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三峽集團歷任

三峽集團歷任

發布時間:2021-11-13 13:54:26

❶ 有關三峽的歷史

長江三峽以其奇山秀水,展現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峽江兩岸奇峰異石,記載著數十億年來峽區的滄桑。沉睡在岩層中那斑駁陸離的生命遺骸,敘說著億萬年來生命演變的歷史。峽區數千年的歷史和人類文化古跡令人憧憬;神秘的傳說令人神往,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遊人。三峽被群山夾於長江中段,橫貫四川的奉節、巫山及湖北的巴東、秭歸和宜昌,全長193公里,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奉節的白帝城,是三峽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關,為其東部的門戶。長江兩岸,層巒疊翠,峭壁千仞,危崖聳立,怪石嶙峋,飛泉吐珠,雲霧繚繞,激流翻騰,驚濤拍案。大自然雕琢成的巨大畫廊,變化萬千,使人留戀忘返。自古以來,人們傳頌:西陵峽灘多險峻;巫峽幽深秀麗;瞿塘峽雄偉壯觀。寥寥數語,概括描寫了三峽的景色。

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長70公里,自宜昌市南津關至宜昌秭歸縣香溪河,其特點是灘多水急。其中的泄灘、青灘、崆嶺灘,為三峽著名的三大險灘。過去船行其間,險象環生,舟毀人亡,時有所聞。建國後,航道經多年整治,大為改善;加之葛洲壩工程蓄水之後,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沉入江底,不復為害。西陵峽中景觀甚多,著名的有黃牛峽、黃陵廟、三峽工程、燈影峽、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屈原祠。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西漢時和親匈奴的美女王昭君,即誕生在西陵峽中。因此唐代詩人杜甫過西陵峽時,曾有詩雲:「若道世無英俊才,此處何來屈原宅?若道巫山女粗丑,此處何有昭君村?」
巫峽,號稱為三峽中的大峽。巫山十二峰,象一串翠綠的寶石,鑲嵌江畔。激流劈出的巫峽,以其幽深秀麗、深沉肅穆著稱。蒙蒙煙雨,潺潺細流,飛虹流彩,把峽谷妝扮的嫵媚多姿!
瞿塘峽(亦稱夔峽)氣勢磅礴,險峰對峙,是三峽中最短的峽谷,但卻「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峽中江流澎湃,濤聲雷鳴,號稱「天下雄關」。瞿塘峽特點是山勢雄峻。兩岸之山,如斧削而成,有的峰高1500公尺。夾江峭壁,甚為逼仄,致使江寬不過百米,最窄處僅幾十米。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五字鐫於崖壁。山勢之外,瞿塘水勢亦「雄」, 它「鎖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有詩稱之「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江水至此,水急濤吼,蔚為大觀。對瞿塘峽的山水之「雄」,清代詩人何明禮有一首詩寫得至為貼切:「夔門通一線,怪石插流橫。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瞿塘峽中景點不少,如風箱峽,孟良梯、盔甲洞、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白帝城、古代棧道、大溪文化遺址等。
三峽之中,還套有兩個小三峽,即西陵峽中的神農溪小三峽和巫峽中的大寧河小三峽。這兩處小三峽水碧如流玉,山青翠欲滴,風景比大三峽更為奇秀,且風韻原始古樸,引人入勝。乘一葉輕舟漂流於青山綠水之中,是熱門旅遊項目。
美麗的「詩城」--白帝城、 壯偉的「夔門天下雄」、「赤甲晴輝」、「白鹽曙色」等眾多奇麗的景色,猶如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卷,令人目不暇接。

參考下面兩個網址的內容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3/yangtze2/

http://www.cnwei.com/html/wenwu.html

❷ 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

瞿塘峽

瞿塘峽是長江第一峽,雖然僅八公里長,卻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峽。兩岸如削,岩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流,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之譽。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從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開始,至巫山縣的大溪,全長雖然只有8公里,但卻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氣勢。在三段峽谷中,它最短,最狹,最險,氣勢和景色也最為雄奇壯觀。其「雄」首先是山勢之雄。遊人進入峽中,但見兩岸險峰上懸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來,峰若刺天去。峽中主要山峰,有的高達1500米。瞿塘峽中河道狹窄,河寬不過百餘米。最窄處僅幾十米,這使兩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幾分雄氣。其中峽之西端的夔門尤為雄奇。它兩岸若門,呈欲合未合之狀,堪稱天下雄關。瞿塘之雄還在於水勢之雄。古人詠瞿塘:「鎖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峽雖然較短,但峽小景不少。我們將沿江而下逐一游覽。

巫峽

船過巫山縣城就進入了長江三峽的第二峽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市巫山縣,東至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42公里,巫峽以巫山得名。巫峽幽深秀麗,千姿百態,以俊秀著稱天下。峽谷內長年雲遮霧繞,細雨蒙蒙,極易形成巫山雲雨的奇妙景觀。谷深峽長,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若進入奇麗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嘆為觀止。不少觀光遊客游過巫峽之後,感觸頗深地說:「要知中國畫與中國山水的關系,不到巫峽不明白。」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 巴東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東山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的詩句外,還與一位名人有關。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原藉山西,19歲時被派往巴東做縣令。他在巴東任期三年內,寫下了上百首詩文。他在距現在巴東縣城約40公里的舊縣城內建了一座「秋風亭」,常在此觀景吟詩,飲酒作賦。後來寇準當了宰相,秋風亭因此名聲大振。此後歷任的巴東縣令,也就認為秋風亭是個有助官運的吉祥之地,走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風亭飲酒賦詩,並留宿一夜,以求日後仕圖通達。來巴東游歷的文人墨客們也極看重秋風亭,常常在此吟詩弈棋作畫。至於巴東的百姓,因緬懷寇公政績,更是把秋風亭視為珍跡。來到巴東,不可不登臨秋風亭。佇立亭中,觀四面風景,只見山巒迭翠,大江橫流,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站在寇準曾經站過的地方,似可領略到這位賢臣良相憂樂天下,濟世濟民的情懷。在巴東,最出名的風景應該是神農溪,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試試神農溪漂流。所沒有時間就還是繼續上行,去領略巫山的幽深秀麗。

西陵峽

西陵峽,得名於三峽明珠——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從宜昌南津關到秭歸香溪口為狹谷段,長66公里;往上還有40公里長的香溪寬谷段,全長100餘公里。峽谷內,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也不復再見。乘船過葛洲壩以後徐徐進入南津關。此時開始進入三峽畫廊。在西陵峽峽口三游洞風景區的楚塞樓、至喜亭、張飛擂鼓台在船的右舷掠過。當船行約9公里後駛入一段山色清麗的峽谷中。這便是燈影峽。峽壁明凈,純無雜色。兩邊雲鬢凝翠、飛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靜影澄碧。若夜晚過峽,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異常,所以又稱明月峽。燈影峽的一大絕景就是每當夕陽西照,晚霞透襯崖頂的四塊象形石就象燈影戲(皮影戲)劇中《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燈影峽由此而得名。

❸ 誰有三峽具體的資料的

長江三峽水電站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是長江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其次是伊普秦水電站,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750億千瓦時。

以下是關於三峽水電站的一些相關資料:
三峽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來源:人民網】
新華社宜昌5月26日電(記者廖君 周夢榕)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的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
――世界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消減洪峰流量達2.7萬立方米每秒--3.3萬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增強長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世界最大的電站。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
――世界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泄流壩段長483米,水電站機組70萬千瓦×26台,雙線5級船閘和升船機,無論單項、總體都是世界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主體建築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2794萬立方米,鋼筋46.30萬噸。
――世界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2000年混凝土澆築量為548.17萬立方米,月澆築量最高達55萬立方米,創造了混凝土澆築的世界記錄。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截流流量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導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三峽工程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為10.25萬立方米每秒。
――世界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三峽工程的雙線五級船閘,總水頭113米。
――世界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三峽工程升船機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帶水重量達11800噸,過船噸位3000噸。
――世界水庫移民最多、工作最為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三峽工程水庫動態移民最終可達113萬人。

三峽工程大事記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三峽工程改變世界的中國觀:中國人走自己的路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5月20日,隨著三峽大壩全線貫通進入倒計時,這個未來世界最大水壩和水電站也將成為世界各國地理書上的一個新名詞。《華盛頓郵報》、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德國電視台等媒體紛紛報道稱,「中國即將完成自長城以來最宏偉的工程」,「將第一次完全馴服5000多年來養育同時也折磨中國人民的這條水道」。從十幾年前中國開始討論建設三峽水電站開始,國外也對三峽建設帶來的安全,特別是環境問題發出了擔心的聲音,直到現在三峽大壩即將建成,一些人仍懷有疑問。
但絕大多數外國媒體和學者認為,就像「中國正在走自己的路」一樣,三峽工程代表著「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確定的能源發展道路」。從這個意義來說,三峽工程不但將「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能量」,也將成為「中國的象徵」。
三峽電站將滿足中國1/20的電力需求
美國《華盛頓郵報》18日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題為《中國力量的源泉和象徵》的文章,稱經過13年的建設,並移走了上百萬村民後,中國即將為橫跨揚子江的世界最大大壩澆築上最後的混凝土:屆時三峽大壩將達到設計的壩頂高程185米。這個規模龐大的鋼筋混凝土工程投資總額高達240億美元。這項「中國自長城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建設」,將取代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成為世界最大的發電和防洪綜合工程。它的年均發電量為847億千瓦時,而美國胡佛大壩(美國最著名的大壩,被評為美國現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跡之一)的年發電量僅為40億千瓦時。
美國十大報業集團之一的奈特·里德報系報道說,三峽水電站發的電相當於18個核電站,可以滿足中國龐大用電需求量的1/20。此外,它還可以方便3000噸的海輪深入中國西部。要知道,海輪延伸到哪裡,哪裡就會繁榮起來。
俄羅斯媒體對三峽工程的進展非常關注。不僅《獨立報》等俄全國性媒體,就連《哈卡斯新聞》等地方媒體以及眾多電子媒體,近來都不約而同對三峽大壩進行詳細報道。俄水電專家亞·托洛什諾夫曾多次到包括三峽在內的世界各大水電站進行考察,他對記者表示:「在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我們幫助中國建設了三門峽水電站。現在三峽工程即將順利收尾,這反映了中國的成功,而俄羅斯在水電方面仍舊在原地踏步。」他稱,就總體技術水平而言,俄還停留在20年前。俄羅斯《勞動報》曾多次派記者赴三峽采訪,該報稱包括俄羅斯專家在內的評估小組認為,三峽工程完成後,洪災出現的可能性將減少為1/10,可以保證中下游數千萬居民的安全。
日本媒體和專家學者對三峽大壩的報道量近來也大幅增加。《日本經濟新聞》18日發表文章說,世界最大規模的三峽大壩完成之後可望起到發電、航運以及防洪和抗旱等巨大作用,成為中國發展的象徵之一。該報認為,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相當日本九州電力公司的總發電量,不僅可以緩解中國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而且還能夠減少廢氣排放,有利於環境保護。其次,能夠增加通航能力,提高中國內陸地區的物流效率,有利於外國企業的投資。
印度報業托拉斯駐華記者連續發回三篇關於三峽的報道,詳細介紹了三峽工程的歷史和一些具體數據等。印度評論家羅伊在《商業標准報》撰文將三峽工程與印度修建水利設施的緩慢進展進行了對比,並稱三峽大壩的建成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制訂和完成目標的意志力的充分體現」,「經驗值得印度參考」。
三峽改變世界的「中國觀」
不過,在介紹了三峽大壩的成就後,很多外國媒體也對三峽大壩可能帶來的問題表示了擔心。《華盛頓郵報》稱,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早已認為建水電站並不明智,但中國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建設這樣大的水電站。許多人還對中國花240億美元在經濟上值不值提出疑問。另外,關於環保問題的議論也不少。
對這些議論,一位曾在歐美多國常駐的資深記者說,這些問題十幾年前不僅外國人,中國人也都提出了,並進行過反復的論證。三峽工程是世紀工程,也是世界級工程,史無前例,在沒有經過時間驗證之前,人們有各種擔心是完全正常的。西方人提出這些未必都是出於惡意。最重要的是,三峽工程是中國人在非常清醒、科學的環境中建造的。這個過程就是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它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發電同樣面臨困境的時代,中國人代表全人類所做的探索。
瑞典人的環保意識是全球出了名的。十幾年前,由於環保主義者的要求,瑞典已經停止修建大型水電站,甚至逐步關閉已建成的核電站。因此,當三峽工程動工修建時,瑞典全國一片質疑之聲。據當年在瑞典工作的《人民日報》記者丁剛介紹,那時一些瑞典人甚至找上門來,以教訓的口氣批評中國不該建設三峽工程。
如今,當三峽工程即將正式建成之際,瑞典人的態度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近日來,瑞典一些媒體先後以「中國即將建成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等詞語相對客觀地報道了三峽工程即將竣工的消息。盡管其中也提到了環保、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工程移民等問題,但與當年的一片質疑聲相比,態度已經明顯溫和了許多。瑞典電力公司的工程師博斯特羅姆曾參加過瑞典第二大水庫蘇諾瓦水利工程的環境監測工作。他對本報記者說,他最開始就是通過三峽工程關注起中國的。通過對三峽工程報道的跟蹤了解,他認為與瑞典當年建造蘇諾瓦大壩比起來,中國人對環保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並已經在最大程度上對當地的環境給予了有效保護。盡管他承認,像世界多數水電站的修建一樣,一個大壩的建成,將會影響到當地的自然生態,例如水中的魚類品種可能會發生改變,但通過人們的努力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別是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是能夠把這種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的。
此外,一些瑞典人對當初放棄發展水電及核電的決定開始有些後悔。《瑞典日報》近期公布的調查顯示,瑞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水電和核電持支持態度,支持發展核電的人已超過50%。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波里科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清楚地記得1992年中國討論是否建設三峽工程時引起的不小的爭論。許多專家都表示反對,中國全國人大在討論並通過建設三峽大壩的提案時也是歷史上反對票最多的一次。波里科夫說,如今三峽大壩終於順利建成了。從目前來看,大壩建成後至少能給中國帶來兩點好處:一是可以減少長江下游洪水災害發生的機會。第二,三峽大壩建成後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電能。
「中國人走自己的路」
其實,對於這樣的一個世界級的工程,國內外的各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也表示,「我們不能說三峽工程是完美的,我們要等30年才能下這樣的結論。」對於國內外關注的安全問題,他表示,大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進行校核,同時也考慮了各種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載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內,大壩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常規武器不可能使大壩潰決。即使爆發核戰爭,也有事前的防範措施。
對於環境問題,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工程局高級工程師謝修發認為,三峽工程本身是一項環保工程。水電是清潔能源,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若換算成火力發電的消耗,相當於平均每年減少燃燒原煤約5000萬噸,每年可減少排放1000萬噸可形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減少200多萬噸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減少1萬多噸一氧化碳,還減少大量的廢水、廢渣、浮塵等。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王興奎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三峽工程不僅具有防洪、通航、發電三大效益,而且在提供替代能源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有重大作用。如1998年的大洪水,盡管沒有達到百年一遇的標准,但仍造成了很大損失。三峽工程全面建成後,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以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三峽工程對中國和世界的貢獻和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更應從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發展效益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方面綜合考慮。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拉爾森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各國都應根據自己的國情確定能源發展戰略,中國也是這樣。」他對記者說,首先,從環境角度看,瑞典環保工作做得較好,也得益於全國近50%的電力供應來自污染少的水電,至少從目前看,水電對環境的破壞還是相對較小的,所以中國建設三峽發展水電,比起使用污染嚴重且不可再生的資源供電,是明智的選擇;其次,從中國的發展角度來說,當初決定建設三峽時,可能沒人預料到十多年來中國會發展得如此快,且這樣的速度也許還會持續若干年,而三峽工程對解決中國的能源缺口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到中國解決能源問題對世界的貢獻,因為這意味著世界上有1/5的人不會為電力而擔憂,也為中國保持穩定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先決條件。從這個角度上,三峽工程對全世界來說都意義重大。拉爾森稱,10多年前許多像他一樣的瑞典人從關注三峽開始,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並且從開始的質疑到今天的理解,當三峽工程建成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創造出了一個宏偉的奇跡,更看到中國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❹ 三峽水電站有站長嗎是什麼級別是直接聽命於國務院嗎

1、三峽水電站沒有站長。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設備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泄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2、三峽電站左右岸機組現已全部投產,2010年7月20日8時,三峽樞紐迎來大壩建成以來最大洪峰,三峽電站按照上級調度安排,從容應對,精心組織電力生產。7月21日21時,三峽電站機組達到了滿出力運行的水頭和水量條件,26台機組開始滿出力運行試驗;7月28日21時10分,實現了電站1820萬千瓦滿出力168小時運行試驗目標。

❺ 長江三峽是歷代什麼的必爭之地

,對公上沁的擔

❻ 《三峽》中的巫峽是不是巫山

巫峽名即來源與巫山。巫山簡介
巫山,是重慶市的東大門,是游覽長江三峽的必經之地,是長江三峽庫區的重鎮。
巫山歷史悠久,古跡紛呈,資源豐富。早在204萬年前「亞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這里生息繁衍。
巫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巫山擁有巫峽的全部和瞿塘峽的大部份。巫峽以幽深秀麗擅奇天下,峽深谷長迂迴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麗。峽中那雲雨之多,變化之頻,雲態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唐代詩人元稹傳之千古的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對長江三峽巫山那萬古不衰的神韻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書台、楚陽台、斬龍台。「八景」是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清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剎、女貞觀石、朝雲暮雨。
■清人許汝龍「巫峽」詩中說:「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這里群峰競秀,氣勢崢嶸,雲霧繚繞,姿態萬千,令人神馳。北岸六峰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望霞、松巒、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見到的,依次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凈壇、起雲、上升三蚩並不臨江。如欲游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陸游在《三峽歌》說:「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唐代詩人贊美巫山十二峰的詩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煙」、「巫山案十二,合沓隱昭同「。
■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
■巴東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東山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的詩句外,還與一位名人有關。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原籍山西,19歲時被派往巴東做縣令。他在巴東任期三年內,寫下了上百首詩文。他在距現在巴東縣城約40公里的舊縣城內建了一座「秋風亭」,常在此觀景吟詩,飲酒作賦。後來寇準當了宰相,秋風亭因此名聲大振。此後歷任的巴東縣令,也就認為秋風亭是個有助官運的吉祥之地,走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風亭飲酒賦詩,並留宿一夜,以求日後仕圖通達。來巴東游歷的文人墨客們也極看重秋風亭,常常在此吟詩弈棋作畫。至於巴東的百姓,因緬懷寇公政績,更是把秋風亭視為珍跡。

❼ 長江三峽的資料

================================

上面的人都是復制的..
我想你也不會抄那麼多..
給你一小段吧..
================================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包括大寧河寬谷和香溪寬谷,全長193公里。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引述前人描寫三峽道:「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羲月」,把三峽的壯麗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峽內激流翻滾,驚濤拍岸,寬谷地帶又有富饒的村莊、翠綠的梯田,把三峽裝點得更加生機盎然,組成了一條絢爛多彩的百里畫廊。即使185米高的三峽大壩建成以後,主要景點並不被淹沒,一些被淹沒的景點也將移建,所以三峽主體風景依舊。讓我們沿江而下,飽覽一下三峽的風光吧。

❽ 有關三峽的資料 有關三峽的資料

瞿塘峽
瞿塘峽是長江第一峽,雖然僅八公里長,卻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峽。兩岸如削,岩壁高聳,大江在懸崖絕壁中洶涌奔流,自古就有「險莫若劍閣,雄莫若夔」之譽。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從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開始,至巫山縣的大溪,全長雖然只有8公里,但卻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氣勢。在三段峽谷中,它最短,最狹,最險,氣勢和景色也最為雄奇壯觀。其「雄」首先是山勢之雄。遊人進入峽中,但見兩岸險峰上懸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來,峰若刺天去。峽中主要山峰,有的高達1500米。瞿塘峽中河道狹窄,河寬不過百餘米。最窄處僅幾十米,這使兩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幾分雄氣。其中峽之西端的夔門尤為雄奇。它兩岸若門,呈欲合未合之狀,堪稱天下雄關。瞿塘之雄還在於水勢之雄。古人詠瞿塘:「鎖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峽雖然較短,但峽小景不少。我們將沿江而下逐一游覽。
巫峽
船過巫山縣城就進入了長江三峽的第二峽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市巫山縣,東至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42公里,巫峽以巫山得名。巫峽幽深秀麗,千姿百態,以俊秀著稱天下。峽谷內長年雲遮霧繞,細雨蒙蒙,極易形成巫山雲雨的奇妙景觀。谷深峽長,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若進入奇麗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嘆為觀止。不少觀光遊客游過巫峽之後,感觸頗深地說:「要知中國畫與中國山水的關系,不到巫峽不明白。」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
巴東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東山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的詩句外,還與一位名人有關。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原藉山西,19歲時被派往巴東做縣令。他在巴東任期三年內,寫下了上百首詩文。他在距現在巴東縣城約40公里的舊縣城內建了一座「秋風亭」,常在此觀景吟詩,飲酒作賦。後來寇準當了宰相,秋風亭因此名聲大振。此後歷任的巴東縣令,也就認為秋風亭是個有助官運的吉祥之地,走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風亭飲酒賦詩,並留宿一夜,以求日後仕圖通達。來巴東游歷的文人墨客們也極看重秋風亭,常常在此吟詩弈棋作畫。至於巴東的百姓,因緬懷寇公政績,更是把秋風亭視為珍跡。來到巴東,不可不登臨秋風亭。佇立亭中,觀四面風景,只見山巒迭翠,大江橫流,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站在寇準曾經站過的地方,似可領略到這位賢臣良相憂樂天下,濟世濟民的情懷。在巴東,最出名的風景應該是神農溪,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試試神農溪漂流。所沒有時間就還是繼續上行,去領略巫山的幽深秀麗。
西陵峽
西陵峽,得名於三峽明珠--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從宜昌南津關到秭歸香溪口為狹谷段,長66公里;往上還有40公里長的香溪寬谷段,全長100餘公里。峽谷內,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也不復再見。乘船過葛洲壩以後徐徐進入南津關。此時開始進入三峽畫廊。在西陵峽峽口三游洞風景區的楚塞樓、至喜亭、張飛擂鼓台在船的右舷掠過。當船行約9公里後駛入一段山色清麗的峽谷中。這便是燈影峽。峽壁明凈,純無雜色。兩邊雲鬢凝翠、飛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靜影澄碧。若夜晚過峽,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異常,所以又稱明月峽。燈影峽的一大絕景就是每當夕陽西照,晚霞透襯崖頂的四塊象形石就象燈影戲(皮影戲)劇中《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燈影峽由此而得名。

❾ 三峽名人有哪些

1、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

屈原辭賦懸日月 三峽風流傳古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名平,字原,中國最早的一位偉大愛國詩人。他在約在公元前343年誕生於長江西陵峽畔歸州(今秭歸)的三閶鄉樂平里一個名叫香爐坪的小山村。屈原一生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嚮往社會美好。他把天賦、才華和政治激情,傾瀉於他的光輝詩篇之中。

雄渾奇麗的三峽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與日月爭輝的楚辭,造就了屈原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曠世奇才。

2、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不知源起於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經哪位大美學家的評審,人們將春秋時代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漢代明妃王嬙、三國時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蟬、唐玄宗封為貴妃的楊玉環並稱為古代四大美人,並且得到了後世的一致公認。如今用現代觀念評說四大美人,則西施、貂蟬、楊貴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殘酷戰爭的犧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靈,為漢、匈奴和好作出貢獻而載入史冊,傳頌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3、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人們稱之為謫仙、詩仙、酒仙。李白才華橫溢,詩風雄奇豪放,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國詩歌史上一顆璀燦的巨星。李白在三峽寫的詩雖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為精品,句句膾炙人口,有的甚至成為傳誦至今之千古絕唱。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詩中所表現出的寫景與融情、浪漫與誇張,飄逸與豪放,皆達到高上境界,至今無人超越。這是李白為三峽豎立的一座詩的豐碑,也是李白留給三峽的最寶貴的遺產。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稱少陵野老。杜甫是在三峽地區生活時間最長的一位詩人,他飄泊雲陽、奉節,寓居兩年半之久,在三峽期間共寫出了400多首詩歌,也是歷代詩人詠唱三峽詩歌數量最多、內容最為豐富的一位詩人。研究杜詩的學者認為:這是杜甫一生風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時期,代表了杜甫詩歌藝術輝煌的高峰。這是三峽給予杜甫的豐富養料,也是杜甫給予三峽的豐富回報。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5、劉禹錫

劉禹錫因貶任夔州刺史而與三峽結下深厚情緣,他是在三峽地區任官職最長的一位詩人。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劉禹錫入峽任夔州(今奉節)刺史,在三峽中度過了兩年多刺史生涯,寫下了不少三峽詩文,特別是把三峽地區的民間歌曲《竹枝詞》推陳出新,使《竹枝詞》成為雅俗共賞的詩歌藝術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無愧於創建三峽新《竹枝詞》的一代師宗。名句有:"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6、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長詩《長恨歌》、《瑟琶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白居易與三峽有著很深的情緣,並在西陵峽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詩話。為古今津津樂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進峽赴任途中,在夷陵同離任通州出峽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簡與元稹三人一同游覽了峽口南津關半岩中的一個溶洞,在洞中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序刻於石壁,此洞遂名為"三游洞"。由於白居易等三人的光臨和詩作的影響,一個無名石洞從此名聲遠播,歷代文化名人游覽不絕。宋代蘇洵率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亦游覽此洞,並效法各題一首詩於洞壁。世人稱此為"後三游"。"三游洞"的佳話,充分說明了三峽的名人效應。

7、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廬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詩人,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歐陽修在夷陵為官一年半時間,在三峽期間共寫作了140餘篇詩文,占《歐陽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廬陵事業起夷陵"之說,或曰歐文如瀾,歐陽修得益於三峽之波瀾,三峽山水亦因歐陽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贊美詩文而增光添彩,俞顯風流。歐陽修在夷陵的遺跡有"六一書院"和"至喜亭"。

8、寇準

寇準(961--1023年),字平仲,今陝西渭南縣人,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三峽是寇準仕途的閃光起點。公元981年,19歲的寇準便來到三峽地區任巴東縣令。在任的三年多時間內,他勤政愛民,政績卓著,民眾有口皆碑,人稱"寇巴東"、" 寇青天",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也留下了許多詠唱三峽的優美詩篇。至今巴東仍有紀念寇準的"三亭"――勸農亭、秋風亭、白雲亭之遺跡。

9、蘇軾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書畫均擅,其文學成就更高,一聲"大江東去"傳唱千古風流。 蘇東坡與三峽的緣份,只不過是一次緩慢航行時的游歷,但是,凡他足跡之所至,皆有詩作迭出,峽江的浪濤傳誦著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蘇軾和弟蘇轍隨父蘇洵離開四川眉山家鄉,乘船順江而下,沿途飽覽了長江三峽雄奇壯麗的風光,三峽激發了他的詩情奔放,寫出了《入峽》、《出峽》等一批詠唱三峽的詩歌精品。特別是游覽三游洞時,同父親、弟弟各題絕句於石壁之上,成為繼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後的"後三游"的千古佳話。蘇軾的三峽之行,提高了三峽風光的知名度,豐富了三峽的文化內涵,在三峽文化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

10、陸游

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淅江山陰(今紹興)人。進士出身,歷任興隆、夔州通判。陸游是南宋傑出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一生創作詩歌近萬首,也是歷史上一位高產的大詩人。 陸游於1170年10月6日到達峽州(宜昌),然後繼續乘舟入峽。他將入峽途中所見所聞的山水風光、名勝古跡、民俗風情,寫成了旅遊史上第一部三峽游記――《入蜀記》。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時間及兩次游歷三峽期間,陸游還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歌。他的《入蜀記》和他的詩歌,是他留給三峽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❿ 三峽的資料

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河,全長6300餘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閱讀全文

與三峽集團歷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吉安市汽車金融公司 瀏覽:510
外匯會計要處理的對象有 瀏覽:945
職業外匯交易員 瀏覽:70
如何跟客戶談融資融券話術 瀏覽:652
廣東銀績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670
理財產品到期無法退出 瀏覽:294
金融投資公司的名稱大全 瀏覽:21
離蘭州金融國企近的金融公司 瀏覽:34
九鼎集團e租寶 瀏覽:919
王少華中誠信託 瀏覽:801
炒股票蛋糕 瀏覽:125
返錢是金融機構 瀏覽:774
全國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 瀏覽:362
金融投資公司招操盤手 瀏覽:395
上港集團價值鏈 瀏覽:92
股東增持的st股票 瀏覽:932
股票什麼崗 瀏覽:313
公司理財第九版11答案 瀏覽:800
股票明細p 瀏覽:776
融資管理的啟示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