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智利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智利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0-05 23:01:21

1. 智利鋰礦禁私後 大眾、戴姆勒或成境外最大開采商

智利鋰礦開采「禁私」後,德國發展機構向智利遞交由大眾、戴姆勒推動的鋰開采可行性研究報告,在電動化資源爭奪戰中,大眾、戴姆勒或成智利最大境外鋰開采商,把控電池鏈生產源頭。

作者?|李響?????編輯?|王鑫

●?●?●

2月11日,有報道稱,大眾和戴姆勒呼籲智利可持續開采鋰礦,並委託機構游說智利政府採取措施,進行「可行性研究」。據悉,可行性研究包括和當地政府、社區和開發商進行磋商,希望共同開發可行性計劃,保證鋰礦可持續開采。

在電動汽車大潮到來之前,各跨國車企對於供應鏈的擔憂日益加劇。鋰作為動力電池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已經成為汽車產業中炙手可熱的原材料。資料顯示,2019年新能源車全球銷量增長6%至221萬輛,鋰電測算總裝機量達112GWh,同比增長20%。隨著汽車產業向電氣化轉型的腳步不斷加快,相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23年,全球鋰需求將增加一倍以上。

此前,有汽車企業已布局鋰資源,在行業人士眼中,車企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顧整車與效益,若不想在發展電動化時制約,就必須從鋰源頭入手,誰越早下手越能在這場「大戰」中享有主動權。

1

智利鋰儲量大、產量低

據礦業機構Roskil推算,全球76%鋰資源分布於鹽湖,24%為礦石。鹽湖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國、玻利維亞、阿根廷、俄羅斯和中國,已探明重要的含鋰鹽湖有智利的阿塔卡瑪、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阿根廷的霍姆布雷托、中東的死海、中國西藏扎布耶和青海鹽湖等。

智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儲量,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智利鋰儲量佔全球52%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智利的鋰產量幾乎沒有變化,在2017年澳大利亞超越智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鋰生產國。

經過梳理發現,智利僅有的兩家生產商SQM和美國雅寶公司一直難以提高產量。資料顯示,SQM目前的年生產能力為70000噸碳酸鋰和13500噸氫氧化鋰。不過,SQM希望到2021年下半年將碳酸鋰產量增至12萬噸,氫氧化鋰產量增至近3萬噸,到2023年底將產量增至16萬噸。

雖然智利在法律上也表示「允許任何人(任何當地或國外的個人或公司)獲取或申請采礦權」,但由於鋰開采帶來的環境影響,當地人和活動人士反對鋰開採的新項目落地,原有礦業企業的產量也難以提升,鋰資源開采商業化程度低。在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時候,2019年7月智利眾議院擬將發展鋰產業列為國策,依託便利的海洋運輸發展鋰。

2

大眾、戴姆勒推動「可行性研究」

游說記錄顯示,德國發展機構GIZ,以及公私合營組織智利基金會所組成的一個團隊,在今年1月與智利最高環境監管機構SMA的負責人會面,並正式提交了「可行性研究」計劃。其中包括和當地政府、社區和開發商進行磋商,希望共同開發可行性計劃,保證鋰礦可持續開采。

分析人士認為:「這時候,大眾和戴姆勒通過GIZ以「德國政府」的名義向智利提交鋰礦可持續開采可行性研究,表明這已經不再是企業間的行為。」根據GIZ官方網站所示,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是一家致力於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企業,作為雙邊合作的工具代表德國政府行事。

除此外,隨著全球汽車電動車浪潮加劇,大眾集團與戴姆勒集團已開始布局自身電動化。根據大眾此前的相關規劃將在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占總體銷量四分之一的目標,戴姆勒同樣做出至2030年電動車型將占據新車銷量一半以上份額的規劃。在電動車平台上,大眾與戴姆勒分別開發MQB與EQ平台,與此同時,兩家企業的電池工廠都在積極擴充產能。

當電動供應商出現產能斷供的情況時,汽車製造商意識到僅僅只靠電池供應商是不能完全滿足未來的電動汽車發展狀態。但在發展初期,為了保證電池的供應充足只能選擇多家電池供應商。如今,隨著布局逐漸完善,汽車製造企業能夠在產業鏈中實現更深層次的探入。

3

汽車企業開啟資源爭奪戰

近期有報道稱,由於LG化學的動力電池短缺,捷豹宣布將從2月17日開始關閉奧地利格拉茨的I-PACE生產線一周時間。由於I-PACE在歐洲銷量占據捷豹歐洲銷量的16%,停產一周勢必會對捷豹造成負面影響。雖然捷豹早在2018年就與三星SDI簽署了合作協議,擴展供應商,但目前LG化學仍然是捷豹的主要電池供應商。

要知道,大眾汽車已選擇LG化學、三星SDI以及SKInnovation等公司作為歐洲的電池供應商,早在2019年5月,三星與大眾汽車就有了無法提供既定數量的電池的情況發生。這一次,除了捷豹,奧迪、賓士也因為LG化學的電池供應問題變更了e-teon和EQC的生產計劃,EQC生產目標從6萬輛削減至3萬輛,而奧迪e-tron延遲了投產時間。

動力電池的產量不足已成為制約車企發展電動汽車的關鍵難題,為了應對這個難題,大眾、豐田、通用、特斯拉等車企都已經開始進行動力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在行業人士看來,電動車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使得車企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顧整車產品生產製造即可,車企若想發展新能源不被制約掣肘,則必須從原材料源頭入手。寶馬也曾表示將從2020年開始直接采購鈷和鋰。可以預見,這場世界規模的鋰資源搶奪大戰會愈演愈烈,畢竟鋰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誰越早下手越能在這場「大戰」中享有主動權,把控自己的生產節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當年智利礦工在井下兩個月是怎麼活下來的,感覺不可思議

其實是有緊急避難所的,當時有存儲食物和水的,雖然只夠2天消耗的,但33名礦工節省消耗,其次是當時礦工集中在一起吃飯,互相鼓勵,沒有消極對待,積極獲取營救的准備工作,清理了很多碎石障礙,等待了17天才和上面溝通,後來打通一條探測通道,通過細長的通道把食物和水還有葯品送到井下的,否則這么漫長的時間礦工是無法生存的

3. 智利薩爾迪瓦爾銅礦床

1.地質背景

薩爾迪瓦爾(Zaldivar)斑岩型銅礦床位於埃斯康迪達(Escondida)礦床以北約5km處(圖7-3和圖7-4),是同一整體蝕變系統的組成部分。在大多數特徵方面,該礦床類似於埃斯康迪達礦床,具有一個侵位於老第三紀安山質火山岩的斑岩復合岩株,並明顯受南北向和北西向構造控制。熱液蝕變主要是絹雲母化,局部為硅化。

礦體主要是輝銅礦平伏礦層,面積為1.2×0.7km2,厚20~250m,隱伏在一個平均厚度達150m的赤鐵礦質鐵帽下面。輝銅礦部分交代浸染狀黃鐵礦的現象十分突出。沿礦床西側分布的安山質岩石中未見明顯的富礦石,但賦存有富含羥膽礬的低品位氧化銅礦化。

可采表生礦儲量為2.46億t,平均含銅1.02%,所採用的邊界品位為全銅0.3%,但在礦層中部的最厚部分,存在含銅超過3%的礦段。還有可堆浸資源6900萬t,平均含銅0.41%。原生淺成帶含銅一般為0.2%~0.5%。礦床銅儲量達692萬t,平均品位為0.75%。

圖7-3 智利埃斯康迪達-薩爾迪瓦爾地區初步水系地球化學異常(異常P)

(引自F.J.Ortiz等,1985)

注意Cu和Mo異常的中心位置和周邊Zn異常

圖7-4 智利埃斯康迪達-薩爾迪瓦爾地區岩屑(細粒級)鉬地球化學異常圖

(引自F.J.Ortiz等,1985)

圖中示出了埃斯康迪達首批礦山反循環勘探鑽孔的位置(№6是發現孔),以及勘探豎井位置(高品位富礦層中心部位)

2.勘查與發現

薩爾迪瓦爾礦權地是1979年由當地的巴里亞斯礦業契約公司(Sociedad Contractual Minera Varillas)首先注冊的。1981年初,猶他國際公司-蓋蒂石油公司合資項目在鄰近的埃斯康迪達(塞羅科羅拉多)地區啟動了一項勘查計劃,同時也在塞羅科羅拉多與薩爾迪瓦爾山之間實施了一項地球化學調查計劃,在此期間採集了280~80目的水系樣品、40個蝕變岩石搬運碎屑樣品和90個原位岩屑樣品。調查結果圈出了2.0×1.3km2的鉬異常,異常值介於(10~530)×10-6之間,位於薩爾迪瓦爾山的東側(圖7-3)。地質參數和這些地球化學成果導致合資雙方購買了薩爾迪瓦爾礦產地。

作為埃斯康迪達勘查工作的延伸,完成了1:10000和1:25000的地質填圖、補充岩屑地球化學調查、殘余硫化物研究、地面磁測和機掘槽探,至此通過鑽探已查明埃斯康迪達構成了一個獨立的斑岩銅礦系統。1981~1984年,以大約200m 的間距打了60個鑽孔(20017m),其中大約一半採集了岩心,鑽探導致發現並部分圈定了薩爾迪瓦爾礦床。雖然局部獲得過銅含量超過3%的高品位,但在優先排序中,將薩爾迪瓦爾的富礦層排在已探明的埃斯康迪達礦床之後。

1989年初,與普達韋爾礦業公司有關的一家智利公司——拉喀斯喀特(La Cascada)礦業有限公司全部購買了薩爾迪瓦爾礦權地。1988年末到1989年初在完成了1:2000的概略地質填圖和蝕變填圖之後,實施了一項包括41個鑽孔的沖擊鑽探計劃(15873m)。礦床中心部位的鑽探網度為70×70m。結果進一步證實和擴大了早先的發現,並指出存在有可能具經濟意義的富礦層。然而,與拉喀斯喀特礦業公司的意願相反,貸方銀行於1989年末以公開拍賣的方式將該礦產地出售給歐托昆普(Outokumpu)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歐托昆普公司實施了一項重要的鑽探圈定計劃(總進尺>75000m),並往富礦層的中心部位打了一口斜井,以便地質研究和全巷取樣。1992年末,歐托昆普公司將薩爾迪瓦爾礦床50%的股份賣給了普萊瑟多姆(Placer Dome)公司;1995年年中,最終組成的合資公司——薩爾迪瓦爾礦業公司將一個日產41000t的露采礦投產。與埃斯康迪達礦山不同的是,薩爾迪瓦爾使用了堆浸和溶劑萃取電積工藝。

3.小結

對一個出露的蝕變帶進行了標準的地質和地球化學工作,大約1年後就發現了薩爾迪瓦爾斑岩型銅礦床。早期的勘查工作得益於在附近的埃斯康迪達礦床填圖和鑽探期間獲得的認識。薩爾迪瓦爾礦床從發現到投產用了14年,比埃斯康迪達礦床多了大約4年。這種延誤是因為最初在對埃斯康迪達進行勘探時將薩爾迪瓦爾礦床放在較靠後的位置,也因為薩爾迪瓦爾礦床的最終圈定過程先後由4個礦業集團進行,而不是只由1個集團進行。

4. 智利的自然資源

智利有著富饒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硝石和銅礦曾先後在智利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6世紀智利發現金礦,17世紀發現銀礦,18世紀發現銅礦,此後智利礦業不僅在拉美,甚至在世界上也都佔有重要地位。
銅礦業是智利經濟的重要支柱。2005年智利銅的儲量為1.4億噸,佔世界總量的29.79%,居世界第一位,按生產水平計算,可供開采68年。2005年智利生產的精煉銅為53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35%,是1990年產出水平的3倍多。智利的銅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銅一鉬一金礦化帶中,走向南北延續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脈向南延伸到中部聖地亞哥以南的海岸山脈,再向東延伸到接近阿根廷邊界。礦帶相當於智利領土長度的二分之一,位於秘魯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岩銅礦帶。智利共有礦床400多個,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礦床10多個,如世界馳名的丘基卡馬塔(Chuquicamata)礦、厄爾特尼思特(El Teniente)礦、厄爾薩爾瓦多(El Salvador)礦、安迪納(Andian)礦、埃斯貢地達(Escondida)礦、洛斯布隆塞斯(Los Bronces)礦等。礦床覆蓋岩層較薄,水文地質條件好,易采易選。礦石含銅量較高,銅品位在0.55-5%之間,平均品位為0.94%。
智利是世界上惟一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主要產在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自從發現硝石,這塊荒漠就成為智利歷史上最富庶的地區。智利的硝石礦分布區域十分廣闊,在沿海高原後面,秘魯邊界與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間,硝石礦帶長750多公里,寬25~30公里。在離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著1~3米厚的硝石層。硝石是提煉氮、鉀、鈉、硫等肥料及碘元素的天然原料,也是軍事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此外,在煉銅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可以使銅的純度提高。除上述礦產外,智利還有鐵、煤、碘、鉛、鋅、錳、水銀和石油等礦藏。尤其是鐵礦石,其品位很高(含鐵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鐵礦石媲美。

5. 國資委網站上說說五礦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取得了85萬噸的電解銅供應權,那到底是從2006年到現在總共的量還

當然不是到現在了

合約期限為15年,自2006年起智利國有銅業公司CODELCO每年向五礦提供55750噸精銅。

15年總共約萬噸

摘自智利06年新聞.。。當時也算是轟轟烈烈了,CODELCO還以為佔了大便宜。。
http://www.aminera.com/noticias-generales/16-corporativas/112-en-junio-codelco-iniciarnv-de-cobre-a-china-minmetals.html

6. 智利帕斯卡金銀礦床

1.地質背景

帕斯卡(Pascua)金銀礦床(以前稱內華達礦床)地處智利和阿根廷邊界智利境內,位於埃爾印第奧礦床以北50km,是屬埃爾印第奧金礦帶的一個重要的高硫化低溫熱液型金銀礦床。在阿根廷境內發現的拉馬(Lama)礦床,與之同屬一個礦床,合稱為帕斯卡-拉馬礦床,合計有礦石儲量2.2億t,含金2.03×10-6,銀66.3×10-6,即含有金532t,銀17371t。該礦化系統出露在一陡傾的、垂直落差為100m的斜坡上。礦化帶的海拔標高在4800~5000m之間。

金主要產在高級泥化蝕變帶上部的硅化凝灰岩中。其下部為冰長石化蝕變,並有大量的硫砷銅礦。礦石以多種熱液角礫產出。礦體被貧礦的酸淋濾岩石所覆蓋,礦體還遭受了強烈的表生氧化作用。

2.勘查與發現

帕斯卡礦床所在地——黃山,雖然是一個大型的熱液蝕變帶,但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才對它進行勘查。1975年晚期,一家私人礦業公司在埃爾印第奧礦帶及其周圍開展勘查活動後,宣布發現蝕變帶。在1978年,由聖喬礦業公司控股的聖喬子公司選中了帕斯卡租地,而後進行了基本的地質和地球化學工作。

根據地球化學測量結果,進行了槽探,鑽探進尺達3347m,4個中段的坑道長達3347m。在細粒的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中,用>1×10-6Au和>20×10-6Ag在800×400m2的范圍內圈出了化探異常。該異常比埃爾印第奧的異常更具有吸引力。幾乎所有工作都是由英美礦業公司來完成,主要集中在4700m高程以下的古生代侵入體和石英斑岩上,因為其注意力只放在尋找與埃爾印第奧相似的礦脈和富明礬石的熱液角礫岩上。由於金礦化范圍十分有限,盡管個別地方品位很高,但英美礦業公司還是於1984年撤回了項目。

1989年聖喬礦業公司回到該區,研究海拔更高區的東部地球化學異常。這些異常在過去的合資公司看來很不起眼,且從未能解釋清楚。1989年~1991年間,反循環鑽探完成4255m進尺後,發現硅質熔結凝灰岩中可能含200萬盎司(62.2t)的金。1991~1992年間進行了推土機挖掘,在一個截面上碰上了厚112m的礦體,Au品位為4×10-6。這進一步證實了本區的礦產潛力。

此時聖喬礦業公司的母公司(當時為拉克礦業公司)決定不再在該地區獨立勘查,並將該項目提供給合資公司。幾個公司都重新考察了相關資料,但只有智利的殼牌公司對此表現出興趣。然而,智利的殼牌母公司還是不選擇這個項目。最終,聖喬礦業公司的職員說服了其母公司,認為這個項目具有很大的優點,其預算主要用於鑽探和槽探。從1992年至1995年,共完成了66000m進尺的反循環鑽,5000m進尺的岩心鑽,以及冶金試驗和預可行性研究,最終發現了該礦床。聖喬礦業公司的新股東巴里克金礦公司決定開采和冶煉。

3.小結

對於智利北部金礦床勘查來說,細粒土壤和岩屑的地球化學測量是一種有效的工具。然而,原先基於埃爾印第奧礦床模型的認識,限制了早期的勘查工作,低估了在火山熔岩層以下的成礦潛力。由於帕斯卡地勢偏高,使得聖喬礦業公司未能在1992年發現該礦。該礦的勘查成功應歸功於地質人員與管理者建立了有效關系。

7. 智利盛產什麼礦

智利國民經濟以工礦業為主,工礦業占工農業生產總值的70%以上,礦產品占出口總額的85%左右。智利以盛產銅著名

8. 智利礦工事件來龍去脈

2010年8月5日,位於智利科比亞波市附近的聖何塞銅礦發生嚴重塌方,33名礦工被困井下700米處。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漫長等待後,北京時間13日上午,智利聖何塞銅礦被困礦工營救行動全面啟動。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一處名為聖何塞的銅金礦發生塌方事故,導致在井下作業的32名智利籍礦工和1名玻利維亞籍礦工陷於700米深的地下。隨後救援工作立即展開,截至2010年10月13日,智利聖何塞銅礦33名被困礦工在經過長達69天的漫長等待後,終於迎來了獲救的一天。

當地時間13日0時10分,首名礦工弗洛倫西奧·阿瓦洛斯隨「鳳凰2」號搭載艙,穿過長達622米的救生隧道,重見天日,救援工作成功邁出第一步,救生艙接下來將繼續放入井下,營救其餘32名被困礦工。期間智利被困礦工求生慾望一次又一次的創造著人類奇跡。

閱讀全文

與智利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期貨貼水 瀏覽:407
Q0冠號100元99年價格 瀏覽:573
鐵礦石期貨歷史數據 瀏覽:819
外匯兌換的程序 瀏覽:984
公司賬戶怎麼贖回理財產品 瀏覽:966
如何利用金融杠桿做生意 瀏覽:148
投資基金理財怎麼選 瀏覽:250
淘寶抽取多少傭金 瀏覽:394
上市公司持有京東金融 瀏覽:446
金融服務租賃費會計分錄 瀏覽:241
泰祥股份股票走勢圖 瀏覽:734
萬順股份上市公司 瀏覽:275
蚊子股票 瀏覽:725
房產公司融資經理 瀏覽:593
貴州學生貸款申請表 瀏覽:214
被51收購小股東 瀏覽:242
存金保對實物黃金 瀏覽:719
融資性擔保工作信息 瀏覽:81
傭金寶網上能開融資嗎 瀏覽:480
阿里巴巴從中國銀行貸款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