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索羅斯如何做空泰銖的
首先,德魯肯米勒通過大量調研,發現泰銖被明顯高估,連泰國央行的官員都覺得貨幣被高估了。當時泰國政府的美元儲備大約是100億左右,索羅斯大致計算了一下自己手上的資金對比泰國政府的美元外匯儲備的杠桿比率,覺得問題不大,於是在狙擊完菲律賓的比索之後,把矛頭開始對准了泰國。
之後,索羅斯就開始在外匯市場上慢慢地買入泰銖,賣出美元,從而導致泰銖對美元的匯率上漲。首先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人們對一些緩慢的上漲所帶來的威脅總是會在無意識當中忽略。就好比把一隻青蛙放在水裡,用最小的火去煮,青蛙會覺得很舒服,當水被煮熱時,它已經逃不掉了。當泰銖到達一個較高位置時,索羅斯便開始猛拋自己手中的泰銖,市場的恐慌也帶動了泰國百姓也開始拋售手中的泰銖買入美元。
泰銖的瘋狂拋售,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泰銖大幅貶值。泰國政府為了固定兩國的匯率,便開始拋售美元,希望可以保住原先的匯兌比例。當時泰國政府外匯儲備當中的美元有一部分是需要購置軍火,這就是說,連100億美元都不到。而當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的資產總值是500億美元,壓倒性的優勢,讓泰國政府的救市顯得杯水車薪了。
『貳』 人民幣為什麼不能自由兌換外幣,為什麼要進行外匯管制
中國不是不想人民幣自由兌換,而是還不敢,或者說不具備實力。
因為中國政府既追求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想控制對國際貨幣美元匯率的穩定。那麼,根據蒙代爾不可能定理,資本勢必無法完全自由流動,也就出現了外匯管制,俗稱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國內貨幣政策自主獨立性、匯率穩定性、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共存,又稱「三元悖論」
內貨幣政策:必須自主,尤其是核動力印鈔機不能停。另外,加息/降息(基準利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升降(貨幣乘數)、信貸政策松緊度等等,GOV都不忍心不牢牢把控,並隨心所欲、隨機應變的朝令夕改
匯率穩定性:美聯儲是世界人民的央行,而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的錢袋子,是購買中國不足物資和技術的保障,同時可以抑制國內同類型物資(尤其食品)的價格上漲。所以,外匯儲備必須保,匯率也必須保,若匯率崩,則意味著輸入性通脹,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威脅到工業生產和民生領域,是不可承受之重
三元保二棄一。即只能選擇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亦即如題「暫時幾年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外匯以防攜款潛逃勢態擴散」 。而 退一步理解這個邏輯,也可以認為是「中聯儲」(央行)的一片良苦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