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年全國社保基金收支結餘6508億元嗎
11月27日電據財政部網站消息,2016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0112億元,比上年增長8.1%;總支出436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5%;本年收支結餘6508億元,年末滾存結餘65425億元。、
六、失業保險基金
本年收入1228億元,比上年減少137億元,降低10%,完成預算的96.5%。其中:失業保險費收入1090億元,比上年減少152億元,降低12.3%,完成預算的94%。本年支出976億元,比上年增加239億元,增長32.5%,完成預算的90.6%。其中,失業保險金支出309億元,比上年增加40億元,增長14.7%,完成預算的93.2%。本年收支結餘253億元,年末滾存結餘5333億元。
七、生育保險基金
本年收入517億元,比上年增加21億元,增長4.2%,完成預算的107.5%。其中:生育保險費收入498億元,比上年增加26億元,增長5.4%,完成預算的106.6%。本年支出526億元,比上年增加118億元,增長29%,完成預算的102%。其中,生育保險待遇支出525億元,比上年增加121億元,增長29.9%,完成預算的102%。本年收支缺口9億元,年末滾存結餘659億元。
⑵ 請問數學: 2016年公司年收入34萬,年成本24萬。 2017年公司年收入24萬,年成本14萬。 2016年
計算毛利率比上年增減百分之多少?是這樣的。
41.67%-29.41%=12.26%
下面寫的「12.26%÷41.67%=29.42%」不對了。
上面還有一處寫得不對:
2016年毛利率:34萬-24萬=10萬,2017年毛利率24萬-14萬=10萬
正確的應該是:毛利潤,不是毛利率。
⑶ 姜遠英的上葯集團副總裁
男,1963年1月生,籍貫山東萊陽,漢族,中共黨員。
⑷ 醫葯營業收入排名1位是什麼股票
目前醫葯營業收入排名1位的股票是000538 雲南白葯。
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3日經雲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雲體(1993)48號文批准,雲南白葯廠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成立雲南白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審字(1993)55號文批准,公司於1993年11月首次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2,000萬股(含20萬內部職工股),定向發行400萬股,發行價格3.38元/股,發行後總股本8,000萬股。1996年10月經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討論,公司更名為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2006年5月29日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公司股票簡稱雲南白葯,股票代碼000538,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從一個資產不足300萬元的生產企業成長為一個總資產76.3億多,總銷售收入逾100億元(2010年末),經營涉及化學原料葯、化學葯制劑、中成葯、中葯材、生物製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及飲料的研製、生產及銷售;醫療器械(二類、醫用敷料類、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日化用品等領域的雲南省實力最強、品牌最優的大型醫葯企業集團。公司產品以雲南白葯系列和田七系列為主,共十種劑型七十餘個產品,主要銷往國內、港澳、東南亞等地區,並已進入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的市場。"雲南白葯"商標於2002年2月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⑸ 上海醫葯這家公司的財報咋樣
上海醫葯最近動作頻頻。先是旗下上葯雲健康獲注資超過10億元;接著,又入股了威斯克生物,這是一家主攻疫苗研發生產和免疫治療公司;後來,旗下的惠永葯物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金額高達2億人民幣。第一則和第三則是個好消息,畢竟都是錢進來,但第二則的效果如何,投資收益咋樣,還待市場檢驗。
這兩個月,上海醫葯花招頻頻,各種資本運作非常六六六,但最後結果怎麼樣,咱們先不說,只說它本身的實力也就這點,得努力加強啊!希望這通操作真的能夠猛如虎,讓它更上一層樓。
⑹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ltd.),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國有控股醫葯產業集團。公司主營業務覆蓋醫葯研發與製造、分銷與零售全產業鏈,2012年營業收入680億元,根據2013年中國企業聯合會評定的中國企業500強排名,公司綜合排名位居全國醫葯行業第二,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醫葯產品和分銷市場方面均居領先地位的醫葯上市公司,入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H股入選恆生指數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國指數(MSCI)。2015年10月,上海醫葯宣布與丁香園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⑺ 請問數學: 2016年公司年收入34萬,年成本24萬。 2017年公司年收入
是的,被除數一定,除數越小商越大;除數越大商越小。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收入_主營業成本)/主營業收入×100%
本題毛利都是10萬,而2017年收入少,所以毛利率就高。
⑻ 上葯集團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海市醫葯航母即將起航,合並後的新上葯集團,整體上市平台業已敲定。9月15日,接近上葯集團和上實控股的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透露,上葯集團整合方案已敲定,將會以上海醫葯作為整體上市平台,事業部制將取消,以加強集團對各自公司的控制。停牌三個多月後,平衡各方利益的上葯集團重組,終於要登場了。上實系主要醫葯資產合並成新集團停牌三個多月期間,上葯集團的重組一直處在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確定整體上市平台的艱難抉擇中。接近上葯及上實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葯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主要醫葯資產整合方案已經定下來,二者合並組成新的醫葯集團,並將上海醫葯作為整體上市的平台,而由於上葯資產太復雜,大量的時間被用於清理審核,導致上葯集團重組遲遲未公布結果。」上海醫葯是上葯集團重要的上市控股子公司,主要業務板塊為醫葯分銷業務。目前上海醫葯在國內市場僅次於國葯控股)和九州通集團,位列第三,主要在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形成布局。而據上海醫葯財務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94.86億元,同比增長20.95%;凈利潤7013.74
萬元,同比增長55.27%。目前,上海醫葯先後對上海雷允上大葯房、信誼大葯房實施了全面託管,並以華氏大葯房為平台,加快了零售連鎖系統的全面整合轉型,目前全國零售連鎖葯房達1130多家。之前,上葯集團曾尋求海外整體上市,隨著新實際控制人上實集團的入主,選擇上海醫葯作為整合後的新集團的整體上市平台,意味著雙方進行了妥協。事實上,上實集團在資產規模和醫葯經營管理上,都遜色於上葯集團。一證券分析人士表示,上實集團那邊只是控股公司,旗下醫葯資產多為財務投資,現在將資產向上葯集團這邊集中,則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上實醫葯擬注入上海醫葯這次重組,上實醫葯的去向,業界一直關注。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實控股旗下的醫葯資產與上葯集團合並後,包括上實醫葯在內,其主要的優質醫葯資產將會注入到上海醫葯中,上實醫葯將變成上海醫葯的控股子公司。上實醫葯是上實控股最主要的醫葯資產,旗下擁有常州葯業、常州制葯廠、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普生化醫葯等四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而上實醫葯2009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7.52億元,實現凈利潤4.32億元,同比增長378.25%。另外,上實控股旗下則擁有正大青春寶、胡慶余堂葯業、廈門中葯廠、遼寧好護士和胡慶余堂國葯號等5家控股醫葯企業,2007年8月22日,上實控股擬將上述5家資產注入到上實醫葯中,該方案也得到股東大會的批准,但是由於上實集團整合上葯集團,此舉作罷。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擬注入的資產整體質量一般,缺乏成長性,預期收益不高。但是隨著上海醫葯被選定為新集團整體上市平台,上述資產也將隨著上實醫葯注入到上海醫葯中。放棄事業部制
加強集權上葯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的醫葯資產合並後,採取何種方式管理,避免同業競爭,一直是一個難題。上葯集團在上實集團入主前,旗下各業務主要按事業部制來實施管理,各主要工業資產按照處方葯事業部、OTC事業部、抗生素事業部、原料葯事業部和中葯與天然葯物五大事業部分業務管理。然而,這種管理模式幾經博弈,最終還是被拋棄。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9月初,重組領導小組最後放棄事業部制,轉而採用公司法人制對各子公司進行管理。對此,上實醫葯董秘湯德平表示,這只是管理上的問題,不管採取哪種管理模式,主要還是要消除同業競爭。事實上,實施事業部制並不是上葯集團本意,最早華源集團重組上葯集團時,引入事業部制,上葯集團在脫離華源集團的控制後,一直在醞釀取消事業部制實施法人實體制。今年5月份,上葯集團旗下的中華葯業、信誼葯廠等都開始恢復法人制。但是6月份上葯集團與上實醫葯實質重組啟動後,作為重組財務顧問的中金國際也給出繼續採用事業部制管理的方案,把雙方的醫葯工業資產全部納入到新成立的事業部中,然後各事業部再與各上市公司對接。對此,上葯集團方面反對意見比較強烈。而對於最終合並後的新集團取消放棄事業部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為了減少管理層級,加強集團集權,提高對各子公司的控制,但即使取消事業部制,未來新集團在業務管理上,還會採取分業管理。該知情人士也透露,上葯集團的抗生素業務板塊各子公司,將會吸收合並到上海信誼葯廠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化的抗生素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