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好,我想問一下在應力應變曲線上如何判斷塑性變形的高低,衡量塑性變形的指標是斷面收縮率和延伸率
在應力應變曲線中,過了屈服點以後,就是塑性變形階段,後面的曲線變化越長,說明塑性變形量越大,即塑性越好,反之則差。如果沒有屈服點及後續變形曲線,則說明是脆性材料。塑性變形指標具體的數值只有靠測量拉伸試件了。
㈡ 塑性變形能力的指標
隨性變形能力可通過塑性指標來衡量,主要包括:斷面收縮率,最大延伸率,壓下率,扭轉試驗下破段錢的總扭轉數,軋制模擬下出現第一條可見裂紋的臨界壓下量等
㈢ 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分別衡量物體的什麼性質
拉伸強度.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是指材料產生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應力。
屈服強度.指材料在出現屈服現象時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傳統的強度設計方法,對塑性材料,以屈服強度為標准,規定許用應力[σ]=σys/n,安全系數n一般取2或更大,對脆性材料,以抗拉強度為標准,規定許用應力[σ]=σb/n,安全系數n一般取6。
按照傳統的強度設計方法,必然會導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強度,但是隨著材料屈服強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斷強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斷危險性增加了。
屈服強度不僅有直接的使用意義,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學行為和工藝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強度增高,對應力腐蝕和氫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強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強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標。
㈣ 「彈性模量」的值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視情況而定,彈性模量越低,彈性模量變形相對越大,剛度越小,材料易發生變形柔性越好;彈性模量越高,材料發生彈性模量變形相對越小,剛度大,材料不易變形,脆性越強。
彈性模量可視為衡量材料產生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指標,其值越大,使材料發生一定彈性變形的應力也越大,即材料剛度越大,亦即在一定應力作用下,發生彈性變形越小。
對彈性體施加一個外界作用力,彈性體會發生形狀的改變(稱為"應變"),"彈性模量"的一般定義是:單向應力狀態下應力除以該方向的應變。
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數稱為彈性模量。彈性模量的單位是達因每平方厘米。
(4)衡量物體變形的指標擴展閱讀:
單位指標
材料的抗彈性變形的一個量,材料剛度的一個指標。
鋼材的彈性模量E=2.06e11Pa=206GPa (e11表示10的11次方)
它只與材料的化學成分有關,與溫度有關。與其組織變化無關,與熱處理狀態無關。
但是與材料纏繞形狀有一定關系,比如將一根彈模已知的鋼絲繞成一根彈簧,則彈模會改變,或者多根鋼絲捻製成絞線,把他當成一個整體來檢測彈性模量,其整體彈模與材料本身的彈模是不一樣的。
各種鋼的彈性模量差別很小,金屬合金化對其彈性模量影響也很小。
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10.2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²)=10巴(bar)=9.8大氣壓(atm)
1磅/英寸2(psi)=0.006895兆帕(MPa)=0.0703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²)=0.0689巴(bar)=0.068大氣壓(atm)
1巴(bar)=0.1兆帕(MPa)=14.503磅/英寸2(psi)=1.0197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²)=0.987大氣壓(atm)
1大氣壓(atm)=0.101325兆帕(M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千克力/平方厘米kgf/cm²)=1.0133巴(bar)
㈤ 零件在工作狀態中承受載荷作用不會發生破壞,但不允許產生過量的彈性變形的衡量指標是什麼a硬度b塑性
強度
㈥ 彈性模量E是表徵材料的什麼指標
我們知道金屬材料在拉伸過程中,彈性階段是一條斜率,應力和應變成正比,服從胡克定律,那麼應力和應變的比例系數稱作材料的彈性模量用E來表示,彈性模量是表示材料抵抗材料彈性變形的能力,在工程上稱作材料的剛度。普通鋼彈性模量為196—206Gpa。
㈦ 用什麼指標衡量建築結構變形能力
衡量切削變形的程度可以分別用變形系數、相對滑移和剪切角三個指標來衡量。 剪切角、相對滑移和變形系數是通常用以表示切屑變形程度的三種方法。它們是根據純剪切的觀點提出的。但切削過程是復雜的,它既有剪切,又有前刀面對切屑的擠壓和摩擦作用(第二變形區),用這些簡單的方式不能反映變形的實質。
㈧ 衡量鋼筋變形性能的指標是
【結構設計師】
衡量鋼筋變形性能的指標是:鋼筋延伸率(或者鋼筋的伸長率)
延伸率:材料試樣受單軸拉力時的伸長量與原長度的比值
伸長率:拉伸試件在拉伸試驗中即將形成縮頸時的延伸率,即對應於載荷達到拉伸強度時的延伸率。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㈨ 衡量材料塑性變形的重要指標是哪些
1對大多數的工程材料,當其應力低於比例極限(彈性極限)時,應力一應變關系是線性的,表現為彈性行為,也就是說,當移走載荷時,其應變也完全消失.而應力超過彈性極限後,發生的變形包括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兩部分,塑性變形不可逆.評價金屬材料的塑性指標包括伸長率(延伸率)A 和斷面收縮率Z表示.
由於屈服點和比例極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們相同.在應力一應變的曲線中,低於屈服點的叫作彈性部分,超過屈服點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應變強化部分.塑性分析中考慮了塑性區域的材料特性.
塑性:如果施加的應力小於實際的結果,材料便呈現塑性,不能恢復到初始狀態.也就是說屈服之後的形變是永久性的.
2相關性
既然塑性是不可恢復的,那麼這種問題的就與載入歷史有關,這類非線性問題叫作與路徑相關的或非保守的非線性.
路徑相關性是指對一種給定的邊界條件,可能有多個正確的解—內部的應力,應變分布—存在,為了得到真正正確的結果,我們必須按照系統真正經歷的載入過程載入.
3率相關性
塑性應變的大小可能是載入速度快慢的函數,如果塑性應變的大小與時間有關,這種塑性叫作率無關的塑性,相反,與應變率有關的塑性叫作率相關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種程度上的率相關性,但在大多數靜力分析所經歷的應變率范圍,兩者的應力-應變曲線差別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們認為應變是與率無關的.
4工程應力
塑性材料的數據一般以拉伸的應力—應變曲線形式給出.材料數據可能是工程應力(p/A0)與工程應變( dl/l0),也可能是真實應力(P/A)與真實應變(Ln(l/l0) ).
大應變的塑性分析一般採用真實的應力,應變數據而小應變分析一般採用工程的應力、應變數據.
5激活塑性
當材料中的應力超過屈服點時,塑性被激活(也就是說,有塑性應變發生).而屈服應力本身可能是下列某個參數的函數.
· 溫度
· 應變率
· 以前的應變歷史
· 側限壓力
· 其它參數
在物理中,塑性即范性,與彈性相對.
㈩ 哪些指標可以用來衡量切削金屬的變形程度
衡量切削變形的程度可以分別用變形系數、相對滑移和剪切角三個指標來衡量。
剪切角、相對滑移和變形系數是通常用以表示切屑變形程度的三種方法。它們是根據純剪切的觀點提出的。但切削過程是復雜的,它既有剪切,又有前刀面對切屑的擠壓和摩擦作用(第二變形區),用這些簡單的方式不能反映變形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