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計算水稻基本苗
早稻為X=Y/{(1+t1r1)[1+(N-n-SN)Rr2]+(SN-3-t1)R2r5};晚稻為X=Y/{(1+t1r1)r1+(N-n-SN)Rr2]+(N-n-SN3)Rr2R1r3+(SN3-t1)R2r5}。其中:X-合理的基本苗;Y-單位面積適宜穗數;t1-單株帶的所有分櫱數;r1-單株帶的所有分櫱的成穗率;N-主莖總葉數;n-主莖伸長節間數;SN-拋栽時的秧苗葉齡值;R有效分櫱節位上一次分櫱的發生率;r2-一次分櫱的成穗率;R1-二次分櫱(除去秧苗所帶分櫱上產生的二次分櫱)的發生率;r3-二次分櫱的成穗率;R2拋栽後非同伸櫱發生率;r5-拋栽後非同伸櫱的成穗率。
B. 水稻價格怎樣
目前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新季早秈稻正處於收購期,因為今年南方的雨水比較多,所以今年的早稻產量和品質相比於往年是有所下降的,並且大部分地區水稻收割也推遲了。而隨著新稻穀開始收割了,收儲企業也開始到農村去搶收糧食了。從各地的早稻的收購價來看,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基本上和去年保持同一水平,收購價格已到了120元/百斤的國標三等托市底價之上。
不過因為雨水多,不利於水稻的生長,其產量相應受到了一定影響,預計今年新稻的開秤價格同比略偏高一些。截至目前來看,在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產區新早稻的收購價格折標後多在120元/百斤左右徘徊,最低的是115元/百斤,有部分地區已經超過了國標三等最低收購價120元/百斤的水平,在價格高的地區甚至達到了125元/百斤,但是這也是少數地區。而在廣東、廣西等產不足需的地區本地產的早稻收購價折標後多在125-135元/百斤。
C. 2017年水稻價格走勢2017年水稻價格兒是多少多少1斤
出米率*2
D. 現在的早稻米多少錢一百斤
現在的早稻米大概是兩塊五到3塊錢一斤,一百斤的話就是250到300塊之間。相對於晚稻來說早稻米算是便宜的。
E. 水稻現在是什麼行情哪些地區更便宜
國內新季稻穀上市後整體價格是高開高走,特別是秈稻價格,上漲更加明顯,已經突破了1.4元/斤大關。而對於早稻價格上漲的原因,是由於中央和各地地方儲備補庫需求增加隨著新季早稻上市期臨近,市場重心將逐步轉移到新早稻上來,在產量下滑已成定局的形勢下,新季早稻市場供需趨緊,預計新季早稻收購市場競爭將加劇。
F. 2017年的水稻能多少錢一斤呢
水稻能達到1.5元?
G. 今年稻穀收購價是多少
關於公布2017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財政廳(局)、農業廳(局、委、辦)、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分行:
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17年國家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17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比2016年分別下調3元、2元、5元。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期,各地要認真做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宣傳工作,引導農民合理種植,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H. 最近水稻什麼價格
水稻價格: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
2019年小麥托市價下跌了0.03元/斤至1.12元/斤(國標三等),2019年產稻穀保護價或跟隨向下調整。
2019年稻穀保護價或將於2月底前公布,但繼續下調的幅度不會如2018年這么大(2018年中晚秈稻下調0.1元/斤至1.26元/斤、粳稻下調0.2元/斤至1.30元/斤,國標三等糧,)或呈小幅下調的態勢。
I. 2017水稻保護價多少錢
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17年國家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17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
J. 2020水稻價格最新行情是怎樣的
2020水稻最新行情:
1、優質水稻價格存在一定的上漲空間,但市場銷路是關鍵
2019年普通水稻價格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上圍繞著最低收購價波動,但如果仔細看各地的市場行情,會發現區域差異是較為明顯的。
比如說同樣是粳稻,2019年1月中旬,江蘇地區的粳稻平均收購價為1.23元/斤,而東北地區粳稻的平均收購價為1.37元/斤,其中吉林地區的粳稻價格表現較好,達到了1.42元/斤,比江蘇地區的粳稻高出0.19元/斤。
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發生變化,消費者購買大米不再是僅僅解決溫飽問題,而是開始追求品質,只要大米的口感好、賣相好,價格高些也可以接受,這也為優質水稻價格上漲提供了條件。
2、水稻托市收購制度決定著水稻價格難有明顯波動
按照往年的習慣,一般在2月份發出當年的水稻最低收購價,2020的水稻托市收購價暫未發出,按照往年的情況看,2020年的托市收購價不會有大的波動,至少不會提價收購,與2019年保持持平的概率比較大。
水稻托市收購制度是從2004年開始的,近些年種糧成本發生較大的變化,而水稻價格卻表現的很平穩,主要是受託市收購制度的影響。每年糧販、貿易商在收購水稻時,給出的市場價往往會參考當年的最低收購價,比如說2019年粳稻的托市收購價為1.3元/斤,糧販在基層農戶手中收糧的價格就達不到1.5元/斤,能夠達到1.3元/斤的都很少,這種變化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大。
3、普通水稻受庫存量偏高的影響,上漲空間有限
糧食作物連續十幾年實現大豐收,2019年早秈稻產量有所下滑,但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稻穀的總產量達到4192億斤,這樣的基數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的市場需要。
另外由於稻穀市場長期有著托市收購制度,使得種植戶種糧積極性呈上升趨勢,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在10年時間內發生顯著的變化,而在消費市場並沒有同步跟上,這也使得水稻的庫存量居高不下。
為了消化庫存,每年都會對稻穀進行臨儲拍賣,而臨儲稻穀拍賣效果並不理想,經常遇到成交率在3%以內,有時還會出現流拍現象,也就是說2020年水稻市場依然不缺糧,糧價想要上漲難度非常大。
4、進口糧源的沖擊依然存在,國內糧價變化還得看實際需求
從宏觀角度來看,2020年糧食進口依然少不了,雖然關稅進口配額已經確定,但跟往年相比,2020年進口糧源會明顯增多,一些相對低價大米進入我國市場,一定程度上會制約著當地稻穀市場。
當然,對於進口大米,需要理性看待,想要完全不進口,是不太現實的,種植戶需要做的就是提升水稻品質,用高品質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自從我國加入WTO後,以糧食作物為代表的農產品進口就沒有停止,綜合來看,對國內的糧價影響有限,真正影響較大的還是國內的市場需求,進口糧源還無法撼動國內的價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