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直播節目香港上市公司

直播節目香港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1-10-23 18:03:34

① 哪裡可以看到香港直播的節目

在網上的一些網站里同樣的時間有直播,廣州這邊也有香港直播的節目

② 有人知道香港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截止2007年10月31日香制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數量總數為1220家(包含主板和創業板)(5562個證券品種),請見香港聯交所的統計數據頁面:
http://www.hkex.com.hk/data/markstat/mkthl200710.htm
其中,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截止10月31日是193家(196個證券品種),請見GEM板的統計數字頁面:http://www.hkgem.com/statistics/ms1/e_MktHighlights.html

③ 翡翠台的發展歷程

1965年港英政府有意發出無線電視牌照,吸引有六個財團參與競投;結果由香港和英美資金組成的「香港電視」(即無線電視)投得,由於無線電視是免費廣播觀眾因此迅速受落。無線啟播初期本土製作並不多且以本地新聞節目為主,成為整個70年代最高收視的節目類型之一。另方面港英政府在牌照上要求無線多播西方節目而且無線當時的股東包括美國廣播機構,所以這時期充斥大量粵語配音的外國節目。
1967年11月19日翡翠台在當天9時直播第1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為香港首次的現場直播節目。16時在尖沙咀海運大廈舉行啟播儀式,當時的總督戴麟趾乘坐直升機來臨主持。首任總經理是澳大利亞人貝諾(Colin Bednall)。
1968年製作香港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夢斷情天》,更首次利用人造衛星轉播奧林匹克運動會和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
1972年6月18日首次利用電子新聞采訪設備,報道香港翠屏道山泥傾瀉事件,領先全東南亞。
1973年,舉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
1976年無線開拍第一套長篇連續劇《狂潮》,加上在1980年取消進口節目的規定無線的本土製作自此大增。當時無線吸納了大量本土創作人材,建立起香港本土的電視文化亦為無線的觀眾群打下基礎。1976年7月11日以人造衛星全球轉播首次在香港舉行的環球小姐競選,全球觀眾逾五億人。
1980年無線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臟病逝世,由另一大股東邵逸夫繼任;邵逸夫遂將自己的主力轉到TVB,利希慎家族亦漸漸淡出但仍占董事局的一席位。邵逸夫接手之後一方面減產電影,另一方面將清水灣影城的地皮租給TVB作錄影廠。
70至80年代是無線電視製作比較「茁壯」的年代。電視台間的競爭激烈,佳視啟播和亞視的「挖角」行動,導致部份幕後人和藝人流失。但最終無線仍能夠保持優勢,佳視開業約3年亦宣告倒閉。當時無線電視以創作為主導,因為盈利增長迅速,無線給予製作人較大的創作空間。
1984年1月5日,香港電視有限公司(HK-TVB Limited)成為上市公司(當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為其附屬公司),1985年成為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當時無線業務漸趨多元化,開始經營電視之外的生意。但因為政府收緊政策,例如實施「電視台股份二級管制」,不允許免費電視台是其他公司的附屬機構,觸發公司改組,「香港電視集團」一分為二,電視業務為主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取代「香港電視」的上市地位,而其他非廣播業務就歸予「電視企業」。
80年代中至90年代,香港正處於滯脹時期,製作成本大幅上升,但經濟增長漸漸放緩,令經營轉趨困難。1991年,政府禁止電台和電視台播放香煙廣告,加上印刷和其他新興媒體涌現,一同爭奪廣告費開支,使無線盈利受壓。
同時,人口急速分化,令電視失去「重心觀眾」。為了留住普羅大眾,電視製作走向通俗路線,難以像70年代一樣,兼顧「大眾」和「精英」的口味。整體的收視人口比例減少,促使無線電視進入制度化的年代,嚴格控製成本。節目製作過程的分工變得更細致和具體,編導的自主性大為降低。例如在80年代,無線的監制、編導仍然是固定組合,到90年起轉用「流動制」,即編導等人會被指派到不同攝制隊,令製作人的工作排期更緊密,工作量更繁重。
管理方面,無線亦變成行政人員主導,例如無線前總經理何定鈞便是會計主任出身,亦非創作人。前無線監制杜琪峰表示:「這些制度我們(創作人)要適應,但不代表要被它牽著走。」他認為這些「管賬的人」扼殺了創作空間,從而使無線新一代的導演缺乏創作力,製作變得平平無奇,他認為這是無線製作的「沒落,或者應該說是『不長進』」。而這個年代對無線來說相對穩定,1988年亞視邀周梁淑怡發動改革,但三年過後亞視已虧蝕逾3億元,失敗告終;其後90年代中期再嘗試改革,例如引入外國資訊節目形式,推出《今日睇真D》,這些舉措曾一度將無線和亞視的收視拉成「七三」之比,但亦只是對翡翠台的收視帶來短暫的影響。
奉行「制播合一」的無線電視,首次將節目創作交由獨立製作人負責,前港台編導單慧珠在2002年為無線製作了紀錄片《情常在》,引了文化界的迴向,亦得到一定的贊譽。但這次的成功,並未為無線帶來太多這類外判/半外判的節目。至2006年,始出現少有的外判劇集《老馮日記》,2007年亦有從商台廣播劇改編而來的《森之愛情》;2008年則有《蘇GOOD》。另一方面,無線開始製作一些具知識和思考性的節目,例如《向世界出發》《細說名城》《冰天動地》等,在節目類型上增添了一些新元素。
1992年11月,在銀禧紀念,舉辦全球首個華語電視廣播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spect & challenges in Chinese Television Broadcasting),逾200位世界各地華語廣播業界代表參與。
2000年,方逸華升任無線董事局副主席,無線終於出現較大的轉變。2003年無線電視遷入電視廣播城後,不足半年便開始裁員,以控製成本,但引起了員工的不滿。無線亦起用和擢升一批新的管理層,發展外地市場和拓展新業務。期間不少自製和外購的節目都受到觀眾歡迎,基本保持了收視上優勢。
2004年2月14日,裁減製作部門綜藝科約70個職位,引起香港職工會聯盟協助無線員工成立第一個職工會,更於2月16日發起「黑衣行動」表達不滿,並與資方在2月23日召開第一次勞資會議,反映不滿。
2004年,無線開展了收費電視業務,雖然經營困難下業務按年改善,但2007年無線就已經減持收費電視的股權。無線副董事總經理陳禎祥指,無線正追求更國際化格局,在海外尋找更多發展機會。而無線的外地業務比重,在1995年只佔整體的兩成,增長至2006年已經接近一半。另一方面,因為邵逸夫計劃退休,甚至有意出售無線,加上無線逐步發展數碼電視和流動電視,令無線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新局面。
2007年12月31日19時,正式啟動數碼地面廣播服務。
2008年8月,獲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邀請,參與製作奧運馬術比賽的電視直播,為香港廣播機構的第一次。
2008年11月8日,製作在澳門舉辦的第48屆國際小姐選美電視節目。
從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無線最初只有員工約200人。發展至今無線的業務已遍及全球各地,並涉足節目的發行、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電視出版等其他行業;屬全球最大的華語商營傳媒之一,擁有超過4500名全職雇員。
成立四十多年來,作為全球最大中文欄目製作商的TVB擁有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累計欄目超過800,000小時,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欄目寶庫。TVB擁有龐大的製作資源,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欄目產量更高達每年16,500小時,其質與量都穩佔全球中文電視欄目的領導地位。
無線由香港的免費電視起步,現時業務已遍及各地;漸趨多元發展,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無線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以及最大的華語節目供應商之一,在2007年的營業額就超過43億港元,2008年營業額超過44億港幣。

④ 傳媒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1、順網科技(300113):

杭州順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05年7月,是領先的網吧平台服務商。基於已有平台規模發展出的媒體平台——星傳媒,已經成為互聯網內容廠商重要的媒體及營銷平台,為超過數百家的合作夥伴提供了服務。

作為全國高新軟體企業,順網發展10年來得到了國家、省、市、區領導的大力支持,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杭州市十佳文明辦網示範單位》、《杭州市十佳科技創新企業》、《杭州市最具投資價值企業》、《高速成長企業》等榮譽稱號。

2、北巴傳媒(600386):

北京巴士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6月18日,於2001年1月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001年2月16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共有資產43.12億元,總股本40320萬股,主要經營城市及省際公交客運、旅遊客運及公交廣告等相關業務,2006年3月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

3、皖新傳媒(601801):

皖新傳媒是一支股票,專注於出版發行領域,主要從事教材、一般圖書和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等,其主要經濟指標居中部地區之首,已成為初具行業整合能力的區域性出版物發行龍頭。皖新傳媒股於2010-01-05發行。

皖新傳媒專注於出版發行領域,主要從事教材、一般圖書和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等,其主要經濟指標居中部地區之首,已成為初具行業整合能力的區域性出版物發行龍頭。

4、出版傳媒(601999):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原名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 年1月份經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名稱變更為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粵傳媒(002181):

1992年12月,經批准,設立清遠建北大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4月,清遠建北大廈股份有限公司與清遠市建北企業集團公司合並重組,設立清遠建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以定向募集方式增資擴股。1993年4月28日,經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批准,本公司定向募集法人股在NET系統上市流通。

⑤ 香港上市公司有哪些分類

為了提高證券市場的信息質量,規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信息,中國回證監會公答布了《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應該說,《指引》對上市公司的分類較原來兩地交易所的行業劃分更加細致,並且參考和借鑒了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國際產業分類、北美產業分類標准和摩根斯坦利全球行業分類等國內外權威行業劃分標准。然而,不少證券業專業人士認為,目前兩地交易所公布的分類結果仍有值得商榷之處。按照《指引》的規定,上市公司分類的原則與方法是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為分類標准。當公司某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則將其劃入該業務相對應的類別。當公司沒有一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時,若某類業務營業收入比重比其他業務收入比重均高出30%,則將該公司劃入此類業務相對應的行業類別。

⑥ 直播平台有上市公司嗎

有啊,虎牙直播不就是上市了嗎,這么大一個直播平台上市都沒有聽說消息嗎。

⑦ 國內傳媒上市公司有哪些

一,國內傳媒上司公司如下:

⑧ 怎麼查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有哪些

據了解,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已達數千家,其中有我們所知道的如小米科技、陸金所、螞蟻金服、快手、騰訊音樂等等獨角獸企業。

可以看出在香港公司上市背後有著巨大的優勢。具體如下:

1,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又與大陸一衣帶水,即能保證輿論有序可控,又能吸引全球投資資金。而香港自由且寬松的市場環境,也更利於上市公司的資本操作。

同時,香港便捷的上市流程,也是吸引內地企業上市的重要原因。

2,香港公司稅率非常低,稅項組成極為簡單。

2017年起,香港政府更是宣布,香港公司首盈利200萬港幣,利得稅僅徵收8.25%;超過200萬的部分,利得稅也僅徵收16.5%。而對於企業的高新科技研發,香港政府更給出最高300%的退稅額度!

3,而對於公司運營必須的銀行賬戶,香港本地的銀行較之內地銀行優勢更加明顯。

香港銀行賬戶開立後,可以自由收付、兌換外幣,沒有外匯管制。對於國際貿易及金融商業領域的創業家們來說,這點至關重要。而對於研發和生產型企業來說,這也意味著能更便利的獲得國際資金支持。

關於香港公司上市,歡迎隨時與我們討論。

閱讀全文

與直播節目香港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