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朗源股份的介紹
朗源股份是一家高速成長的干鮮果出口龍頭企業。自2002年3月成立以來,朗源股份一直致力於鮮果和乾果種植管理、加工、倉儲及銷售,目前主要產品為新鮮蘋果和葡萄乾。作為國內果品行業的出口龍頭企業,我們一直以「倡導綠色、保障健康、誠信為本、質量立業」為經營理念,通過長期的實踐與創新,力求為消費者提供鮮美可口、綠色健康、安全優質的果品。
Ⅱ 紅軍長征的總路程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六萬五千餘里。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余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余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
(2)朗源集團的年線是擴展閱讀:
紅軍開始長征的原因:
1934年4月27日,蔣介石糾集11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會攻廣昌,敵軍在一個炮兵旅轟擊,每天約三四十架次飛機配合,拖著烏龜殼(堡壘)步步為營前進。前進一次只一千至二千米;在其火力完全控制之下,站穩了腳跟,先做好了野戰工事,配備好火力,再進第二步;每次六七架飛機輪番轟炸。
從上午八、九時至下午四時許,所謂永久工事被轟平了。這場戰役,史稱紅軍廣昌保衛戰。江西廣昌,倚武夷西麓,據旴江左岸,地處贛、閩、粵交通之要沖。自1931年1月,紅軍進駐廣昌,中共廣昌縣委成立始,此地即為中央蘇區北大門,也是歷次反「圍剿」的重要戰場,此地一旦失守,臨時中央政府首都無險可守。
此時,指揮這場所謂保衛戰的,是當時冒險軍事路線領導人,他們把以前四次反圍剿勝利的經驗,如堅持誘敵深入、集中兵力、運動殲敵等行之有效的策略,認為不妥,
便主張主張「御敵於國門之外」,「不丟失一寸土地」,並於4月21日,下發《中央、軍委、總政保衛廣昌之政治命令》,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紅九軍團等紅軍主力,全力以赴投入這場紅軍有史最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
戰局一開,上級下發「保衛中央蘇區北大門」決一死戰的命令,領導人還親自於4月26日抵達廣昌戰役現場,親上前線坐鎮指揮堅守廣昌,以總司令的名義下達《堅守廣昌的作戰命令》,指出「我們的任務是堅守廣昌」,把中央紅軍主力分為東、西兩個集團和廣昌支點地域守備隊,堅守廣昌,並規定「只有受命後才能撤退」。
其實,針對當時力量比較弱小的紅軍來說,這一招,正中蔣介石的下懷,他總結前四次圍剿慘敗的原因,得出必須以「戰略攻勢,戰術守勢」和「步步為營,節節推進,碉堡公路,連綿不斷,經濟封鎖,滴水不漏」,以碉堡構成包圍網,一步一步地推進縮小,因此,他將重兵全部投入此戰,要的就是紅軍在這個地方固守。
這場戰役一開,盡管有指戰員反對,應該要象前幾次反圍剿時一樣,採取誘敵深入,然而尋找有利戰機,對敵進行殲滅,千萬不能固守廣昌。但是,沒有被採納,仍然熱衷於「短促突擊」、死打硬拼、全憑地圖指揮的那一套戰法,沒有採納他的意見,眼著戰局形勢越來越嚴峻。
每天,敵軍出動40架飛機和一個炮兵旅,向紅軍陣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破壞性轟炸、炮擊。
紅軍陣地頓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彈片橫飛;紅軍工事、堡壘一個個被炸毀;紅軍醫院、兵站也被摧毀;廣昌城被戰火、硝煙所吞沒。在敵炮火密集封鎖下,紅軍幾乎都被困在陣地上動彈不得。堅守城北356高地的紅四師11團兩個連隊,其工事被敵人炮彈炸塌,幾乎全部掩埋;
堅守廣昌街179高地的紅五師13團2連,也被埋在工事里;更為慘烈的是,所謂永久工事擔任守備的營,幾次向外突擊均未成功,一個也未能沖出工事,全部壯烈犧牲。敵軍轟炸、炮擊之後,盱江兩岸敵人同時向廣昌城發起總攻。
整營、整團的敵人像羊群一樣,密密麻麻、一片一片地撲向紅軍陣地,紅軍指戰員勇猛殺敵,一次一次地沖出戰壕,向敵人發起沖擊,用刺刀拼、馬刀砍、槍托砸,與敵人混戰在一起,展開了生死肉博戰,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大殺傷。
在血與火的激戰中,紅軍雖然死打硬拼,但終因拼不過在數量上和裝備上都占絕對優勢的敵軍,紅軍消耗極大,傷亡倍增,被迫後撤,敵軍逐漸佔領了紅軍陣地。
最終,堅守18天的中央蘇區北大門———廣昌陷落。廣昌戰役是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進行的一次防禦戰役,以較弱小的力量同優勢的國民黨軍在固定的陣地上拼消耗此戰的失利,從此拉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
Ⅲ 朗源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朗源股份有限公司系由煙台廣源果蔬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02年3月26日,注冊資本及實收資本為人民幣8,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戚大廣,住所為山東省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營范圍為水果、蔬菜、堅果、果仁的種植、加工儲存和銷售;定型包裝食品、包裝製品的生產、銷售;水果、蔬菜、堅果、果仁及調理品的進口和批發(不涉及國營貿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商品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
法定代表人:戚大廣
成立時間:2002-03-26
注冊資本:470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681400001629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山東省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Ⅳ 朗源股份的企業優勢
創新型農業基地合作模式 朗源股份依託的是「公司+協議基地+標准化」種產銷一體化業務模式。 在種植環節,朗源股份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果園基地管理模式,採用GLOBALGAP對基地農戶進行規范管理,即公司與農戶建立較密切的聯系,利用自身貼近終端消費市場的優勢,及時將消費者偏好反饋給農戶,既保證了農戶收入仿若穩定性,增加了農戶收入,又確保了自身采購的穩定性。
通過種植環節的基地管理,朗源股份從源頭上對食品安全質量進行控制,確保了後序采購、檢驗、存儲、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全過程標准化。目前,所有果園基地均已在公司的源頭追溯管理系統中進行注冊編碼,以此實現成品到原料到基地的可追溯管理,以便對農戶實施追蹤,進一步加強標准化管理。
先進技術確保優質產品 朗源股份通過長期「鮮果+乾果」模式的經營實踐,成功實現了鮮果和乾果的冷鏈保鮮技術共享。保鮮技術延長了原料和產品的存儲期限,使得公司能夠向客戶承諾更長的供貨期和貨架期,同時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在東南亞鮮果零售市場中,朗源股份已形成以鮮蘋果為主、定位於中高端鮮果市場的「廣源」品牌,可以和美國「華盛頓」蘋果相媲美。 同時,朗源股份將冷鏈倉儲技術成功應用於葡萄乾儲存,保證了葡萄乾產品的口味、營養結構穩定。目前,國內葡萄乾標准化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但朗源股份自主創立了一整套符合歐美標准化加工要求的清洗、除雜、分級、微波殺菌、激光分選、檢測的加工工藝,並建立了國內唯一一條通過英國BRC認證的自動化葡萄乾加工生產線,所加工的產品可直供英國超市。「朗源」葡萄乾係列產品已成為荷蘭、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穩定進口供應品牌之一。
2010年度,朗源股份實現利潤總額4953萬,同比增長35%,實現每股收益0.62元。
IPO募投項目建成後,朗源股份的冷鏈倉儲能力將提高到7萬噸,鮮果產能提高到5萬噸,葡萄乾產能提高到4萬噸,堅果產能提高到5千噸,公司將採用世界最先進的倉儲設施和自主創新的加工工藝,將中國出產的果品成功打入國際高端市場。
朗源股份還將加強國內市場銷售渠道建設,積極拓展國內大型超市、連鎖麵包房、果品批發商、大型零售賣場等需求較大的客戶。
Ⅳ 朗源股份的公司概況
簡介 朗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煙台廣源果蔬有限公司。主營鮮果、果乾、果脯產品加工和銷售。2010年11月26日,朗源股份通過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審批,公司股票代碼為「300175」,發行價為每股17.1元,市盈率為51.82倍。本次發行數量為27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07億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4.6億元。預計2月15日開盤交易。該公司上市發行募集的資金將全用於年產8600噸葡萄乾果乾果脯擴建項目、年產5000噸果仁生產項目、年產10000噸高質量鮮果擴建項目。項目達產後,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朗源股份一直致力於自主品牌的經營,以「廣源」和「朗源」品牌出口鮮蘋果和葡萄乾產品,在東南亞鮮果市場和歐洲葡萄乾市場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建立了堅實可靠的客戶基礎,與眾多國際及當地知名的大型公司保持良好合作。朗源品牌葡萄乾在歐洲市場是唯一可以替代土耳其葡萄乾的中國葡萄乾產品。公司將先進設備和技術有效結合,自主創立了一整套符合歐美標准化加工要求的加工生產線,成為國內唯一一條通過英國BRC認證的自動化葡萄乾加工生產線,產品可直供英國超市,是國內同行業中唯一一家將葡萄乾產品大規模出口到西歐高端市場的企業。
龍頭地位 朗源股份經過近10年的經營,產品遠銷歐洲、北美、東南亞、中東、澳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奠定了公司在新鮮蘋果和葡萄乾加工出口領域的龍頭地位。2009年公司在國內新鮮蘋果和葡萄乾自主加工出口型企業中均排名第一。2009年,公司蘋果出口量2.29萬噸,佔全國蘋果出口總量的1.96%;出口葡萄乾1.44萬噸,佔全國葡萄乾出口總量的34.78%。2010年公司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18億元,同比增長37.49%;凈利潤4923.88萬元,同比增長33.92%。 目前,國際市場葡萄乾主要用於烘焙配料、冷飲配料、休閑食品等,用途廣泛,且需求量較大,公司目前葡萄乾產能常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全球堅果中核桃仁、杏仁的消費需求最為廣泛,歐盟主要國家、美國、加拿大及我國均為重要消費區域,且消費需求較為旺盛,核桃仁、杏仁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之一。東南亞和歐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消費市場,其他地區消費量較低。其中南亞年人均蘋果消費量僅為2公斤,非洲年人均蘋果消費量僅為1.7公斤,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年人均21.6公斤、世界年人均9.7公斤的消費水平,市場開發潛力較大,再加上公司正積極開拓的國內市場,未來市場仍很廣闊。
Ⅵ 源朗投資集團怎麼樣
源朗投資集團是2003-12-19在廣東省東莞市注冊成立的集團,注冊地址位於東莞市南城區鴻福路83號綜藝廣場26樓東區4號。
源朗投資集團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441900000232170,企業法人鄧新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源朗投資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源朗投資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朗源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朗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朗源股份,代碼:300175)是山東省首家農業行業創業板上市公司,坐落在山東省煙台市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系由煙台廣源果蔬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水果、蔬菜、葡萄乾、堅果、果仁的種植、儲存、加工、銷售。朗源公司擁有水果基地80000多畝,擁有5.2萬噸保鮮庫(氣調庫、保鮮庫)和廠區3處,佔地面積380多畝。
法定代表人:戚大廣
成立日期:2002-03-26
注冊資本:4708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山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70600737203697G
經營狀態:在營(開業)企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英文名:Lontrue Co., Ltd.
人員規模: 500-999人
企業地址:山東省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經營范圍:農副食品的種植、加工、儲存及銷售;預包裝食品銷售;食品添加劑製造及銷售;包裝製品的生產、銷售(有效期以許可證為准);調味品的批發及零售;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以許可證為准);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Ⅷ 法國的資料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法國國旗的來歷有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據說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國家元首:總統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當選,2002年5月連選連任;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職;國防部長阿利奧-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職;國民議會議長讓-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2年6月當選。
自然地理:面積為551602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290萬 (2006年1月),包括400萬外國僑民,其中15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移民人口為9.5萬人。通用法語。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約400萬穆斯林及少數新教、猶太教、佛教、東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區人口217萬。 奧塞博物館——歐洲最美的博物館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旺。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 (右圖 )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諾曼底登陸
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根據2003年7月法國民議會通過的參議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參議員任期由9年縮短至6年,2010年總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選一半。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巴 黎 歌 劇 院
經濟: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鋼鐵、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1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已近枯竭,預計於2005年關閉所有煤礦。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3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1.1%,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8.2%。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7000多萬人次,超過本國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法國葡萄酒享譽全球,酒類出口佔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國時裝、法國大餐、法國香水都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法國旅遊勝地——埃維昂>>> 世界最高的橋梁——米約大橋
文化: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歷史悠久的法國咖啡文化
新聞出版:主要報紙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人道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較大的有331家。通訊社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創立。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個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對外廣播幾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目前,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現有4家全國性國家電視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