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海地產以及中建鋼構我選擇哪一個為好
哥們,不可否認,中海地產很牛,大地產,業主,錢多多。反觀鋼構,施工單位,專業分包。對於公司的對比,可以說前者算成年人,後者算一個青年,綜合實力就差不多是這個差距。但是,作為職員的選擇,一個公司的好壞,首先要看前景,看發展趨勢,看公司會給你留的位置。當年的我也面臨和你一樣的選擇,萬科OR鋼構。我是土木專業,我覺得,要鍛煉,必須從第一線做起。地產待遇好,但是位置好,多數肥位處在飽和狀態。反觀鋼構,急速膨脹中,各方面缺少人才,在城市,社會中的地位也穩步上升。各大城市前十的建築,哪個不是鋼構做的。鍛煉機會就不多說了,打把職位等你,主要你有能力,再說市場需求,業內出去,只要你說是鋼構出來的,哪個地產不是搶著要。內部消息,鋼構正在成立自己的地產公司,企業也在走集團化。如果你選擇鋼構,請特別考慮深圳分公司建升和,我們行政黎主人,還有濤哥,那絕對是人中龍鳳。那待新人,更沒的說,無私保留。我第一年,包吃包住不算(住項目),加上獎金應該是7萬+,而且你們新一屆的底薪高,肯定不止那麼多,比我後一屆來的工資基本都在我之上,這也不知道是不是企業行政的漏洞(等你來修復)。如果有幸在深圳同事,記得報機關五虎。我們等著你。 i want 秋
㈡ 中海地產的總體薪資水平怎麼樣
中海地產的總體薪資水平是偏上的,它是央企,單純工資可能不能跟一些私企比。
1、中海是中國盈利第一的房地產。可薪資在整個行業算偏中下的。你本來就是新生。在任何地方想快速賺到錢都是不可能的。
2、中海完善的培訓體系,良好的企業文化。一畢業就進中海地產對於以後的職業生涯絕對是件幸運的事。很累。賺得不算多。當然,做到管理層就另當別論了。
3、中海應該屬於中下游。中海既沒有10K的基薪,也沒有10個月的年度獎金包。
4、綜合來看,進入這樣一家企業有利有弊,希望各位即將或有待面臨校招的朋友客觀判斷自己的質素和性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企業。
(2)中海地產加杠桿擴展閱讀:
從1988年開始,中海地產發揮在香港房地產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與競爭優勢,大力拓展中國內地市場,先後在深圳、上海、廣州、北京、成都、長春、西安、南京、中山、蘇州、佛山、寧波、重慶、杭州等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基本建設投資和物業管理服務,業績卓著,聲譽隆隆。
截至2006年底,中海地產在內地已完成和計劃投入的房地產投資額達人民幣964億元,開發總量(含已建成、在建和即將開發的)超過2250萬平方米,已經成功發展了數十個房地產項目,在內地擁有土地儲備面積超過1800萬平方米。
㈢ 准備參加中海地產校招,想問下,個人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呀
可以說,個人發展前景算是很好的了。舉個栗子,這家公司堅持員工內部培養晉升機制,也就是說,關鍵崗位都從內部選拔,是業內唯一沒有空降高層的企業。只要做出成績,就容易晉升。你要說國企有派系斗爭什麼的,或多或少都有點。但是這個機制既然存在,說明個人晉升還是有保障的。
㈣ 「三道紅線」試點房企:拿地金額受限有房企已超標
深處監管深水區的房地產行業隱現著新信號。
據市場消息,被納入「三道紅線」試點的幾十家重點房企,已被監管部門要求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這一比例限制不僅包括房企在公開市場拿地,還包括通過收並購方式獲地的支出。
「這不是一個新政策。」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從去年參加過「三道紅線」相關座談會的一位房企人士處獲悉,去年「三道紅線」監管政策推出後,監管層就提出重點監管「買地金額超年度銷售額40%」房企,之後通過動態監管,要求重點房企每月報送相關監測數據。
「現在每月上報的監測表中還要報送拿地信息,包括拿地額在銷售額中佔比。」該房企人士稱。
「三道紅線」首批試點企業的一位人士表示,「現在都是以收定支,房企大都是這么做的。」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監管思路並不意外,近日高層已不斷釋放出加強房地產融資端監管信號。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產金融這個關鍵,嚴格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和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這日,住建部相關領導亦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完善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加強住房、土地和金融信貸政策協調」。
一系列「負面」消息下,7月26日,房地產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多隻地產股下挫。
「重點盯三個維度」
2020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在京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指出,為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參與此次座談會的12家房企成為首批試點企業,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發展、新城控股、中海地產、華僑城、綠地控股、華潤置地和陽光城。
2020年最後一天,有關部門再次召開關於「三道紅線」座談會,表示將對試點企業擴圍,數量可能會從12家擴大到30家。恆大、融創、陽光城、碧桂園、萬科5家企業參加了第二次座談會,此外還新增了華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
「三道紅線」下,房企紛紛將「零踩線」、降負債列為頭等大事。但同時,不斷有市場人士擔心,融資新規雖能有效控制企業表內財務杠桿,但房企仍有可能通過表外負債方式獲得外部資金;此外,房企採用聯合營模式的大部分重要信息並未公開披露,有可能加大市場評估開發企業真實信用指標的難度。
尤其在首批集中供地中,開發商多「馬甲」拿地、利用收購並躲避監管的現象不斷被媒體曝出,部分頭部房企激進拿地的情況也引發監管層注意,監管開始升級。
據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監管部門對於「三道紅線」試點房企重點盯上了三個維度,一是當年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二是過去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不能連續為負;三是每月上報商票數據。
就在6月30日,央行等監管部門將商票數據納入監控范圍,要求房企將商票數據隨「三道紅線」監測數據每月上報。現在,拿地數據也被納入房企每月須上報的監測報表中。
40%拿地金額佔比上限,在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大大限制了房企運用財務杠桿和高周轉來做大規模回轉空間,對於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負面影響也是必然的,但總體而言有利於房企財務運行與現金流回歸到安全穩健區間。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該政策對熱點城市影響比較大。開發商拿地開始回歸熱點城市,特別是龍頭開發商對「兩個集中」供地模式下熱點地塊爭奪非常激烈。部分開發商還有做大規模動力,有些企業沖千億、沖萬億企業積極性很高,對這部分企業影響也比較大。
這些房企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已超40%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根據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上限,2021年上半年拿地30強房企中,有12家已經過線。
一類是「零踩線」央企國企隊,它們資金充裕,成為此輪拿地主力,如招商蛇口、華潤置地、越秀地產、建發房產。
上半年國企央企中拿地最為激進的是越秀地產。根據克而瑞數據,前6個月越秀地產實現銷售收入487億元,卻豪擲436億元用於拿地,拿地銷售比高達89.5%。
4月26-27日,在廣州的集中供地中,越秀地產一次拿下8幅地塊,拿地金額為171.97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
2021年越秀地產銷售目標為1122億元,以此計算,其全年拿地金額上限應為448.8億元,這也意味著即使完成全年業績目標,下半年不再拿一塊地,越秀拿地銷售比依然超標。
在幾個月前的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越秀地產地產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林峰透露,公司今年計劃買地金額將達到520億元以上,繼續保持較大投資力度。
建發房產、招商蛇口以及華潤置地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分別為70.6%、50.9%和50.2%,亦均超標。
上半年,建發房產實現銷售收入934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59.2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70.6%。且建發房產頻繁高溢價拿地、奪地王,其去年才突破千億元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房產在去年也頻繁高溢價拿地,此前也曾多次拿下「地王」。在追求規模的同時,建發房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建發房產沒有單獨上市,但以建發股份數據來看,2020年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凈額97億元,同比降低13.34%。2021年一季度,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降162.3%至-407.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0.6%。
一位房企人士稱,此次監管層再度明確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預計這些企業後期會適當降低拿地力度,以達到40%標准。
另一類則是不惜冒著「踩線」風險,也要沖刺規模的房企,這部分佔了多數,如卓越集團(拿地銷售比93.8%)、綠城中國(65%)、中駿集團(57.9%)、中交房地產(52.1%)、新希望地產(52.6%)、融信集團(45.3%)、雅居樂(45%)等。
拿地銷售比最高的是卓越集團,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683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40.6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93.8%。
上半年,卓越集團在北京狂攬四幅地。其中,5月11日,卓越聯合體拿下的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塊和東小口地塊,未來地塊售價上限為6.3萬元/平方米,但該地塊競拍後樓面價已經高達5.32萬元/平方米,中間只有不到1萬元價差。
據媒體報道,2020年11月,卓越集團高層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兩三年內希望能做到行業TOP20。除了規模訴求,沖刺香港IPO也是卓越兇猛拿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綠城中國今年上半年拿地888億元,占當期銷售額比重為65%。2020年,綠城就在土地市場頻頻拿地,對於規模拓展野心可見一斑。有分析稱,綠城中國優勢是第一大股東中交集團央企的信用背書,為其在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底,綠城中國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分別為66%和2,已符合監管要求;但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為71%,仍「踩中」一道紅線。拿地銷售比超過40%的雅居樂,同樣「踩中」一道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拿地銷售比達52.1%的中交地產已腳踩「三道紅線」。數據顯示,其2020年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3.4%,超出70%的紅線值;凈負債率為296.4%,同比上升146.2%。
相比之下,之前一些參加過「三道紅線」座談會的標桿房企則從拿地百強榜上「消失」了。債務壓力下,為達到國家對「三道紅線」要求,他們不得不收縮拿地,甚至通過降價促銷、甩賣資產等方式來改善財務狀況。
無論是在某指院還是克而瑞發布的上半年拿地百強榜中,中國恆大均未能上榜,進入榜單的最低門檻是37億元。這意味著中國恆大2021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場上幾無收獲。
去年剛剛跨過3000億元銷售規模的世茂,上半年拿地金額也不過74.8億元,與其過去幾年高擴儲的態勢畫風變化略大。此外,中南置地、陽光城、雅居樂和佳兆業等房企上半年拿地規模也明顯降速。
分析人士預計,(40%拿地銷售比)政策落地後,預計第二批集中供地熱度會降低,整體土地溢價率會走低。
㈤ 「三道紅線」試點房企再遭監管:拿地金額受限有房企已超標
深處監管深水區的房地產行業隱現著新信號。
據市場消息,被納入「三道紅線」試點的幾十家重點房企,已被監管部門要求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這一比例限制不僅包括房企在公開市場拿地,還包括通過收並購方式獲地的支出。
「這不是一個新政策。」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從去年參加過「三道紅線」相關座談會的一位房企人士處獲悉,去年「三道紅線」監管政策推出後,監管層就提出重點監管「買地金額超年度銷售額40%」房企,之後通過動態監管,要求重點房企每月報送相關監測數據。
「現在每月上報的監測表中還要報送拿地信息,包括拿地額在銷售額中佔比。」該房企人士稱。
「三道紅線」首批試點企業的一位人士表示,「現在都是以收定支,房企大都是這么做的。」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監管思路並不意外,近日高層已不斷釋放出加強房地產融資端監管信號。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產金融這個關鍵,嚴格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和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
這日,住建部相關領導亦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完善房地產企業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加強住房、土地和金融信貸政策協調」。
一系列「負面」消息下,7月26日,房地產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多隻地產股下挫。
「重點盯三個維度」
2020年8月底,住建部、央行在京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指出,為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參與此次座談會的12家房企成為首批試點企業,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發展、新城控股、中海地產、華僑城、綠地控股、華潤置地和陽光城。
2020年最後一天,有關部門再次召開關於「三道紅線」座談會,表示將對試點企業擴圍,數量可能會從12家擴大到30家。恆大、融創、陽光城、碧桂園、萬科5家企業參加了第二次座談會,此外還新增了華夏幸福、金茂、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
「三道紅線」下,房企紛紛將「零踩線」、降負債列為頭等大事。但同時,不斷有市場人士擔心,融資新規雖能有效控制企業表內財務杠桿,但房企仍有可能通過表外負債方式獲得外部資金;此外,房企採用聯合營模式的大部分重要信息並未公開披露,有可能加大市場評估開發企業真實信用指標的難度。
尤其在首批集中供地中,開發商多「馬甲」拿地、利用收購並躲避監管的現象不斷被媒體曝出,部分頭部房企激進拿地的情況也引發監管層注意,監管開始升級。
據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監管部門對於「三道紅線」試點房企重點盯上了三個維度,一是當年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二是過去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不能連續為負;三是每月上報商票數據。
就在6月30日,央行等監管部門將商票數據納入監控范圍,要求房企將商票數據隨「三道紅線」監測數據每月上報。現在,拿地數據也被納入房企每月須上報的監測報表中。
40%拿地金額佔比上限,在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大大限制了房企運用財務杠桿和高周轉來做大規模回轉空間,對於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的負面影響也是必然的,但總體而言有利於房企財務運行與現金流回歸到安全穩健區間。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該政策對熱點城市影響比較大。開發商拿地開始回歸熱點城市,特別是龍頭開發商對「兩個集中」供地模式下熱點地塊爭奪非常激烈。部分開發商還有做大規模動力,有些企業沖千億、沖萬億企業積極性很高,對這部分企業影響也比較大。
這些房企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已超40%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根據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上限,2021年上半年拿地30強房企中,有12家已經過線。
一類是「零踩線」央企國企隊,它們資金充裕,成為此輪拿地主力,如招商蛇口、華潤置地、越秀地產、建發房產。
上半年國企央企中拿地最為激進的是越秀地產。根據克而瑞數據,前6個月越秀地產實現銷售收入487億元,卻豪擲436億元用於拿地,拿地銷售比高達89.5%。
4月26-27日,在廣州的集中供地中,越秀地產一次拿下8幅地塊,拿地金額為171.97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
2021年越秀地產銷售目標為1122億元,以此計算,其全年拿地金額上限應為448.8億元,這也意味著即使完成全年業績目標,下半年不再拿一塊地,越秀拿地銷售比依然超標。
在幾個月前的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越秀地產地產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林峰透露,公司今年計劃買地金額將達到520億元以上,繼續保持較大投資力度。
建發房產、招商蛇口以及華潤置地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分別為70.6%、50.9%和50.2%,亦均超標。
上半年,建發房產實現銷售收入934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59.2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70.6%。且建發房產頻繁高溢價拿地、奪地王,其去年才突破千億元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房產在去年也頻繁高溢價拿地,此前也曾多次拿下「地王」。在追求規模的同時,建發房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建發房產沒有單獨上市,但以建發股份數據來看,2020年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凈額97億元,同比降低13.34%。2021年一季度,建發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降162.3%至-407.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0.6%。
一位房企人士稱,此次監管層再度明確累計權益拿地金額不能超過累計權益銷售額的40%,預計這些企業後期會適當降低拿地力度,以達到40%標准。
另一類則是不惜冒著「踩線」風險,也要沖刺規模的房企,這部分佔了多數,如卓越集團(拿地銷售比93.8%)、綠城中國(65%)、中駿集團(57.9%)、中交房地產(52.1%)、新希望地產(52.6%)、融信集團(45.3%)、雅居樂(45%)等。
拿地銷售比最高的是卓越集團,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683億元,新增土地價值640.6億元,拿地銷售比高達93.8%。
上半年,卓越集團在北京狂攬四幅地。其中,5月11日,卓越聯合體拿下的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塊和東小口地塊,未來地塊售價上限為6.3萬元/平方米,但該地塊競拍後樓面價已經高達5.32萬元/平方米,中間只有不到1萬元價差。
據媒體報道,2020年11月,卓越集團高層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兩三年內希望能做到行業TOP20。除了規模訴求,沖刺香港IPO也是卓越兇猛拿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綠城中國今年上半年拿地888億元,占當期銷售額比重為65%。2020年,綠城就在土地市場頻頻拿地,對於規模拓展野心可見一斑。有分析稱,綠城中國優勢是第一大股東中交集團央企的信用背書,為其在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底,綠城中國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分別為66%和2,已符合監管要求;但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為71%,仍「踩中」一道紅線。拿地銷售比超過40%的雅居樂,同樣「踩中」一道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拿地銷售比達52.1%的中交地產已腳踩「三道紅線」。數據顯示,其2020年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3.4%,超出70%的紅線值;凈負債率為296.4%,同比上升146.2%。
相比之下,之前一些參加過「三道紅線」座談會的標桿房企則從拿地百強榜上「消失」了。債務壓力下,為達到國家對「三道紅線」要求,他們不得不收縮拿地,甚至通過降價促銷、甩賣資產等方式來改善財務狀況。
無論是在某指院還是克而瑞發布的上半年拿地百強榜中,中國恆大均未能上榜,進入榜單的最低門檻是37億元。這意味著中國恆大2021年上半年在土地市場上幾無收獲。
去年剛剛跨過3000億元銷售規模的世茂,上半年拿地金額也不過74.8億元,與其過去幾年高擴儲的態勢畫風變化略大。此外,中南置地、陽光城、雅居樂和佳兆業等房企上半年拿地規模也明顯降速。
分析人士預計,(40%拿地銷售比)政策落地後,預計第二批集中供地熱度會降低,整體土地溢價率會走低。
㈥ 中海地產排名全國第幾
中海地產(中海企業發展集團)隸屬於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1979年創立於香港,1992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688.HK,簡稱「中國海外發展」),2007年入選恆生指數成份股。公司擁有40餘年房地產開發與不動產運營管理經驗,業務遍布港澳及內地70餘個城市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獲評「中國藍籌地產企業」 和「中國房地產行業領導品牌」。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㈦ 中海地產好不好
中海的房子貴是相當的貴,很有高端樓盤的范。
不過質量真是相當的差!就拿我現在的房子說,上次下雨據物業人說查了500戶房子有300多戶漏水,頂樓的漏水尤其嚴重。中海地產的人根本不出面,修了很多次也沒修好。
更別提精裝房裡面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了。不過雖然說質量不好,但還是明確一點,中海是國企,很有歷史底蘊。
但雖然是國企,不過比比私企還坑!主要是中海建造成本控制太嚴,都是低價中標,然後合同中還有很多坑
㈧ 為什麼國外籌資成本比國內低
因為利率低了,百姓不願意儲蓄,會使銀行的存款額度下降,需要支付的存款利息也會減少。同時,貸款利率也將下降,貸款成功率會提高的。
公司發行債券時,會提前規定一個票面利率。當票面利率跟市場利率出現差異的時候,債券的發行價格就可能高於票面價格(溢價發行)或低於票面價格(折價發行)。
貸款與發債均為債務,均需償還,但貸款是借當地銀行的錢,門檻相對較低,融資成本(主要是貸款利息)相對高一些;向社會發行債券的門檻相對較高,雖然融資成本(即債券利息支出)較低,但其他費用較高且獲得難度較大。
(8)中海地產加杠桿擴展閱讀:
海外債方面,受境外融資監管趨嚴影響,房企今年以來在海外融資上也是動作頻頻。觀點指數統計發現,2019年1-7月,房企通過發行海外債(含計劃)形式融資4328.97億元,數量168隻,數量、規模均創同期歷史新高。不過由於用途受限制,上述海外債幾乎都是借新還舊。
需要注意的是,受發債用途以及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影響,房企也在積極防範匯率風險。
觀點指數梳理發現,從年初至今已經有不少企業提前贖回海外債,比如世茂贖回5.5億美元2022年到期優先票據,贖回價相等於該等票據本金額的104.188%另加截至贖回日期(不包括當日)累計未付利息,贖回價合計5.78億美元。
㈨ 中海地產總部投訴電話
煙台中海地產中海國際社區收誠意金高達60%,審批花半年,混亂的一家公司。
第一:一萬七的地下室小棚,收一萬元誠意金,誠意金占總款比例高達60%,這種非法集資方式沒人管嗎?????
第二,請問煙台中海是要步行走去月球做審批?賣個地下室小棚要審批半年???
我是中海國際社區的業主,10月去買地下室小棚,當時告知地下室小棚在做活動,就買了兩間.
售樓小姐說需要每個地下室小棚各先交一萬元,月底或者下月初交其餘的錢.
詢問售樓小姐,不會到時候又漲價吧,售樓小姐說:不會的。所以他們給了很多張紙簽字,讓簽什麼就簽什麼,認為只是走個過場。
最終簽字的合同全部拿走了,僅僅給了我們兩張收據。收據上寫的是:誠意金。
一個月過去了,沒動靜,因為當初購買車位,也是拖拉了快一個月,以為這家公司的辦事效率就是這么慢,沒在意。
兩個月過去了,詢問,告知在審批中,辦好了會給我們電話。
三個月過去了,詢問,告知依然在審批中,說如果等不及可以申請退款。都已經等了三個月,只能壓著怒火繼續等。
五個月過去了,打電話告知賣不了了,來退款吧!!!!!!!!!!!!!
簡直要氣炸了!!!!
第一:一萬七的小棚,收一萬元誠意金,誠意金占總款比例高達60%,這種非法集資方式沒人管嗎?????
第二,請問煙台中海是要步行走去月球做審批?賣個地下室小棚要審批半年???
之前還有中海國際社區四期的建築工人因為錢的問題跑來二期跳樓的。
中海國際社區是我住過最差隔音的樓盤,樓上和隔壁打呼嚕,都聽的一清二楚。節省建房材料不是這么個省法!!!!
大企業最重要的是誠信和質量。繼續作吧,中海。
㈩ 在中海地產(COB)工作的體驗是怎樣的
其實跟其他的公司也沒有什麼兩樣正常的上下班制度,平時也需要加班,還需要改項目,只不過就是工作比較穩定,所以就算是工作很忙至少內心也是比較充足的,會比較有干勁一些吧,跟以前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