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匯率上升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升值問題確實是一個復雜而現實的問題,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審時度勢,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節地從容應對。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正面效應在於:
有利於繼續推進匯率制度乃至金融體系的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更具靈活性,與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有利於解決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實行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中國產品始終保持著「廉價」的優勢。在多數國內企業可以承受的幅度內,人民幣適度、小幅升值,表明中國不惜犧牲自身利益為貿易夥伴著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也可以降低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升值可以降低部分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惠及國內消費者。同時,由於很多出口企業實際是「兩頭在外」企業,出口產品的原材料多來自國外,人民幣升值後,企業進口同樣美元單位的貨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幣,實際上是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有利於降低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國民走出國門。近年來,走出國門看世界的同胞越來越多。國人出國有一個習慣,就是把商品價格折算成人民幣看看值不值,結果是太不值。而人民幣適度升值,則意味著我們手裡的錢將更值錢。
有利於促使國內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我們的企業長期以低價格佔領國際市場的做法,實際是自相殺價競爭的結果,減少了自己的收益,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升值後如提價,可能失去市場;不提價,可能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
有利於減少國外資金對國內的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泡沫。升值抬高了外資在中國大陸的購房成本。如果外來的需求減少,無疑會緩解所謂供不應求的局面,給虛火發燒的國內房地產市場降溫,對降低房價產生正面效應。
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使來華旅遊者及旅遊創匯減少。旅遊者或者要多支出,或者要降低旅遊期間的消費標准,這都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
人民幣過快升值並非只對中國帶來負面影響。在國際間經濟往來及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都是雙向的,一方的動盪也會引發另一方的不穩定,特別是當貿易的一方對另一方產生一定程度依賴時。所以,如果國內企業、行業的出口因升值而減少,很難保證我們的貿易夥伴會毫發無損。升值壓力過大的直接後果就是,歐美很多國家的許多百姓難以享用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無論是轉而使用本國產品,還是使用其他國家的替代品,都可能導致本國物價水平上升,居民消費支出增加,實際生活水平下降。
2. 經濟增長和 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問題!
經濟增長了,國民財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增加,就有更多的錢能用之與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科教文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人民幣匯率上升,就是說用一元錢能換到更多的外幣了,也既是說人民幣更植錢了。好處就是:我們能用更少的錢買到外國的東西,促進了進口,我們能買到更多更便宜的外國貨
3. 人民幣匯率增長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嗎
全球經濟正在見證一次重大的不同尋常的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之間的利益沖突。在一個「常態」的商業周期中,當勞動力市場變得緊張,同時工資開始上漲而引起通貨膨脹的時候,經濟增長會進入「逆風」上行的環境。本輪商業周期中的「逆風」就是由於石油和其他商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還有美國經濟巨大的經常項目賬戶赤字。
美國經濟中巨大的經常項目賬戶赤字與石油和其他商品價格上漲是高度相關的。美國是全球經濟中最大的能源產品進口國。在2002-2004年期間,僅僅日益增長的原油賬單,就佔了美國貿易赤字增長量的30.9%。一般而言,在歷史上類似的時期,日益增長的能源產品進口價格會佔到美國貿易赤字的一半以上。
進一步講,歷史上,從高價格商品收益類型的經濟體一般同時會遭受外債和外幣賬單支付的問題,同時,它們會利用出口商品的高收入來彌補它們的收支平衡表。因此,它們的好運氣會引起全球儲蓄率的提高。作為結果的低實際利率就會引發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消費者消費更多商品,因此,我認為,這成為了美國貿易赤字增長的剩餘部分。
美國經濟中巨大的經常項目賬戶赤字增加了全球經濟中的美元供給。中國施行將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日益增長的美元供給正在觸發中國的房地產繁榮。這樣所帶來的主要結果便是熤泄經濟正在處於著過熱的階段。經濟增長過快吸引了投機者對中國人民幣匯率的投機性投資。熱錢流入中國使得中國經濟更加過熱,同時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也上漲到更高的水平。因此,美國貿易赤字持續增加。從中國經濟的角度來說,最佳解決方案是美國提高利率來冷卻它的消費熱情,這將會導致熱錢流入中國的結束。我認為,這將會是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最佳方案。
然而,美國已開始擔心經濟增長速度變得太慢,因此,提高利率的意願很勉強。取而代之的是,美國有可能通過尋求減少貿易赤字來實現經濟增長的軟著陸,方式是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中國投資泡沫的一次硬著陸很可能會促使這個目標的實現。我認為,如果中國經濟中的投資出現嚴重衰退,對於美國來說,更低的進口價格將會導致它的貿易赤字下降三分之一左右。美國經濟非常看重的通貨膨脹壓力也將會消失。美元將會轉向走強,就類似於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所發生的那樣。美聯儲有可能開始削減利率,這樣就可以延長美國房地產泡沫存在的時間。簡而言之,中國經濟的硬著陸將會帶來美國民眾消費成本的降低,同時會刺激美國的資產價格上漲,就類似於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候的美國經濟。
美聯儲不斷提高利率更加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利益,然而,如果中國投資泡沫出現硬著陸,這更加符合美國經濟的利益。我認為,目前熣庵志置娓加可以近似概括為:在引導全球經濟進入減速階段的關鍵時候,兩大經濟體的利益是相反的。
人民幣升值壓力是戰略博弈
在中國人民幣匯率機制上不斷施加更大的壓力應該被看作是中國和美國之間在如何引導本輪商業周期結束的問題上存在巨大的利益沖突。如果美聯儲通過提高利率來減少美國經常項目賬戶赤字,在本輪經濟周期的最低迷時期,中國有可能會實現相對比較好的經濟增長率,而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有可能會下降到3%以下。如果中國經濟出現了硬著陸,美國有可能在全球經濟都處於低迷的時候保持相對比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就如同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一樣。
除了相反的經濟周期利益之外,在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還有其他兩個利益集團在發揮作用。一些美國的產業處於嚴峻的生存壓力之下,它們在組織院外集團來游說美國國會反對中國;紡織品行業是一個典型案例。華盛頓的一些策略思想家們也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美國的地位構成了戰略上的挑戰。他們鼓吹對中國施行「牽制」政策。「9·11」事件基本解決之後,他們的注意力轉向了中國。因為伊拉克已經被征服,他們又將遏止中國經濟的大棒舉起。
這三個利益集團似乎都認可有一種方式:中國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將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並減輕美國所面臨問題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施行更具有彈性的匯率機制」並沒有成為它們的主要語言。這些利益集團所需要的最終結果是中國人民幣大幅升值。
中國經濟增長的硬著陸將符合美國經濟的短期利益。就如同東南亞金融危機一樣,它將會迫使世界其他地方的資本資助美國經濟,方式為更低的價格和更多剩餘的儲蓄。然而,這將會延長美國經濟中的資產泡沫,同時也會為美國經濟的未來帶來更大的問題。不過,至少從短期來看,美國將有可能從中國經濟增長的硬著陸中受益。
美國製造業中的大部分都受到了嚴峻的競爭挑戰。輕工業和汽車業是最明顯的例子。輕工業產業大規模轉移到了全球市場中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歐洲和日本正在經歷著同樣的產業外流。汽車行業是最能體現美國競爭力流失的行業。它占據了美國貿易赤字的的五分之一。這一赤字絕大部分是因為德國和日本的企業受惠於貨幣因素而在這一行業中的競爭力比美國企業要強得多。
華盛頓的軍事和智囊機構總是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杞人憂天。針對中國強大的負面觀點在2001年曾經占據了統治地位,當時美國政府部門將中國視為在戰略上的潛在競爭對手。只有「9·11」事件才轉移了華盛頓的注意焦點。伊拉克的局勢有可能會穩定下來犝庥鋅贍芑崾溝枚災泄採取敵視態度的華盛頓政客們再次向中國施加壓力。
我認為,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美國的軍事和智囊機構把中國視為了美國最大的威脅。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相對於其他經濟體來說將變得更大一些(見表),因為中國從更低的基礎上開始工業化進程,因此,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將會比那些成熟的經濟體更能獲得效益。因為中國的人口規模巨大,在未來三十年裡,追趕發達國家的進程有可能會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樣一個戲劇性地轉變對美國來說將會是意味著一種戰略上的意義。
中美能夠形成共榮關系
以上是對中美關系持有比較負面看法的群體。然而,中美關系同樣也存在正面的因素。否則,中國和美國不可能發展出如此緊密的經濟關系。首先,中國努力發展經濟的對外開放進程是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的。美國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比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獲得了更加成功的發展。中國國內的需求已經成為了美國企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中國對於美國企業盈利的重要性只會比現在更多,不會減少。
第二,美國企業充分利用了中國市場上的廉價勞動力,因此美國市場上的日用消費品的價格很低。廉價中國商品的實用性已經給擁有強大行銷和商標實力的美國公司部門獲得了巨大的財富積累。中國的低成本生產和美國的銷售創造力顯示出了聯合起來的共贏效應。在過去的這幾年裡,如果不是最多,那也是很多,高利潤公司取得的成功大多和此密切相關。
中國貿易迅速增長的最大贏家是美國的消費者。廉價的中國商品提高了美國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雖然他們的收入已經停止增長了。美國和中國的貿易對美國的社會貢獻巨大。
第三,美國和中國表現出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即使在私人層面。盡管中國和美國擁有非常不同的文化,但是它們在經濟活躍性上同樣具有非常強烈的個人主義精神。美國人和中國人經常會在中國聯合開辦公司和做買賣。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我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在私人層面的良好關系是保持這兩個國家友好關系的最大希望所在。中國不應該和華盛頓的少數人打拳擊,同時,雙邊關系的發展應該拓展到美國社會內部。
中國擁有足夠的忍耐力
目前,最直接的挑戰是中國如何回應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我認為,拖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美聯儲會持續地提高利率,全球商業周期將會冷卻下來,同時石油價格和其他的原材料價格也會開始下降。全球經濟有可能會出現對中國經濟發展最有利的「觸底」。
很可能會從華盛頓的一些角落裡傳出一些噪音;但是這會造成實質性地影響嗎?
貿易制裁是華盛頓對中國揮舞的大棒。我認為,這種威脅並不會成為現實。1000萬美國工人可能與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有關,標准普爾500公司中15%的利潤來自於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加價。對中國貿易的嚴重干擾有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傷害。實質上,來自貿易保護主義者的叫囂有可能導致對美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危機,這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還有一個觀點就是美國國會有可能會奮力爭取貿易保護主義者的法案在國會通過,即使這樣做將會傷害到美國經濟自身。著名的《史密斯—豪立貿易保護法案》(Smooth-Hawley)將美國經濟推進了大蕭條時代。我認為,當它卷土重來的時候,美國政府部門不太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因為投機者聽到了美國政府部門的講話,日益增加的熱錢流入將是中國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但是它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嗎?中國總還是有能力吸納這些流入的熱錢的,因為人民幣的收益率比美元的收益率低很多。在房地產市場上,房價的上漲有可能會用行政手段和徵收資本利得稅的方式得到控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更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將賦予中國更多的發言權。我認為,熱錢流入並不是一個不可以克服的障礙。(
4. 通貨膨脹、人民幣匯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
從理論上來講,通貨膨脹是經濟體假性膨脹的結果。假如世界經濟運行也是按照理論的框架來運行的話,那麼人民幣匯率降低的時候,也就是人民幣貶值的時候,那麼也就是通貨膨脹的時候。但是這些都必須是在理論框架下運行的結果。實際上,通貨膨脹和匯率是沒有百分百的正相關關系的,但是通貨膨脹,是一定會導致經濟衰退的。匯率的升高或者降低,對於經濟是否增長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必須看經濟體的增長方向主要在哪,比如人民幣匯率升高,看起來是人民幣增值了,實際上對於我們這種出口型經濟體來說,卻是重大的打擊,這種情勢下,匯率升高反而對我們的經濟增長沒有好處。所以,通貨膨脹必將導致經濟衰退,但是不一定影響匯率。而匯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則要看這個經濟體的主要經濟增長點在哪個方向。
5.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及主要行業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急劇增加,外匯儲備增速超過50%,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成為當前宏觀調控面臨的最為突出的矛盾。我國從7月21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增速減少1.5個百分點,進口增加0.2個百分點,有利於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人民幣升值使企業投資成本下降,在經濟比較景氣的狀態下,企業投資意願有可能增強;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進口消費品價格下跌雖有利於消費增加,但影響有限。受出口減慢、新增就業減少的影響,居民收入增速會有所下降,不利於消費增加,人民幣升值對消費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綜合考慮,人民幣升值2%,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跌0.4個百分點,新增就業減少50萬人,農業、紡織業、機械、電子等產業受到影響相對較大。從中長期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於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優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金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於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為了研究匯率體制這一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我們利用《中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和《中國投入產出模型》,對匯率升值進行了模擬分析,結果如下。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1.模型測算依據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為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直接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這一影響的大小主要由進出口價格彈性決定。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貿易發展的定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價格彈性為1,即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世界出口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進口價格彈性為0.4,即我國進口價格相對世界進口價格每下降1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率提高0.4個百分點。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除了要考慮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外,還要考慮匯率變動引起經濟增長變化的回波效應(間接影響)。對進口而言,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導致進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放緩,卻會減少對進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國GDP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實際進口增長率減少1.33個百分點,因而進口的回波效應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對出口而言,作為經濟貿易大國,不僅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抑制出口;同時,由於本國經濟貿易減速將導致世界經濟貿易趨緩,又會進一步減少本國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經濟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實際出口增長率減少2.7個百分點,因而出口的回波效應對減少出口表現為疊加效應。
由此可見,貨幣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大於對進口的刺激作用,國內國際經濟減緩對進出口的影響,強於價格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2.測算結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幣升值1%、2%、3%和5%四種情況,經模型測算,其對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的影響,如表1和表2所示。根據表1和表2,人民幣升值2%,出口增速減少1.5個百分點,進口增速增加0.2個百分點。按2004年數據計算,相當於出口減少91億美元,進口增加12億美元,貿易順差由320億美元減少到217億美元,減少凈出口需求852億元人民幣,大約影響當年GDP增長率(當年支出法GDP為140776億元,增長9.5%)中0.6個百分點。匯率升值後,能源、原材料、機器設備等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國內相應產品價格也會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下降,企業投資意願有可能增強;同時,國內價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消弱企業投資意願,綜合作用的結果,名義投資下降0.2個百分點,實際投資增長0.2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增加,但受經濟增長減慢的影響,收入水平會有所下降,實際消費增速降低0.1個百分點。考慮到三大需求的變化,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就業減少50萬人,財政收入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增加額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M0、M1和M2增速分別下降0.4、0.5和0.4個百分點。
模型測算顯示,一次性匯率變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會隨著時間遞減,第二年影響減弱一半,兩年後影響基本消失。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主要行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後,由於進口增加、出口減少、消費需求也相應減小、投資略有增加,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行業的增加值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測算結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1.對三大產業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2%,按2004年數據計算,第一產業增加值減少94億元,增速減少0.4個百分點,占當年增長率6.3%的6.3%;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減少544億元,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占當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率11.5%的6.1%;建築業增加值增加7億元,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減少122億元,增速下降0.3個百分點,占當年增長率8.3%的3.6%。
2.對工業部分行業的影響
工業部門中,出口份額較大的行業如紡織、機械、電子、化工等受到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較為明顯。
人民幣升值2%,作為我國出口大戶的紡織業出口減少20億美元;增加值減少90億元,增速下降近2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出口減少14億美元;增加值減少110億元,增速下降1.1個百分點。電子工業出口減少18億美元;增加值減少85億元,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化學工業出口減少8億美元;增加值減少85億元,增速下降1.4個百分點。
三、對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幾點看法
1.短期內對宏觀經濟有一定的降溫作用,但影響不大
人民幣升值2%,一次性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就業減少50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這一影響是嚴格假定其他經濟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的理論結果。實際上,由於我國匯率是在國民經濟仍處於繁榮階段中調整的,企業家和消費者信心仍然較強,對宏觀經濟的實際影響可能沒有理論測算得那麼大,匯率小幅度調整不會對宏觀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相反,從中長期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於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優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提高金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於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
2.當前是匯率調整的良好時機
從宏觀經濟的基本面看,上半年,GDP增長9.5%,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既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1~6月新增城鎮就業59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8萬人,就業形勢良好。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金融運行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處高位,消費增長加快。宏觀經濟形勢良好,抵禦人民幣升值對經濟帶來沖擊的能力就強,對經濟造成的負面會較小。從金融體系和外匯市場看,目前,我國外匯管理逐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不斷加強,市場工具逐步推廣,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企業抵禦和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增強。從升值的預期看,近幾個月來,美元相對於歐元、日元等多數貨幣走強,大體升值在5%~10%之間;美元利率相對於人民幣利率的利差在擴大。這些因素的出現,弱化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有利於防止投機。因此,目前是推進匯率改革的有利時機。
3.靈活運用宏觀調控政策,應對匯率變動的影響
我國採取了一次性升值2%,繼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如果市場預期大大高於人民幣升值幅度,人民幣有可能在多個交易日連續上漲至浮動的最高點,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升值過大的情況。獲利投機資本也可能迅速流出我國。這些問題都會對我國宏觀經濟以及農業、紡織、機械、電子等行業帶來不利影響。 為此,一要根據國際收支變動狀況,適度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二要利用各種可用貿易保護措施,優化進口產品結構,盡量減少對農業等行業的沖擊;三是根據國際熱錢流入或流出動向,及時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穩定國內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