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聯邦基金利率與匯率

聯邦基金利率與匯率

發布時間:2021-03-31 21:50:07

『壹』 歷史告訴你美國加息對美元造成什麼影響

1、有利的一面:

美元走強。基本面的改善意味著美國的貨幣政策將與其他經濟體差異越來越大,國際資金在息差的影響下流向美國,增加對美元的需求,進而導致美元升值。資金流入美國。一國利率的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金為了逐利會紛紛流向該國,歷史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2、弊端:

加息導致的市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上升,會吸引其他資金流入貨幣和債券市場,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投資。加息導致的美元升值不利於美國,尤其是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出口。

註: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國儲戶的存款利息提高。因此,國際投資者更願意持有美元,國際熱錢紛紛湧入美國。這反映在外匯市場,就表現為美元走強,相對於其他貨幣升值,因此其他貨幣較美元相對貶值。

(就好像供求關系,美元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商品,對美元的需求上升,美元自然升值)美元走強後,有利於本國進口,相同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因此外國商品相對於美元也是貶值了。

(1)聯邦基金利率與匯率擴展閱讀

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的影響:

短期來說,美聯儲加息會促使美元上漲,人民幣兌美元方面會有短線的下滑,但中國人民銀行認為,美元上漲,人民幣依然穩定,理由如下:

1、中國經濟增速雖然相對放緩,但從全球橫向比較仍屬較高水平;

2、中國仍保持一定規模的貿易順差;

3、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境外持有的人民幣資產規模將逐步增加;

4、中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

美聯儲加息有利於美元匯率上漲,通常市場都會提前走出預期,如果美國經濟狀況不是很樂觀的話,加息公布之後美元會下跌,這就是買預期賣事實,對於中國來說,美聯儲加息影響不是很大。

因為只有離岸人民幣參與國際外匯交易,在岸人民幣影響很小,對於中國來說,只有真正能影響到國際競爭力的事件,才會真正影響到中國,比如美國的稅改,其目的就是要把企業和資金引向美國,以此來提高美國就業和整體經濟,這對於中國是有影響的。

『貳』 19年美元匯率走勢

1、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即美聯儲,它是指引美元政策取向的最核心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主要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包括每年制訂8次的關鍵利率調整公告,它的12名委員由政府官員、紐約和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組成。
2、美國財政部負責發行美國政府債券,制訂財政預算。美國財政部對該國貨幣政策沒有發言權,但其對美元的評論可能會對美元匯率產生較大影響。
3、聯邦基金利率是美國最重要的利率指標,也是儲蓄機構間的隔夜貸款利率。當美聯儲希望向市場表達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時,會宣布調整利率,從而引起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較大的波動。另外,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合約的價格直接反映了市場對該利率的期望值。
4、 貼現率它是美聯儲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盡管這是一個象徵性的利率指標,但其變化有時也會表達出強烈的政策信號。貼現率一般小於聯邦基金利率。
5、30年期國庫券又稱長期債券,是市場衡量通貨膨脹情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因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債券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可能會使美元受壓。如今,隨著美國財政部「借新債,還舊債」計劃的實施,30年期國庫券作為一個基準的地位開始逐漸讓位於10年期國庫券。
6、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些經濟指標對美元有不同的影響,如勞動力報告、消費者價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國際貿易水平、工業生產指標等。當通貨膨脹對經濟不構成威脅的時候,強經濟指標會對美元匯率形成支持。當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威脅比較明顯時,強經濟指標則會打壓美元匯率。另外,新興市場的金融或政治動盪,也會推高美元資產價格,此時美元資產作為一種避險工具,會間接地推高美元匯率。
7、歐洲美元是指存放於美國以外銀行中的美元存款,其利差可以作為一個對評估外匯利率很有價值的基準。比如,歐洲美元和歐洲日元存款利率間的正差越大,則美元兌日元的匯價越有可能獲得支撐。
8、美國股市其中最主要的3種股票指數為: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而道瓊斯工業指數對美元匯率的影響最大,且表現出關聯度很高的正相關性。

『叄』 貼現率是怎樣影響利息率和匯率的

貼現率是指將未來支付改變為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這種貼現率也指再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作擔保,作為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
換言之,當商業銀行需要調節流動性的時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論上講,央行通過調整這種利率,可以影響商業銀行向央行貸款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調控整個貨幣體系利率和資金供應狀況的目的,是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儲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儲備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肆』 什麼是匯率匯率會經常變動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法則一: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物價上漲幅度(%)-中國物價上漲幅度(%) ■法則二: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 根據這兩個法則,我們可以做一些推算: (1)先看物價。 美國明年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估計是在2%~4%之間;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假定還是1%,那麼明年人民幣升值可能也還是只有3%。這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會比較緩慢,幅度也不會大。如果美國的物價重新像20世紀頭幾年那樣穩定的話,那麼人民幣將停止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明年中國物價上漲加劇的話,那麼人民幣可能也將停止升值。 (2)再看利率。 美國的利率已經穩定下來了,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是5.5%,很多經濟學家估計今年內就會減息。假定人民幣的利率保持在2%左右,那麼人民幣明年的升值幅度應該也是3%左右。 在這里,麥金農教授對中國的貨幣當局提出了一個警告:不要讓人民幣匯率上升得過快。因為那樣的話,會使得中國的實際利率變得非常低。

『伍』 宏觀經濟分析十大基本指標什麼其中利率與匯率指標有什麼區別

去年年底,筆者參加了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舉辦的國外培訓班,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堪培拉大學與有 關專家 教授進行研討,在宏觀經濟分析視野和方法技巧方面有了新的感悟。澳大利亞統計工作非常發達,國家統計局地位很高,其統計制度領跑國際規范。現將有關情況作一簡述,盡管可能是ABC,也希望對於從事此項工作的同志有所助益。 澳大利亞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與同類其他國家一樣,其經濟體存在多個部門,這些部門的經濟活動是由統計部門運用指標進行統計的。澳國政府正是在這些經濟指標統計之上,形成各項經濟政策。 經濟指標對於觀察經濟狀況和把握經濟趨勢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把各個統計指標孤立起來,就無足輕重,只有把各個指標聯系起來,把握各個指標變化的辯證關系,才能使統計分析有所依託,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宏觀經濟政策才能真正起到調控作用。 舉例來說,失業率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相互聯系的,當GDP較高而且持續增長時(如經濟增長階段)時,失業率會很低,而當GDP增長速度減緩時(如經濟衰退階段),失業率通常會上升。經常帳戶余額也與GDP也有密切關系,當GDP增速很快時,由於用於進口的支出增加,經常帳戶余額就會下降。再比如,在經濟強勁增長時期,信貸和投資增長率就會比較高。 很多情況下,統計指標數據會彼此沖突,政府就要根據當時最為關注的指標相應確定優先順序。比如,政府的經濟政策是通過削減支出確保財政盈餘,那麼就與降低失業率目標南轅北轍。政府可以通過向經濟中注入大筆支出以改善失業狀況,但這恰恰與財政盈餘目標相悖。 所以我們說,每個指標所反映的狀況,都只不過是構成經濟整體的一個方面的情況,必須把它們彼此聯系起來進行考慮。 一、 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是指一段時期內國民經濟總的或平均的價格水平持續的或加速的上漲。這些價格上漲可能是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都以不同速度上漲,也可能是某些商品和服務的上漲過快,其他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下跌速度不足以抵銷所導致。通脹率是監測平均物價水平的統計指標。 通脹率主要由澳大利亞統計局(ABS)進行監測。在對價格變化的幾種監測指標中,最為人熟知的並廣泛使用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CPI每季度測算一次,它是根據佔澳大利亞總人口較大比例的典型城鎮家庭每季度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測算其零售價格的平均變化程度。這些商品和服務通常被稱為「商品籃子」,要隨著人們購買情況的變化逐年進行調整。 通貨膨脹對經濟中的不同群體影響是不同的,而且影響方式各異。即一些群體獲得好處,另外一些群體遭受損失。從通脹中獲得好處的群體有:政府,它通過徵收累進的稅收獲得額外收益;重要行業的寡頭和壟斷企業,它們可以自行制定價格;某些領域的強力組織,如法律職業組織;借款人,由於通脹降低了真實貨幣價值,他們償還的貸款價值也下降;投機者,通脹使資產價格上升速度比一般價格水平要快,他們因此獲利。 因通脹而遭受損失的群體有:衰退部門的工商企業,他們很難轉嫁價格上漲的成本;固定收入獲取者,如退休人員,通脹使他們收入的實際價值降低;衰退行業弱勢工會會員;還款利率高於通脹率的借款人或還款利率低於通脹率的貸款人。 20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通脹趨勢是走低的,這主要是因為實施從緊的財政政策致使需求和支出雙下降。但是低水平的通脹的代價卻是非常高的失業率。90年代中期,由於澳大利亞經濟從衰退中復甦,經濟增長加快。為了繼續保持較低水平的通脹率,儲備銀行密切關注通脹率並把通脹率保持在2-3%作為目標。2000年年初,通脹率小幅上升,儲備銀行隨即提高利率,以避免經濟的擴張性累積。 二、 失業率和參與率 失業與勞動力概念相關。勞動力指年齡在15歲和64歲之間,具有勞動能力,有工作意願的群體。所以勞動力包括從業人員和失業人員。 失業率=失業人數÷總勞動力數×100% 按澳大利亞統計制度,界定失業在於把握幾個特徵:年齡大於15歲;目前沒有工作但積極尋找工作;有勞動能力並願意承擔工作;可能等待失業後恢復工作。 測算失業率有二個統計來源:澳大利亞統計局月度抽樣調查和社會保障部月度數據,反映有收入人員的情況。因為失業人員實際代表了國民產出損失,失業影響整個經濟。此外,由於要對失業人員提供福利支付,這也是國家付出的代價,同時還有他們個人和家庭所承受的社會代價。 在澳大利亞,失業對某些社會群體的影響要比對其他群體的影響更甚,這些受影響最大的包括:不熟練和半熟練工人;年輕(15-20歲)和年老(55-65歲)工人;女性工人;移民和土著居民。 1990-1994年經濟衰退期間,失業率急劇上升,但隨著90年代下半期經濟復甦和高增長,失業狀況有所好轉。2000年初,在參與率仍然較高的情況下,失業率十年來第一次降至7%以下。 參與率是指勞動力中年齡在15歲和65歲之間,或尋找工作的人數在全部工作年齡人口中的佔比。 勞動參與率=勞動力÷工作年齡人口×100% 參與率指國民經濟中隱藏的失業水平(那些有工作能力卻不在勞動力人數中) 參與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接受學校教育較長的學生;勞動力中已婚婦女;提前退休人員。在經濟高漲期,參與率往往較高,而在經濟衰退期,由於失業工人增加,參與率往往較低。 參與率越高,整個經濟的產出越高(GDP),經濟增長率也就越高。 三、官方現金(利率) 利息是貨幣的價格,也可以說是經濟中最重要的價格。澳大利亞從1983年金融市場逐步放鬆管制以來,儲備銀行(澳大利亞中央銀行)不再直接限定銀行利率,轉而通過調控「現金率」來影響利率。 實際利率是各種利率的加權平均利率,各家銀行以此利率相互間進行交易清算資金(ES)的借貸。由於支票清算和其他類似原因,銀行從其他ES資金持有者收付基金時,儲備銀行的清算帳戶每天都要波動。銀行在出現資金短缺時常常從資金盈餘的銀行拆借並支付利息。儲備銀行監控實際利率確保利率水平符合貨幣政策目標。儲備銀行設定利率目標,市場則通過提高或降低實際利率相回應。這也是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一旦有需要,儲備銀行「鼓勵」商業銀行超額現金需求或供給。如果市場對目標利率變化的反應不如儲備銀行所願,儲備銀行將出售或買入一年期以下聯邦政府票據。其他可供選擇的辦法是儲備銀行與大商業銀行簽訂聯邦政府或州政府票據回購協議。這就是通過削減商業銀行交易清算資金的水平來降低系統的現金供給。 整個90年代下半期,澳大利亞利率從7.5%逐步下降,2000年2月後上漲0.5%達到5.5%。這一方面是因為擔心持續高經濟增長引發通脹率高於2-3%的目標,另一方面是對沖7月政府消費稅實施及相伴的所得稅削減所引起的預期擴張和通脹效應。 四、經濟帳戶余額國際收支余額 經常帳戶余額是指一年內由於澳大利亞與其他國家財務往來中進入本國的所有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舉例來說,如果澳大利亞對日本出口,澳方接到日本的支付為貸方(流入),如果澳從美國進口商品,對美國的支付為借方。貸方加入澳國的外幣資金中,而借方則從外幣資金中扣除。帳戶余額是貸方和借方的差額。 收支余額分為兩大類帳戶:1、經常帳戶包括凈商品(商品出口-進口)和凈服務,如運輸費、旅遊和保費等。這兩個項目的余額是商品和服務余額。 收入凈額指澳方以利潤或分紅的形式向國外投資者的支付減去澳方從國外的投資收益。它是澳大利亞每年經常帳戶上最大的逆差,大約占經常項目帳戶赤字80%左右。 經常轉移凈額是個小項目,主要包括對國外的援助及海外僑民收支差。 以上三個余額相加就是經常帳戶余額。 2、資本帳戶包括對外資本移動,如在外國投資設廠或收購公司。 在浮動匯率體系下經常帳戶逆差要由資本帳戶順差來彌補。也就是說要靠國外投資收益來支撐經常帳戶逆差。 簡言之,由於幾個方面原因澳國歷史上一直是經常帳戶逆差國:過高的成本結構使出口產品成本高;相對於傳統貿易夥伴過高的通脹率(近年來有所改善);隨著高經濟增長,需求也日益旺盛;每年對澳國企業的國外投資者支付過高的利潤和紅利;對外債支付高額利息;國外對農產品過高的保護水平;澳國人較低的儲蓄水平。這些是造成澳國目前經常帳戶赤字的主要原因(CADs) 澳大利亞政府已經認識到這個長期困擾本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制定的微觀經濟政策就是要改善製造業的長期效率,從而使它們更具國際競爭力,以削減經常帳戶赤字。 五、主要匯率 匯率是一國貨幣以另一種貨幣表現的價值。某種意義上說,是為了獲得另一國家(有貿易關系)貨幣所必須支付的價值。 澳大利亞放鬆金融管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澳元浮動。這意味著從僅由中央銀行改變的固定匯率向不斷變化的或靈活的匯率轉變。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一國貨幣的價格由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來決定。舉例來說,1澳元兌換65美分,對每一個貿易國都有相應的匯率。 外匯市場上對一種貨幣的需求是由對那個國家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決定的。為了購買另一個國家的商品,或在那個國家投資,或者到那個國家旅遊,首先要做的就是購買那個國家的貨幣。這就產生了對貨幣的需求。外匯供給由是一國與另一國的交易決定,如購買進口品,支付利潤和紅利給外國投資者,到國外旅遊,這些都要求放棄(或出售)本國貨幣,獲得他國貨幣。這就增加了外匯市場上澳元的供給。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澳元對大多數外匯趨向貶值,意味著澳國必須出口更多商品以購買同等價值的進口商品。這造成經常帳戶赤字,並增加了外債。較高的匯率可以削減債務負擔,較低的匯率會增加債務負擔。 六、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年內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如果GDP以市場價格(現價)計算,那麼年度比較必須考慮一個時期比上一個時期的價格變化(通貨膨脹)。如果扣除價格影響,那得到的數據就是實際GDP,這樣就可以比較一個時期與另一個時期的生產總值。 爭取較高的經濟增長率是政府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 七、出生率和凈移民率 國家的人口規模決定著勞動力的規模,後者又是商品和服務生產的主要要素。 國家的人口增長取決於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凈移民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等於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為每年出生人口數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 出生率受以下因素影響:育齡婦女數;經濟狀況――經濟高漲時出生率提高,而衰退期出生率降低;居民對家庭規模的文化態度;政府對家庭規模的態度;政府鼓勵人口出生的政策,如家庭津貼;計劃生育措施的有效性。澳大利亞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總趨勢是一直下降。 凈移民是移入移民與移出移民之差,以占人口的百分比表示。 凈移民率=凈移民人數÷總人口 自二戰以來,澳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移民。構成勞動力的主要部分。高出生率要花很多年才能形成勞動人口力,而具有技術的移民可以立刻增加勞動供給量。 人口增長率是通過普查來統計的,澳每五年一次,近年數字是1900萬人,年平均增長1.2%。100年以來自然增長一直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大約占人口增長量的三分之二。 由於政府政策及澳國和其他國家政治的、經濟的和社會狀況等因素凈移民量波動較大。統計局估計到2050年澳人口將到大約2500萬。 八、信貸增長率 過去十年澳國經濟的一個大的轉變是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支付帳單的方式。隨著現代技術在金融業的採用,現金支付越來越成為明日黃花。 隨著塑料信用卡的引入,現在大多數支付是通過電子資金劃撥,從而削減了經濟中的現金需求量,導致了更安全更便捷的償債方式。 銀行業對此趨勢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經濟中信用迅速擴張。信貸是指將資金提供給需要它的人。 根本上說,消費者獲得資金的機會要快於以前支出受限於當期收入和儲蓄時的情況。這些便利的使用者所提供的較高的信貸利率是金融機構獲得的大量利潤的主要來源。 信貸增長與整個經濟增長緊密相關。信貸增長數據對於政府制定經濟政策非常重要,尤其是當信貸擴張對於當期通脹起主要作用的時候。信貸擴張還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對特定產品如住宅,汽車家電等的需求增加。當家庭收入中大部分用於償債時,這將削弱居民的儲蓄能力。 最近的數據表明信用卡總的負債已經超過140億元,每個成年澳國人平均負債1700澳元。 九、投資增長率 經濟中的總需求主要由消費品支出(C)和投資品支出(I)構成。投資品是指用於本期生產而不是用於消費的商品。 商業周期顯示一國經濟所經歷的經濟活動的各個階段。當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相對不變時,投資支出變化較大,所以投資支出是商業周期中經濟活動波動的主要因素。投資取決於一系列因素:新增人口,新資源,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新發現和新技術以及利率和經濟狀態。 1999年前由於外部需求削減(亞洲危機引起)和國內增長減緩,澳國經歷了二年的衰退,1999年以來澳國工商業投資有了改善。由於國內銷售和對外出口的改善,1994年來工商業信心達到頂點。房地產和工商服務部門的增長尤其強(每年12%),此外,采礦業的增長,計算機軟體業的持續增長也很強,約占總投資支出的12%。 2000年初工業投資約佔GDP12%左右,接近198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由於未來經濟增長形勢看好,有利於投資支出進一步增長。 十、聯邦政府預算 如果不首先得到議會的准許,政府不能收錢或花錢的。政府必須向議會提供下一財政年度收支計劃,即預算。預算是對來年收支的詳細估計。正由於是估計,預算實際執行情況可能與計劃不符。有很多因素影響聯邦政府預算的最終結果。 澳大利亞三個層次的政府都必須編制和提供預算報告。但是聯邦政府可能通過變動預算來影響整個經濟的支出水平。這被稱為是財政政策,是政府用來謀取最合意經濟活動水平的多種手段之一。 當政府支出超過收入時,稱為預算赤字。 預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赤字造成經濟中總支出的增長。整個80年和90年代澳大利亞預算一直是赤字。當政府計劃收入超過支出時,被稱為預算盈餘。 預算盈餘=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赤字財政下,政府必須從國內或國外借錢來彌補不足。在國內借錢是較好選擇,因為從國外借錢會增加已然過多的外債。由於澳國人儲蓄率較低,資金不足,有時從國外借錢也是必須的。 近年來政府承諾削減赤字(95-96年101億),創造盈餘(2000-2001年54億)。主要目標就是提供給政府充足的資金償還外債中政府所欠部分,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預算盈餘還可避免進一步借外債來彌補赤字。

『陸』 關於匯率和外匯的問題

1、美元對內將會貶值,通脹率會上升。美國國內的經濟在短期內變化不明顯,長期來看還可能有大幅下滑的危險。美國國內商品總量不變或者變小的情況下,貨幣供應增加,商品對應的貨幣價格就會上升,商品越加貴,美元越不值錢。

2、美元國內貶值,對外匯率會下跌,如果全球都發生經濟下滑,那麼,有可能其他國家的貨幣也會出現貶值情況,這樣來看,美元貶值就不會很明顯。

3、美國國債由於政府方面的需求增加,短期內價格會上升,但是長期來看,由於美元貶值,國債未來的實際收益下降,所以,價格會下跌。

中國高額持有美元國債,將來國債到期,要向美國政府收回美元,而此時,美元已經相比之前貶值了,持有的美元數量沒有變,但是,卻不能在美元買到原來那麼多的商品,所以,雖然貨幣數量沒有變化,但是實際財富損失掉了。

由於美元對內貶值又會對美國國內經濟起到刺激作用,所以,如果這個政策發揮了好的效果,商品總量會上升,這樣一來,貨幣供應量的上升就會被吸收掉,商品價格會回到原來的水平,如果國債到期的時候,美元貶值已經被經濟增長吸收掉了,那樣,我國不會受很大影響,因為實際財富沒有變化。

『柒』 為什麼美元匯率一直跌

近期已經觸地反彈了

『捌』 從國際收支角度來看,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

貨幣外匯匯率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外匯匯率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 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2. 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3.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4.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5. 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6.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7.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 911 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主要經濟指標解讀與公布時間,由於美圓在外匯市場中的地位,以及絕大多數的外匯交易都是以美圓為中心的交易等原因,美國的經濟數據在匯市中最為引人注目。
以下是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理論上的觀察方法和結論,但在實際運用中情況會復雜得多:
1. 國內生產總值( GDP ): 是指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 「 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 」 。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數據穩定增長,表明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有利於美圓匯率;反之,則利淡。一般情況下,如果 GDP 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則被視為衰退。此數據每季度由美國商務部進行統計,分為初值、修正值、終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時間 21 : 30 公布前一個季度的終值。
2. 工業生產( INDUSTRIAL PRODUCTION ): 指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由於工業部門僱傭了大量工人,其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與匯率呈正相關。尤其以製造業為代表。此數據由美聯儲統計並在每月 15 日左右晚間 21 : 15 或 22 ; 15 發布。
3. 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 4% 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 9% ,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 21 : 30 公布。
4. 貿易赤字( TRADE DIFICIT ): 國際間的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一國出口大於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反之,稱逆差。美國的貿易數據一直處於逆差狀態,重點是在赤字的擴大或縮小。赤字擴大不利於美圓,反之則有利。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間 21 : 30 公布前一個月數字。
5. 經常項目收支: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 / 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為正數,為順差,有利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於本國貨幣。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 21 : 30 公布。
6. 資本帳收支: 主要描述一國的長、短期資本流動情況,包括長期資本、非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特別提款權、誤差與遺漏,以及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等項目。資本項目在金融日益國際化、自由化的今天,影響不亞於經常帳項目,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其對匯率的影響的觀察方法與經常帳基本相同。
7. 利率( INTRESTRATE ): 利率是借出資金的回報或使用資金的代價。一國利率的高低對貨幣匯率有著直接影響。高利率的貨幣由於回報率較高,則需求上升,匯率升值;反之,則貶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由美聯儲的會議來決定。
8. 生產物價指數( PPI ): 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的情形。數據上升說明生產旺盛、通脹有上升的可能,聯儲傾向於提高利率,有利於美圓;反之,則不利於美圓。此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二個周五的 21 : 30 分公布。
9. 消費物價指數( CPI ): 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針,是討論通脹時最主要的數據。數據上升,則通脹可能上升,聯儲趨於調高利率,對美圓有利;反之,則不利美圓。 但是,通脹應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惡性通脹)或太低(通縮),都不利於匯率。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三個星期某日 23 : 00 公布。
10. 躉售(批發)物價指數( WPI ): 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 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觀察方法與 CPI 、 PPI 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11. 領先指標: 由股價、消費品定單、周均失業救濟金索求、建築批則、消費者預期、製造廠商交貨定單變動、貨幣供應、銷售業績、敏感原料價格變動、廠房設備定單、平均工作周等項目構成,是觀察未來 6----12 個月內經濟走向的指標。數據好,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
12. 個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 代表個人從各種所得來源獲得的收入總和。包括工資薪水、社會福利、支出儲蓄、股利收入等。數據提高,代表經濟好轉,消費可能增加,有利於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由美國經濟研究局編制,每月月初某日 21 : 30 公布。
13. 商業庫存( INVENTORIES ): 包括工廠存貨、批發業存貨、零售業存貨。主要用以評估生產循環狀況。存貨低於適當水準,將增加生產,經濟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不利。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 21 : 30 或 23 : 00 公布。
14. 采購經理人指數( 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 是衡量製造業的重要指標。考察製造業在生產、新定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定單交貨、新出口定單和進口等方面。數據以 50 為強弱分界點,在以上表示製造業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意味著衰退,對貨幣不利。數據由供應管理協會( ISM )編制,每月初某日 23 : 00 公布。
15. 耐久財訂單 (Durable Good Orders) : 所謂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物,如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財。其它諸如電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 數據與貨幣匯率呈正相關,但需要注意其國防定單所佔的比重。耐久財訂單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般在每月的 22 號至 25 號晚上 21 : 30 或 23 : 00 公布。
16. 設備使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涵蓋的范圍包括生產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財、非耐久財、基本金屬工業、汽車和小貨 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 95% 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極限,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17. 房屋開工率: 一般新屋興建分為兩種,個別住屋與群體住屋。新屋開工率與建築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合並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每月的 16 號至 19 號間公布。

『玖』 銀行內部往來匯率是啥匯率

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同業拆借利率。

同業拆借利率,指金融機構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它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表示金融機構願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願意貸款的利率。

同業拆借利率是拆借市場的資金價格,是貨幣市場的核心利率,也是整個金融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它能夠及時、靈敏、准確地反映貨幣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短期資金供求關系。當同業拆借率持續上升時,反映資金需求大於供給,預示市場流動性可能下降,當同業拆借利率下降時,情況相反。

同業拆借市場按有無中介機構參與可分為兩種情況,即直接交易和間接交易,並由此導致不同的拆借利率的形成方式。在直接交易情況下,拆借利率由交易雙方通過直接協商確定;在間接交易情況下,拆借利率根據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通過中介機構公開競價或從中撮合而確定,當拆借利率確定後,拆借交易雙方就只能是這一既定利率水平的接受者。

目前,國際貨幣市場上較有代表性的同業拆借利率有以下四種: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同業拆借利率和香港同業拆借利率。

閱讀全文

與聯邦基金利率與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ms寄國外黃金首飾 瀏覽:615
四大行控股股東 瀏覽:191
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 瀏覽:382
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瀏覽:876
天能化工上市公司 瀏覽:441
多個投融資平台上線 瀏覽:305
大股東增持影響重組嗎 瀏覽:841
債轉股有助於去杠桿 瀏覽:717
黃金外匯的價格影響因素 瀏覽:516
佛山南海區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855
金融祥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3
湖北煤的價格走勢 瀏覽:996
雲南國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277
金融機構管理風險的流程 瀏覽:959
安信信託10轉 瀏覽:863
對投資理財的新想法 瀏覽:351
寧波銀行理財經理和個貸經理 瀏覽:385
i期貨貼水 瀏覽:407
Q0冠號100元99年價格 瀏覽:573
鐵礦石期貨歷史數據 瀏覽:819