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三菱全面退出東南汽車,將會誰來接棒
目前三菱汽車已經退出東南汽車,這家將會由中國企業接棒,這個企業將會有福建省和福州市接管。
原本應該是中企,台企,日企三家一塊管,因為股份分配問題,沒有辦法做到“一家做主”。畢竟日本企業文化和中國企業文化,本身就是不一樣的,難免影響企業後續發展。如今三方能夠達成一致,接棒是福建交投 來接管。
不過中國車企,在2018年迎來寒冬,技術相對薄弱東南汽車進入了寒冬期。企業銷售量,直線下滑,存在著被消費者遺忘可能。接下來中國企業加入,對於現在三菱汽車來講,也許迎來一個大助力。目前面對重重困難,需要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想要讓企業重新回到正軌,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Ⅱ 福建福汽汽車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泉州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福汽汽車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泉州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汽車租賃,汽車零配件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陳福梅
成立時間:2014-11-11
工商注冊號:35050610002560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片區迎賓大道華元汽車展廳三樓
Ⅲ 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汽集團),1992年成立,是福建省國資委所轄的國有獨資公司。經營范圍:對汽車行業投資、經營、管理;汽車銷售,產品研發,交通技術服務。福汽集團現有控股、參股的企業10餘家,主要產品是轎車、大中輕型客車、重中輕型載貨車和汽車內飾件等零部件。
法定代表人:黃蒓
成立時間:1991-11-29
注冊資本:1374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00010001525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高新區海西園高新大道7號
Ⅳ 福汽集團擁有哪些品牌
福汽集團旗下,有7個品牌,分別是:東南汽車的東南和三菱、福建賓士的賓士、新龍馬汽車的啟騰、金龍汽車的金旅,金龍和海格。
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汽集團),成立於1992年,是福建省政府國資委直屬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已成為整車生產類別齊全,產業鏈比較完整的汽車企業集團,是福建省汽車工業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家轎車、輕型汽車定點生產企業。
福汽集團以「創卓越、共成長」為企業精神,以「和諧、創新、競爭」為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以整車廠為依託、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格局。現已形成三大汽車產業集群:在福州,形成以東南汽車、福建賓士為核心的轎車、商務車、輕型客車產業群,建成自主研發實力較強、自主品牌國際品牌交相輝映的乘用車生產基地(東南汽車)和國內最高端的商務用車生產基地(福建賓士);在廈門,形成以金龍汽車為核心的大中輕型客車產業群,建成國內最大的大中輕型客車生產和出口基地;在龍岩,形成以新龍馬汽車為核心的微客、大中輕微型卡車產業群,建成在華東地區最大的微型汽車生產基地。三大產業集群以「三足鼎立」之勢,有效推動福建汽車產業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Ⅳ 福建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簡介
福建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是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的直屬控股企業,作為國家汽車整車製造企業已被列入福建省三大汽車產業基地之一,是國家汽車工業不可替代的「海西板塊」。作為促使福建汽車工業成為「海西」先進製造業龍頭企業的關鍵因素,新龍馬汽車的發展廣受關注。
公司於2004年10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6500萬元人民幣。2011年4月,公司總部從福州遷入龍岩,注冊資本增至10億元人民幣,在龍岩建設新龍馬年產30萬輛汽車擴建項目,以微車產品為切入點,逐步拓展微卡、MPV、SUV、轎車、新能源汽車等系列商用車、乘用車產品,目標打造福建省及華東地區最大的小型車生產基地。同時,引進國內外先進發動機工廠的技術經驗,建設年產30萬台發動機項目,一期主要生產1.0L/1.25L兩種排量、前置前驅/前置後驅兩種搭載型式、自然進氣/渦輪增壓共六種基本機型,其中1.0L渦輪增壓機型將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的小排量微車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填補福建汽車工業發動機工廠的空白,最終形成福建汽車自己的發動機設計、研發與生產能力。
目前,佔地1500畝、總投資超20億元的一期汽車擴建項目已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將於2012年9月建成投產。項目先期達產15萬輛微車的生產能力,最終形成30-50萬輛的產能。同時,與五菱集團合作的年產30萬台發動機項目已於2011年11月7日正式開工建設,將於2013年正式投產。該發動機項目佔地300畝,總投資超15億元,其中一期投資10億元。項目先期達產15萬台汽車發動機,最終形成年產30-50萬台的產能。
隨著30萬輛微車項目以及30萬台發動機項目的順利實施,新龍馬首款車型將於2012年9月份下線,屆時,新龍馬汽車將正式揚帆起航、馳騁華夏,在中國汽車行業開辟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為民族汽車的崛起貢獻力量! 一期汽車擴建項目佔地1500畝、總投資超20億元——在福汽集團強大背景的支持下,福建新龍馬汽車以龐大的建設規模正式開啟了進軍汽車行業的步伐。
整個項目目標明確、條理清楚,規劃建設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技術研發中心及相關配套工程的現代化工廠,項目先期達產15萬輛微車的生產能力,最終形成30-50萬輛的產能。
在項目建設期間,新龍馬汽車充分發揮「質量為重、效率創先」的戰斗精神,一期15萬輛汽車擴建項目經省發改委核准並報國家工信部備案已於2010年9月25日獲正式批准,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被列入2011年及2012年的重點項目之一,並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將於2012年9月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後,將實現整車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利潤8億元、稅收6億元,解決6,000人以上就業。同時,帶動50家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及其他相關行業投資30億元以上,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解決10,000人以上就業。 2011年5月17日,新龍馬汽車與五菱集團舉行發動機新建項目合作簽約儀式,成功邁出了新龍馬汽車年產30萬台發動機項目的第一步。同時,2011年11月7日,該項目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宣布年產30萬台發動機項目建設正式開工,將於2013年正式投產。
發動機項目佔地300畝,總投資超15億元,其中一期投資10億元,主要生產1.0L/1.25L兩種排量、前置前驅/前置後驅兩種搭載型式、自然進氣/渦輪增壓共六種基本機型,而1.0L渦輪增壓機型將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的小排量微車用渦輪增壓發動機。項目先期達產15萬台汽車發動機,最終形成年產30-50萬台的產能。項目達產後,將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利潤3億元、稅收1億元,解決3,000人以上就業。同時,帶動龍岩地區引進更多具備雄厚實力的原材料供應商和發動機零部件企業。 福汽集團汽車研發基地(含新龍馬汽車研發中心和福建賓士研發中心)位於福州高新區海西園,佔地面積160畝,總投資16億元,第一期已於2011年動工,將建設福汽研究院大樓及實驗中心樓、整車實驗室、零部件及電氣實驗室、造型中心等;二期計劃建設科技大樓、研發大樓、綜合大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2013年完成全部建設並投入使用。該研發基地具備每年新開發1款全新車型及每年試制50輛樣車的試驗研究能力,並擁有2000人左右的專業研發隊伍。
Ⅵ 49家造車新勢力現狀盤點:第二梯隊艱難掙扎
剛剛過去的2019年,無疑是造車新勢力艱難一年。不少車企被迫離席。步入2020年,關於造車新勢力的真面目,也逐漸顯露在大眾視野。汽車門網將對49家造車新勢力現狀進行盤點,接下來帶大家走近有量產車型但市場表現不佳的五個品牌。
哪吒汽車:哪吒U「透明A柱」遭吐槽
哪吒汽車是合眾旗下的一個子品牌,也是合眾汽車將會推出的首款車型,成立於2014年10月。截止到目前,哪吒汽車累計進行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25億元。
在產品及銷量方面,哪吒汽車共推出哪吒N01、哪吒U兩款產品。其中首款量產車型哪吒N01定位於一款純電動小型SUV,於2018年8月上市,並在當月實現首批新車交付。當年哪吒N01累計銷量為1206輛,2019年全年銷量高達9283輛,如此市場表現被業內人士看好。
2020年3月,哪吒汽車第二款量產車型哪吒U正式上市,新車定位為A級純電SUV,同年4月份實現新車交付。值得注意的是,新車型的注入似乎並未給哪吒汽車帶來多銷量,其2020年4月銷量為815輛,與去年4月銷量相比未增反減。
雖然哪吒U與首款車型哪吒N01相比,各個方面均有很大提升,甚至應用了全球最先量產的透明A柱,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科技展示,廣遭網友吐槽功能雞肋,輿論走向並不利於產品發展。
零跑汽車:首款量產車型S01質量翻「車」
零跑汽車成立於2015年12月,是由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要創始人共同投資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截止到目前,零跑汽車共進行過4輪融資,公開融資金額已經超36.4億元。
在產品及銷量方面,零跑已推出S01與T03兩款產品。其中首款量產車型零跑S01於2019年1月上市,2019年6月正式開始交付,定位小型純電動轎跑;第二款量產車型T03於2020年5月上市,該車定位4座微型純電動車,NEDC續航里程為403km。雖然量產車型已有兩款,但零跑汽車整體銷量表現並不理想。數據顯示,零跑汽車2019年全年交付數量不足千輛,進入2020年,其銷量數據不再對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第二款量產車型T03上市時,網曝零跑S01-380、380PRO首批車主致零跑汽車的公開信,信中指出零跑汽車數十種質量問題,200多位車主集中維權,引發輿論熱議。
此前,零跑汽車曾公開表示,2020年底其首款緊湊級純電動SUV C-more將會上市,到 2022 年還會推出第四款車型,定位為轎車,共組成四款車型矩陣。雖不知產品布局能否如期推進,但從零跑汽車現有市場表現及口碑來看,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突破。
騰勢汽車:銷量僅過百 虧損數十億
騰勢汽車算是入局較早的造車新勢力,是由比亞迪通過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與戴姆勒共同投資,雙方各持股50%。2012年公司發布騰勢品牌,並推出概念車。截止到目前,共完成兩輪融資,其中最近一次融資是2020年1月得到股權融資3.5億元。
在產品及銷量方面,騰勢已經推出騰勢與騰勢X兩款產品。其中首款電動汽車騰勢於2014年9月上市。自上市以來銷量一直不景氣,數月銷量不足百台。2017年累計銷量達4713輛,成為騰勢銷量巔峰,即便如此,月平均銷量也不足400輛,可以說成績相當不理想。自此之後,騰勢汽車銷量開始逐年下滑,2018年累計銷量僅1974輛。
2019年11月,騰勢汽車第二款量產車騰勢X在廣州車展發布,並將於2020年陸續交付。新車加入,對於騰勢汽車而言變化並不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1月,騰勢汽車銷量為296輛;2月銷量僅6輛,3月銷量為436輛。按照這個節奏下去,其銷量總數雖有望超越2018年銷量,但還是幾乎走不出虧損困境。
資料顯示,騰勢汽車已經持續虧損數年。2014年虧損2.6億元,2015年虧損5.7億元,2016年虧損13億元,2018年虧損8.9億元。2019年情況依舊沒有好轉,還是處於虧損之中。據悉,自2011年投資騰勢汽車以來,比亞迪單方面已經累計投資虧損23.63億元。可想而知,對於銷量僅過百,累計虧損數十億的騰勢而言,前景並不明朗。
雲度汽車:背靠福汽 扶不起的阿斗
雲度汽車是一家有福汽集團做背景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總部在福建莆田,公司主要由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莆田國投主導,雙方分別持股39%、34.44%,是國內最早獲得「雙資質」的造車新勢力。截止到目前,雲度汽車僅在2018年5月進行過A輪融資,投資方為海源機械。
在產品及銷量方面,雲度汽車首款純電動SUV π1於2017年10月上市,等速最大續航里程可達330km;2018年3月底,雲度新能源汽車第二款純電動SUV π3正式上市,等速工況下續航里程更可達350km。自此之後,除了更新版本外,再無新車上市。
至於銷量,數據顯示2017年雲度汽車銷量為2400多台,2018年憑借雲度π1 和π3兩款車型銷量達到峰值7643輛。但在2019年累計銷量降至2566輛,進入2020年,其4月銷量僅35輛。按照這個節奏,雲度汽車2020年累計銷量很難突破2000輛,或將迎來銷量歷史最低。
即便如此,雲度汽車也不會被壓垮。據悉,福汽集團是福建本土龍頭汽車企業,應政策要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是當下趨勢,而雲度正是福汽集團選定目標。換言之,雲度寄託並承載了福汽及福建的新能源汽車工業夢,即使市場銷量慘淡,也會得到福汽及福建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國機智駿:目標很宏大 現實很冰冷
國機智駿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隸屬於國機集團,業務覆蓋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截止到目前,只完成一次股權融資,投資方為國機資本。
在產品及銷量方面,國機智駿已經推出三款車型,分別是GX5、GC1、GC2。三款車型均在2019年10月底上市,2019年累計銷量為820輛。進入2020年,其前四月銷量分別為210輛、51輛、211輛、221輛。倘若國機智駿可以保持現有狀態,其2020年預計銷量也不過2000餘輛,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國機智駿想要依託銷量存活,幾乎不可能實現。
此前,國機智駿曾公開表示,對於今後在銷量方面的目標是三年5萬輛、五年10萬輛。在產品布局方面,國機智駿計劃2023年前推出16款電動汽車,並同步規劃左、右舵車型,構建覆蓋轎車、SUV、MPV、轎跑等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的產品陣營。
作為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成員,雲度、零跑、哪吒、騰勢、國機智駿汽車雖然熬過了艱難的2019年,但2020年對他們而言,依舊需要苦苦煎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東南汽車被三菱「拋棄」,福州交投攬下25%股份丨汽車產經
從技術中斷到股份撤離,東南汽車終究被三菱「拋棄」了。
近日,有媒體曝出,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東南汽車)發生股權變更:原持股25%的股東日本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簡稱三菱汽車或日本三菱)退出,由新股東福州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州交投)接棒。原股東福汽集團、華威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爾京群島)(簡稱華威股份,隸屬台灣裕隆汽車下屬的中華汽車)分別保持50%、25%股比不變。
此次新增的股東福州交投由福州市國資委100%持股,而東南最大股東福汽集團則由福建省國資委100%持股。經過此次股權變動,東南汽車股權從原來的中資(福建省國資)、日資、台資三方50:25:25的結構,變成了福建省國資、福州市國資、台資三方50:25:25的結構。
作為原股東方之一的三菱,因為東南三菱發展較慢,持續多年巨額損失,三菱將重心開始轉移到與廣汽集團成立的新合資企業。從那時起,三菱的技術重心也傾向於廣汽。
回顧東南汽車過去的發展,在三菱入股前後一段時間,東南汽車藉助三菱的技術導入有了一段快速發展期,形成東南汽車、東南三菱雙品牌的發展格局。當時三菱導入的車型包括戈藍、蘭瑟、翼神、君閣、風迪思等,而東南汽車基於三菱車型自主開發了菱帥、菱紳、菱利、菱悅、菱致、菱仕等車型。銷量數據顯示,2013年東南汽車雙品牌銷量超過11.6萬輛,達到一個階段性頂點。
但是巔峰的那些年,東南汽車沒有完全自主研發過新車,更沒有足夠的自主技術儲備,面對三菱技術的退出,東南汽車也沒有及時奮起搞自主研發。
後來,國內汽車市場出現SUV熱潮,東南汽車也憑借三菱留下的技術跟風推出東南DX7和DX3兩款車型從而獲得了一定的銷量起色,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東南汽車自身技術儲備的匱乏,這兩款主銷車型的銷量也開始出現下滑。
對東南汽車來說,日本三菱退出是一個重要信號。東南汽車藉此初步理順了股權關系,迎來了新的投資者,或許能一定程度為其渡過當前的難關提供新的動力。但是,能不能真正迎來轉機,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