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滬深300指數是什麼哪些股屬於滬深300
2007-06-10 08:48滬深300指數簡介
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滬深300指數於2005年4月8日正式發布。
滬深300指數簡稱:滬深300;
指數代碼:
滬市000300
深市399300。
滬深300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日點位1000點。
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其中滬市有179隻,深市121隻。
樣本選擇標准為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
滬深3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
滬深300指數誕生過程
1998年啟動——2001年上交所首先研究方案——證監會協調滬深交易所共同開發——2003年達成共識——細節設計——
2005年4月8日正式推出
滬深300指數中權重最大的20隻股票名單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流通股比例 加權比例 流通市值(元) 加權流通市值(元)
1 600050 中國聯通 30.67% 40.00% 17355000000 22637964950
2 600900 長江電力 24.52% 30.00% 16659900000 20386320000
3 600036 招商銀行 26.28% 30.00% 15570000000 17771031345
4 600009 上海機場 39.28% 40.00% 12489814392 12717925757
5 600028 中國石化 4.00% 4.00% 11704000000 11704000000
6 600019 寶鋼股份 15.00% 15.00% 11581090000 11581090000
7 600016 民生銀行 30.15% 40.00% 8441980207 11198999172
8 000002 萬 科 A 82.63% 100.00% 8704199188 10534160796
9 600005 武鋼股份 24.19% 30.00% 7773600000 9640740000
10 000063 中興通訊 37.79% 40.00% 9037467648 9566867460
11 000039 中集集團 64.92% 70.00% 8330663523 8982717494
12 600018 上港集箱 23.28% 30.00% 6925800000 8926366800
13 600000 浦發銀行 22.99% 30.00% 6228000000 8127540000
14 000001 深發展A 72.43% 80.00% 7342775838 8110186717
15 600519 貴州茅台 28.60% 30.00% 5410907645 5675777250
16 000858 五 糧 液 28.17% 30.00% 5292967680 5637010579
17 600642 申能股份 22.92% 30.00% 3951688080 5172161671
18 000088 鹽田港A 26.10% 30.00% 4361500000 5012370000
19 600029 南方航空 31.25% 40.00% 3900000000 4992000000
20 000983 西山煤電 35.64% 40.00% 4366080000 4899712000
注:流通市值為2005年3月31日收盤數據
滬深300指數問答
南方網訊 滬深證券交易所指數工作小組有關負責人就4月8日正式發布的滬深300指數,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何要發布滬深300指數?
答:滬深兩個市場各自均有獨立的綜合指數和成份指數,這些指數在投資者中有較高的認同度,但市場缺乏反映滬深市場整體走勢的跨市場指數。滬深300指數的推出切合了市場需求,適應了投資者結構的變化,為市場增加了一項用於觀察市場走勢的指標,也進一步為市場產品創新提供了條件。
問:與滬深市場現有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有何特點?
答:現在市場中的股票指數,無論是綜合指數,還是成份股指數,只是分別表徵了兩個市場各自的行情走勢,都不具有反映滬深兩個市場整體走勢的能力。滬深300指數則是反映滬深兩個市場整體走勢的「晴雨表」。指數樣本選自滬深兩個證券市場,覆蓋了大部分流通市值。成份股為市場中市場代表性好,流動性高,交易活躍的主流投資股票,能夠反映市場主流投資的收益情況。
問:滬深300指數的市場代表性如何?
答:滬深300指數的市場代表性表現在市值覆蓋率高、與現有市場指數相關性高、樣本股集中了市場中大量優質股票等方面。
滬深3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截至2005年3月末,指數總市值21817億元,占滬深市場比例達64.55%,流通市值5934億元,占滬深市場比例達58.29%。
指數試運行結果顯示,滬深300指數走勢強於上證綜合指數和深證綜合指數,並且滬深300指數與上證180指數及深證100指數之間的相關性高,日相關系數分別達到99.7%和99.22%,表明滬深300指數能夠充分代表滬深市場股價變動情況。
在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選取上,剔除了ST股票、股價波動異常或者有重大違規行為的公司股票,集中了一批質地較好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凈利潤總額占市場凈利潤總額的比例達到83.55%,平均市盈率和市凈率水平低於市場整體水平,是市場中主流投資的目標。因此,滬深300指數能夠反映滬深市場主流投資的動向。
問:滬深300指數採用了哪些指數編制方面的技術?
答:滬深300指數在編制方面主要採用了目前流行的分級靠檔技術和緩沖區技術。分級靠檔技術的採用可以使在樣本公司股本發生微小變動時保持用於指數計算的樣本公司股本數的穩定,可以降低股本變動頻繁帶來跟蹤投資成本,便於投資者進行跟蹤投資。同樣,緩沖區技術的採用使每次指數樣本定期調整的幅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使指數能夠保持良好的連續性。樣本股調整幅度的降低可以降低投資者跟蹤投資指數的成本。
問:與市場中其它跨市場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有什麼優勢?
答:其一,滬深證券交易所在指數編制和發布方面擁有豐富的歷史經驗,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推出了國內市場上最早的指數。滬深300指數是在進一步借鑒國際指數編制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成果。
其二,滬深證券交易所擁有關於上市公司及市場交易主體第一手的監管信息,在樣本選取上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嚴格篩選股票,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樣本股票的風險。
其三,滬深300指數通過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衛星行情系統進行實時發布,這是交易所以外的其它指數編制機構無法獲得的技術條件。此外,交易所積極支持利用滬深300指數進行的指數產品創新,以形成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創新產品。
問:滬深300指數對廣大投資者有何益處?
答:滬深300指數具有作為表徵市場股票價格波動情況的價格揭示功能,是反映市場整體走勢的又一重要指標。這一指數推出後,為投資者提供了衡量自己證券投資收益情況的基本尺度。在此基礎上,市場中將會推出以滬深300指數為跟蹤目標的指數基金產品,這將為中小投資者提供分散化投資的通道,也擴大了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陣容。
問:滬深300指數推出後會立即推出股指期貨嗎?
答:股票指數是股票指數期貨的基礎,但滬深300指數的推出並不意味著立即會推出股指期貨。從國際經驗來看,指數期貨的推出需要選擇具有一定歷史的指數作為標的,滬深300指數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市場檢驗。另外,股指期貨的推出還需要特定的市場環境和適合的時機。因此不能夠將滬深300指數的推出與推出股指期貨簡單地聯系在一起。
問:滬深300指數推出的歷程如何?
答:滬深證券交易所早在1998年開始就著手進行跨市場指數的研究工作,同期市場中多個中介機構也對跨市場指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此期間,滬深證券交易所都成立了研究跨市場指數的專門小組,對國內外主要指數的編制方法及其特點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借鑒,經歷了兩年多時間,初步形成了結合國內市場的特點的跨市場指數編制思路。
2001年至2003年中期,滬深證券交易所就指數編制方案、指數計算與發布、指數的管理等方面問題等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達成了聯合編制和發布滬深300指數的共識。
其後,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了編制跨市場指數的指數聯合工作小組,著手進行跨市場指數的設計工作。指數工作小組在結合雙方指數編制經驗的基礎上,就指數選樣規則、樣本調整方法、計算方法等技術問題進行了反復研究、比較和論證,最終在共同努力下,設計完成了既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又結合國內實際情況的滬深300指數。
在此期間,指數工作小組還就指數計算和發布的技術問題進行探討,於2004年初開始進行指數試運行。2004年以來,由滬深證券交易所分別進行每半年輪流擔當主計算方和主發布方,指數樣本也按照每半年一次調整的原則進行了2次樣本調整。現在,推出滬深300指數的時機已經成熟,滬深證券交易所聯合向市場正式推出滬深300指數。
問:如何獲得滬深300指數的使用授權?
答:滬深300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共同推出的指數,是雙方共同擁有的成果。機構投資者如需對滬深300指數進行商業運用,需要取得滬深證券交易所的認可,經簽署授權協議後使用。交易所積極支持以滬深300指數為基礎的指數產品開發,並努力創造條件,進一步拓寬指數產品發展的空間。
滬深300指數編制方法
南方網訊 滬深300指數的編制目標是反映中國證券市場股票價格變動的概貌和運行狀況,並能夠作為投資業績的評價標准,為指數化投資及指數衍生產品創新提供基礎條件。
指數成份股的選樣空間:上市交易時間超過一個季度;非ST、*ST股票,非暫停上市股票;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最近一年無重大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股票價格無明顯的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剔除其他經專家認定不能進入指數的股票。選樣標准為選取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作為樣本股。
選樣方法為先計算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總市值、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流通股份數、日均成交金額和日均成交股份數五個指標,再將上述指標的比重按2:2:2:2:1進行加權平均,然後將計算結果從高到低排序,選取排名在前300位的股票。
指數以調整股本為權重,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進行計算。其中,調整股本根據分級靠檔方法獲得。例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2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指數成份股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一般為1月初和7月初實施調整,調整方案提前兩周公布。每次調整的比例不超過10%。樣本調整設置緩沖區,排名在240名內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最近一次財務報告虧損的股票原則上不進入新選樣本,除非這只股票影響指數的代表性。
❷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披露包括哪些內容
你好,上市公司重大時間包括以下內容:
(1)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2)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3)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4)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5)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6)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9)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10)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11)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12)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13)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14)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15)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16)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17)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18)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19)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20)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21)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❸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披露時間是幾天
《證券法》對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的界定是:
(一)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三)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四)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
(五)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六)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七)公司的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
(八)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九)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十一)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十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事項。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所以重大事件一經發生就應該立即披露的。
❹ 股票調入滬深300的條件為什麼會被調入
樣本股選擇標准:
一、樣本空間
滬深300指數樣本空間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上市時間超過一個季度,除非該股票自上市以來的日均A股總市值在全部滬深A股中排在前30位;
2、非ST、*ST、非暫停上市股票;
3、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最近一年無重大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4、 股票價格無明顯的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
4、剔除其它經專家委員會認定不能進入指數的股票。
二、選樣標准
選取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作為樣本股。
三、選樣方法
對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後50%的股票,然後對剩餘股票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在前300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
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滬深300指數是滬深證券交易所第一次聯合發布的反映A股市場整體走勢的指數。它的推出,豐富了市場現有的指數體系,增加了一項用於觀察市場走勢的指標,有利於投資者全面把握市場運行狀況,也進一步為指數投資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❺ 列舉20內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給你我幾年來整理的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看看那幾件符合你的需要!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管理辦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國內更大的反響,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全流通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國 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第一天成交安達 股票8000股,採用的是最原始的口頭唱報和白板競價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滬市的首個交易日以96.05點開盤,並以當日最高價99.98點報收,當日成交金額49萬4千元人民幣。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統一實行自由競價交易,滬市股價全部放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10月31日, 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1月10日, 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5月21日,當天取消部分個股漲跌價格限制。
1992年7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首家停牌企業。
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萬人冒雨來買認購抽簽表,最後發生著名的「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1992年11月,我國國內第一家比較規范的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簡稱淄博基金)正式設立。該基金為公司型封閉式基金,募集資金1億元人民幣,並於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早掛牌上市。
1993年3月1日,飛樂音響等內部職工股掛牌,這是股份制企業內部職工股首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29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區滬市行情傳輸中斷一個多小時,而未中斷地區照常營業,引起軒然大波。
1993年9月30日,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
1994年1月14日,財政部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登記發行10億美元全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發行的第一筆全球債券,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進入美國資本市場。
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證券營業部因「紅馬甲」電腦操作失誤,以20元一股的天價買入廣船股票80多萬股(當日廣船正常價格在6.50元左右)。一筆交易虧損達1000萬元左右。
1994年7月30日,在數月無抵抗的熊途中,上證指數最低到達325.89點時,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一個半月,上證綜指上漲了223%,成為我國證券史上股指上漲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滬深股市交易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異常的劇烈震盪,327品種成交金額佔去期市成交額近80%。對此,上交所發布緊急通知稱,當日16:20以後的國債期貨327品種的交易存在嚴重蓄意違規行為,故該部分成交不納入計算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稱之為「3•27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因期貨資金湧入,5月18日股市井噴,滬市單日股指漲幅達30.99%。
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通過協議購買法人股的形式,成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東。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東。
1996年5月29日,道• 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擬選擇市場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編制「上證30指數」,並在7月1日正式推出。隨後在30指數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波大級別的行情。
1996年10月23日滬市上漲20.5點,收於1010.83點,在闊別千點大關兩年後重新站上1000 點。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場不理會管理層十二道金牌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股市出現過度投機,要求進一步規范。上證綜指自12月11日算起歷時13天,跌幅達31%,單日跌停個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第二天兩市眾多股票跌停低開幾分鍾內被拉起到漲停報收,後歷時3個月,指數上漲了74%。
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擺上了拍賣台。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萬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開拍賣,開我國股票拍賣之先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1998年4月,滬深交易所決定對「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實施股票交易特別處理。4月28日沈陽物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列為首家特別處理的股票。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發行。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一律不再發行公司職工股。
1998年12月2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停止發行公司職工股的通知》。
1999年5月8日,發生美軍「誤炸」我駐南大使館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引發一場大級別的「5• 19」行情。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 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開始正式實施。
2000年2月14日證監會宣布改革股票發行方式: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受利好刺激,大盤漲幅超過9%。
2000年2月23日 上市公司發行轉債開先例,虹橋機場發行13.5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
2000年7月19日,上證綜指以2000.33點開盤,首次站上2000點關口,當日成交量達149.6億元。
2000年10月30日,新華社播發《假典型巨額虧空的背後——鄭百文跌落發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紛紛就「鄭百文現象」發表看法。並引起國務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2000年11月2日,吳敬璉針對針對《財經》雜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發表文章《證券市場不能黑》,引發「股市大辯論」。
2000年12月16日上證所推出包括調整B股交易結算費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內的系列舉措,以提高B股市場運行效率。此後B股指數不斷上漲,12月25日滬市B股指數創出三年來新高,以 88.95點報收。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2001年4月23日,第一隻退市公司——PT水仙
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6月14日,滬市大盤見頂2245.42點,此後一路走低,開始綿綿數載的熊市。
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年9月21日,中國內地首個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實現了首次募集目標50億份,正式宣告成立。
2001年10月23,證監會宣布停止執行國有股減持暫行辦法,利好引發大幅反彈,滬深股市接近漲停報收。
2001年11月16日,證券印花稅下調,上證指數開於1725.45點,跳空高開104.1點,但當天收出長陰,收於1646.76點,僅上漲1.57%。
2002年6月24日,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上證指數跳空高開,全天漲幅高達9.25%,上漲144.59點,收於1707.31點。
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於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計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後股指的計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
2002年12月1日,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頒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正式施行。
2003年2月19日 ,滬深交易所計對封閉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規定封閉式基金最小報價單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實施。
2003年3月,第一家瑞銀華寶申請QFII資格。
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受此消息影響,上證指數當日大漲33.71點,收於1398.01點,單日漲幅達2.47%。
2004年2月2日,國九條出台,同年4月為落實國九條,證監會成立六個工作組。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之一。
2004年6月30日, 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
2005年4月29日,經過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2005年6月6日,滬市大盤見底998.23點,從而結束了長達四年的熊市。
2005年6月10日, 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5月20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發布關於資金申購上網定價公開發行股票的實施辦法。滬市新辦法將申購上限放寬到當次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上限為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 超過9999.995萬股。
2006年6月19日,新老劃斷後的第一隻新股中工國際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這標志著終止一年多的IPO恢復,由於是一年多以來的首次IPO,該股首日受到市場資金的瘋狂追捧,首日漲幅達到332.03%,最大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576%。
2006年12月26日,滬指報收2505.70點,當日成交額457.9億元,首次站上了2500點的高位。
2007年1月9日, 國內保險第一股「中國人壽」成功回歸A股,成為首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這標志著保險公司登陸A股的序幕拉開。
2007年2月26日,滬市大盤首次突破3000點。120隻股票達到10%漲停位,投資者企盼的春節後「開門紅」成為現實。
2007年5月9日,大盤藍籌股推動滬深兩市大幅上漲,滬市大盤突破4000點,滬綜指收報4013.08點。
2007年5月31日,調高股票印花稅,單日震盪320點創15年紀錄。
2007年8月23日,滬市大盤突破5000點.,盤中上摸5050.38點,報收5032.49點。
2007年9月28日,滬市大盤突破5500點,迎接58周年國慶節。
2007年10月16日,黨的「十七」大召開,滬市突破6000點,最高到達6124.04點,成為了歷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2008年1月14日,證券論壇討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以全球視野, 5500不攻而破,滬市又進入了進一步的下跌周期。
2008年3月14日,受國內平安再融資,雪災,大小非解禁和物價上漲等壓力,以及美國次債進一步影響滬市直破4000點。
2008年4月16日,中國第一隻以角為計價單位的股票紫金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上申購,申購價為7.13元。
2008年4月22日,管理層明確大小非減持的有關規定,上證指數高開低走,次日跌破3000點至2990點。
2008年4月24日,受證券交易印花稅從0.3%降為0.1%影響,上證指數大幅收高。
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八級大地震影響,股市低開後返身走好,一度廣大投資者以不拋股票來支撐指數。
2008年8月8日,29屆北京奧運會召開,大盤以「利好」出盡而大跌,次個交易日跌破2500點,收於2470.07點。
2008年9月16日,受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美國股市暴跌影響,以及央行下調銀行准備金和貸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破2000點,9月18日跌至1802.33點。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層允許匯金公司對工建中三大銀行護盤等三大利好消息影響,大盤出現了幾乎集體漲停的壯觀。
2008年10月28日,隨著全球證券市場全面殺跌,上證指數又走入下降通道,當日盤中最低到達1664 .93點,也是這次暴跌的最低點。
2009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自5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籌備十餘年之久的創業板有望正式開啟。
2009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決定撤銷寧波立立電子2008年7月公開發行股票的核准決定,同時要求立立電子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這在中國證券市場尚屬首例。
2009年6月10日, 證監會正式公布《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實施之後將隨時向企業發審核批文。這意味著暫停8個多月的IPO重啟。
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機全面全面爆發以來全球最大一單IPO中國建築在滬市登陸,上海證券市場發生了有史以來3031.75億的最大單日成交量,並出現09年最大的跌幅,盤中連破3400,3300,3200點整數關,報收3266.43點。
2009年10月30日,等待了十年,首批創業板股票共計28家公司在深圳登陸,當日盤中受到爆炒而幾度被停牌。
2009年12月8日 被稱為中國「證券業死刑第一人」的原中國長城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交易營業部總經理楊彥明被執行死刑,但6500多萬元贓款的去向仍是一個謎團。此案從一審、上訴、發回重審、再上訴,歷時五年之久。
2010年1月8日,證監會宣布,國務院原則同意推出股指期貨交易。2月22日,期貨公司獲准受理股指期貨開戶。
2010年3月26日,證監會正式做出批復,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合約。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由於市場有了做空機制,股指開始了一輪大幅殺跌走勢。
❻ 中國股市近十年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說這個問題其實你自己心裡有答案4635
❼ 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
司的重大
s
❽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包括( ).多選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包括( A. 公司減資、合並的決定 B. 主要或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D. 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證券法》對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的界定是:
(一)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三)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四)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
(五)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六)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七)公司的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
(八)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九)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十一)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十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事項。
❾ 滬深股市12月31日退市新規是利好還是利空
滬深股市12月31日退市新規是利好還是利空?
多數新手總是盯著強勢股看,卻忽略了大盤的因素,也不去思考強勢股為什麼會強勢,是單日強勢還是階段持續強勢,在買入賣出的時候仔細思考過,而不是匆忙下決定,盤後回顧看看操作判斷是否正確,有什麼可以總結的地方,如果錯了需要及時的修正,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天天都應該堅持復盤,然而認識到問題所在並且採取應對措施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一直重復同樣的錯誤就沒有價值了。
先上一張復盤的思維導圖,再來學習其方法。
股票復盤的作用是什麼
復盤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交易總結、策略修正、選擇新標的。
交易總結:每筆交易進出場依據的合理性,是否與策略一致。有沒有盲目操作的部分。進出場位置的選擇是否合理。每日盤面變化的總結,有沒有超預期的異動,觀察異動是否對形態造成明顯影響等等。
策略修正:驗證策略是否與行情發展表現一致,有沒有主觀因素干擾。如果策略與行情發展不一致了,分析行情變化是質變,還是短期異動,並調整策略。
選擇新標的:翻一遍股票,把符合自己模式的票加到自選股,去除掉自選股里走壞的票。
當然復盤最大的作用是「市場會獎勵你的勤奮」。盡管復盤對投資者把握市場脈搏非常重要,仍有很多朋友並未深刻理解其含義。所謂知易行難,得到市場最終獎賞的往往是做到知行合一的投資者。
良好的盤感是投資股票的必備條件,盤感須要訓練,通過訓練,大多數人會提高。如何訓練盤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保持每天復盤,並按自己的選股辦法選出目的個股。復盤的重點在閱讀所有個股走勢,副業才是找目的股。在復盤進程中選出的個股,既符合本身的選股方式,又與目前的市場熱門具有共性,有板塊、行業的聯動,後市走強的概率才高。復盤後你會從個股的趨同性發現大盤的趨勢,從個股的趨同性發現板塊。
2.對當天漲幅、跌幅在前的個股再一次認真閱讀,找出個股走強(走弱)的原因,發現你以為的買入(賣出)信號。對符合買入條件的個股,可進入你的備選股票池並予以跟蹤。
3.實盤中更要做到跟蹤你的目的股的實時走勢,明白了解其當日開、收、最高、最低的具體含義,以及盤中的主力的上拉、拋售、護盤等實際情形,了解量價關系是否正常等。
4.條件反射訓練。找出一些經典底部啟動個股的走勢,不斷的刺激自己的大腦。
5.訓練自己每日快速閱讀動態大盤情況。
6.最核心的是有一套合適自己的操作方式。辦法又來自上面的這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