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九三集團於鵬

九三集團於鵬

發布時間:2021-10-23 16:52:21

⑴ 和樊同姓的名人

樊噲漢初將領,沛縣人。楚漢戰爭時,項羽的謀士范增打算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樊噲持盾闖入,斥責項羽,使劉邦得以脫身。滅秦後,與張良諫劉邦不要貪圖咸陽宮室安樂,遂封存重寶財物府庫。以軍功封 舞陽侯。樊英字季齊,生於漢代,南陽魯陽人。他通曉陰陽地理,並洞悉其中的奧妙,能推測災異。他在壺山之陽隱居時,向他求學的人從四處涌來。無論州郡如何禮請他,他都不應。有一次,有暴風從西方吹來,樊英對學生們說:「成都市正在發生火災。」就喝了口水沖西噴去,並讓學生記住當天的日子。後來有人從蜀郡來,說那裡大火,發生的時間與與樊英噴水的日期正好相符。來人還說,當時有黑雲從東邊突然襲來,須臾之間轉為大雨,於是火災得以撲滅。永建年間,宮殿上有一架鍾在無人敲擊時,自己能發響,皇上對此甚為憂慮,公卿大臣們無人能解。於是便去詢問樊英,樊英說:「蜀岷一帶發生山崩了,山是銅為母,母親崩,所以兒子鳴。這並不表示當今聖朝會有什麼災禍。」時隔不久,果然有人向朝廷奏報,蜀地發生了山崩的消息。在中國古代,隱士多是修道之人,修道人具有特異功能並不足為奇,因此他能用遙識功能看見成都市的火災,並用功能撲滅它。樊遜北齊哲學家,他對道教神仙方術加以批判,認為皆虛妄之術,「秦皇漢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歸,欒大往而無獲。猶謂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還入驪山之墓;龍媒已至,終下茂陵文墳」(《北齊書·樊遜傳傳》),到頭來都進了墳墓。樊稠(?-195),東漢末年軍閥,官至右將軍、萬年侯。涼州金城人。董卓部。董卓死後,無所依附,於是夥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合眾十餘萬反撲長安,敗呂布、殺王允,把持朝政。後馬騰與李傕有隙,交戰數日,潰敗長平觀下。樊稠追至陳倉,與韓遂友好罷兵,卻遭李傕猜疑。不久,於會議中為李傕刺殺。(猜疑只是權爭的托詞罷了)樊興安州人。以罪為奴。從唐公平長安,授左監門將軍。從秦王積戰多,封營國公,數賜黃金雜物。後坐事削爵。貞觀六年,陵州獠反,命討之,為左驍衛將軍。又從李靖擊吐谷渾,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後軍期,士多死,亡失器仗,以勛減死。後為左監門大將軍、襄城郡公。太宗征遼,以興忠謹,副房玄齡留守京師,檢校右武侯將軍。卒,贈左武侯大將軍、洪州都督,陪葬獻陵。樊圻明萬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後(1616-1694後)清畫家。字會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擅畫山水、花卉、人物。為「金陵八家」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漁樂圖》樊瑩(1434—1508),字廷璧,號澄江,常山人。明天順八年(1464)進士,引疾歸養。成化三年(1467),應知縣李溥之聘編纂《常山縣志》。四年授行人,出使西川(今四川中部),不受地方饋贈,民建「卻金亭」以彰其德。此後,歷任山東道監察御史、雲南巡按、松江知府、河南按察使、應天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職。懲貪官、精吏治、賑濟災民,不遺餘力,為民愛戴。弘治八年(1495),因病辭官,授徒講學,長達七年。弘治十六年,雲南景東衛地區地震,天災頻仍,貴州亦多災異,又被推薦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按雲貴,彈劾鎮巡官之罪,罷撤不稱職文武官員1700人。還查清指揮吳勇侵吞府庫錢財,圖謀逃脫罪責,虛誇災情一案,威名大震。前後三入雲貴,雖年已古稀,猶跋涉於窮崖絕險瘴癘毒侵之地查訪政治利弊和民間疾苦,深得民心,升任南京刑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辭官回鄉。時劉瑾專權,瑩在任時曾忤瑾,瑾以會勘隆平侯爭襲事誣陷,又追究任松江知府時為蘇民困而減征官布之事,削籍為民。晚年,常於農忙時,坐竹轎戴笠帽,子孫抬行田間,謂非徒視莊稼,而欲子孫習勞。病危時,叮囑其子道:「世俗治喪,率用浮屠,豈有飯僧禮佛而獲冥福乎?汝成吾志,勿為流俗所移。」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鄉(今常山縣何家鄉)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贈太子少保,謚清簡。樊繼祖字孝甫,號雙岩,鄆城縣人,明正德6年 (1511年)進士。初任臨穎(今河南省)知縣,因禦寇有功,提升為御史。奉命勘查莊田,清出被侵佔民田2萬余頃,權貴為之斂跡。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參政。在大同兵變時,任兵部左僉都御史,前往平叛。樊繼祖擒其首惡,叛亂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書。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餘年,後辭官返鄉,卒於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歲。著有《雙岩奏疏》、 《十友傳》、《山海紀程》、《金丹集》等,流傳於世。樊弘四川I江津人。民國14年北大畢業後,任北京《中美晚報》編輯助理和《國民公報》編輯 員。後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經濟研究院研究生。回國後,歷任湖南大學、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和復 旦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主任。民國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專項研究員。民國35年後,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政協第一、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第七 屆中央委員會顧問。 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著有 《勞動立法原理》。編有《社會調查方法》、《中國勞動年鑒》(與人合編)、《工資理論之發展》、《論社會主義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 律》等。樊於期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願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樊宗師字紹述,河中人。始為國子主簿。元和中,擢軍謀宏遠科,授著作佐郎。歷金部郎中,綿、絳二州刺史。進諫議大夫,未拜,卒。詩七百六十九篇。今存一首。樊城字塒煊,四川廣元縣,生於1992年02月10日,十八歲獲得「高級會計師」職稱,曾任職工會主席,秘書處主任等要職。創作詩篇一百二十首,詞三十三首。多為情感類。樊學文樊學文(1912-1978),四川省蒼溪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革命。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樊哲祥樊哲祥(1908-1995),湖北省公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樊代明1953.11-——,四川省重慶市(今直轄市)人。1972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消化內科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先後榮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求是獎」等7項全國性榮譽獎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國家新葯證書1項。樊根深樊根深(1942.12-——),室名葉茂堂,陝西省華縣人。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第19軍、甘肅省軍區幹部。歷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1991年11月後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蘭州軍區聯勤部部長、中共蘭州軍區黨委常委。1997年3月任中共蘭州軍區紀委書記。是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少將軍銜。自幼酷愛書法,在4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勤於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和研習,尤其是發起「柳營試鋒」大型文化活動之後,其書法作品日臻成熟,以行書見長,多次參加軍內外書法展並獲獎。現為柳營試鋒將軍書畫展組委會主席。樊文德樊文德(——-1935),陝西省吳堡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4支隊。1933年起隨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4支隊革命,積極參加了開辟佳(縣)吳(堡)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作戰勇敢,多有戰功。1934年6月任紅6支隊隊長。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第5團成立,任團參謀長。不久紅5團改編為紅27軍84師第3團,任團參謀長,隨部轉戰陝北安定(今子長)縣、清澗地區,參加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的作戰。6月針對國民黨閻錫山晉軍進攻佳吳蘇區的敵情,提出率紅3團返回佳吳進行反「圍剿」作戰的要求。被西北軍委前委誤認為是鄉土觀念,調離部隊,送回後方學習。不久被誤定為「反革命」,錯誤殺害。196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為他平反昭雪,定為革命烈士。樊任民樊任民(1899-1932.10.3),江西省銅鼓縣人。早年在江西省立第六師范學校讀書。1925年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5年7月遵照中共南昌特別支部的指示,回銅鼓從事革命活動。同年底任中共銅鼓支部宣傳幹事,不久赴上庄考察工人運動。1927年4月任國民黨銅鼓縣黨部改組籌備委員會委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革命失敗後隻身赴南昌戒嚴司令部監獄,探望中共銅鼓黨團中心支部書記陳逸群。1928年9月任銅鼓縣第1大隊政治委員。10月任中共銅鼓縣委宣傳部部長。12月任湘鄂贛邊赤衛軍銅鼓縣第3大隊政治委員。1929年11月任銅鼓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12月繼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在任期間領導全縣鞏固、發展蘇區紅色政權,在全縣創造了86%的紅色區域,14%的游擊區,被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授予錦旗,以示嘉獎。1931年1月任縣蘇維埃政府秘書長。5月任銅鼓縣蘇維埃政府警衛營政治委員。1932年7月,從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開會回來,途中不幸被捕。10月3日在縣城被敵人殺害,犧牲時33歲。樊昌善樊昌善(1904-1932.10),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地方武裝游擊隊,後調中國工農紅軍鄂陝邊區第四路游擊師當戰士。1932年10月奉命到黃安縣以南去執行任務。途中不幸被敵捉住。敵將他押到永河西張元,施用種種毒刑,要他交出黨的有關機密,他寧死不屈。殘暴的敵人用幾寸長的鐵釘把他的手腳釘在牆上,然後剝下他的衣服,用燒紅的火鉗在他身上烙,多次昏死,當他醒來後,只是用眼睛怒視敵人。敵人又把他從牆上放下,用石滾綁在他身上,推入水塘,殘酷殺害,犧牲時28歲。樊學賜樊學賜(1900-1928),湖北省公安縣人。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農民運動,懲處了一批土匪和土豪劣紳,使三星垸的革命形勢空前高漲。1927年7月領導公安人民自衛團殲滅了五區叛匪劉祖豐的匪部。9月任鄂西暴動左路軍軍事指揮,在他的指揮下,鄂西秋收暴動取得了重大勝利。敵人不甘失敗,糾集大批兵力,向鄭公渡逼進。在率部轉移途中與敵遭遇,部隊被打散,他隱蔽到澧縣。由於叛徒出賣,不幸被捕。1928年冬被敵殺害於公安縣南平,犧牲時28歲。樊笑竹樊笑竹(1907-1935.12),江西省永新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六軍團第18師52團團長、53團團長等職。1934年8月率全團隨紅六軍團西征。1935年12月,在湖北省來風縣犧牲,時年28歲。樊萬祥樊萬祥(1898-1929.5.18),江西省修水縣人。1926年8月參加革命。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6年8月參加秘密農民協會。1927年5月任修水大橋農民協會組織委員、中共修水縣大橋支部委員、中共修水縣二區區委組織委員等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8月6日,受中共修水縣黨組織派遣,引導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在萬名武裝農民配合下攻克修水縣城。翌日在紅5軍和中共修水縣委召開的祝捷大會上,被獎勵漢陽造步槍一支,以資鼓勵。1929年5月18日,開會時因泄密被敵包圍,為掩護同志轉移不幸被捕,後被敵人殘酷殺害,時年31歲。1932年5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將修水二區命名為「萬祥區」,以志紀念。樊友桂樊友桂(1903-1934),江西省修水縣人。早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8月,任中共修水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0月兼任修水縣赤色職工聯合會委員長。1934年在修水上衫作戰時犧牲,時年31歲。樊仁軒樊仁軒(1895-1928.5),湖北省應山(今廣水)縣人。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幼時到鄉賢左秀卿塾學讀四書五經,後往縣城永陽中學就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樊鳳賢樊鳳賢(1908-1933.9),陝西省旬邑縣人。1922年進入旬邑寶塔高級小學就讀,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4年後,先後在西安成德中學和中山學校上學。在校期間,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1926年初回到旬邑。10月在寶塔高小創立中共旬邑縣旬邑特支,任特支組織委員。1927年到三家莊、郭村、東牛村宣傳革命道理,成立了底廟區農民協會,任農協主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積極投身於旬邑革命暴動。暴動失敗後,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在底廟區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壯大革命力量。1929年3月,根據中共底廟區委恢復整頓中共黨組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旬邑縣咀頭支部,任支部書記。1933年1月組織400餘人到偽縣政府駐地張洪鎮開展「交農」斗爭。這一斗爭的勝利,推動旬邑革命形勢的發展。7月成立了旬邑縣底廟游擊隊,在彬縣、旬邑、正寧三縣相交地區與地方反動勢力作長期斗爭。游擊隊的活動引起敵人的恐慌和仇恨。同年9月初,甘肅正寧永和鎮的反動民團發動「圍剿」。率領游擊隊與敵周旋。斗爭中不幸被俘。敵人刺透他的鎖骨用繩拴住,拖到永和鎮堡巷村。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最後被敵人殺害,犧牲時25歲。樊生法樊生法(1895-1933),江西省修水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後歷任第二、三屆修水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1932年2月任中共修水縣盧坊區委書記。1933年在修水大橋被敵人殺害,犧牲時38歲。樊仲甫樊仲甫(1906-1928.1),浙江省奉化縣人。1920年畢業於奉化發起山完全小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革命時期,在奉化縣沙堤公堂小學任教。1926年在寧波中山公學讀書。1927年2月北伐軍進入寧波,群眾運動蓬勃發展。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到鄞縣農民協會任幹事長,並負責領導共青團鄞縣縣委農民委員會。國民黨反動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因未暴露真實身份,仍留在縣農民協會從事革命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11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備受酷刑,絕不吐露黨的機密。12月,被關入杭州浙江陸軍監獄。1928年1月被殺害於監獄刑場,犧牲時22歲。樊明德樊明德(1897-1934.9),江西省修水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任中共修水縣委交通員。1929年7月任修水第三區區工會主席。1930年3月任修水縣赤色總工會籌備處主任。同年10月任修水縣雇農工會委員長。1932年3月當選中共湘鄂贛臨時省委委員。8月任修水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10月當選中共湘鄂贛省委委員。1933年5月任代理中共修水縣委書記。8月任中共修水縣委書記。1934年8月調任中共修銅縣委書記。9月在銅鼓梓庄被叛徒殺害,犧牲時37歲。樊廢級樊廢級(1902-1934),江西省修水縣人。1926年在江西省立第六師范讀書時參加革命,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6年8月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回修水組織農民運動。歷任中共贛西北特別第二區委書記,中共修水縣委秘書、中共修水縣縣委委員等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修水中心縣委組織部長。1934年在湘鄂贛蘇區「六、七月事變」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2歲。樊策安樊策安(1901-1935.5),江西省修水縣人。1923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師范學校。1926年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1926年5月赴廣州,參加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秋學習結業後,以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發展中共黨的組織,參與組建中共修水支部幹事會和國民黨修水縣黨部。1927年上半年在大橋籌建了西尹、朱溪、下衫農民協會。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冬任中共修水臨時縣委宣傳部部長。1928年8月任中共修水縣委書記,在任時重視革命武裝的建設,主持建立了湘鄂贛蘇區第一個兵工廠。1930年春兼任修水縣游擊大隊政治委員。同年5月又兼任修水縣暴動委員會委員。1930年6月在修水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蘇維埃政府裁判委員會主席。後歷任修水縣蘇維埃政府秘書、湘鄂贛省總工會文書。1935年5月在修水縣城被敵人殺害,犧牲時34歲。樊象日樊象日(1900-1933),江西省修水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8月任中共修水中心縣委書記。1932年4月當選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等職。1933年秋任少共修水縣委書記。同年在修水古嶺作戰時犧牲,時年33歲。樊仲雲樊仲雲(1899-不詳),浙江省嵊縣人。早年畢業於嵊州一中。1923年參加文學研究會。1929年參加上海著作人公會。1937年參加中國救亡協會。民主革命和大革命時期,先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新生命書局總編輯,復旦大學、中國公學教授。大革命時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出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5年具名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主編過《社會與教育》周刊、《文化建設》月刊(國民黨CC派控制的中國文化協會出版)。1937年初與潘公展、顧鳳城、朱應鵬等贊助《寒友》季刊創刊。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任《救亡日報》總編輯。後去香港,任國民黨的《國民日報》主筆。不久叛國投敵充當漢奸,出任汪偽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汪偽中央大學校長。卒年不詳。樊鍾秀樊鍾秀(1888-1930.6.4),字醒民,因排行第二故外號稱樊老二,河南省寶豐縣縣城西夏(今平頂山市西區)人。自幼隨父入私塾,厭八股,喜任俠、重信義。1901年逃學到少林寺學習拳棒。是民國時軍閥,西北軍中最早的中國國民黨員,被孫中山任命為建國豫軍總司令。民主革命時期,1912年2月參加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軍,1913年遭豫督通緝,與家人逃往陝西宜川縣賀家溝開荒。1914年春率100餘人活動於洛川、甘泉、富縣一帶。1916年受陝西督軍陳樹藩招撫,升任騎兵營營長。1918年3月離陳,4月經張鈁介紹參加靖國軍,任第二路軍司令。11月在潼關與援陳的劉鎮華軍大戰50餘天,因主力馬瑞旺降劉而敗退洛南。時奉軍許蘭州與陳樹藩爭陝督,遂聯許倒陳,被許編為第1支隊。後隨許返回河南,被趙倜編入宏威軍,任旅長,駐蘭考。1921年任豫西剿匪司令。1923年10月受孫中山委任為豫軍討賊軍總司令。11月9日率部擊潰沈鴻英部3個師,佔領南雄,繼而進駐韶關,控制了廣東的北方門戶。11月12日孫中山立即給賀電:「豫軍討賊軍總司令樊鍾秀,精誠愛國,首義贛南,諸部將官士卒,俱能深明大義,戮力同心,據覽敷陳,至堪嘉許」。16日夜奉命開抵黃沙車站,又率眾徒步跑到廣九車站,用吳軍旗幟,四路沖殺,經一晝夜血戰,大敗陳炯部3個師,潰退130餘公里。12月2日率部凱旋,孫中山讓樊坐慶功會首席,並握手贊道:「好、好、好!好同志,真革命!」大革命時期,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4月陳炯明再次叛亂時,任為援東路作戰軍右絡總指揮。9月孫中山進駐韶關,誓師北伐,任命為北閥軍側翼總指揮。22日出師破強敵,渡險關,浴血奮戰,兼程前進,行軍80多天,戰斗50餘次,轉戰五省,跋涉2500餘公里,12月19日抵達豫南。20日發電給孫中山,報告北伐經過,23日孫中山復電曰:「吾兄孤軍轉戰,所向無前,三月之內,由粵而豫,同時諸軍,望塵莫及,奇功偉績,嘉慰何似」。並告之左右:「各軍將領若能皆如樊鍾秀,何想革命不勝成功?」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北京時聞訊嚎啕大哭,3天不食,對部下說:「我死之後,如能葬於先生墓側,大願足矣!」此後部隊擴編為四個路,將建國豫軍改為建國軍,分駐汝、魯、寶、郟等縣。5月上海發生「五·卅慘案」,通電全國:「鍾秀誓將率將士,與我愛國志士同踐衛民救國之天職,非達到廢除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領事裁判權等全國一致的主張,決不與日、英棄仇修好。」6月20日捐款5000銀元,支援上海工人運動。11月攻山西閻錫山失敗。1926年5月與張治功部在大營激戰大勝。接著又大敗吳部對寶豐、南陽的圍攻。7月親率第1、2兩軍,潛繞直軍後,連克柳林、武勝關,截斷吳軍後路,與北伐軍會師武漢。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3月乘馮與奉軍大戰之機,率師北進,4月初連下葉、寶、魯、郟、襄及禹、密等縣,又占臨汝、偃師等地,進圍鄭州、逼洛陽。1930年初閻(錫山)馮(玉祥)合作反蔣,3月馮委任樊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這時蔣介石也親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移防荊紫關,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部大本營。當即拒絕蔣收買。蔣便令第5軍團何成浚部徐源泉、上官雲相等3個師攻臨潁,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雖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戰局。1930年6月4日到南關視察戰況,回城至南門時,被蔣機炸傷而死,終年42歲。其靈柩運至北京,葬於西山碧雲寺。樊耀南湖北公安人,民國政要。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法律,自奉謹飭,品學兼優,多才多藝,工詩度曲,彈琴攝影,樣樣精通。據說他是新疆人物和風景藝術攝影創作第一人,至今新疆攝影界依然奉其為祖師爺。樊崧甫樊崧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號哲山、麗水市縉雲五雲鎮人。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軍銜、人稱「白馬將軍」「虎頭將軍」。樊雨農(1901—1968)、陝西蒲城人、黃埔軍校第6期步科畢業。曾任第17路軍總部參謀、1937年6月隨楊虎城赴美考察、11月回國、12月任陝西警備第3旅8團團長、1938年7月任第96軍獨立47旅8團團長。在山西對日作戰、1940年任第4集團軍軍官訓練班軍事教官、後任中央軍校第7分校教官、抗戰勝利後曾任寶雞團管區少將司令、1949年12月任新編第7軍副軍長兼新編20師師長。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樊志起(1956-2010),中國國內著名影視劇演員。樊志起的戲路很廣,塑造過形形色色亦正亦反的角色,可謂是中國影視圈的「多面手」。在《黃齊生與王若飛》中飾演王若飛,《半路夫妻》中飾演張天順,《不惑之年》中飾演陳樹生, 《大理公主》中飾演段沐海,《龍票》中飾演黃玉昆等等。在《夜幕下的哈爾濱》中飾演為國家而忍辱負重、正氣十足、有魄力有膽識的愛國人士,樊志起無論是氣質上還是演技上,無疑都是「盧運啟」的最佳人選。以他精湛的演技力壓群雄,深受觀眾的喜愛。2010年4月樊志起因肺癌不幸逝世,享年54歲。樊弘四川江津人。民國14年北大畢業後,任北京《中美晚報》編輯助理和《國民公報》編輯 員。後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經濟研究院研究生。回國後,歷任湖南大學、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和復 旦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主任。民國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專項研究員。民國35年後,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政協第一、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第七 屆中央委員會顧問。 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著有 《勞動立法原理》。編有《社會調查方法》、《中國勞動年鑒》(與人合編)、《工資理論之發展》、《論社會主義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 律》等。

⑵ 找一部關於抗戰的電影!

《巧奔妙逃》是一部歌頌軍民抗日的愛國主義影片,本片是抗日題材的影片卻選擇了非常另類的表達方式,運用幾大笑星的精彩演繹,讓觀眾忍俊不禁。

⑶ 具體介紹一下岳飛八百破十萬的經過

可笑的岳飛神話與岳飛「謀反」證據---岳飛被害與宋金議和無關

一。可笑的岳飛神話

最近,媒體大肆炒作一條新聞,岳飛的後人和金兀術的後人握手了,民族團結了,社會和諧了,的確是可喜的事情。但是,新聞的背後也透露出中國歷史被歷代儒教學者歪曲的有多麼可怕,儒教不但糟蹋死者的名聲,也讓生者受罪。

報導中說,「金兀術後人恪守祖訓:不和岳姓通婚」。這個所謂祖訓就是歷代儒教學者編造的,因為歷史上,金兀術從來沒和岳飛直接打過仗,只是金兀術的部下與岳飛戰斗,互有勝負,金兀術的軍事才能遠勝岳飛,岳飛不過是金兀術的手下敗將,岳飛不得不退兵。以金兀術傑出政治和軍事才能,根本不會把岳飛特別放在心理,更不會特意搞出帶有種族歧視和姓氏歧視的「訓誡」來。

但是,元明清及之後的儒教學者們,肆意歪曲歷史,把岳飛孫子誇大編造的歷史當成了信史,而且進一步誇大,所謂的金兀術「訓誡」就是為了襯托岳飛的「偉大」,儒教篡改歷史的手法十分的下作。而金兀術和岳飛的後人也許不精通歷史,把儒教編造的東西誤以為真。現在,估計全世界99。99%的華人都相信儒教的謊言,就是岳飛把金兀術差點給滅了,多虧了宋高宗和秦檜12道金牌讓岳飛退兵,救了金兀術的命,否則,金國會被消滅,南宋可以統一中國,岳飛要是再活的長久一點,統一世界也是輕松愉快的事。

岳飛的孫子吹他的爺爺情有可原,這就如毛的孫子說他爺爺領帶二次世界大戰一樣。但是,儒教為什麼把這些吹噓當成歷史來欺騙人呢?因為宋朝被認為是儒教的正統,而儒教的代表卻在歷史上輸了,怎麼辦?儒教會篡改歷史,會吹,比如,意淫小說第一名【說岳全傳】吹噓破金,意淫小說第二名【楊家將演義】吹噓破遼,什麼八姐九妹的都是假的。別說遼金了,宋朝對剛獨立建國的西夏都是屢戰屢敗。

小說的根據是歷史,看看宋史是怎麼吹的。

【《宋史》岳飛傳】:兀術大懼,會龍虎大王議,以為諸帥易與,獨飛不可當,欲誘致其師,並力一戰。中外聞之,大懼,詔飛審處自固。飛曰:「金人伎窮矣。」乃日出挑戰,且罵之。兀術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與韓常之兵逼郾城。

宗弼還沒有和你交手,岳飛何以知道宗弼「計窮」?「乃日出挑戰,且罵之」?岳飛在郾城,宗弼在開封,相去幾百里,你罵給誰聽?宗弼會因為岳飛在罵人,就來進攻岳飛? 岳珂真會搞笑。

【《宋史》岳飛傳】:方兀術棄汴去,有書生叩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術曰:「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岳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兀術悟,遂留。飛既歸,所得州縣,旋復失之。

500破十萬,看看這個數字,你就知道是胡扯。不僅如此,在此基礎上,岳飛的孫子繼續編故事,宗弼大將會把他的命運押在書生的「嘴巴」上嗎? 萬一「十二道金牌」晚了十天半個月的,金兀術被岳飛全殲了怎麼辦?文人無形在岳飛孫子身上得到完美的展現。岳飛孫子是進士,而且是個大貪官,參見相關文章。

岳飛一生主要是鎮壓農民起義以及與偽齊的戰爭,岳飛後來參與南宋金國之戰,整個事件是這樣的,金國無意滅南宋,更不希望和南宋戰爭,於是在南宋和金國之間扶持了劉豫的偽齊政權,作為緩沖。後來,金國對劉豫不滿,偽齊消失。 偽齊政權的版圖怎麼辦呢?金國有個國際和平主義者頑顏昌,主張把偽齊政權的版圖送給南宋,以促進和維持國際和平友好,頑顏昌真的這樣做了,於是,金宋締結友好條約,河南等地劃歸了南宋。頑顏昌的行為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出格的,在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是罕見的。金國當然有反對這種「金」奸賣國行為,此人就是金兀術,他殺了頑顏昌這個「金」奸,向宋朝開戰,要把送出的土地奪回來。宋金之戰開始。 古代,北方軍隊野戰強於南方,南方最好的辦法是守城,據城而戰。宋高宗當然不希望把吃進去的便宜肥肉吐出去,宋高宗的戰略就是防守戰,無疑,高宗是正確的。但是,岳飛向來我行我素,先是不聽命令援助友軍,之後,不顧高宗命令要孤軍北伐,結果失敗。南宋把河南等地又還給了金國。也就是說,整個戰爭是國際和平主義者頑顏昌惹起來的,戰爭的結局南宋並沒有吃虧,把便宜土地還給了金國,如此而已。但是,儒教學者們卻歪曲歷史,把岳飛無限誇大神話,把高宗說成個賣國賊似的,儒教學者們也鮮有人贊美一下國際和平主義者頑顏昌。

朱仙鎮大捷,大破金兀術,差點就攻陷開封汴梁;經宋史泰斗鄧廣銘考證,根本不存在,【《岳飛傳》(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說:「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記》,對岳飛的事功備極推崇,其所敘岳飛的戰績就沒有朱仙鎮一役」,然而岳珂編寫的《鄂王行實編年》卻在岳飛的奏提戰報所述諸戰役之外,添出朱仙鎮的這次大捷的故事,這是岳珂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虛構出來的,因此,鄧廣銘在寫《岳飛傳》時就沒有採用這條材料。500破10萬,12道金牌(實際只有兩道),都是編造的。

朱仙鎮大捷是假的,岳飛北伐的最大戰斗就剩下郾城大捷和潁昌大捷,但這裡面也有水分,可以證明的戰績:岳飛軍殺金軍只有500人,而金兵總人數在10萬到20萬之間,岳飛軍自己損失多少卻沒有提,扣除岳飛軍隊佔領各個空城的兵力,岳飛實際北伐的軍力只有幾萬人,而且,岳飛的糧草被金軍截斷,又沒有友軍支援,只是岳飛在後撤的時候,友軍劉琦救了岳飛一命。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七】:「(壬戊)是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既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 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旃靡轍亂,飛望之,口怯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金人聞飛棄穎昌去,遣騎 追之。時飛之將梁興渡河,趨絳州,統制官趙秉淵知淮寧府,飛還至蔡州,命統制官李山、史貴以兵援之,遂遣諸將還武昌。飛以親兵二千,自順昌渡惟,赴行在。 於是穎昌、淮寧、蔡、鄭諸州皆復為金人所取,議者惜之。

【《宋朝南渡十將傳》卷1《劉錡傳》】: 自閏六月至七月,世忠取海州,俊取毫州、宿州,飛取蔡州、陳州,京東、西響應。岳飛軍屯潁昌,別軍屯郾城,兵斷不得合。遣驍將楊再興擊賊,不利,再興戰歿。飛以急告錡,或言:「當言於朝,而後發兵。」錡曰:「皆王事也,待報則無及矣。」遂往助之,即遣別將雷仲、柳倪直趨太康縣。諸將曰:「賊在沙河,而詣太康,非路也。」錡曰:「第如言,我軍至太康,彼必退矣。」其夜,軍至太康,虜果解去。

總之,為了神話岳飛,為了襯托岳飛的高大全形象,單獨醜化金兀術是不夠的,還有極度醜化秦檜,有了「人自宋後愧姓秦」。 於是,儒教展示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神,比耶穌還完美的神。真實的歷史是,岳飛是個軍閥,從岳飛發家時候就有軍閥特徵,不聽命令擅自當逃兵,後來更是數次不聽皇帝命令,而秦檜是忠臣,金兀術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宋高宗成功的創立「南北」朝,如果高宗是戰略家,岳飛最多是個戰術家。詳細參見我的系列文章。 我為岳飛和兀術後人的和好而高興,這無疑給儒教一個響亮的耳光,我更希望,如同曹操被平反一樣,秦檜也能早日在主流媒體獲得平反昭雪。

二。岳飛被害與宋金議和無關

網友長樂居士說 「岳飛被害是趙構為了滿足金國的要求」,這是沒有根據的。首先, 南宋大將當中嶽飛並不是最強,韓世忠等等就排在岳飛的前面。其次,南宋有著名的新老六大戰將,除去一個岳飛並沒有在根本上減低宋朝軍事實力。最後,岳飛是金國的手下敗將,沒有劉琦救他,沒有宋高宗趙構救他,岳飛孤軍北伐的時候就會被金國俘虜或者殺掉了。

討論歷史不要參雜個人的感情。岳飛是一個人,是一個軍人,要以軍人的標准來衡量他,而不是以後世樹立的英雄形象來為他辯護。而網友長樂居士正好犯了這個錯誤。網友長樂居士說:

「未能及時救淮西 紹興十年,金兵攻淮西,順昌守將劉琦告急。詔令岳飛往救, 岳飛派張憲等率軍赴救,張憲未到,劉琦就取得勝利。秦黨為陷害岳飛,把皇帝給 岳飛的詔書從他家拿走毀掉,還修改行軍記錄。其實,劉琦打了勝仗,岳飛無論救 緩得力與否,都沒有什麼不好影響。所以,以這樣的小事為罪名來處死大將,荒謬 之極。 自北宋開始,軍紀鬆弛,多次因主將本人主觀責任打大敗仗,也沒有嚴肅的
軍紀處理。即使真有救援不及時(未造成任何壞影響)之事,就要處死,宋朝將領 能活的就不多了。 」

這完全是詭辯,手法是通過貶低甚至誣陷秦檜來給岳飛違反軍紀辯護。「劉琦打了勝仗,岳飛無論救緩得力與否,都沒有什麼不好影響。」,宋朝有明確軍法,違反軍令超過三天的就該殺。這和劉琦是否打了勝仗無關。如果劉琦沒有守住城市,甚至全軍覆沒了呢?殺岳飛是皇帝的命令,和秦黨沒什麼關系。岳飛違反軍令是事實, 網友長樂居士也沒否認,難道因為岳飛是英雄,所以岳飛有違背軍紀的特權么?

岳飛不肯出兵救援淮西的史料。 【王次翁的《敘紀》】: 紹興辛酉,虜人有飲馬大江之謀。大將張俊、韓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飛駐兵淮西不肯動。 以親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飛偃蹇如故。最後又降親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舉。」飛奉詔移軍 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誅飛意。
岳飛死不久,有人編寫了一部《野史》,其中的《岳飛傳》說: 紹興十一年,兀術重兵攻淮西,(上詔湖北宣撫使岳飛以兵援淮西),飛念前此每勝,復被招還,壯心已闌,且軋於和議,辭以乏糧。及濠梁已破,方以兵來援。張俊、秦檜皆恨之。

南宋的各軍有不相救的習慣。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三】 :(紹興九年二月)吉州布衣周南仲上書,書曰:「今之諸軍將帥,相視若冰炭,相疾如仇讎。假使一軍深入,其誰為應,一軍陷陣,其誰為援?劉光世竊琳館之清名,張俊負跋扈之大惡,岳飛、吳玠、韓世忠之流,裹糧坐甲,首鼠兩端。所以然者,無主帥故也。陛下曩年躬擐甲胄,親冒煙塵,詔書具在,誰不聞知......今日諸將尾大不掉,陛下已失於初矣,尚此不決,何耶?......欲馭諸軍,不可不將將。」
【宋史】本紀第二十九 甲子,撒離曷攻青溪嶺,鄜延經略使王彥率兵戰敗之,撒離曷還屯鳳翔。命士亻褭主奉濮王祠事。張俊遣左護軍都統制王德援劉錡,德暫至順昌,值圍已解,復還廬州。遣司農少卿李若虛詣岳飛軍諭指班師,飛不聽。

岳飛罪名一:「除罪輕外,法寺稱: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根據宋朝法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從高宗5月下旬下昭,到6月11日,岳飛軍隊早超過三日了,因此,岳飛的此項罪名成立。

岳飛罪名二:『指斥乘輿,情理相切害者,斬』 從宋史高宗本紀看,岳飛是個好武將,但他的缺點也很突出,比如:耍脾氣,要棄官而走,親手殺死舅父是為不孝,兩次要給自己部隊的增兵,兩次抗據命令不回兵,是為不忠。身為手握重兵的大將,岳飛竟然膽大到干預無後的高宗立儲。如此有性格的岳飛,在背後說皇帝幾句壞話,是自然的,王浚的告發有可信度的。 就算指責皇帝這個罪名不成立,岳飛的第一個罪名可是證據確鑿的。因此,岳飛被殺並不冤枉,更不關秦檜什麼事。 因為,宋史高宗本紀中說的是趙構「賜死」岳飛,也就是說,這是昭獄,從抓人到最後定罪,都是皇帝說了算,外人無法插手。值得一提的是,秦檜曾上表,希望保住岳飛的兒子岳雲一命,但,高宗堅持重判。盡管秦檜最後沒有成功的救岳雲一命,但秦檜也算對岳飛一家有功德。而今天,岳飛後人竟然捐款要秦檜給岳飛母親樹立跪像,岳飛後人真是忘恩負義。

確實,宋朝軍紀寬松,宋軍各系勢力互不相救並非岳飛一個人所獨有,但是,不能說其他人犯了錯,岳飛犯了錯就不是錯。為什麼單獨殺岳飛呢?為什麼在岳飛等將 領軍權被解除變成文人後,單獨有岳飛被殺呢?這就是岳飛被殺的第二大理由,指責皇帝,背後說皇帝的壞話,這條罪名成立么?大致成立!因為張憲招供了「策反信」等等,你可以說張憲被屈打成招,但是,當時還有岳飛手下兩員大將王貴和王俊揭發岳飛,王貴一直跟隨岳飛,是岳飛手下的第一大將。再退一步,就算岳飛沒在背後說皇帝的壞話,但他不救緩友軍這一條就有被處死的罪名了。岳飛被殺不冤枉。特別強調一下,岳飛不救淮西,不是他第一次犯類似的錯誤。

三。岳飛「謀反」證據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由於戰功卓著,成為了後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後,繼位的恭帝年幼,趙匡胤有了稱帝的野心。顯德七年春節,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進攻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范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北上御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當日夜裡他酣睡之時,被手下軍隊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後周官僚得知後已知無力回天,只得面對現實。周恭帝被迫遜位。

淮西之戰後,岳飛與張俊、韓世忠同時接到了大本營的召見令。當時的宰相張浚試圖收回各大將的兵權,因為這些人久握重兵,而且常常不聽皇帝的命令,這是為了保宋朝江山考慮。要知道,當年的宋朝立國就是因為宋太祖手握重兵,逼迫孤兒寡母得來的。張浚的做法是表示一個臣子的忠心,而岳飛卻遲遲不肯來朝,來了之後也不願意交出兵權。收回大將的兵權,但軍隊卻沒有解散,只是把這三大軍隊合並成「禁軍」,歸皇帝指揮,三大將還是有指揮軍隊的權力,但要受皇帝的節制,這本身沒有什麼錯:

【宋紀一百二十四】 「張浚在相位,以諸大將久握重兵難制,欲漸取其兵屬督府,而以儒臣將之。 會淮西軍叛,浚坐謫去。趙鼎繼相,王庶在樞府,復議用偏裨以分其勢,張俊覺之, 然亦終不能奪其柄。至是同獻計於秦檜,請皆除樞府而罷其兵權,檜納之,乃密奏於帝以柘皋之捷,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並赴行在論功賞。時世忠、俊已至,而飛獨後,檜與參知政事王次翁憂之,謀以明日率三大將置酒湖上,欲出,則語直省官吏曰:「姑待岳少保來。」益令堂廚豐其燕具。如此展期以待,至六七日。 及是飛乃至。上即召同入,諭令與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林待聘分草三制。壬辰, 以揚武翊運功臣、太保、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節制鎮江府英國公韓世忠,安民靜難功臣、少師、淮南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濟國公張俊並為樞密使,少保、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並宣押赴本院治事。」

高宗決定:三帥同參知政事(升副宰相職),張俊、韓世忠同為樞密使,岳飛副之,岳飛排在第三位。 張俊立即將所部兵權交御前司(由大本營親掌),韓世忠不置可否,岳飛則留戀兵權,力辭樞密副使職。高宗安慰三帥【宋紀一百二十四】: 「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撫之權尚小,今付卿等以樞府本兵之權甚大,卿等宜共為一心,勿分彼此,則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顧如宗弼(金兀術),何足掃除乎!」

【疑點】:如果岳飛真的非常忠心,何必對上交兵權如此遲疑?在高宗管治下,他依然可以指揮打仗么,難道岳飛的軍隊只屬於岳飛自己,而不屬於皇帝?

高宗是日下詔: 「宣撫司並罷,遇出師,臨時取旨。逐司統制官已下,各帶御前字入銜,且依舊駐剳;將來調發,並三省、樞密院取旨施行。仍令統制官等各以職次高下輪替入見。」

隨後高宗命韓世忠負責將樞密使辦公地點遷移,置司鎮江,張俊與岳飛赴淮東巡視邊防。張俊見海州城不易守,毀城遷民至楚州。而楚州屢遭戰火,城牆破敗不堪,俊欲修固,岳飛竟言:「當戮力以圖恢復,豈可為退保計?」 戮力以圖恢復,就可不為退保計么?只知全力進攻,卻不要防守,結局會怎樣呢?史載: 「(韓世忠)授武寧安化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世忠披草萊,立軍府,與士同力役。夫人梁(紅玉)親織薄(草簾)為屋。將士有怯戰者,世忠遺以巾幗,設樂大宴,俾婦人妝以恥之,故人人奮厲。撫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陽(楚州舊名)遂為重鎮。劉豫兵數入寇,輒為世忠所敗。」

可見,楚州乃屏蔽淮東、宋金必爭的軍事重鎮。而此時岳飛竟說出這樣的話,這是一個軍事專家應有的態度么?難怪張俊聽了勃然變色!

【疑點】:岳飛不願意交出兵權,現在又對戰略要地的防守橫加指責,張俊對岳飛的忠心程度更加懷疑。

回大本營後,岳飛始終堅持辭去樞密副使一職,返回兩鎮(鄂州、襄陽),也就是回到原先的統兵位置上去。高宗詔曰: 「朕以二、三大帥各當一隅,不足以展其才,故命登於樞機之府,以極吾委任之意。」
「今卿授任甫及旬浹,乃求去位,行府之命,措置之責,乃辭不能。舉措如此,朕所未喻。夫有其時,有其位,有其權,而謂不可以有為,人固弗之信也。」

把三大帥聚到一起,同掌國防之重,而各地軍兵輪流入衛,史載: 「乙亥,詔有司造克敵弩,韓世忠所獻也。帝謂宰執曰:『世忠宣撫淮東日,與敵戰,常以此弩勝。朕取觀之,誠工巧,然猶未盡善。朕籌畫累日,乃少更少,遂增二石之力而減數斤之重,今方盡善,後有作者,無以加矣。』」

高宗身為一國之君,竟能完善前線用的「克敵弓」,而岳飛就是不肯在大本營干,一再要求辭職。

【疑點】:岳飛為什麼不肯在皇帝手下指揮軍隊?不同樣是為了國家么?岳飛的忠心再次被質疑。

不但張俊懷疑岳飛的忠心,其他文官也懷疑岳飛的忠心,著名忠臣何鑄指責岳飛:

【宋紀一百二十四】 壬子,右諫議大夫萬俟禼疏言:「樞密副使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墜。今春敵兵大入,趣飛掎角,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久之一至舒、蘄,匆卒復還。幸諸帥兵力自能卻敵,不然,則敗撓國事,可勝言哉!比與國列按兵淮上,公對將佐謂山陽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遠近聞之,無不失望。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於外,以伸邦憲。」癸丑,帝謂大臣曰:「飛倡議不修楚州城,蓋將士戍山陽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朕何賴焉!」

何鑄(1088年~1152年),字伯壽,餘杭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歷官州縣。以品德高尚、品性剛直入為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先後任秘書郎、監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職。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下獄,何鑄時任御史中丞,被命主持審訊。何鑄曾經試圖免除岳飛死罪。 但是,皇帝堅持重判。後來,何鑄因反對議和, 降為秘書少監,謫貶徽州。後起用為溫州知府。不久授端明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力辭不就。再次出使金國,回國後任資政殿學士,出知徽州。不數月,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年六十五而卒。謚「通惠」,嘉定元年(1208年),改謚「恭敏」。

【宋紀一百二十四】:「御史中丞何鑄、殿中侍御史羅汝楫復交疏論之,大略謂:『飛被旨起兵,則略至龍舒而不進;銜命出使,則欲棄山陽而不守。以飛平日,不應至是,豈非忠衰於君邪!自登樞筦,鬱郁不樂,日謀引去。嘗對人言:『此官職,數年前執政除某而謀不願為者。』妄自尊大,略無忌憚。近嘗倡言山陽(楚州)之不可守,軍民搖惑。使飛言遂行,則幾失山陽,後雖斬飛何益!乞速賜處分,俾就閑祠,以為不忠之戒。」

【疑點】:岳飛的忠心受到當時最廉潔正直的官員質疑,不只是張俊和秦檜。難道為了岳飛的神話,把何鑄也說成是漢奸么?為了樹立岳飛這個神,宋朝已經有太多被誣蔑成漢奸的了,有張俊,秦檜和張邦昌等等。岳飛在南宋並不怎麼出名,是元明清三朝的儒林子弟樹立起的神話,尤其是明朝和民國期間。岳飛的「忠義」是儒教精神, 吹捧岳飛就是頌揚儒教。不過,儒教造神的本事出神入化,岳飛已經成了中國的民族魂,誰敢指責岳飛,就會被戴上漢奸的帽子,誰敢為張俊秦檜和張邦昌說公道話,就會被指責成賣國賊,這樣,儒教就可以永遠光耀萬世了。儒教又是什麼?儒教是中國文化,滲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而中國人愛撒謊愛造神的劣根性正是來自儒教的毒害。

「鑄孝友廉儉。既貴,無屋可居,止寓佛寺。其辨岳飛之冤,亦人所難。然紹興己未以後,遍歷台諫,所論如趙鼎、李光、周葵、范沖、孫近諸人,未免迎望風旨,議者以此少之。」

趙鼎也是主和派,只是強硬些,為此而與秦檜不睦,但李光可是一直被認做秦檜親信的,後也確被秦檜提名參知政事,位列宰相,「光與右僕射秦檜議事不合,於帝前紛爭,且言檜之短,殿中侍御史何鑄因劾光狂悖失禮」。

孫近被反對議和的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列為「不共戴天」的三該殺!「臣謹按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頃緣宰相無識,遂舉以使敵。專務詐誕、欺罔天聽,驟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齒唾罵……臣竊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雖然,倫不足道也,秦檜以心腹大臣而亦然……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也……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日,區區之心,願斷三人頭竿之藁街」

何鑄連他們都參倒了,何鑄應是一個合格的諫官。

按規定,宰執若被諫官彈劾,應立即辭職的。正好此前岳飛一直在堅持辭職,故此大本營這次便接受了岳飛的辭職申請,但拒絕其返還鄂州或襄陽,命其住留臨安,「仍奉朝請」,也就是逢一、逢五須列朝站班,因為岳飛還保留了少保的榮銜,及「特授」了他原任的武勝、定國軍兩鎮節度使虛職,並充萬壽觀使。【宋紀一百二十四】 八月,甲戌,少保、樞密副使岳飛復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但岳飛就是不願在臨安住,隨後告病假,與岳雲回到江西九江的家中。

九月大本營派軍器少監鮑琚到鄂州查對宣撫司帳目,鄂州前軍副都統制王俊,詣都統制王貴,告發副都統制張憲,說其謀據襄陽為變,證據則是岳雲寄給張憲的幾封信,內容大約是要張憲等人在前線挑動金人,引發戰事,逼大本營讓岳飛復職領兵,並言「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 張俊在行府,聞之,遂收憲屬吏。

戊寅,少保、醴泉觀使岳飛,下大理寺。 先是樞密使張俊言張憲謀反,行府已有供到文狀,左僕射秦檜乘此欲誅飛,乃送飛父子於大理獄,命御史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鞫之。

癸巳,揚武翊運功臣、太保、樞密使、英國公韓世忠罷,為橫海、武寧、安化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奉朝請,進封福國公。 世忠不以和議為然,由是為秦檜所抑。至是魏良臣等復行,世忠乃諫,以為: 「中原士民,迫不得已淪於域外,其間豪傑,莫不延頸以俟吊伐。若自此與和,日月侵尋,人情銷弱,國勢委靡,誰復振乎?」又乞俟北使之來,與之面議,優詔不許。世忠再上章,力陳秦檜誤國。言者因奏其罪,上留章不出。世忠力求閑退,遂有是命。世忠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樂,平時將佐罕得見其面雲。

丁未,光山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齊安郡王士只,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岳飛之下吏也。士只草奏欲救之,語泄。論:「頃岳飛進兵於陳、蔡之間,乃密通書於士只,敘其悃愊,蹤跡詭秘。范同頃為浙東憲,與士只通家往還,或以他故數日不克見,則必遣其屬邵大受往傳導言語, 窺伺國論。士隻身為近屬,在外則結交將帥,在內則結交執政,事有切於聖躬,望罷其宗師職事,庶幾助成中興之業。」故有是命。仍令刑部檢會宗室戚里不得出謁接見賓客條法,申嚴行下。

癸巳,岳飛賜死於大理寺。 飛既屬獄,何鑄以中執法與大理卿周三畏同鞫之。飛久不伏,因不食,求死,
命其子合門祗候雷視之。至是萬俟禼入台月餘,獄遂上。及聚斷,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彥猷言飛不應死,眾不從。於是飛以眾證,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以三十歲除節度使, 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及敵侵淮西,前後受親札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 當斬;閬州觀察使、御前前軍統制權副都統制張憲,坐收飛、雲書,謀以襄陽叛, 當絞;飛長子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雲,坐與憲書,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為傳報朝廷機密事,當追一官,罰金。詔飛賜死,命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沂中蒞其刑,誅憲、雲於都市。參議官、直秘閣於鵬,除名,送萬安軍,右朝散郎孫革,送潯州,並編管;仍籍其貲,流家屬於嶺南。

最後,岳飛被殺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屢次違反軍紀和干預皇帝立嗣,最後是他手下兩員大將告發他。岳飛始終為自己的兵權被奪而耿耿於懷,這是有明確證據的。如果岳飛為了重新掌握兵權而「謀反」,是合乎邏輯的。謀反案的80%是成立的,20%則有爭議,因為你可以說岳飛手下兩個大將在撒謊,或者受朝廷等逼迫,但這個可能不大。岳飛被殺和宋金議和無關,因為,比岳飛名氣和才能更大的韓世忠沒有被殺,韓世忠可是在岳飛下獄的時候還反對議和呢,他怎麼沒有被殺?「岳飛賜死於大理寺」,注意這個「賜」字,意思是皇帝殺了岳飛,和其他人無關。 岳飛的罪名成立,被殺不冤枉。

⑷ 於鵬的簡介

於鵬 ,男,師承馮銀良、李應虎、張文順、王蔭甫、趙樹松等老師學習國畫。現專攻國畫山水,摹古習今,采南取北,不論門派,扎實學習,靈活用筆,自成風格。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畫展,多幅作品獲獎,或被海內外人士收藏,或作為刊物封面。 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九三學社西安書畫研究會會員,西安於右任書畫學會會員,龍池書畫院副院長,銅川神州書畫研究會理事,陝西書畫研究院理事。

⑸ 於鵬是哪一年

於鵬 於鵬,山東經濟學院法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訴訟法學和律師制度。近幾年來,參編教學輔導書兩部,在《法大評論》、《國家行政學院學報》、《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等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加國家級課題研究一項。 於鵬 職業藝術家 、雕塑家 1985年出生於洋溢著古齊稷下文明的歷史名城山東淄博。 2008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畢業後在北京318藝術區創立於鵬工作室,職業從事雕塑繪畫工作。 2008年 「湖南省優秀畢業生展」(湖南) 「齊文化藝術節美術展」(齊魯美術館) 「不同ART」當代藝術家聯展(北京不同空間美術館) 2009年 「元態」藝術家聯展(北京思萊德畫廊) 山東省首屆青年美術大展(齊魯美術館

簡介

於鵬,男,師承馮銀良、李應虎、張文順、王蔭甫、趙樹松等老師學習國畫。現專攻國畫山水,摹古習今,采南取北,不論門派,扎實學習,靈活用筆,自成風格。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畫展,多幅作品獲獎,或被海內外人士收藏,或作為刊物封面。

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九三學社西安書畫研究會會員,西安於右任書畫學會會員,龍池書畫院副院長,銅川神州書畫研究會理事,陝西書畫研究院理事。

書畫成就
他是中國實力派山水畫家,一個扎扎實實搞藝術的辛勤者。他崇尚從筆法、墨法、意象到意境,不斷否定之否定,逐漸認識到摹形、化形、無形、形形無奈、形形精彩、形形有玄、形形無奧、法度自然、各畫其妙、遠近虛實、共展風情。

作品入展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99周年書畫展。

作品獲陝西省美術協會迎春畫展優秀獎。

作品獲「天寶杯」書畫大賽優秀獎。

作品入選銅川市文聯美展。

15張
藝術家作品一覽
作品入選於右任書畫學會書畫展並選進入書。

2012年,於鵬成為昭泰文化簽約藝術家,同時加入中華藝術家雲版權聯盟。

藝家之言
[1]

於鵬,名鵬, 字展翼,秦人也 。 但絕非於右任之後人,然父親早年保家衛國 ,抗擊日寇 ,亦是於鵬之驕傲。

初見於鵬 ,覺得平凡至極,個子不是太高 ,穿著隨意,相貌亦不出眾 。無非就是西安灞橋一介草民 ,就是一個妻子的丈夫 ,就是兩個孩的父親。

但我驚奇於,不是科班出身的於鵬,竟然把山水畫得有條有理,有聲有色 ,不同凡響 ,也比一些自稱美院畢業的人強過百倍。

於鵬山水畫之真實 ,讓人一賭 ,就覺身臨其境。無論是勾 、皴擦 、點、絲 ...... 筆法之嫻熟亦令人驚嘆 ,畫中山石 、河流 、樹木 、花草、飛鳥、蟲魚等,俱是傳神之筆。

我驚奇幹了十幾年餐飲的於鵬 ,怎麼能烹調出如此高水平的山水畫?也驚奇於他這么多年怎麼抽身作畫 。他的一個朋友戲言他:白天喂餓鬼 ,夜晚畫山水!

長安自古帝王都 ,秦嶺腳下的這座古城如今已生機勃勃 ,可以說,不只重現大唐之輝煌,應該是遠超大唐盛世。

於鵬生與斯 ,長於斯 ,他畫中的山水 ,多是典型的北方山水。 正是秦嶺的蒼茫 、博大、雄強、渾厚 、精深...... 給了他如山的性格, 給了他藝術的靈氣 。

大自然鬼斧神工 ,山水千變萬化 ,千奇百怪 ,高深莫測 ,一個人窮其一生之精力 ,未必畫得盡善盡美。

於鵬性格不溫不火,所謂沒脾氣之人,有著大山的沉穩與堅實,生活的重擔也壓不彎他如山的脊樑。字如其人,畫亦如其人,於鵬山水畫的線條 ,還有些剛性不足,多了柔和 ,少了冷峻。

於鵬不寫詩 ,卻把一些古人的詩 、一些朋友的詩爛熟於心 。但像王維一樣畫中有詩 ,詩中有畫 ,何其難啊!

於鵬之所以畫山,因他有著山的胸懷,性格豁然大度。他自己也是一座山,一座有些沉默的大山。但沉默易歸於死寂 ,要畫就畫強暴的一團火,點燃生命的激情,這才是藝術,這才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倒是希望於鵬是一座火山,正因噴薄,才有生命。火山那熾熱的岩漿,何嘗不是生命的血液?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詩)「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翻過一山攔」(楊萬里詩)

我感到,於鵬正在攀登一座大山。山峰的高聳入雲、山路的崎嶇蜿蜒 、山谷的深不可測......都使他牽腸掛肚,如履薄冰,徹夜難眠!

「 從具象寫實到抽象寫意的主觀精神感受和表達,走過一條艱難、迷惘、曲折、困惑的路程,他在山水畫筆墨語言的探索中堅守自我,在中國傳統精神上尋找自我,在西方文化中汲取營養豐富自我,在時代語匯中融入自我,終於在茫茫藝術苦海中找到了自我。」(慕保國《梁振華山水畫評析》)希望於鵬也能走梁振華先生這樣一條路。

我想:藝術不是生活的照搬,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

國畫山水 ,有人說 ,「畫山不像山 ,畫水不像水」,書法也講「神采為上,形質次之」 希望於鵬深思。

於鵬山水畫 ,還看不到他明顯的繪畫語言,總體還有些平,有些大眾化 ,我感到應以平中寓奇為妙。

於鵬正值盛年,是吸收營養的時期 ,是書畫藝術成熟的時期,也是生活藝術成熟的時期。

經過多年的打拚,如今 ,於鵬在圈內已經小有名氣 ,他的山水畫已漸入佳境。但是藝術的路何其漫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在書畫界開辟一席之地,還有待時日。

「如今一峰采腳下 ,更有一峰在上頭。」(趙令武詩)

於鵬山水畫雖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正所謂「山不矜高自及天」,「無限風光在險峰」,攀登之路還很長。

人生好年華不多 ,時間金貴,人要有追求,要胸懷大志 ,特別是搞書畫之人,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枯燥的 ,是乏味的 ,是暗淡的 。

「既為鵬鳥應圖南」,做人就要做人中龍,做松就要拔地三千 ,為鵬就要扶搖直上 。

我相信,總有一天,這只鵬鳥,會眼含丹霞,翅裹風雷,自由的翱翔於大山之巔 ,不只藝術,還有生活。

⑹ 開啟鬼門:子午相交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2zyl

《子午相交》作者范宇飛

⑺ 」張」姓的起源

張姓起源

張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

1、出自黃帝之後代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4、其它姓氏改姓張。據《三國志·魏志》所載,三國時,曹魏名將張遼,改聶姓為張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鮮卑、匈奴、契丹等眾多少數民族改姓張姓。

得姓始祖

張揮。張姓的誕生很古老,約有五千年歷史。在人文初祖黃帝時代,黃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陽氏,少昊之子揮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一次,他觀看夜空,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經過研究,發明了弓。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遷徙分布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

張,繁體字作眼,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都說成「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構件中的「弓」的。從文字學上來看,「弓」對於「張」字實在也是處於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還沒有發現張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卻有很多,其寫法也各不相同。這些張字雖然寫法各異,但卻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與弓、矢、長,尤其是與弓分不開,可以說沒有弓就沒有張。從字形的演變來看,張最早是弓與矢的聯合體。弓矢是自然而然聯用的,有弓就必然會有矢,不必再強調,因此後來矢就漸漸退出,而讓位於長,最後穩定為長弓的聯合體。長弓則表示這弓比一般的弓還要厲害,更有威力。

張字的意義很多,新版的《漢語大字典》計有21個義項,一般的字典皆作十餘種,如誇張、張開、強、盛、張貼、看、望、擴大、布置等等,但這大多是後人引申而來的,最早的字書所記義項不多。《說文解字》說:「張,施弓弦也。從弓,長聲。」《廣雅·釋詁三》:「張,施也。」另外還有一層意思,見於《周禮·秋官》:「羅取鳥獸曰張。」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鑒·漢明帝水平七年》中「勞勤張捕,非優恤之本也」時也說:「張,設也,設為機阱,以伺鳥獸曰張。」

張氏還有一支是以祖輩名字為姓氏的。春秋時晉國有解張,字張侯,其後以祖父字為姓,從此晉國世代有張姓。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後,張姓人口也隨之分散於三個諸侯國。

這兩種說法都為張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說明。一是張姓歷史久遠,為中國最早產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當受重視。在原始氏族社會,狩獵為人們謀生的極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與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當時,少的東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東半島、蘇北與江淮之間廣大地區;相傳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後裔。

二是張姓分布很廣,晉國有此姓,隨著三家分晉又遍及趙、韓、魏三國,即今華北、中原廣大地區。

還有不少人被賜姓改姓張;如三國時諸葛亮就賜龍佑那為張姓;曹魏大將張遼,原生聶,後改姓張。非漢族人改姓張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張皇堡,便以張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漢姓者,往往擇漢人大姓改之,也為張姓擴充了人口。

據記載,晉代有中原張氏遷福建;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中原張姓軍校隨從;後王潮、王審知入閩,又有河南固始人張睦隨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後被封為梁國公。福建張氏,大致以居住地分為鑒湖、金坡、板撟等派,此後有的又遷往廣東,均稱其始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從清初開始,閩、粵張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張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漢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數民族。移居海外的張氏,現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美、英、法、澳大利亞、巴拿馬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張姓公認的血緣親祖黃帝是遠古傳說時代華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以德經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選賢任能,嚴懲頑凶,開創了一個歌舞昇平的盛世。

郡望堂號

1、郡望

清河郡:漢時置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省清河東南)。此支張氏,世居武城,其開基始祖為漢留侯張良裔孫張歆。

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縣(今屬河北省)。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空張皓之子張宇。

太原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張偉。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御史大夫張湯。

敦煌郡:漢武帝從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縣(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治河西走廊西端。

安定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東晉移至安定(今甘肅省涇川北)。這支張氏為西漢趙王張耳之後。

襄陽郡:漢始置襄陽縣,東漢末始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後襄陽歷為郡、州、道、府之治所。此支張氏始祖為張安之。

洛陽郡:秦始終置縣,東魏置郡。漢、魏時治所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漢城西十八里。

河東郡:秦時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始興郡:三國吳由桂陽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南)。治轄相當於今廣東省連江、曲江、韶關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置左馮翊,三國魏改為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

吳 郡:東漢末年分會稽郡置。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治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一帶。

平原郡:西漢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縣西南)。治轄相當於今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河間郡:原為戰國時趙地。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省獻縣東南)。治轄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

中山郡:戰國時為中山國,漢高帝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省定州)。治轄相當於今河北省北部地區。

魏 郡:漢高帝初置。相當於今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治所在鄴縣(今河北省臨漳西南)。

蜀 郡:戰國時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屬四川省)。治轄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

武威郡:西漢置。相當於今甘肅省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地區。治所在武威(今甘肅省民勤縣東北)。

犍為郡:西漢建元六年置。屬益州,在今四川省宜賓縣西南。治所在敝邑縣(今貴州省遵義市西)。

沛 郡:漢高帝將泗水郡改為沛郡,東漢時改為沛國。治所在相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西北)。

梁 郡:漢高帝置梁國,南朝宋改為梁郡。相當於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治所在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南)。

汲 郡:西晉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廢。治所在汲縣(今河南省汲縣西南)。

河內郡:楚漢之際置。相當於今河南省黃河北岸武陟縣一帶。治所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

高平郡:西晉泰始元年將原山陽郡改為高平郡,在今山東省巨野縣一帶。治所在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南)。

上谷郡:戰國燕設置,秦時治所在沮陽(今河北省懷來東南)。

2、堂號

百忍堂:唐朝的時候,張公藝九世同居,這對當時的世風影響很大。唐高宗親到他家請他介紹和睦相處不分家的經驗。張公拿起筆來寫了100個「忍」字呈給高宗。高宗很佩服,獎勵了張公100尺綢緞。

此外,張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清河堂」、「金鑒堂」、「孝友堂」、「親睦堂」、「冠英堂」、「燕貽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誼堂」、「源流堂」等。

張氏名人

張儀 (前?~309)

戰國時魏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游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張良 (前 ? - 前 186)

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謚文成。

張道陵 (34~155)

道教的真正創教者,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亦稱為張天師。

張飛 (?~271)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謚桓。

張麗華

南朝陳後主妃,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後主常抱置膝上,共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後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後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張居正(1525~1582)

字叔大,號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時入閣,神宗時為首輔,綜核名實,信賞必罰,整飭紀綱,推行一條鞭法,為相十年,海內稱治。卒謚文忠。著有太岳集、帝鑒圖說等。

張騫 (?~前114)

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旭

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其書法逸勢奇狀,連綿回繞,具有新風格。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以發濡墨而書,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張士誠 (1321~1367)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蘇省泰縣)人。元末群雄之一。本從事運鹽業,後據吳中,自稱吳王,後為明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殺身亡。

張三豐

生卒年不詳。宋武當道士,所創太極拳術,聞名當時,其法傳於後世,稱內家拳,又稱武當派。或作張三峰。(2) 名全,一名君寶,號三豐,明朝遼東懿州(今黑山縣境)人,生卒年不詳。因其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史稱其辟穀數月不飢,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時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張作霖(1875~1928)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國官至東三省巡閱使,握三省軍政大權,為奉系領袖。兩次直奉戰爭,先敗後勝。民國十六年稱大元帥,在北京組政府。十七年因國民革命軍進抵河北,軍事失利,退回關外,至皇姑屯被日軍炸傷,未幾傷重而亡。

宗族特徵

1、得姓較早,源遠流長。

2、張氏一族,枝繁葉茂,各郡望 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清光緒年間張允選等修《張氏族譜》,有山東黃縣一支字行為:「基業可久,名望堂昭,衍慶為志,肇錫永超。」張綬青刊修《張氏族譜》,有江蘇潤城張姓一支字行為:「好學用典,有文斯遠,積慶之家,儒宗以衍,運際昌明,時乘光顯。」據民國一九三五年張勉西所修《張氏族譜》,廣西桂林張姓一支字行為:「增其心性學,器宇自溫純,積厚垂麻遠,國恩申錫頻。」

閱讀全文

與九三集團於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