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掛砝碼前為什麼要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且忽略杠桿自重和空氣摩擦)
便於直接讀出力的力臂,研究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關系
❷ 利用杠桿把物體提高10厘米,動力做功40焦(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那麼不用杠桿,
利用杠桿把物體提高10厘米(0 . 1米),動力做功40焦。 W=Gh 物體重G=W/h=40J/0 . 1m=400N 根據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直接用手將這個物體提高所做的功等於利用杠桿把物體提高所做的功。 所以,直接用手將這個物體提高10厘米,要做(40J )功,這個物體重(400N )。 (給你詳細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記得採納啊
❸ 杠桿定理為什麼忽略杠桿自重
可以加上自重,不過這樣推導出來的公式比較麻煩,不利於初學者理解杠桿本質的原理。中學階段所學知識大多是理想模型,不用太糾結是否真正貼合實際
❹ 如圖,等臂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若杠桿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均忽略不計,則拉力F與物重G的關系是()
首先做出拉力F和重力G分別對應的力臂L1和L2,如圖所示.
在直角三角形OFB中,直角邊小於斜邊,即L1<OB,而L2=OA=OB,所以L1<L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F.
故選A.
❺ 杠桿中忽略摩擦與不忽略的區別
沒多少區別,應為是杠桿,只是一個點固定支撐,兩個位置接觸點也就是支點位置處存在摩擦,但是支點位置出不存在相對的移動,根據F=uS,未產生相對移動,也就不產生摩擦力,所以杠桿不受摩擦力的影響。
❻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現杠桿靜止時左側
(1)杠桿左端下沉,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這樣力臂恰好沿著杠桿的方向,便於測量;
(2)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一個鉤碼重為G,
圖1中,由杠桿平衡條件得,2G×3L=nG×2L,
所以n=3(個),所以應在杠桿左邊B處掛3個相同的鉤碼.
(3)圖2中,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1)右;水平;力臂;(2)3;(3)變大;拉力的力臂變小了.
❼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下傾,
(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右端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2)如圖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動杠桿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變小,小於拉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變小,因此動力會變大.
(3)先將數據中的各自的力與力臂相乘,然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關系式為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釣魚竿是費力杠桿,動力臂小與阻力臂,目的是省距離,應用了實驗中的第2次實驗原理.
故答案為:(1)左;使杠桿自重對杠桿的平衡不產生影響,便於力臂的測量;
(2)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動,實際力臂小於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
(3)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
❽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現杠桿右端下傾,則應
(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右端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2)①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指針指在3N下面第3個小格上,因此彈簧測力計讀數為3N+0.2N×3=3.6N;
②如圖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動杠桿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變小,小於拉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變小,因此動力會變大.
(3)先將數據中的各自的力與力臂相乘,然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關系式為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釣魚竿是費力杠桿,動力臂小與阻力臂,目的是省距離,應用了實驗中的第2次實驗原理.
(4)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如果這時在兩側鉤碼下各增加一個相同的鉤碼,左端力與力臂的乘積為4,右端力與力臂的乘積為6,右端下沉.
故答案為:(1)左;使杠桿自重對杠桿的平衡不產生影響,便於力臂的測量;
(2)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動,實際力臂小於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
(3)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
(4)右.
❾ 一輕質杠桿(即重量摩擦忽略),它的一邊被施加了動力,而整個杠桿兩邊都沒阻力,那這算不算杠桿呢
杠桿定義:一要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它有五個要素,即:動力、阻力、支點、動力臂、阻力臂。
所以,只有動力而沒有阻力的杠桿並沒有實際意義,可以認為,不算杠桿。
❿ (2014湖北)小剛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1)小剛進行如圖甲所示實驗,彈簧測
(1)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指針指在3N下面第3個小格上,因此彈簧測力計讀數為3N+0.2N×3=3.6N;
(2)實驗中,拉力的方向向右傾斜,即拉力沒有與杠桿垂直,導致阻力臂偏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不變時,阻力臂變小,阻力就會變大,因此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1)3.6;(2)拉力沒有與杠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