大部分州對汽車公司僅徵收5%~10%的稅費,終端環節也沒有購置稅。在日本轎車平均稅率只有11%,德國則為7%。
由此可見,只有中國能夠降低汽車稅率,才能把汽車價位降下來。那樣中國的汽車會賣的更火,更好的起到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具體稅收對比:
1.增值稅徵收方式不同:
在國家,實行生產型增值稅。也就是說,廠家購入的原材料作為機器生產資料的機器設備不能扣除17%的增值稅。而在歐美許多國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廠家購買的生產資料已經在上一環節徵收過的就不必再次徵收,例如鋼板、輪胎、玻璃、車內座椅、電子設備等。
由於國內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因此不能將這部分生產成本免稅,所以僅從這一項上中國百姓就要承擔相當多一部分成本。
2.汽車消費稅徵收配置不同:
消費稅是國家針對特定的高檔奢侈品徵收的專門稅收,包括酒水、煙草、汽車、化妝品等。但是在國外,汽車並不屬於高檔奢侈品范疇,因此沒有這項增加百姓的購車負擔。結合國內實際,依據汽車排量的大小徵收不同比例的稅收,排量低的繳納少,排量高的繳納多,平均稅率為5%。
3.車輛購置稅的徵收:
國家的汽車進入銷售環節需交納10%的車輛購置稅,但是在國外許多國家是沒有這一項內容的。那麼消費者要比國外的人民多繳納10%的車輛購置稅。
⑻ 為什麼你買進口車比國外貴
太多的進口車,在國外按照匯率轉換才三四十萬人民幣,到了中國搖身一變,成了百萬豪車,而這種現象在價格越高、排量越高的車型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今天就來琢磨琢磨,貴,究竟是貴在哪?首先來看下面這四台車的中美售價對比。(以中規型號與美規型號舉例)
關鍵因素就是消費稅率了,當消費稅率為40%,總稅率就是143.75%,假設邁巴赫S600的報關價為100萬元,則要交143.75萬的稅,含稅成本價為243.75萬元,還沒算通關費用、倉儲物流、墊資成本等。這么一看,其實288.8萬的指導售價還是非常合理的。那影響消費稅率的因素由什麼決定呢?---排量!無論是國產車還是進口車,廠商都要為其繳納消費稅,只不過進口車多了關稅。兩者疊加,消費稅率(排量)對總稅率的影響就被進一步放大了。
3.0L以內的排量段,稅率差距很小,基本都是個位數增長點。漲幅最明顯的排量點,一個是3.0L,一個是4.0L,而這明顯是國內外豪華車的主力排量。那問題來了,假設我的車是3.0L排量,那總稅率是按照66%還是95%呢?答案是按照66%,因為所謂的3.0L,其實實際的具體排放量都是2995cc、2996cc等等,因為一旦大於3000cc,總稅率就會躍升至95%,那樣可就虧大了。
中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都有排量稅,只是形式不同,但美國沒有,寶馬中國就曾利用這一點,來阻止美規X5流入中國市場。寶馬中國當時的做法是硬生生的把美規X5排量從2979cc上調至3004cc,這對美國本土市場毫無影響,但美規X5若想繼續進口到中國,就得承擔95%的稅率,比原來多交了約10萬元的稅。本來售價比中規版便宜很多的美規X5,瞬間毫無優勢,進口量大幅萎縮,直到商務部出面,寶馬才將排量調回至2979cc,美規X5的進口量才恢復正常,同樣的做法,在路虎上也有類似案例。
例如賓士S、寶馬7系、奧迪A8這類大型豪華轎車,還有諸如賓士GLE、寶馬X5、路虎攬勝系列這類大型豪華SUV,都紛紛將3.0T作為旗下產品的主打排量,首要目的是避稅,避開不必要的額外成本,又需要保證動力,所以3.0T增壓,已經成為它們當中的主流。而動輒數百萬的超級跑車,例如法拉利488,已經從458時代的4.5L改為3.9T,指導價也很輕松的就下調了50萬元,讓對手蘭博基尼LP610(5.2L)頓時傻眼。
目前國內銷售的例如福特F150系列、道奇公羊系列、豐田坦途系列都是以非乘用車的身份進口到國內的,這樣就可以省掉相當大的一部分稅費。例如排量同為5.7L的紅杉與坦途,兩者在美國售價相仿,而到了國內,前者卻要比坦途貴了20萬左右,這就是稅費!
但,這種情況只限於以前,也可能限於以後。因為目前階段,港口所有的皮卡車型都處於停止報關的階段,具體新政還沒有下來。我個人估計哈,可以說國內百分之90的非乘用車皮卡都沒有在出力幹活,而基本也都是充當著有錢人玩具的角色。所以,以後想便宜嘍搜的買個排量大配置高的皮卡,估計是難嘍。
車買到手了?還得交這些稅
2016年12月,中國增加了一個豪華汽車消費稅,屬於價外稅,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奢侈稅「這個消費稅的計算公式是:
奢侈稅=成交價(100%+增值稅17%)*10%
即:奢侈稅=成交價11.7
假如您買了一台200萬元的車,那麼要交的奢侈稅就是17萬整。雖然規定由賣方承擔,但就跟二手房交易的稅費一樣,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得消費者親自來買單。
2017年購置稅稅率為:1.6L及以下排量7.5%,1.6L及以上排量10%
這么一算下來,買台車還真的是很不容易呢。價內價外都需要比海外同胞額外支出多得多的費用。但那又怎樣呢?何不換個角度想想,我們的汽車工業發展落後,以後若是長城、吉利這樣的中國品牌發展壯大起來,我才懶得去研究那些歐洲車呢
⑼ 豪車為何那麼貴,除了品牌溢價還貴在何處
因為豪車在生產過程中工藝比較復雜,而且用的材料也是比較昂貴的,所以豪車的價格比較高。
雖然豪車的價格偏高,但是它的操控性和安全性都比較好,我們在購買時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量力而行。畢竟豪車的成本在那擺著,能夠買得起豪車已經是很不錯了,如果買不起豪車最好也要選擇一款安全性能較好的車。
⑽ 為什麼進口車但中國這么貴
我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世界各大汽車廠商都希望在中國市場中多分一杯羹。然而,記者的調查顯示,搶占市場非但沒讓這些「高端洋氣」的進口豪車製造商爭相降價,卻使他們成為了推高國內汽車價格的「幕後黑手」。剛剛富起來的中國消費者,購買同款車型要比發達國家貴好幾倍。而奇高的零部件價格、奇怪的提現車加價使想要擁有心儀愛車的中國消費者痛苦不已。
進口車價格高關稅並非惟一原因
根據央視記者的調查,最新款的路虎攬勝5.0汽車,其原產地英國的裸車售價為人民幣52萬元,在美國為54萬元。而在我國,這款汽車的售價依據配置的不同,從189萬元至209.8萬元不等。多位消費者和4S店的銷售人員表示,之所以國內外價格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我國要徵收數額龐大的進口關稅和其他附加稅種,因此高稅率是推高進口車價的罪魁禍首。果真如此嗎?
據了解,一台進口車進入中國市場共需要交納3類稅費: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根據WTO規定,我國的進口關稅比例為25%,增值稅比例為17%。而對於汽車來說,則根據排量不同,徵收最多40%的消費稅。以此計算,這台路虎攬勝5.0在中國的售價應在130萬元左右,比現在的最低價格189萬元便宜59萬元。
如此看來,關稅並非進口車價格高企的唯一因素。
廠家私自加價看客下菜構成歧視
那麼,高出的59萬元究竟源於何處呢?在我國,進口汽車賣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廠家、中國總代理、4S店三個環節。央視記者調查發現,以路虎攬勝5.0為例,中國總代理賣給4S店的價格為177萬元,並建議他們按照189.8萬元的價格銷售,這個價格不經中國總代理同意不得變動。這意味著,每售出一台該款汽車,4S店的利潤為13萬元。
那麼,剩餘的46萬元加價源自何處?據路虎中國總代理透露,路虎汽車的售價由廠家路虎(中國)決定,路虎在中國的總代理並不是一家單獨的企業,而是路虎在中國設立的銷售子公司。也就是說,路虎汽車的廠家和中國總代理是一家公司,均為路虎(中國),而這46萬元是廠家加上的。
根據WTO的公平性原則,路虎同款汽車在中國和美國的價格應該相當,廠家不能私自加價。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這種看客下菜、雙重對待消費者的行為構成了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同時,限定向消費者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更是違法了《反壟斷法》。
此外,盡管我國已對一些進口車大幅度下調了進口稅率,但汽車售價依然如故。商務部日前下調了從日本進口的英菲尼迪JX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稅率從之前的34.4%下調至3.6%。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這台售價70萬元的車至少應該下調26萬元,但到目前為止,這款車的售價並無任何變化。(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