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鄉村振興成色和質量的根本支撐是什麼
鄉村振興的根本支撐點和突破點
鄉村振興戰略都被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鄉村振興總要求有「五句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產業興旺」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鄉村振興的突破點。
⑵ 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原則
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原則: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原則
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原則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原則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原則。
⑶ 名詞解釋: 1.毛澤東思想;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3.鄉村振興戰略。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同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體現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是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它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把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環節中去,並使企業實行優勝劣汰。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3)鄉村振興的杠桿擴展閱讀:
毛澤東思想主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1、關於新民主主義理論。2、 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3、關於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和國防建設理論。4、 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5、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6、關於黨的建設理論。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有三個方面:這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⑷ 中小城市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支點是什麼意思。
中小城市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在把握好時代背景和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摸索鄉村振興的實踐模式,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傳承鄉村文脈,強化鄉村治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⑸ 鄉村振興包括哪五個方面的振興
鄉村振興包括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這五個方面振興。
1、鄉村產業振興:中國農業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正在發生質的嬗變。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開展土地整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具備經濟基礎和政策基礎。通過土地承包到期後繼續延長三十年的政策,促進規模化生產效率。
4、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落實生態發展理念,實施農業綠色發展理念。
5、鄉村組織振興:群雁要靠頭雁領,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共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鄉村黨組織就是主心骨。
⑹ 鄉村振興要怎麼做
鄉村振興可以從以下五大個方面著手,
1.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與支撐。
2.推動鄉村綠色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寶貴財富和優勢。
3.打造鄉村文明新面貌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有傳統農耕文化的歷史傳承
4.建設現代鄉村治理體系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要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5.提升農民群眾富裕生活 鄉村振興,根本是生活富裕,前提是擺脫貧困。
⑺ 鄉村振興戰略是什麼呢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徵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⑻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麼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
(8)鄉村振興的杠桿擴展閱讀
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新增高標准農田8000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 「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
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於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深化糧食收儲、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使農業農村充滿生機活力。
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改善供水、供電、信息等基礎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穩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廁所革命」。促進農村移風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